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屆海外中文古籍編目研究青年工作坊會議上的發言

在第一屆海外中文古籍編目研究青年工作坊會議上的發言

沈津

姚伯岳院長、主持人、朋友們、同學們:
我非常高興能參加第一屆海外中文古籍編目研究青年工作坊舉行的會議,並很榮幸地受邀在會上發言。
大約是在三年前,姚伯岳院長及凌一鳴先生即告我,天師大古籍保護研究院擬成立「古籍編目研習中心」。我以為這是自古保院成立之後所做的大量工作中的一項極具實質性的大事。因為這涉及古籍保護中培養人才的重要舉措。眾所周知,古籍入藏圖書館後,所經歷的就是整理、編目、鑒定、保管、閱覽和與之有關的修復,以及選擇有價值的古籍進行校勘、標點、影印、出版,這些都是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必要手段。
我知道,天師大的古籍編目研習中心是國內幾個古保院中首次成立的,它標誌著這方面人才的培養不僅僅限於古籍的修復,使之後繼有人,這種培養是採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在持之以恆的,在幾年之中可以慢慢熟練掌握修復的多種技巧。但是在古籍的編目實踐中,卻是需要花費大力氣的。它需要經過十年、二十年以上的專業訓練,需要大量的實踐,方可培養出一位見多識廣的古籍版本方面的編目專家。
我自己走過的路,就是老師帶著我在實踐中去摸索,去總結,去進步。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只能講一點,即會議的主題是「編目研究」,更何況這次會議又邀請了海外的多位同仁與會,互相之間的交流,定能促進編目工作向新的高度發展。
任何一部古籍的編目,不管是歷朝的刻本、稿本、抄本、活字本、套印本、版畫,在編目過程中,都涉及到版本的鑒定。您必須在書中找出定下這個版本的依據,即版本項的認定,而不是模稜兩可的判斷。我在很多場會都說過,在學校及研究機構里,有著不少重要的學者、教授、研究人員,他們是許多領域中的精英、翹楚,都有很深的造詣,但是對版本的鑒定,卻未受過專業的訓練,他們必須依靠圖書館的專業人員的編目來提供書的各種信息,以利於他們的研究。如果提供的信息有誤,那就會產生誤導的結果。
我還是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鑒定之事吧!北京某藏書單位,規模雖小,但藏書質量卻相當不錯,他們的善本書目是北京中國書店的老師傅及本館的專業人員編的,但你一打開,只要看第一頁的第一項,你就會發現著錄的錯誤在十個左右。再如某一館所出版的圖錄,第一冊第一頁第一行的文字說明不足百字,就涉及分類、作者、版本項的錯誤。(《焦氏易林》不是經部易類,而是子部術數類;作者不是用的名,而是用的字;版本項寫的是單刻本,實際上是叢書零本。)
所以我以為,無論是國內、海外的圖書館的專業編目人員,都應該認真對待編目這項工作。這是專業人員的基本功,是需要經過大量的實踐去經眼、查證,請教老師,不斷豐富,加強自己的判斷力。我們專業人員的職責是為他人做嫁衣裳。我的導師顧廷龍先生和許多同仁都是在做這件看似普通,但實際上卻很有意義的工作。我也希望,在座的朋友為此而努力。謝謝大家!
2025 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