[新書]徐行可研究論集序與目次
徐行可研究論集序
劉偉成(湖北省圖書館)
一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自汗牛充棟的典籍傳承有序。得益於官府和私家收藏,典籍雖屢經磨難而延綿不絶。自有清中葉至於民國末年,國步維艱,救亡圖存,迫在眉睫。凡是國人,皆思奮起。有識之士雖行事不一,但拳拳之心無二。七七事變之後,作爲收藏家的徐行可,殷憂無已,其致書陳乃乾言:「吾儕未能執干戈衛鄉土,惟冀筆耒墨耕之餘,不與烟埃俱滅而已。」顯然,徐行可報效國家的方式,是選擇「筆耒墨耕」。
徐行可是湖北現代著名藏書家,倫明《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王謇《續補藏書紀事詩》和吴則虞《續藏書紀事詩》均歌咏其人其事。徐行可將畢生心血付諸收藏事業,確實值得大書特書。然而,因不輕言著述,徐行可傳世文字不多,其生平細節隱晦不彰。知人論世,實有必要率先揭示徐行可一生行事之犖犖大端者,我館員工鈎稽徐行可生平如下:
清光緒十六年(1890),出生。生母早逝,教養以至成立,均賴繼母魏太夫人。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留學日本,次年因弟喪歸國。
民國四年(1915),侍劉鳳章師游泰山。
民國八年(1919),黄侃教授於武昌,徐行可與之訂交。至民國十五年(1926),黄侃離漢。八年之間,二人過從甚密。
民國十年(1921),至北京、上海拜友訪書近半年。
民國十六年(1927),執教於文華圖書專科學校,講授版本學。
民國十八年(1929),爲繼母魏太夫人操辦六十大壽。
民國二十年(1931),春夏間在南潯嘉業堂藏書樓讀書四月有奇,秋日應輔仁大學之聘,年底辭職。是年張宗祥任職漢上,至民國二十七年(1938)離漢,數年間二人相聚頗樂。
民國二十六年(1937),繼母魏太夫人逝世,以戚友賻金悉數寄與中國學會以助刊典籍。
民國二十七年(1938)至三十四年(1945),武漢淪喪於日寇鐵騎之下。先業蕩盡,家累甚重,備歷艱辛,甚至一度被日寇囚禁十日之久。
民國三十五年(1946),應教育部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之聘,任湘鄂區代表。
1951年、1954年,兩度至北京訪書,後一次旅京長達半年之久。
1954年,轉讓《水經注疏》鈔本等書籍於中國科學院。
1956年,捐贈書籍五百箱於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圖書館。
1957年,至上海、杭州訪書探友。
1959年,逝世,子女秉承遺訓,再次捐贈圖書約二百箱於湖北省圖書館、文物七千餘件於湖北省博物館。
二
湖北省圖書館作爲徐行可捐贈古籍的受益單位,一直致力於整理研究館藏古籍,尤其拳拳於表彰包括徐行可在内的衆多捐贈者。無論是整理私家舊藏、表彰捐贈者、研究地方名流,徐行可均是我們首選,是爲我館做出卓越貢獻的優秀代表。
正爲此故,2010年2月,湖北省文化廳主持開展了徐行可先生捐贈古籍文物五十周年系列活動,相關領導、專家和徐氏後人出席座談會,徐氏舊藏文物和古籍分别在湖北省博物館和我館隆重展出,同時發布《不爲一家之蓄,俟諸三代之英—徐行可先生捐贈古籍文物五十周年紀念集》。2016年5月,我館建成徐行可紀念圖書館并對外開放,該紀念館以圖文并茂的方式,深情禮贊和謳歌徐行可光輝的一生。近六年來,我館斥資仿真影印出版徐行可舊藏《方元長印譜》《南宋四家律選》《經雅》《識字瑣言》及其手稿《童蒙訓輯佚》共計五種;自拍賣市場競購徐行可致陳乃乾信札十三通、致盧弼信札五通;多次派員前往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查詢與徐行可先生相關的資料。
在整理和揭示徐行可舊藏過程中,我們深感基礎研究的重要性,故携手兄弟單位湖北省博物館,共同致力於徐行可其人其事以及舊藏的研究。徐行可個人留存文字,僅爲見於《制言》等刊物的寥寥數篇,其高深的學問,往往隱藏於舊藏古籍的字裏行間。鈎稽其行事,董理其文字,雖爲平淡之舉,實爲重中之重。我館組織人員編纂出版《徐行可舊藏善本圖録》,鼓勵員工從事徐行可年譜和文集的鈎稽,而湖北省博物館則完成《徐行可捐贈湖北省博物館書畫金石碑帖》的編纂。
據我們有限之瞭解,徐行可長於交游,訪書會友,是其精彩人生之大端。借助於友朋記載和徐行可舊藏古籍、文物題跋,我們得以大體瞭解徐行可之出游、訪書、交友。然而,徐行可舊藏,除湖北之大宗收藏外,世界各地尤其是國内各大收藏單位亦有庋藏。同時,郵簡往還是徐行可及其友朋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徐行可手札定然散布於國内各處。徐行可勤於收藏,長於交友,其舊藏之散布、交游之廣泛、往來信札之繁富,遠遠超越我們的想象。對於徐行可研究而言,僅僅依靠湖北省博物館和我館,缺憾是顯而易見的。
2021年,時值徐行可捐贈古籍文物六十周年,我們再次組織專家學者以及徐氏後人召開座談會,共同緬懷徐行可先生的卓越貢獻,表彰其化私爲公的崇高品質,同時推出《鄂圖藏珍—徐行可先生捐贈古籍文物六十周年精品展》,除展出徐行可舊藏古籍和文物外,總結我館近年研究成果,推出徐行可個人大事記。
藉舉辦徐行可捐贈古籍文物六十周年紀念活動之機,我們遍邀全國學人,共同深入推進徐行可藏書與學術的研究。湖北省博物館和我館聯袂邀請復旦大學吴格教授、徐行可之孫女徐力文研究館員主持約稿事宜。蒙吴格教授之不弃,承力文女士之慨諾,賴全國各地學人之鼎力支持,數十篇錦綉文章得以裒輯。年届七旬之吴格教授,親自徵集廿四篇大作并完成編校,徐力文女士完成十二篇大作之徵集。
現在展現給您的,便是本次約稿集錦。我們深信,本論文集的出版是全國更多學人關注徐行可及其藏書研究的起點,是大家長期愛護和支持湖北省圖書館的延續。
研究徐行可及其藏書,是我們珍視館藏、致敬前輩的一貫做法,也是我館同仁努力鑽研業務之冰山一角。今日湖北省圖書館的豐富館藏,是近乎百二十年來本館前輩努力搜求、社會各界慷慨捐贈的結果。劉傳瑩、王家璧、皮錫瑞、柯逢時、楊守敬、劉心源、黄侃等湖湘賢達舊藏或手稿,均爲其家人贈與我館。民國間鄂籍旅京賢達所創之楚學精廬,廣收鄉邦文獻,主事者劉㛃園、石榮璋傾尽藏書贈與我館,石榮璋私藏亦慷慨贈出。張國淦贈書兩千餘册之後,更將所藏方志惠讓我館。
因此,我們不僅僅懷念徐行可及其高風亮節。藉此方寸之地,重温《徐行可先生捐贈古籍文物五十周年紀念集》後記所言:我們緬懷所有曾爲湖北省文化事業做出貢獻的逝去前輩,我們感謝所有一直關心湖北省文化建設的社會各界人士。
2022年3月
目錄
序 劉偉成 001
在徐行可捐贈古籍文物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馮天瑜 001
徐行可先生傳略 徐孝宓 001
從兩封書信談徐行可與孫毓修的交往 樂 怡 001
嚶嚶其鳴,求其友聲—徐行可、倫哲如二先生交游考論 李福標 015
《徐乃昌日記》所記與徐恕交往 南江濤 035
徐行可先生與黄季剛先生 戴建華 051
張元濟與徐恕的交往 柳和城 058
徐恕與嘉業堂 王 茜 071
徐行可與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鄭 誠 084
金毓黻與徐行可交往事迹鈎沉—《静晤室日記》輯抄 吴 格 108
徐行可與楊遇夫的交往 楊逢彬 141
北周南徐兩藏家 捐贈藏書惠天下—略述周叔弢、徐行可先生的藏書事迹 李國慶 150
徐恕與王欣夫兩先生小記 柳向春 158
徐行可與王佩諍的一次交往 王學雷 171
從徐行可致陳乃乾信札談兩人之交往 虞坤林 182
徐行可與周采泉的一段交往 戴 群 187
成人之美 長者風範 周國林 193
世交與書緣—記程千帆先生與徐氏父子的一段交往 張三夕 201
民國大藏書家徐行可的「朋友圈」 李明傑 216
家國與絶學:近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湖北“怡古人群”的養成之路—以黄侃、熊十力和徐行可爲中心 周 榮 242
《徐行可教授與沈紹期校長論收藏書籍書》箋釋 馮先思 261
徐行可先生的《詩經》研究 陳 才 273
湖北省圖書館藏徐恕書札 劉水清 288
徐行可藏《通俗編》黄侃手批本的文獻價值 杜朝暉 祁 毅 303
徐行可舊藏余嘉錫校補《元和姓纂》初探 趙 昱 330
徐行可舊藏淡生堂抄本《咸平集》流傳述略 李寒光 345
徐恕與《水經注疏》 李曉傑 362
徐行可與《慈雲樓藏書志》 陳 誼 崔 欣 389
徐行可與葉德輝—《書林清話》徐恕藏本批注輯録 宗 旨 401
從《黄鶴樓集》談古籍的校勘與整理 孫玉文 421
徐行可校跋本《醉翁談録》略考 羅 恰 張曉冲 450
復旦大學圖書館藏彊誃抄校本略述 眭 駿 466
美國所見徐恕藏書一種 李國慶 鄒秀英 471
徐行可先生研究綜述 馬志立 479
後 記 吴 格 490
本文原刊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