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可先生傳略
徐行可先生傳略
徐孝宓
徐行可(1890-1959)名恕,號彊誃,武昌人。1959年以胃疾逝世,終年七十。是現代大藏書家之一。
先生好學篤行,博洽貫通,為時所推許。1907年,遊學日本。翌年,因弟喪回國。此後學無常師,絕意仕宦名利,以讀書聚書為樂。自名書齋為「箕志堂」「藏稜庵」「知論物齋」,交遊遍海內,與章炳麟、黃侃、陳漢章、徐森玉、傅增湘、楊樹達、高步瀛、馬一浮、熊十力、張元濟、余嘉錫等皆為摯友。其治學嚴謹,廣業甄微,不囿古,不泥今,不墨守一家之言,實事求是,精於經史考證、錄略、金石之學,而不輕易立說。其研究成果,除少數幾篇發表於《制言》等刊物外,餘皆書寫於其藏書之中。
倫明《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記徐氏藏書事云:「家有餘財志不紛,宋雕元槧漫雲雲。自標一幟黃(丕烈)汪(士鐘)外,天下英雄獨使君。」先生藏書雖多,但不為一家之蓄。遠近學者,有所假借,從不吝拒,故海內學人多有借徐氏藏書者。黃侃嘗客先生家,朝夕論學,讀所藏書。民國十四年(1925)將去武昌題徐氏硯曰:「南來七載廣交君,又作徵蓬慘欲分。此硯好為吾輩讖,相從終得似龍雲。」楊守敬與其門人熊會貞合纂《水經註疏》,書未及刻成而楊先生逝世。熊會貞繼其業,二十餘年,多所增補,得先生之助為多。熊先生在《水經註疏》稿本中題識曰:「友人徐恕行可,博學多聞,嗜書成癖,尤好是編。每得秘籍,必持送以供考證,益我良多,永矢弗諼。」蔡尚思教授在其《自傳》中云:「永春鄭翹松,武漢徐恕(行可)等藏書家,都是我在這方面的恩人。」
先生藏書皆治學要籍,復多稿本、精校本,謀求付印,以廣流傳。所藏黃侃評本《爾雅正名》,章氏國學講習會為之校印,名曰《爾雅正名評》。章炳麟先生題識曰:「《爾雅正名評》則徐行可所得者,其間精核之語不少。行可將舉以付刻,餘先為登之《制言》。蓋所謂遺著者,今人亦不必遜於昔儒也。」因愛重陳伯弢先生之德行學問,為之補刻《綴學堂叢稿》數種。張元濟先生印《四部叢刊》,曾選用徐氏舊藏。王大隆輯印乙亥、丙子、丁醜《叢編》,假之以稿本、抄本,並出資襄助。徐氏所珍藏之善本,新中國成立後已影印出版者有傳抄本《水經註疏》、明崇禎刊本《明經世文編》、明萬曆刻本《黃鶴樓集》,後者為海內僅存之孤本,配合黃鶴樓之重建,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武漢大學紀念黃侃先生誕生一百週年,復從省圖書館借去先生手批《爾雅正名》影印出版。武昌徐氏藏書全部捐獻國家,歸湖北省圖書館藏,箱數逾千,冊近十萬。其中明清善本、抄本、稿本、批校本近萬冊。所藏文物亦全部捐獻國家,現藏湖北省博物館,有元明清畫卷、冊頁、扇面、楹聯、手札、金石拓片、銅鏡、刀幣瓦當、封泥、印章,宋及明、清碑帖拓本等,共計七千七百餘件。
湖北近代藏書家本不多,沔陽盧靖、盧弼,蒲圻張國淦,則寄居他省(張國淦藏地方誌後歸省館)。在湖北者,藏書亦皆散出。其歷經兵燹,仍完整無缺留存湖北,且為學術界所珍視者,獨徐氏一家之藏書,可謂有功於鄉邦文化建設者。
本文原刊湖北省博物館編《徐行可捐藏書畫金石碑帖》(湖北美術出版社202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