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刻本《梅崖居士文集》
清乾隆刻本《梅崖居士文集》
沈津
閩地雖僻處海隅,然素有海濱鄒魯之稱,風土人物實為東南奧區。閩學近實,清代往哲名賢,潛德高風,如趙潛、高兆、陳騮、徐延壽、林佶、孫學稼、鄭傑、黃任、林雲銘等,均足稱述。然陳衍《石遺室書錄》於朱仕琇則云:「福建人以古文詞名家者絕尠,先堡敝精力於為文,在吾鄉千百年來當首屈一指。」
此「吾鄉千百年來當首屈一指」者,有《梅崖居士文集》三十卷,《外集》八卷。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刻本。十二冊。半頁九行二十五字,左右雙邊,黑口,雙魚尾。前有乾隆四十七年朱珪序,乾隆二十三年(1758)雷鋐序、林明倫序,乾隆二十四年(1759)朱雕序、朱仕玠序。末有朱筠撰《賜同進士出身敕授文林郎輸林院庶吉士山東東昌府夏津縣知縣福寧府儒學教授鏊峰書院掌教梅崖居士朱公基志銘》及魯仕驥撰行狀。
朱仕琇,字斐瞻,號梅崖,福建建寧人。生有異稟,穎悟過人。乾隆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前輩莫不折輩行願與之交,仕琇循循然守後進之禮。後人翰林,優游讀書,以成其才。三年散館,出為山東夏津縣知縣,日以至誠側怛撫其民。在任七年,以河決改福寧府教授,以足疾自辭。仕琇為人渾厚和易,自其居家,至於出與世接,於人無智愚賢否,一以真意待之,未嘗或立異。乾隆四十五年卒於家,得年六十六。
此集卷一頌、賦、論七:卷二傳十:卷三傳六、像贊八;卷四哀辭、祭文九:卷五碑記十一;卷六記五、行狀三;卷七至十四墓誌銘六十四:卷十五墓表九;卷十六至二十序七十六,卷二十一至三十書一百三十五通。外集卷一為論、說、碑記、祭文、墓誌銘等十八:卷二序十四;卷三至六壽序四十二,卷七書啓十六;卷八雜錄十九、詩偶存二十九首。
仕琇天分殊絕,深湛嗜學,博極群書,以古文詞自力,磨硥成就,自許不在八家下。而與人言每以未學自謙,人或有所稱引偶誤,輒為舉其辭正之,自經傳諸史百家,至於神官小說皆然。仕琇為文,善狀物情,必揆於經義,自始學韓子,其後更博採秦漢以來諸家之長,而獨成其體於韓子之後。其教學者為文,即舉韓子之所以教人者而綜其要,以立誠為本,以文從字順,各識職為指歸。嘗雲:「凡文不宜太切,其陳義類遷誕,而咀之有餘味,使人心寬厚愉悅,風清而神遠,穆然而近古,最為文家高致。」其在閩地之成就,一時文士如胡稚威、杭大宗輩,皆推,許之。
詩非朱氏所長,故所作甚少,存者亦無幾,顧每一篇出,輒淵古清深,芔然有合於六經之旨,與所為文相埒。僅有《梅崖詩偶存》附文集後。《過松谷簡李櫪園》雲:「洲暉已去暄,山氣仍含露。繁陰覆石亭,坐憩得深悟。乍聞前洞響,知有幽禽度。」古淡可愛。
清代福建書院最著者有鳳池、正誼、致用等,而鱉峰為其卓著者。鍪峰建於康熙中,延九郡一州之潛心稽古、博覽肆搜兼有學行者,纂訂先儒諸書,張實朱氏之學,嘉惠學士甚多。仕琇晚年主講鱉峰書院十一年,培養造就人才甚多,鄉會試多有得科第以去者。此集有「鱉峰課藝尤雅編序」,云「文凡二冊,官課居前,而以館課附焉」。惜此《尤雅》,今已不存。又集中有仕琇與朱珪、朱筠十札,仕琇與朱珪同舉進士,同館選,又以同姓,故交最善。珪授仁宗學,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清操守節,不親細務,在官持大體,卒謚文正。為珪兄,文名為巨公契賞,乾隆十九年進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督學安徽、福建,為四庫全書纂修官。札中也存「鱉峰」事。
此集所載有關福建者頗多,蓋因仕琇為閩人之故,其家居多年,所撰墓誌銘,也多朱氏族人並閩心故頗多地方史料。外集卷七有致王鳴盛二札,寫其有感於當時學與文之弊妄。其晚年則讀孔孟學庸、老莊荀楊、周張程邵等言,以時相調劑,以娛心氣。
此本藏「哈佛燕京」,其書之刻,乃其門人魯仕驥奉仕琇之進命,匯其已刻未刻遺文而成。《福建藝文志》別集消二著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湖北省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等六館也有人藏。《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僅著錄《朱梅崖文鈔》,不分卷(清蔣氏別下齋抄本)。仕琇文,除此刻外,《國朝文錄》(續編)收有《梅崖居士集文錄》二卷。
鈐印有「知足知不足館人王紹蘭記見」(此印確無「主」字)。按,王紹蘭,字南陔,號畹馨,浙江蕭山人。乾隆五十八年進士,歷官知縣、知府,薦擢福建布政使、福建巡撫,再署閩浙總督。嘉慶二十二年罷職,歸里杜門讀書,著述不輟。
「哈佛燕京」又有複本一部,鈐印有「南陵徐乃昌校勘經籍記」。
二〇〇九年八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