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梵蒂岡圖書館藏中國傳統古籍善本總目提要》出版

圖片
《梵蒂岡圖書館藏中國傳統古籍善本總目提要》 謝輝  著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5年8月 定價: 75.00元 ISBN:978-7-5711-2912-5   梵蒂岡圖書館(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為歐洲收藏漢籍最為豐富的圖書館之一。據該館統計,其所藏1911年之前的中文文獻約2000部(件),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由傳教士或研究西學的中國士人撰寫,旨在闡明西方歷史、宗教、文學、科學的著作。但除此之外,該館還收藏有一批中國傳統經史子集範圍內的漢籍,學界則較少關注。本書即採用“目錄”與“提要”兩種形式,對該館早期入藏的中國傳統古籍作全面描述。具體內容如下: 目錄部分,著錄中國傳統古籍355部。所收錄的典籍,限定在中國傳統的四部文獻範圍內,酌收少量滿文、蒙文等少數民族文字文獻及碑帖、印譜。不收地圖、版畫、繪畫等文獻。亦不收西學文獻。分類方面,採用經、史、子、集、類叢五部分類法,二級類目在《中國古籍總目》的基礎上略作調整,酌設少量三、四級類目。著錄項方面,包括索書號、書名、卷數、作者、版本、函冊數、版式行款、刻工牌記、鈐印批注、序跋情況,力求詳盡。可考者著錄其進入梵蒂岡之前的舊藏家。部分典籍之版本、來源等需要加以進一步說明,則另附按語。下文“提要”部分已有詳細提要者,僅於此部分保留書名、作者、版本、來源,其餘信息從略。 提要部分,在前述355部中國傳統古籍中,選擇60部,每部撰寫詳細提要一篇。入選的標準是:或為稀見之本,或刊刻較早,或被《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等重要目錄著錄,或經中外學者收藏批注,特別是帶有較多漢學家西文批注之本。分類編排方式與“目錄”相同。提要內容方面,包括各書之作者生平、成書過程、主要內容、價值特點、版本描述,以及與其他版本的對比考察。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收錄典籍的範圍,限定於1922年伯希和所編《梵蒂岡圖書館所藏漢文寫本和印本書籍簡明目錄》中著錄的著作。此目錄編成之後,梵蒂岡還有一次大規模的漢籍入藏,即羅馬大學華嘉(Giovanni Vacca,1872-1953)教授去世之後,其藏書被轉讓給梵蒂岡。其藏品數量很多,且大都是中國傳統古籍,但多為清末民初的常見版本,不足以稱為“善本”,故不再收錄。 本書之特點和價值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為第一部梵蒂岡圖書館早期入藏中國傳統古籍的專門目錄。此前的...

《明代政書解題》序

《明代政書解題》序 何朝暉教授《明代政書解題》將出版,囑序。 余識朝暉教授,在2007年。時朝暉教授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做博士後,參加沈津先生《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善本書志》撰寫工作。先是,沈先生命澤遜往哈佛參加書志撰寫,以承擔國家清史項目《清人著述總目》編纂,不能前往,遂以清華大學劉薔教授薦。 朝暉教授在哈佛,有舉辦學術會議計劃,商之沈津先生,先生建議約澤遜與會,同行者天津圖書館古籍部李國慶主任。余未嘗出國,手續茫如。每至徬徨,輒有朝暉教授電子函件,告以下一步如何。余夫婦奇其人。及至波士頓,朝暉教授驅車迎候,始知君拄單拐,益奇且敬之。時劉薔教授同在哈佛撰寫書志,沈津先生雲:“劉薔寫書志,又快又好!”在波士頓留十餘日,皆朝暉、劉薔兩君陪同,他們共同之處是博物館講解,源流具備,如數家珍,欽佩無似!會議規模,不如國內大,艾思仁、包筠雅、宇文所安、田曉菲、伊維德、沈津、李國慶、劉薔諸位,頗多交流。主持者何朝暉,西裝革履,舉止風雅,翻譯尤為流暢,大有游刃有餘之感。 參觀哈佛燕京圖書館,印象很深。沈津先生拿出嚴佐之先生所撰書志,字跡端正,書法優美,整整齊齊,世所罕見。又看善本若干,不能盡記。書庫則中國、朝鮮、日本、越南、柬埔寨,書籍雜誌,應有盡有。線裝古籍與平裝精裝書籍參雜並列,亦與國內古籍特藏一室,迥然不同。架上有康熙刻本薛鳳祚《歷學會通》一函,李文藻《堯陵考》抄本,皆《山東文獻集成》亟欲影印者。商之沈津先生,慨允提供。又安排其同事馬小鶴先生負責落實。最後一天,沈先生邀余與國慶主任住府上,又陪同購物,巧克力、魚油等等,備回國之饋贈。 清晨早起散步,見街上有舊電視機端放道旁,又有精美《攝影》雜誌一大摞,亦捆好放於道旁,朝暉雲皆廢棄物,需者自取。早飯沈津先生親為,水餃很大,一人一隻,煮雞蛋一人一枚,還有什麼,已不記得。師母回國,提前包好水餃,放冰箱冷凍,囑沈先生招待余二人。及返,朝暉驅車相送。余問朝暉:“可否來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當教授?”曰:“願往。”   既返山大,乃寫長函推薦何朝暉教授,遞院長傅永軍教授並轉陳炎副校長,皆表歡迎!次年朝暉回北大,特來山大訪問。傅院長、陳校長接待,誠邀來山大文史哲研究院共事。經職稱評審程序,破格教授通過。乃向北大發商調函。朝暉教授於2008年暑假正式入職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入職之初,朝暉積極參加《清人著述總目》編纂工作,不久余鄭重...

《明清文學與文獻》稿約及注釋體例

《明清文學與文獻》是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專業學術輯刊,杜桂萍、李小龍教授主編。每年出版2輯,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本刊重點以明清文學、文獻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為主,並著力呈現海內外明清文學研究的前沿動態和最新成果。論文發表後贈刊,並付薄酬,誠邀海內外學人不吝賜稿! 投稿須知: 1.字數以 10000 字至 30000 字為宜,學術價值較高的稿件篇幅不受限制。 2.稿件內容包括題目、作者署名、摘要(300字以內)、關鍵詞(4至6個)、正文、注釋。注釋用頁下注,具體格式見後附註釋體例。基金資助的論文請在首頁以注釋形式標注,說明有關項目的具體名稱、編號;文末附作者簡介、聯繫方式和通訊地址。 3.本刊只接受電子郵箱投稿。請勿一稿多投,三個月未收到錄用通知者可自行處理。 4.本刊對所錄用稿件有刪改權,如不同意刪改,請在來稿時申明。 5.本刊發表論文已被中國知網等數據庫收錄,如作者不同意收錄轉載,請在來稿時申明。 6.其他未盡事宜,如有疑問可通過以下方式與本刊編輯部聯繫。 學術聯繫人:于金苗 收稿郵箱:hdyanjiuzhongxin@163.com 附註釋體例: 論文所引文獻的注釋須準確標明作者、文獻名稱、出版社或出版物的名稱、出版或發表的時間、頁碼等;注釋一律採用腳注方式,每頁單獨排序。 (一)專著 標注順序:責任者與責任方式/書名/卷冊/出版者、出版時間、版次(初版除外)/頁碼。 示例: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卷),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第236頁。 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2版,第76頁。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頁。 (二)譯著 標注順序:責任者國別、責任者與責任方式/書名/其他責任者與責任方式/出版者、出版時間、版次(初版除外)/頁碼。 示例: [德]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蘇國勳、覃方明、趙立瑋、秦明瑞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123頁。 (三)析出文獻 標注順序: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所載文集責任者與責任方式/所載文集/出版者、出版時間、版次(初版除外)/頁碼。 示例: 石昌渝:《〈水滸傳〉成書於嘉靖初年考》,載辜美高、黃霖編《明代小說面面觀》,學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 215頁。 張錦池:《〈西遊記〉版本源流考論》,載《中國古典小說心解》,黑...

孤本沈浮—天一閣明抄本《宸濠招》的散佚與回歸

圖片
孤本沈浮—天一閣明抄本《宸濠招》的散佚與回歸 黃加佳 去年6月,流散在外200多年的明抄本《宸濠招》重歸天一閣,在古籍圈傳為佳話。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寧王朱宸濠在南昌發動叛亂,南贛巡撫王陽明僅用43天就平定了這次叛亂。《宸濠招》一書便是當時刑部審理此案的文件匯編,堪稱明代大內秘檔,即便在當年,也僅限於在小範圍傳抄。今天更是難得一見的孤本。 《宸濠招》原藏於浙江天一閣藏書樓,200多年來,先後流轉於盧址抱經樓、南潯嘉業堂。抗戰期間,虎狼一般的日本侵略軍、有軍部背景的日本文化機構、各路漢奸、書商無不對其垂涎三尺。幸有以鄭振鐸為代表的文獻保存同志會與之周旋,傳世經典才得以保全。200多年後,終於回歸天一閣。 神秘的《宸濠招》 天一閣博物院古籍地方文獻研究所主任李開升第一次看到《宸濠招》實物,就知道這是天一閣舊藏無疑。 《宸濠招》一冊,高30釐米、寬19釐米,用明代白棉紙抄成,書頁上打著藍色的細線格子,每半葉十一行,每行最多二十七個字,記載了明正德年間,寧王朱宸濠謀反被平定之後,刑部對此案參與者的口供記錄,是明史研究不可多得的一手材料。 對朱宸濠這個名字,多數讀者可能會感到陌生,但提到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您大概會恍然大悟,原來電影裡那個留著大鬍子、氣燄囂張的大反派寧王,就是造反的朱宸濠。與周星馳電影異曲同工的是,寧王的這次叛亂(史稱「宸濠之亂」)堪稱有明一代最「無釐頭」的一場叛亂。 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的後代。他們這一支與明成祖朱棣一脈的恩怨,由來已久。眾所周知,朱棣是靠發動「靖難之役」,奪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才當上皇帝的。 起兵之初,朱棣素聞朱權帳下軍隊驍勇善戰,於是用計逼他出兵一起「靖難」,而且還承諾成功後與朱權平分天下。可黃袍加身之後,朱棣就把當初的承諾扔到九霄雲外去了。朱權雖然不至於把四哥「畫的餅」當真,但當他提出想將封地挪到富庶的蘇州和錢塘時,卻被一口回絕,最後只能在相對偏僻的江西南昌落腳。寧王一支一直對此耿耿於懷。這股怨氣終於在一百多年後的正德十四年(1519年)爆發了。 正德皇帝朱厚照堪稱明代歷史上最貪玩的皇帝,身後留下無數荒唐的傳說。正德皇帝雖然荒唐,但對於關係到他皇權的事情卻不糊塗。正德十四年,他得知寧王朱宸濠似有異動,於是派特使前去震懾。朱宸濠得到情報,決定將起兵日期提前到六月十四日。這一天是他的生日,照慣例當天江西鎮巡三司的...

《收藏家》雜誌徵稿啓事

《收藏家》雜誌徵稿啓事 《收藏家》(月刊)是由北京市文物局主管、北京市文物公司主辦的文物收藏類學術雜誌,面向國內外發行。自1993 年創刊以來,共出刊342期,以其深湛的學術品位、高度的權威性和美輪美奐的圖版印制,贏得了海內外收藏家、文博藝術界研究人員及廣大收藏愛好者的青睞,曾榮獲「首屆國家期刊獎」,第二屆「百種全國重點社科期刊」和「高知名度、高學術水平」的雙高獎。 本刊於2022年12月改版,定位為以學術為本,做好文物的研究闡釋工作,挖掘文物蘊含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做到透物見史、見人、見精神,從而更好地展示中華文明風采,喚醒公眾文物保護意識,提升全民文化素質。 本刊現設有「特別關注」「考古研究」「文物研究」「人物研究」「科技鑒定與保護」「展陳前沿」「博物藏珍」「學術爭鳴」等欄目,其中「文物研究」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進一步細分為若干欄目。為更好地促進學術交流,提升刊物質量,特向廣大專家、學者徵求以上方面的佳作,期望不吝賜稿。 為使稿件能夠得到及時處理,作者來稿時請注意以下事項: 1.來稿應為作者獨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未公開發表。如有發生侵犯他人著作權的問題,其後果由作者負責。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視為同時授予本刊該稿件(含圖片)的電子版權和結集出版權,若有異議者,請在投稿時注明。 2.來稿要求文字精煉、標題準確、層次清晰、觀點鮮明。 3.來稿應附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和3~5個關鍵詞,摘要要求表達簡明,語義確切,直接表明文章的內容、觀點。 4.稿件文字、標點、年代、數字等書寫方式均以國家有關規定為準。 5.來稿所提供圖表、照片務必清晰,圖片的像素要求在300dpi以上;圖表、照片應有編號和說明文字。 6.引文核對準確,注釋一律放在文末並注明詳細出處,格式參照《〈收藏家〉來稿徵引文獻注釋規範》。 7.來稿請務必寫明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繫電話及電子郵箱等信息。 8.屬於課題基金項目的論文,請在首頁注明基金項目類別、課題項目名稱及編號。 9.自收稿之日起,編輯部將在3個月內聯繫作者,告知稿件處理意見。因人力有限,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10.稿件一經刊用,本刊將寄贈稿酬和樣刊2冊。凡稿件刊用1月後未收到稿酬和樣刊者,請與編輯部聯繫查詢。 《收藏家》雜誌編輯部2025年5月14日   近日有社會人員冒充本刊編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