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孝慈手抄的兩種戲曲書說起
從王孝慈手抄的兩種戲曲書說起
沈津
前幾年,我寫過一篇關於齊如山先生百舍齋藏書的小文,後收人2006年出版的《書城風弦錄》中。去年歲末,忽然收到台北一位研究生的電子郵件,說在台北的一家專售大陸圖書的書店裡見到《風弦錄》,並說那篇關於齊先生的文章,對他正在寫作的論文很有幫助。實際上齊先生藏書中的戲曲小說,有好多種是很難得的,尤其是幾種明刻本的戲曲以及清中期被禁的十來種小說。然而,我的興趣卻不在此,我倒是很在乎別人不太在意的近人所抄的兩種戲曲圖書。
這兩種書是《環翠堂新編投桃記》、《譚友夏鐘伯敬先生批評綰春園傳奇》,皆藏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環翠堂新編投桃記》二卷,明汪廷訥撰。二冊。有圖。鈐印有「王立承」、「孝慈」、「立承寫定」、「嗚晦廬珍藏金石書畫記」。又有「齊氏所藏戲曲小說印」、「高陽齊氏百舍齋存書之印」。書口上書「環翠堂樂府」。抄本的底本是明刻環翠堂樂府本,《古本戲曲叢刊》二集收有此書。《環翠堂樂府》除《投桃記》外,還有《三祝記》二卷、《重訂天書記》二卷、《彩舟記》二卷、《義烈記》二卷。
《譚友夏鐘伯敏先生批評銷春園傳奇》二卷、二冊。四十四齣。節口下有「螄麟齋」(重刊者按,據哈佛燕京或中國國圖藏本,作「螂麟齋」),書口上有「綰春園」。鈴印有「立承寫定」、「鳴海廬珍藏金石書畫記」。又有「齊氏所藏戲曲小說印」、「高陽齊氏百合壽存書之印」,「齊林玉世世子孫永寶用」。底本是明末螄麟齋刻本,北京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均有人藏。
這兩部書端楷謄寫,一筆不苟,極工整,筆墨勻稱。格子全部手畫,凡寫錯的字皆有挖補。封面灑銀臘箋,包背,裝幀也是很考究的。不僅抄得精美,而且《投桃記》的圖更是描繪得美妙至極,說實話,圖摹得如此完美者,可謂絕無僅有。環翠堂是汪廷衲的堂名,汪家刻書中的版畫完全是徽州一派,線條細若髮絲,衣紋折疊、花飾圖案以及人物造型,都是福建建陽的圖繪本所不可比擬的。昔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是古今絕作,字劃、紙張、烏絲、圖章無不追摹宋刻。而此本之圖精乎之精,一勾一劃之微,絕不輕率從事,實得原本繪圖之神韻。
從書上的鈐印看,可知這兩種書都是王孝慈所抄的。恕我無知,剛見到王立承這個名字,很是陌生,真是不知何許人也。查了很多民國以來人物的工具書,都沒有發現有關王立承的記載,諸如《現代支那人名鑒》,《現代中華民國滿洲帝國人名鑒》、《最新支那官紳錄》、《清末民初中國官紳人名錄》,以及前些年出版的《辛亥以來人物字號別名素引》、《民國人物索引》等,都付諸闕如。後來竟然在《最近官紳履歷彙錄》第一集(北京敷文社,1920年)查到了他的簡歷。原來他字孝慈,號鳴晦廬主人,河北通縣人。監生。廣西法政學堂畢業、曾任度支部主事、檢查紙幣清理財政處幫辦、大總統府秘書、政事堂機要局僉事,一直做到國務院秘書廳的僉事。大約是工作成績卓越,很得上司賞識,故還曾獲得過五等嘉禾獎章。其父名芝樣,號鐵珊,前清舉人,曾任廣西桂平梧道署理廣西按察使布政使,卒年五十四。
在各種文章中,提及王孝慈最多的大約就是鄭振鐸了,雖然鄭振鐸和他是僅見過一次面的朋友。最初是鄭先生在馬隅卿先生處見到了由王孝慈收集整理的《明代版本刻工姓氏錄》,有了一個很好的印象。1934年春,鄭先生和魯迅先生輯印《北平箋譜》將成,鄭告知魯迅曾在馬先生處見到王所藏《十竹齋箋譜》,那是中國木刻藝術之精華,如若重鐫,即易流傳,而北平的印工也能愉快勝任。魯迅先生聽後力促其成。鄭乃托趙萬里先生借得王氏所藏,並交北平榮寶齋復印。是年歲暮,《十竹齋箋譜》第一冊印竣,王至北平,鄭遂以複本貽之,所以鄭說那「是為余與孝慈訂交之始」。
《十竹齋箋譜》的印制工作,始於1934年春末,而竣工則在1941年夏六月,此時王孝慈已經逝去,整個民族正在經受抗戰的磨難。所以鄭先生會有感嘆:「此七載中,大變迭起,百舉皆廢,余又南北遷徙,卒卒鮮暇,故鐫版之業,作輟靡恆。蓋困於資力者半,而人事之乖連亦居其半焉,然終於斯時得竟全功。喪亂之中,艱辛備嘗,同好之士初贊其議而未能睹其成者,不只一二人也,前塵回顧,悲忻交集。1952年5月,鄭振鐸撰《重印十竹齋箋譜序》云:「《箋譜》印行於明崇禎十七年,即公元一六四四年,迄今三百餘載,傳本至為罕見。予嘗於王孝慈先生許一遇之,時方與魯迅先生編《北平箋譜》。知燕京刻工足勝覆印之責,遂假得之,付榮寶齋重刻,時歷七載,乃克畢功。魯迅,孝慈二先生均不及見其成矣。」在箋譜前扉頁上專門印有:「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版畫叢刊會假通縣王孝慈先生藏本翻印、編者魯迅、西諦,畫者王榮麟,雕者左萬川,印者崔核生,岳海亭,經理其事者,北平榮寶齋也。紙量良好,鐫印精工,近時少見,明鑒者知之矣。」
又鄭振鐸《中國版畫史序》中說,「與余有同好者,在滬有魯迅、周越然、周子美諸氏,在平有王孝慈、馬隅卿、徐森玉、趙斐雲諸氏,搜訪探討,興皆甚豪。有得必以相視,或一見奇書,獲一秘籍,則皆大喜。孝慈竟因書發癇死。」鄭《劫中得書續記,十竹齋箋譜初集》說:「孝慈家事極窘迫,不能不盡去所藏以謀葬事。《箋譜》遂歸之北平圖書館。余知孝慈書出售事,嘗致北平諸友,欲得其《箋譜》,但余時亦在奇窮之鄉,雖日欲之,而實則一錢莫名,並借貸之途亦絕。」
王孝慈是一位很低調的收藏家,喜歡收藏戲曲小說以及套印本圖書,據說其藏本精品甚多,如《新鐫古今大雅北宮詞紀》六卷(明陳所聞輯。明萬曆三十二年陳氏繼志齋刻本)、《鴛鴦縧傳奇》二卷(明路迪撰、明醉竹居士評。明崇禎刻本)、《遙集堂新編馬郎俠牟尼合記》二卷(明阮大鋮撰。明末刻石巢傳奇四種本)等。王氏愛書如命,輕易不示人,可惜沒有什麼書目傳世。從上面說到的《環翠堂新編投桃記》、《譚友夏鐘伯敬先生批評綰春園傳奇》,可以看出一位藏書家會自己親手抄寫,而不假手他人,也可見這兩種傳奇在當時也確為難得之本。王是1936年2月逝去的,年僅五十三歲。王氏故去後,遺書散出,《十竹齋箋譜》歸之北平圖書館,其他的則賣給了舊書店。在《綰春園傳奇》裡另夾有一小條,上寫 「螄麟齋抄本綰春園傳奇 一函 五百元 文友堂」,當是王孝慈書散,文友堂得到了不少,其中有些又售與齊如山者。而1953年,齊氏所藏之戲曲小說價讓哈佛燕京圖書館,也算是有了一個很好的歸宿。
王氏的一些往事很少人得知,我僅知道他曾從陶湘處得到一部《鴛鴦縧傳奇》二卷,是明崇禎刻的有圖本,上卷有圖七幅。下卷六幅,圖畫刊刻細膩傳神。《禁毀書目》曾有著錄。昔涉園陶氏得於滬上,傅增湘告知王氏,盛稱其圖畫精工,摹刻靈巧,王心志之,厥後陶氏付之影印,以一本贈王。王后來在天津特謁陶氏,始見原本,摩挲愛玩,迄難忘懷。陶氏素喜閔刻,尤喜有圖之本,以王藏有《還魂記》、《紅梨記》二種,曾欲以此交換,王則以精刊殊難再靚,遂未允許。然此書往來王之心中,終未去懷。不久,王得閔刻《艷異編》,前有摹刻仇十洲圖六頁,益萌互易之心。1933年夏,王大病初起,其老友尹石公暖來慰視,尹與陶亦諗熟,因乞為介。遂以《艷異編》歸之涉園,換來《鴛鴦縧傳奇》。一部書使王氏結想八年,方得插架,對於王氏來說,也是「何幸如之」的事了。後來王氏為此書寫了一段跋語,並做了一首詩,詩云:「喜逢春與廣愛書,同被亡秦付燼餘(《喜逢春》、《廣愛書》皆明季人所撰傳奇,與此曲同以《焚毀書目》)。獨愛惠期詞雋爽,玉簽插架壯吾廬。」按,《鴛鴦縧傳奇》今藏北京國家圖書館。錄之或可為書林一段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