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白錄
飛白錄 沈津 星期六的上午,像往常一樣,仍去圈書館的普通書庫看書,一口氣翻了近百部線裝書,呵,居然又找到兩部可以作為「善本」的書(這是附帶的,並非著意去找)。善本的標準是按照哈佛燕京圖書館過去定下來的,即乾隆及乾隆以前的刻本,或是乾隆以後所刻的校為難得的本子。 這兩部書是《 淮關統志 》和《 飛白錄 》。《淮關統志》十四卷,清伊齡阿、吳霦纂修。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准關刻本。六冊。國內僅北京國家圖書館、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入藏,流傳不多。而《飛白錄》是一部關涉書法的專著,二卷,清陸紹曾、張燕昌輯。清嘉慶九年(1804)海鹽黃氏擘荔軒刻本。將此書略加細翻,倒還有些意思。 《飛白錄》,是講書法中「飛白體」的書,僅二冊。半葉九行十九子,四周雙邊,黑口,雙魚尾。書口下刻「擘荔軒」。題「吳趨陸紹曾海鹽張燕昌同輯同里黃錫蕃參訂」。前有嘉慶九年劉星高序。《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北京國家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人藏。傳世亦不廣。 飛白書相傳始於後漢蔡邕,為漢字書體之一種,筆畫中有絲絲露白,似枯筆所寫。據唐張懷瓘《書斷》記載,靈帝熹平時,詔邕作《聖皇篇》成,詣鴻都門,時方修飾,見役人以堊帚成字,甚悅,歸而作飛白書。宋黃伯思《東觀餘論》云,「取其若絲髮處謂之白,其勢飛舉謂之飛」,故名。宋羊欣《採古來能書人名》云:「飛白本是官殿題八分之輕者,全用措法。」想寫飛白者當需特殊之筆,除堊帚(粉刷牆壁的用具)外,或以木,或以氈,或以散毫,據云近時有用竹片作白者。 自邕後,代有傳人,且見於前人著錄者甚多,然未有彙為專書以資考證者。此《飛白錄》搜輯頗詳,自漢迄清,凡古今人之工飛白書者大致盡於是。為漢二、魏一、吳三、晉九、宋一、齊四、梁五、隋一、唐十七、宋三十五、金一、元二、明九、清十二,共一百零二人。所引之書,皆注所出。陸紹曾、張燕昌所附按語,各署其名,體例也善,間有考訂, 書的作者陸紹曾,字貫夫,號白齋,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嘗得白玉蟾像,懸之齋中,因號白齋。工篆隸書,尤善蠅頭細書,晚年好飛白。精於賞鑒,平生所見書畫碑帖,皆為抄錄成編,曰《續鐵網珊瑚》,並作小楷書,其精勤於翰墨如此。家道中落,往往攜所作書畫入市,得資可供數日餐,則鍵戶不復出,資罄復入市。又有《不惑編》、《游杭書畫錄》、《刻碑姓名錄》等。《書人輯略》卷七有傳。 另一位張燕昌,字芑堂,號文漁、金粟山人,浙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