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印刷史名著中譯本的一處誤譯
卡特印刷史名著中譯本的一處誤譯
何朝暉
卡特的The Invention of Printing in China and Its Spread Westward是印刷史研究的經典之作。該書出版已近百年,至今仍是一座不可逾越的豐碑。尤其是在印刷術西傳路線的系統研究方面,時至今日仍無出其右者。
該書已有3個中譯本。1938年,商務印書館在長沙出版了劉麟生的文言文譯本《中國印刷術源流史》,內容有刪節。1957年商務印書館又推出了吳澤炎的現代漢語譯本《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和它的西傳》,對正文、注釋作了全面翻譯。1968年,台灣商務印書館在海峽對岸出版了胡志偉根據1955年美國漢學家富路特(Luther Carrington Goodrich)的修訂版翻譯的《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西傳》。
筆者在閱讀該書的過程中,偶然發現一個翻譯上的失誤,提出來與讀者諸君共同探討。
原著第三編第二十一章有一段話:「There is some controversy as to when the first of these block books were produced. Of those that bear dates there is none that antedates the earliest work of Gutenberg. The making of block books went on simultaneously with typography up to the early years of the sixteenth century. 」(1925年、1931年版第152頁,1955年版第202-203頁)
劉麟生譯為:「(首句未譯)最早之雕版書當推谷騰堡之書。雕版印刷與活字印刷,在十六世紀初年以前,固並行不悖。」(第170頁)
吳澤炎譯作:「關於什麼時候開始印行這些雕版的書籍,現在還有一些爭論。在注明年代的現存雕版書中,以谷騰堡雕版印行的為最早。直至十六世紀初年為止,雕版書的刻印與活字印刷是同時並進的。」(第175-176頁)
胡志偉則譯為:「對於這些雕版書籍首次產生的時代尚在爭論中,其中上面載有日期的,沒有比谷騰堡的最初的製品還早的。在西元第十六世紀初葉,雕板印刷和活字排版印刷是同時並進的。」(第176頁)
雖然有學者推斷谷騰堡在發明金屬活字印刷術之前極有可能接觸過雕版印刷品,甚至可能曾經試驗過木活字印刷,但目前尚無十分確鑿的證據表明他本人實踐過雕版印刷。
從卡特原書的語境,尤其是上述引文的最後一句來看,「the earliest work of Gutenberg」顯然與「typography」有關,指的是谷騰堡所印出的最早的金屬活字印刷品。卡特的意思是標有年代的現存雕版書,都晚於谷騰堡推出金屬活字印刷品的時間。
確實,雖然在谷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術的15世紀中葉以前,歐洲的雕版印刷活動很可能已經存在了數十年,但由於早期雕版印刷品大都難以準確判定刊刻年份,因此目前學界對於歐洲雕版印刷出現的時間還存在較大分歧。
回頭看這段話的翻譯,劉麟生、吳澤炎對「the earliest work of Gutenberg」的翻譯顯然曲解了原意,胡志偉的譯文雖有些含糊其辭,但還不能算錯。然而胡志偉把「up to the early years of the sixteenth century」譯成「在西元第十六世紀初葉」,卻是大有問題的。
卡特著作的三個譯本,劉麟生譯本節略過甚,注釋全刪。胡志偉本以富路特的修訂本為底本,是其所長,但往往出現莫名其妙的漏譯。因此眼下最好的仍是吳澤炎譯本。吳譯本內容全面,曉暢易讀,以上所指僅為白璧微瑕,無損於該書引介卡特著作於中文學界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