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藏善本書殺》指誤

《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藏善本書殺》指誤

沈津

抽暇翻閱《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藏普本書錄》,此書為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編,香港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有圖版三十四頁。該館為港大圖書館六所專科分館之一、以庋藏中、日文書籍為主,善本書不算多,計七百零四種,一萬一千四百餘冊。


該館收藏善本,始自1932年建館初期,歷年從未間斷。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又人藏了羅原覺先生所藏古書一批。這批書我曾經眼。那是1986年初,我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做研究,年底,即由楊振寧教授介紹,並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陳方正博士的安排下,自紐約飛港,鑒定羅先生所藏古書。這批書原來中大圖書館想買下,但因價錢談不攏而告吹,後來羅氏後人又轉售港大馮平山圖書館了。

打開《馮平山圖書館藏善本書錄》,先瀏覽正文前的圖版,發現有兩種版本文字說明有訛誤,索性再看正文書錄,版本著錄竟然大誤。茲分述如下:

圖十七為《新鍥正訛訓解標類書言故事大全》,正文在一百六十四頁,宋胡繼宗編集,明李廷機校釋。作明天順間刻本。四冊。半葉十二行二十六字、按,此書為明代類書。人倫物類、天文地理,文章技藝無所不包。也算是傳統中醫所謂的「觀風望氣」吧。初一看,這張圖版絕對到不了「天順」,天順(1457-1464)在正統、景泰之後,成化、弘治之前,共八年,刻書不多,且多黑口,一眼望去,書影沒有天順大哥哥的氣息,面孔倒像萬曆小弟弟。再一看,不對了。為什麼?圖版上題「廬陵胡繼宗編集溫陵李廷機校釋」。呵,李廷機為萬曆十一年(1583)進士,是入參機務、官拜禮部尚書的人物。李中進士的時間和天順八年(1464)之間,相差一百一十九年。這天順間,李廷機的曾祖父可能還沒有出生呢,怎麼還會有李廷機呢?所以。此書的版本只能是萬曆間或萬曆後的版本,而決不可能在此之前。


哈佛燕京藏本

此本實為明萬曆余雲波刻本,哈佛燕京圖書館也藏一部,和馮平山館本同版,也有扉葉,刻「新刻標類金鑰書育故事大全。古人事類,藏於二酉,學士家白首窮之,未見豹斑。是猶欲窺金谷名園,不得金鑰而入,終為門外漢耳。搜古窮今,博採廣茹,欲鏡古今得失之原,是書殆人門之金鑰也,遂以名篇。余雲波樣」。1992年,我曾寫過書志,可見《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中文善本書志》四二三頁。最奇怪的是,寫書志者曾參考過《燕京書志》,但不知為什麼又別出心裁,將版本項改成了「「明天順間刻本」。

原來此書前有天順八年(1464)陳玩直序,所以寫者既不看紙張,字體,也不看其他鑒定的輔助條件,就以序來判斷出版年,序是哪年寫的,就是哪年刻的,如這樣子去鑒定版本,十有八九會錯。這部書本傳世不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也未著錄。

第二種為《五代史輯注》,書影為圖二十七。


初初看到書影,以及書影上的文字說明「清抄本」,但又寫上「鈐有『虞山錢曾遵王藏書』,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從書影上的字體看,作「清抄本」沒錯,但「虞山錢曾遵王藏書」的鈐印似不真。再看四十九頁的正文,《五代史輯注》,清朱彝尊輯。清初抄本。殘存九冊。為《晉本紀》第九至《五代史》七十二《四夷附錄》止。每卷前題「徐無黨注 秀水朱彝尊輯注 汾陽田畿校」。

按,此非清初抄本,應為清抄本。藏書印有「虞山錢曾遵王藏書」、「吳興劉氏嘉業堂藏」,錢遵王印實偽。此為後人抄朱彝尊輯注之本,再鈐上遵王印。一般來說,有錢氏印,即可視作清初抄本,當然前提是印要真。但錢遵王卒於康熙四十年(1701),而朱彝尊卒於康熙四十八年,比遵王晚。

至於田畿,那就別說了,因為田為乾隆、嘉慶時人。《汾陽縣誌》卷七科目,乾嘉間貢監之列仕籍者三四十人,其中就有田畿。遵王怎麼會有印鈐在乾嘉或乾嘉以後的抄本上呢?那顯然就是書估偽造遵王的藏書印,將之鈐在書上,一般人如眼力稍差者就易上當受騙。

實際上,《嘉業堂藏書志》卷二的一九七頁即著錄此書,書名作《五代史補注》七十五卷,版本作「鈔稿本」。這篇書志最後有一句話,「偽印不錄。」雖然沒有說是什麼偽印,但已經很清楚了,就是這方「虞山錢曾遵王藏書」。《藏書志》最初是繆荃孫撰稿的,後來又有吳昌綬、董康續纂,吳、董二人對此沒有疑義。

說起遵王的這方「虞山錢曾遵王藏書」,還有幾句話可以說說。早在1978年,《文物》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蘇興先生的《京本通俗小說辨疑》,指出《通俗小說》是出於繆荃孫本人拙劣的偽造。其中的根據之一是:「虞山錢曾遵王藏書」的印章是根本沒有的,「可能也是繆荃孫拙劣的偽造」。這方印我曾見過,如上海圖書館藏的《省心雜言》。另外見於周叔弢《自莊嚴龕善本書目》中著錄的《龍龕手鑒》(明影宋抄本)、美國收藏家翁萬戈所藏《集韻》(宋刻遞修本,今存上海圖書館)。此外,在瞿氏《鐵琴銅劍樓宋金元本書影》上也可尋獲「虞山錢曾遵王藏書」這方印記。

所以,《五代史輯注》的版本項應作「清抄本」,而不是「清初抄本」。一個「初」字,是不能隨便用的,因為一差就是近百年。

20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