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時繪本苗蠻圖及其他
乾隆時繪本苗蠻圖及其他
沈津
美國國會圖書館是美國的國家圖書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該館成立於1800年(清嘉慶五年),其入藏的中文古籍最早是在1869年(清同治八年),148年來,國會館得到中國圖書的來源:1.清朝政府的贈送交換;2.派員在中國大陸的蒐集;3.得自日本等處。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在中國本土之外,國會圖書館的中文古籍收藏極為豐富、在美國,能與之抗衡的僅有哈佛大學哈佛燕家圖書館。
1986年2月至1987年10月、我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美國做圖書館學研究,去了許多美國的東亞圖書館,尋訪美國所藏的中國古籍善本及古籍圖書,其間我去過國會館四次、前後相加僅一個半月,九十年代我又去過兩次。前年七月還應邀在該館工作了兩個星期,將其所藏全部宋元刻本及《水樂大典》重新做了鑒定。
丁西夏,又去該館閱書一月,在大書庫的普通古籍中挑選了善本書七百四十餘部,工作之暇所見《苗蠻圖》三種,此為當年王重民先生在國會館工作時所未見者。
一
《苗蠻圖》,乾隆時繪本,封面有隸書籤條,題「苗蠻圖冊頁」,存一冊。四十一幅。第一幅為谷蘭(陶)苗,次為八寨黑苗、清江黑苗、羅漢苗、陽洞羅漢苗、克孟牯羊苗、洞苗、箐苗、伶家苗、侗家苗、水家苗、黑仲家、清江仲家、里民子、白兒子、白龍家、白仲家、樓居黑苗、黑山苗、黑生苗、高坡苗、平伐苗、土仡狫、鴉雀苗、葫蘆苗、洪州苗、西漢(溪)苗、車寨苗、生苗、黑腳苗、黑樓苗、短裙苗、尖頂苗、郎慈苗、六額子、白額子、冉家蠻、九名九姓苗、爺頭苗、洞崽苗、六洞夷人。鈴有「劉士鯤印」「倫山」。封面裝幀用絹,為布依族特有斗紋布,號為D827/M59。王重民先生未見。有乾隆五十一年(1786) 福海序。
圖繪清代貴州地區諸苗之活動區域、形貌、服飾、器具、衣食住行、耕種狩獵、婚喪習俗等,人物形象百態千姿,圖文並茂,是研究當時黔地諸苗生活的重要文獻。此或為圖繪之鼓早者,余曾將國會本攝照與其他數本相核、圖及文字稍有小異,但視國會本之紙張、繪圖、字體、鈴印、裝幀等,絕對早於他本。
此類圖說皆以彩繪本流傳,題名略有不同。如《黔苗圖說》《苗蠻圖說》等,然以後者為最多。以圖計之、各本多不一樣,有82幅、57幅、41幅、40幅、38幅等數種。圖為寫生,文則記苗族種裔說明,文字作楷體,與他本顯著不同的是,此國會本為圖文各一頁,而他本多在圖之有上方或中部,均在一頁之中。此本全帙應為二冊,圖82幅,今僅存41幅。
乾隆本之福海序云:「五方之風土各也,百族之性情各異也。風土殊,而飲食衣服於以迥別:性情異,而欣喜好尚難以從同。間嘗搜稗官野史之書,窮九垓八埏之境,而知荒寒廣漠,地曠人稀,海澨山陬,少人多物。其間幽懷化碧,翕耳貫胸,以至睢睢呿呿,怪怪奇奇,何可勝數,顧擬其性情風土猶然。太古之淳悶,均各含生負性,以並育於兩間。恭惟聖天子德威所播,無遠弗屆,作人雅化,薄海覃敷,不特中州。清淑之氣,磅礡蓄積,扶植秀靈,即邊雨蠻煙,亦皆感復格顧,喁喁向化,亙古以來,未之有也。凡有血氣,孰不尊親也哉。甲辰冬仲,楚秉天子命觀察黔中,下車伊始,輒留心民物,遍訪茅檐,則見苗僚雜處,同俗異宜,厥種既珠,托業亦異,其性拙而愚,其風樸而俚。噫嘻!黔開自明世,前此皆溪洞苗蠻也,是方漢夷雜居,話言致,敦龐淳固,漸被華風。由明以來,志乘中語書之,其西南夷、南詔、南蠻,則備列於漢、唐、宋諸史書中,指不勝屈。惟仲家,五代時楚王馬殷,自邕管遷來,其種有三:日補籠,日卡尤,日青仲。貴平諸郡皆有之、性好樓居,衣尚青,以帕束首,婦人勤織,士子多兼力農,涵濡日久,間有讀書識字者,第不知正朔。無文字,刻木為信,魋結侏傍,誅茅構宇,架木為巢。寢處與牲畜,夜無臥具,寒則挖地作爐,爇柴灸火。亦有糯稻,食惟麥稗野蔬。至婚姻,間用媒妁、然必抱子乃歸,近亦寢寢漸循禮法。惟病不服藥,尚鬼信巫,積習難返。諸苗大率如此。茲因種類雜糅,末由羅列,目擊其情形意態,以辨其性情風土之殊。愛按其醜類,繪厥全圖,匯為一帙,固未敢雲家給人足,遍我群黎,比戶可封,咸登圖版。然撫圖展閱,想見民風質野,各協其宜;民性淳和,各從其尚。雖今日衣冠殊制,言語不通,而勤耕鑿,重蠶桑,務本興行,漸洗蠻陋,人才日盛,民樂輸將,相與觀感。夫升平之化瞻,依於大一統之朝者,其浹髓淪肌,固自有莫之致而致也。時惟乾隆歲次丙午秋九月中浣,舫亭識。」序後鈐有「福海」白文方、「舫亭」朱文方。福海為鑲紅旗滿洲人,字舫亭,雍正十一年(1733)進士。
國會館藏本之內容與貴州各地所藏以及台北「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等館所藏各本,均大不相同。而與法國博物館藏本各幀大致相似,如清江黑苗、八寨黑苗、谷藺苗、克孟牯羊苗、伶家苗、侗家苗、水家苗、清江仲家、黑兒子、白仲家、黑山苗、黑生苗、高坡苗、土仡佬、鴉雀苗、葫蘆苗、洪州苗、西溪苗、車寨苗、尖頂苗、郎慈苗、冉家蠻、九名九姓苗等與法博本大致相同。其中侗家苗一圖幾乎一致,但國會館本更好,如人物所背竹簍內的草為綠色,而法博本為黑色。而陽洞羅漢苗、箐苗、白兒子、白龍家之圖則與法博本不同。另國會本有黑種家、樓居黑苗、平伐苗、生苗、短裙苗、白額子、爺頭苗、洞崽苗圖為法博本無。
二
《百苗圖抄本彙編》(楊庭碩、潘盛之等編著,二冊,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為目前所見收書最多者,為十一種。計費州省博物館得自「河內郭培元」處之《黔苗圖說》,上下二冊,每冊有圖40幅(缺蔡家苗、青江苗二圖),無目錄,鈐有「桐城姚氏藏書」。貴州民族學院得自貴州都勻黃氏藏本《百苗圖》,存下冊,41幅。劉雍,貴州省收藏家,藏《七十二苗全圖》,存69圖。無目錄,無收藏印。裝裱時有多處圖文匹配錯亂。可能是道光中期所繪。又有《黔苗圖說》、一冊、有圖40幅。封面裝幀用絹,為布依族特有的鬥紋布。
此外貴州又有貴博、貴圖、貴師大及劉雍藏本,各一種,均為殘本,為9-76幅圖之間。貴博者為套印本,據貴州學者雲,時間約在清末民初。貴圖、貴師大二種則為抗戰時期的改繪本。劉雍本或是20世紀的前20年。
台北「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所藏各種《苗蠻圖》多達十一部,為《苗蠻圖冊》,82圖;《黔苗圖說》,80圖;《黔苗圖說補》,7圖;《苗蠻圖》,27圖;《苗蠻圖》,25圖;《番苗畫冊》,16圖;《滇夷圖說》四冊,冊各12圖,共48圖;《瓊黎圖說》,18圖;《台番圖說》,17圖,皆有圖有說明文字。另二種有圖無文字,為《苗蠻圖》,82圖;《龍勝五種圖》,5圖。1973年,史語所慎選其二,題為「苗蠻圖集」付諸影印。影印本前有芮逸夫序,一冊,有圖82幅。時間或在清末民初。(津按:應在道光末年所繪)又有《番苗畫冊》,一冊,有山圖16幅,託名郎世寧繪,蔣廷錫書。按郎氏印及乾隆御覽之印均偽作。
法蘭西博物館藏本,存圖32幅,據法博云:為法國傳教士在貴州傳教時接受地方官之贈品,時間或是清末。此為劉雍委託法籍友人紀可梅女士的複製件。
《苗蠻圖》在流傳過程中,不斷有抄本出現,百年之中似不在少數,據《彙編》前言云:「據悉國內外傳世的該書抄臨本竟然達170多種。」此說不知何據。
今所知藏於海外者,有: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另外二種亦題為《苗番圖》,第一種二冊,每冊18圖,共36圖,構圖簡單,較新。第一冊有文字說明,第二冊無。1940年9月人藏。第二種一冊,文字為楷書,極工𤨣,47圖,較新,1941年10月入藏。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苗蠻圖》八種,計貴州者五種,雲南者三種。為《苗蠻圖說》一冊,82圖;《黔苗圖說》一冊,57圖:《苗蠻圖說》一冊,41圖:《苗蠻圖說》一冊,40圖:《苗蠻圖說》一冊、38圖。《夷人圖說》二冊,108圖;《苗蠻圖說》一冊,54圖;《滇苗圖說》二冊,36圖。這八種津皆寫為書志,可見《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中文善本書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重刊者按,普林斯頓大學東方葛斯德圖書館亦有藏,題「苗猺族生活圖」。
又芮逸夫曾引劉咸《苗圖考略》,知劉氏曾在英國所見《苗蠻圖集》十一種(含黔滇兩省)。計大英博物館東方部藏六種,為《黔省各種苗圖》二冊,78圖:《苗圖》一冊,48圖;《雲南兩迤夷類圖說》一冊,44圖:《羅甸遺風農桑雅化》二冊,40圖;《黔苗圖說》四冊,72圖;《普洱府輿地夷人圖說》一冊,13圖。牛津大學博林圖書館藏二種,為《蠻僚圖說》二冊,82圖;《苗疆圖說》一冊,無圖。牛津大學比里博物館藏二種,為《黔省苗圖》四冊,82圖;《貴州苗圖》三冊,45圖。又倫敦中國內地會圖書館藏《苗圖》一冊,82圖。又德國Gotha圖書館藏《黔省八十二種苗圖》二冊,僅存41圖。又漢堡Dr. Floranze教授藏《苗圖》一冊,圖數未詳。
又津所見蘇州馬氏涵虛齋藏《黔苗圖》,一冊,經折裝。封面簽題為楷書「黔苗圖金口計八十二口」(口中之字損去,疑「圖」字)。審其字體畫工墨色較新,當為清道光以後之繪本。
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上海圖書館藏有《黔省苗圖全說》、天津圖書館有《黔省苗民風俗圖解》。又北京大學圖書館也有人藏。
曾見有描繪雲南苗家生活之《滇苗圖說》,或稱《夷人圖說》,最多者有圖一百零八幅者,又五十四幅、三十六幅者者不等。
余歷年所見圖說,題名也多有不同,圖也多寡不一,首皆無序,作者也無考,編排次序也有不同。然《百苗圖抄本匯編》總序及前言均言「《百苗圖》的原作是陳浩所作」。此說或據清李宗昉《黔記》卷三云:「八十二種苗圖並說,原任八寨理苗同知陳浩所作。聞有板刻存藩署,今無存矣。」按:陳浩,字紫瀾,號未齋,又號生香,昌平州人。維正甲辰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遷翰林院待講,晉學士,充日講官,詹事府少詹事,請授通奉大夫,人武英殿校書,充一統志纂修,升武英殿總裁。曾典試福建,視學湖北。晚致仕,主河南大梁書院。其一生經歷中從未去過貴州。《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一百二十五有其傳。又按八寨理苗同知一職,始設於雍正七年。且陳浩者,亦不見八寨縣歷任同知名錄中。李雲陳氏所作當誤。而國會館藏本有福海序,當為福海任黔省地方官時所作。
丁西九月於美東波士頓之慕維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