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政書解題》序
《明代政書解題》序
何朝暉教授《明代政書解題》將出版,囑序。
余識朝暉教授,在2007年。時朝暉教授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做博士後,參加沈津先生《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善本書志》撰寫工作。先是,沈先生命澤遜往哈佛參加書志撰寫,以承擔國家清史項目《清人著述總目》編纂,不能前往,遂以清華大學劉薔教授薦。
朝暉教授在哈佛,有舉辦學術會議計劃,商之沈津先生,先生建議約澤遜與會,同行者天津圖書館古籍部李國慶主任。余未嘗出國,手續茫如。每至徬徨,輒有朝暉教授電子函件,告以下一步如何。余夫婦奇其人。及至波士頓,朝暉教授驅車迎候,始知君拄單拐,益奇且敬之。時劉薔教授同在哈佛撰寫書志,沈津先生雲:“劉薔寫書志,又快又好!”在波士頓留十餘日,皆朝暉、劉薔兩君陪同,他們共同之處是博物館講解,源流具備,如數家珍,欽佩無似!會議規模,不如國內大,艾思仁、包筠雅、宇文所安、田曉菲、伊維德、沈津、李國慶、劉薔諸位,頗多交流。主持者何朝暉,西裝革履,舉止風雅,翻譯尤為流暢,大有游刃有餘之感。
參觀哈佛燕京圖書館,印象很深。沈津先生拿出嚴佐之先生所撰書志,字跡端正,書法優美,整整齊齊,世所罕見。又看善本若干,不能盡記。書庫則中國、朝鮮、日本、越南、柬埔寨,書籍雜誌,應有盡有。線裝古籍與平裝精裝書籍參雜並列,亦與國內古籍特藏一室,迥然不同。架上有康熙刻本薛鳳祚《歷學會通》一函,李文藻《堯陵考》抄本,皆《山東文獻集成》亟欲影印者。商之沈津先生,慨允提供。又安排其同事馬小鶴先生負責落實。最後一天,沈先生邀余與國慶主任住府上,又陪同購物,巧克力、魚油等等,備回國之饋贈。
清晨早起散步,見街上有舊電視機端放道旁,又有精美《攝影》雜誌一大摞,亦捆好放於道旁,朝暉雲皆廢棄物,需者自取。早飯沈津先生親為,水餃很大,一人一隻,煮雞蛋一人一枚,還有什麼,已不記得。師母回國,提前包好水餃,放冰箱冷凍,囑沈先生招待余二人。及返,朝暉驅車相送。余問朝暉:“可否來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當教授?”曰:“願往。”
既返山大,乃寫長函推薦何朝暉教授,遞院長傅永軍教授並轉陳炎副校長,皆表歡迎!次年朝暉回北大,特來山大訪問。傅院長、陳校長接待,誠邀來山大文史哲研究院共事。經職稱評審程序,破格教授通過。乃向北大發商調函。朝暉教授於2008年暑假正式入職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入職之初,朝暉積極參加《清人著述總目》編纂工作,不久余鄭重與朝暉談話:“何老師,您知道《清人著述總目》如何編纂了吧?”曰:“知道。”“那就請不要繼續做了。”“為什麼?”“《清人著述總目》十年出不來。即使出來了,您最多是副主編第二作者,考核不值錢。您是我介紹來的人才,當務之急,是發頂刊、摟項目、申獎、評博導。”“好吧。”於是何老師不再來乾清史項目。
無幾,余又告朝暉教授:“何老師,您要招研究生。不然沒人跟您玩。”朝暉問:“如何招?”余謂寫個申請:“我要招研究生,什麼專業什麼方向。就可以了。”朝暉教授學生進門,即帶到澤遜清史項目組:“跟杜老師好好乾!”如是者一屆又一屆,一年復一年。清史以後,繼之校經,與夫《永樂大典》整理。余待朝暉弟子如己出,而不能不常懷歉意。一日復告朝暉:“你對我的報答已經遠遠超過了,尊弟子可以不參加我的項目了。”朝暉雲:“好吧,那就自願吧。”實際情況,一仍其舊。世有所謂良師益友,如朝暉教授者幾希。
2016年6月22日杜澤遜何朝暉在山東大學合影
朝暉教授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治中國制度史,獨造精微。又治書籍史,中西兼備,文史交通,翻譯及著述多種,流布海內。近年書籍文化史升溫,朝暉教授可謂先吾著鞭,因之聲譽日隆。《明代政書解題》,朝暉教授經營日久,足跡遍大江南北、四海內外,窮搜博考,晰其條流,復與門生討論之,務求至當。今將出以問世,因述一十八載友誼,以見其道德文章,足為君子同慨矣。
2025年9月19日滕人杜澤遜序於北京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