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徵稿啓事及來稿格式

徵稿啓事

一、 《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主辦,創刊於1999年。舉凡古典文獻學理論研究、傳世文獻整理與研究、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研究、海外漢籍與漢學研究等中國古文獻研究相關領域的學術論文,均所歡迎。

二、本刊2008年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2022年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集刊AMI綜合評價」核心集刊。

三、本刊現為半年刊,分別在5月、11月底截稿。

四、來稿內容必須原創,不存在版權問題,並按本刊“來稿格式”要求撰寫。請勿一稿多投。本刊有權對來稿進行刪改加工,如不願刪改,請事先聲明。

五、本刊實行編輯部三審及專家雙向匿名審稿制度,編委會根據評審意見,決定是否採用。本刊審稿週期約為四個月,來稿無論是否被採用,編輯部都將在審稿後通知作者。

六、來稿刊出後,即向作者寄贈樣刊兩冊,並致薄酬。

七、本刊享有已刊文稿的著作財產權和數據加工、電子發行、網絡傳播權,本刊一次性給付的稿酬中已包含上述授權的使用費。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發表之行為視為同意上述聲明,如有異議,請在來稿中特別注明。

八、本刊目前僅接受電子郵箱投稿,投稿郵箱:gcca@pku.edu.cn。

《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編輯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  北京大學哲學樓三層,郵編:100871


來稿格式

一、文章請用Microsoft Word文檔格式。

二、文章一律橫排、用通行規範簡化字書寫和打印。

三、作者姓名置於論文題目下,居中書寫。作者工作單位、職稱等用「*」號注釋在文章首頁下端。

四、每篇文章皆需500字以內「內容提要」以及關鍵詞3-5個。

五、文章各章節或內容層次的序號,一般依一、(一)、1、(1)等順序表示。

六、文章一律使用新式標點符號。凡書籍、報刊、文章篇名等,均用書名號《》;書名與篇名連用時,中間加間隔號,如《論語·學而》;書名或篇名中又含書名或篇名的,後者加單角括號〈〉,如《〈論語〉新考》。西文書刊名均用斜體,文章名加引號。日文、韓文參考中文樣式。

七、正文每段首行縮進2字符;文中獨立段落的引文,整段左側縮進2字符,引文首尾不加引號,字體變為仿宋體。

八、注釋一律採用當頁腳注,每頁單獨編號,注釋號碼用阿拉伯數字①、②、③……等表示。

九、注釋格式與順序為著者(含整理者、點校者)、書名(章節數)、卷數(章節名)、版本(出版社與出版年月)及頁碼等。如:〔清〕錢大昕撰、呂友仁校點《潛研堂文集》卷三八《惠先生士奇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687頁。

十、為避免重復,再次徵引同一文獻時可略去出版社與出版年月,只列著者、書名、卷數、頁碼即可,但不使用「同上」表述。

十一、每篇稿件字數原則上不超過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