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版的書 --古書版本作偽之一

 山寨版的書

--古書版本作偽之一

沈津

「山寨」這個詞,好像早已為民間大眾所認可,而且成了一種現在流行用語了。我不知道最早是否從「山寨手機」開始的,目前什麼山寨白宮、山寨數碼,山寨服裝、山寨講壇、山寨名人等等什麼都有。再過幾天,連山寨春晚也要正式登台開演了。或許可以這麼認為,大凡任何仿製品或一些經過改造的物品前面都可冠之或稱之為「山寨」。

由此而想到,古籍版本流傳到今天,也有一些為書估作偽,那種以假蒙人、逞性妄為、混水摸魚的伎倆,或許也算是屬於山寨的範疇。不過,山寨的一些用品,據有些人說,使用後還不錯;甚或還有價廉物美的感覺。當然,市面上的各種書中也有常見的盜版書;改頭換面的書等等。但是作偽的書,卻是存心欺騙善良的入們,將沒有什麼價值的書肆無忌憚地向壁虛構、或偽名人題跋,或假名家鈐印,或以殘充全,或以假充真,不一而足,其目的無非是想多騙點銀子而已。茲舉例如下;


《泉石清談》十卷,題「吳郡沈與文詮次」。抄本。二冊。書中內容乃抄錄文史筆記,計數十則,如「嶺南荔枝」、「山中何所有」、「韋房為詩酒心」、「獨居小室」、「何不學醫」、「東坡雪堂」、「灰中學書」、「馳譽丹青」、「抱膝危坐」、「蜀箋」、「米老拜石」、「雪水烹茶」、「五君詠」等,並無價值。

書中鈐有「稻農左長」、「虞山錢曾遵王藏書」、「述古堂印」、「岉」、「吳岫」、「林竹驟如」、「山水之間」、「安氏記院」、「古歙項芝房珍藏金石書畫印」、「長樂大西庚秘賞金石書畫記」、「潤州戴植培之鑒藏書畫章」、「芝農秘玩」印。

是書版本原作 「明嘉靖抄本」。其依掘為書中卷九末有「嘉靖十一年八月初九日,是之初一日起,連大熱八日,此日頗涼快」二行。又第一冊末頁右下角有「野竹叟曰」四字。又有清雍正厲鶚跋及清未戴以恆題識。又有明人吳岫、清初錢曾等藏印。

作者沈與文還是有些名氣的,他字辨之,號姑餘山人,為明嘉靖間吳郡人,家有野竹齋,刻有《韓詩外傳》、《何氏集》等。但此書當非與文所撰,而是估人隨意假托用沈氏之名。

厲鶚跋云:「此書係明嘉靖中吳下老儒所輯,其中甚多訛謬,如以房琯西湖為錢塘王,明清《玉照新志》為張功父,天台左經臣為唐人之類,不一而足,第手自抄撮,饒有積卷。卷首云:『家藏趙仲穆書,刻《袁清容文集》十冊,其字請麗道勁可寶、猶可想見先民風流也。』雍正癸丑初夏廿一日,杭人厲鶚記。」下鈐「翰願軒書畫記」。雍正癸丑,為十一年(1733)。所謂「卷首云:家藏趙仲穆書,刻《袁清容文集》十冊,其字清麗道勁可寶,猶可想見先民風流也」每在正文前一紙的右邊,計43字,「家藏」前有「余」字,其他漏去12字,細讀厲跋,只覺得博洽詳贍、於學無所不窺、以詩古文詞教授鄉里的厲氏怎能寫出如此之文字。

鶚,字太鴻,又字雄飛,號樊榭,別署南湖花隱、西溪漁者,本浙江慈溪人,後徙杭州。厲為康熙五十九年舉人,兩上春官不遇,乾隆元年舉博學鴻詞又不遇,遂絕意功名。工詩,尤工詞,當時罕有其比者。卒年六十一。有《樊榭山房集》、《宋詩紀事》、《南宋院畫錄》等。按,厲鶚跋所用紙與抄本用紙不同,雖為舊紙,但們以他處移來。鶚書法古拙,率意而為,不似此跋之行書筆觸。其平時用印有「厲鸚」.「香雪」、「樊榭山房」、「太鴻厲鶚之印」。厲氏讀書處即樊榭山房,其家無翰墨軒,鶚既不擅畫,又怎能刻有「翰墨軒書畫記」之印呢?估人胡亂編造,信手將他人之印鈐上,張冠李戴,足見所為者乃書林中之低下之人。

書之封面有:「此書至寶。鎮江族中所藏有樊榭先生題字,不易得也。光緒乙西,戴以恆因記見。」乙酉,為光緒十一年(1885)。以恆想是戴植族人。戴植,字培之,號芝衣,江蘇丹徒人,道光間藏書家。

「吳岫」,號方山,嘉靖時蘇州人,聚書逾萬卷。「虞山錢曾遵王藏書」、「述古堂印」為錢遵王印。此數印均為書估偽作。又第一冊末頁右下角有「野竹叟曰」四字,寫的實在不是地方。不要說像沈辨之了,就是一般的學者絕不會這樣寫。

此抄本用竹紙,字體作行書,墨色不舊,清代嘉道後所為。日人裝潢。1962年得自日本。看來,某些人眼中的「至寶」,實際上只是很一般的抄本,如以「善本」的標準來看還差一截。

200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