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籍版本的價格--敬答錢存訓先生

關於古籍版本的價格

--敬答錢存訓先生

沈津

檢理書稿雜件,竟然發現二十年前錢存訓先生給我的信以及我的覆函,內容涉及古籍版本的價格。信是1991年12月寫的,那時,在經過「史無前例」的浩劫之後,古籍買賣的市場還沒有形成,拍賣公司或許尚在醖釀的階段,所以古書價格不是很高。如今,已是今非昔比,當年沒人賞臉的殘書,也是一飛沖天、身價百倍,更何況難得之帙、珍槧罕本了。

錢存訓先生,美國芝加哥大學遠東圖書館前館長、遠東語言文明學系及圖書館學研究院教授、中國國家圖書館顧問,今年高壽101歲,他在以往的教學及研究中,對漢字的特色、書籍和各種文字記錄的載體、造紙印刷等的傳播與演進,做出開創性的研究與定論。他是圖書館學界的老前輩,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長者。

今將當年之信錄如下,讀者諸公就當老皇曆看罷了。


錢公1991年12月6日的來信:「我因加拿大卑詩大學圖書館委託代為其蒲阪藏書估值,主要為保險之用。這批藏書共約3,200種,45,000冊。1959年由王伊同編有《宋元明及舊鈔善本書目》一冊,現該館正另編一全部簡目,供估值之用。我已分函目本及台灣索取最近書店舊籍目錄,以供參考。不知香港及大陸方面近年有無私人藏書交割?中大或其他圖書館最近有無收購善本或清代線裝書?大陸方面善本雖不能出口,但上圖或市上書店仍有買賣。希望能取得此類數字。以作估值根據。如無市值可查,擬請兄就個人經驗將宋元明清各代版本,以冊為單位,作一平均數字估計,亦可以專家意見。作為根據之一…即懇便中抽暇打聽見告,不勝感荷。因此事必須在明年初作一交代,盼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以前用FAX惠示一二,尤所企幸。」

我在12月19日收到錢公的信後,當天即有回覆:


「關於蒲阪藏書,我記得在美時曾見到那一小本目錄,是否即從澳門坐批售出者,如是那批,應該是抄本居多,可能多為陳澧(蘭圃)的藏書。王伊同的《宋元明及舊鈔善本書目》,中大沒有,所以我無法作一很詳細的說明。

大陸的線裝書價格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都大有不同。一般來說,流傳較多的明刻本,指約在二十部左右者、大約是每部四冊200元人民幣左右,六十年代則加至300-400元,八十年代則為600-800元左右,而今更高了。然而善本書中的罕見本則以稀為貴,價錢上落很大,各地的舊書店又不一樣,內地主要以北京中國書店和上海古籍書店為最重要,而北京又要貴些。這類書一要名頭冷。二要不見著錄,三有名人題跋,那就價值高了。反過來說,就是宋本書,如《通鑒紀事本末》,傳世多為宋刻元明遞修本,而大陸、台灣加起來有十多部,這種「老頭貨」,雖然冊數也多,但價值就高不上去。

又比如《漁洋山人精華錄》,康熙本,傳世很多,不少館都有,但是如要進入《善本書目》,則必須有名人題踐或批校者方行,而一般的則不入目了,價錢也不高。而名人中又分好多檔次,價錢也不一樣。如黃丕烈,則會在原書價上如50%-80%,小名頭的則會加10%-20%左右。

至於抄本更為複雜,有的抄本是據未刻稿本傳抄,價值就大,有的僅鄉村老學究所抄,而刻本又多者,則不值錢。這裡還有一個鑒別的問題,諸如內裡的收藏印、題跋等,還有抄寫的大致時間(清初抄本、舊抄本、清抄本、清末抄本),如非目驗,很難說出所以然。

目前上海、北京以及不少的古舊書店,已不向大圖書館賣善本書了,原因是不能像過去從市面上繼續收得善本書,庫存賣一部少一部,另外他們自己也想留些樣本。如果要賣,也是以書易書,即他給你善本書,你給他過多的複本舊書,現在已沒有單純的賣給圖書館那種經營方式了。至於私人藏書更鮮有售於圖書館。書店者,識貨者又要待價高時再售。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上海古籍書店(今上海書店)有幾大本善本書價格參考目錄,以書名排,卷數、作者、版本、冊數、價格都有。我曾在他們收購處見過,但他們是對外保密的,當然現在價碼不知飛漲多少倍了。

五年前,我曾為香港中文大學估過羅原覺的一批藏書,原羅氏開價80萬港幣,我估應在20萬左右(因為其中幾部原著錄為宋本者,實為明刻本),後來中大未要,被港大馮平山館購去,大約價在30萬不到。後來,我又為紐約的一家書店估保險,因為他們為籌辦北京圖書館的善本書在華府辦展覽而找到我。當時,我的估價方式是:以大陸每種書流傳多少、稀有價值、再乘上6,即為美金的價錢。至於別人如何估,我不知道。我的根據是:1,多年來看書鑒定的實踐。2.上海、北京等地舊書店的善本書標價大致在我的腦子裡。3.上海書店出口古舊書(線裝)至港澳以及外賓門市部的舊書價格,十年來,我全部看過。所以這些估價,一定要根據每部書的具體情況而標價,而不是以每冊來衡量。又以刻本來看,清代的即有清初刻本、清刻本、清末刻本之別,價錢都不一樣,而書的流傳多少也是衡量書價的一個重要標準。總的來說,不看到原書,很難估。或者是要先看目錄,要標出版本,或加工者。

另:香港方面有私人藏書(零星)轉讓者,太致上以冊來估,平均每冊明刻本2000元港幣,我也看過數十種,還有不少(數十冊)宋刻藏經。中大、港大近年沒有買到什麼善本書。

以上所寫,不知對先生有沒有用,僅供先生參考。如先生有蒲阪簡目,可否複印一份給我,待看後再向先生報告。」



按:我對書價有興趣,是因為它亦是圖書版本學中的一個方面,只不過是書價的資料不好找,尤其是第一手的,以明代刻本來說,它在明代的售價是多少?這個題目真是不容易做。幾十年來,我經眼了近萬部的明刻本,只找到十來部鈐有當年書價的木記。十年前,寫就一篇關於明代書價的文章,後來收到我的《書韻悠悠一脈香—沈津書目文獻論集》中了,前些年又收集了不少清代及民國間書價的資料,但是都沒有完成,我還要再找時間去做。

信裡所說的蒲阪藏書,為澳門姚鈞石南州書樓舊藏、1959年,由圖書館之友及姜納博士捐贈,現藏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東亞圖書館。卑詩大學,是當地華人對它的稱呼。去年三月,該館袁家瑜主任和我聯絡,希望我抽暇去UBC看看該館新入藏的龐鏡塘藏書,也順便瞭解那批蒲阪藏書。後來,因為我的旅行證件即將過期,來不及加簽而失去機會。

「文革」前,上海古籍書店送到上海圖書館善本組的善本書中,每部第一冊都夾有小簽紙,上有書名、版本、冊數、價錢,而北京中國書店的書則在每種最後一冊末頁左上角貼有印就的小標籤,上面也有冊數及價錢。顧師廷龍先生要求我對送來的每種書都要查一下館藏有否,所以在查的過程中,我也會留意各種圖書及版本的書價。

羅原覺的藏書,今藏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1994年我去馮平山館,館長李直方兄還特地打開存放善本書的櫥櫃讓我看,當時還翻了幾部。



上海書店出口古舊書(線裝)至港澳以及外賓門市部的舊書、都必須由上海市圖書出口鑒定小組成員鑒定後,再鈐上小火漆印後方能售賣並出口,從1961年至「文革」前,七十年代末至 1990年間,火漆印都是我親手蓋上的。當年同去的有潘師景鄭先生,瞿師鳳起先生,還有吳織,有時我們還會閒聊議論,說及某書定價太費,或某書不能出口等等。

1991年以後,乃至今日,古舊圖書的市場價格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拍賣的場所,一些善本書(普通本)居然拍出了天價,這是幾乎所有的人,包括藏家和買家都始料不及的,當然,還有別有用心者人為地不符實際地炒作與藏詐。不過,那也是某些人在茶餘飯後所津津樂道的「閒話」。

2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