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親王府刻本二種
果親王府刻本二種
沈津
明代分封,有諸藩之設,各路藩王分封而不賜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襲祖宗余萌,優游文史,多有刻書。清代諸子弟但稱台吉、貝勒。既而建親王、郡王,而次以貝勒、貝子,又次以公爵。諸王不賜土,而其封號但予嘉名,不加郡國,然內襄政本,外頒師干,與前明所謂不臨民,不治事者大不同。然親王刻書,較之明代藩刻,差之甚遠,故清代王府所刻之書既少,傳至今日,也不多見。津昔見有數種,中有二代果親王所輯、所著之書,前為允禮,後為弘瞻。
果親王,為清聖祖(康熙)第十七子,名允禮,號自得居士。康熙四十四年,從幸塞外,自是有事輒從。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藩院事。三年,諭日:「果郡王實心為國,操守清廉,宜給親王俸,護衛亦如之,班在順承郡王上。」後進親王,命管工部事,總理戶部三庫。又授宗令,管戶部,上命辦理苗疆事務。世宗疾大漸,受遺詔輔政。高宗即位,命總理事務,管刑部。尋賜」在府邸治事,越數日一人直。乾隆元年,坐事,罷雙俸。三年正月,病篤,乾隆帝遣和親王弘晝往視。二月,允禮薨,乾隆帝哀痛異常,即日親臨其喪。予謚。允禮無子,莊親王允祿等請以世宗(雍正)第六子弘瞻為之嗣。有《自得園文鈔》。《清史稿》卷二百二十有傳。
允禮所輯《古文約選》,不分卷,清雍正十一年(1733)果親王府刻本。二十四冊。半頁九行十九字,四周雙邊,白口,單魚尾。前有果親王雍正十一年序,凡例九則。是編所錄,選漢代散文及唐宋八家之文,俾承學治古文者先得其津梁,然後可溯流窮源。全書計西漢文四十三篇、東漢文四篇、後漢文二篇,韓愈文七十二篇、柳宗元文四十五篇、歐陽修文五十八篇、蘇洵文三十二篇、蘇軾文三十四篇、蘇轍文二十篇、曾鞏文二十六篇、王安石文二十六篇。
果親王序云:「我國家稽古典禮,建首善自京師始,博選八旗子弟秀異者,並人於成均。聖上愛育人才,辟學捨,給資糧,俾得專力致勤於所學。而余以非才,實承寵命,以監臨而教督焉。竊惟承學之士,必治古文,而近世坊刻絕無善本。聖祖仁皇帝所定《淵鑒古文》,閎博深遠,非始學者所能遍觀而切究也。乃約選《兩漢書》、《疏》及唐宋八家之文,刊而布之,以為群士楷。」「惟《兩漢書》及《疏》、唐宋人家之文,篇各一事,可擇其尤,而所取必至約,然後義法之精可見。故於韓取者十二,於歐十一,余六家或二十三十而取一焉。《兩漢書》、《疏》,則百之二三耳。」
按,是書之選文,乃方苞所為。蘇惇元撰《方苞年譜》,有雍正十一年春三月,「奉果親王教:約選兩漢及唐宋八家古文,刊授成均諸生。其後於乾隆初詔頒各學官」。又果親王序及凡例,也為方苞所撰(見劉季高校點《方苞集》集外文卷四)。方苞,字靈皋,晚號望溪,安徽桐城人。二十三歲應鄉試未第,然文名嗓於一時。三十九歲中進士,後為文學侍從,充武英殿修書總裁、翰林院侍講兼禮部侍郎。生於康熙七年,卒於乾隆十四年,年八十二。
卷一第一頁刻「果親王府選刻」。《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水稿本》著錄,作「清雍正十三年刻本」。《續修四庫全書》未收。《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吉林省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等十二館也有人藏。此本鈴印有「古潭州袁臥雪廬收藏」。
弘瞻,為世宗胤禛之六子,別號經𤲞主人,襲封果親王,後謚恭。《嘯亭雜錄》:「果恭王諱弘瞻,憲廟第七(六)子也,嗣果毅王后,善詩詞。幼受業於沈愨士尚書,故詞歸正音,不為凡響。」雅好藏書,與怡府明善堂埒。《清史稿》中說他御下嚴,晨起披衣巡視,遇不法者立杖之,故無敢為非者。節儉善居積,嘗以開煤窯奪民產。從上南巡,囑兩准鹽政高恆鬻人參牟利,又令織造關差致繡段、玩器,予賤值。二十八年,圓明園九州清宴災,弘瞻後至,與諸皇子談笑露齒,上不怪。又嘗以門下私人囑阿里袞,上發其罪,並責其奉母妃儉薄,降貝勒,黑一切差使。自是家居閉門,意抑鬱不自聊。三十年三月,病篤,上往撫視。弘瞻於臥榻間叩首引咎,上執其手,痛曰:以汝年少,故稍加拂拭,何愧恧如此?因復封郡王。旋薨。予謚(見《清史稿》卷二百二十)。
弘瞻《雪窗雜詠》一卷,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刻本。一冊。半頁六行十一字至十二字不等,四周雙邊,白口,單魚尾。題「經畲主人著」。無序跋。
此本刻弘瞻詠雪詩三十首,後附慎郡王和詩三十首。前有弘瞻「冬夜積雪初晴,因約施靜波、顧端卿。二客詠雪窗雜詩,並請紫瓊叔同作,得長律一首」,云:「促膝聯吟擘彩箋,重簾燈火夜忘眠。已欣詞客相如最,更有家風阮籍賢。深院茶香煙起戶,虛窗人靜月當天。他時記取今宵景,冰雪襟期翰墨緣。」次為雪意、初雪、雨雪、風雪、聽雪、踏雪、雪徑、雪屋、雪邨、雪寺、雪山、雪江、雪溪、雪篷、雪樵、雪漁、雪松、雪竹、雪梅、雪月、雪鴻、雪鶴、煮雪、嚙雪、積雪、晴雪、殘雪、掃雪、再雪、賦雪。
慎郡王,即允樓,聖祖第二十一子,弘膽之叔。康熙五十九年,始從幸塞外。雍正八年二月,封貝子。五月,諭以允禧立志向上,進貝勒。十三年十一月,高宗即位,進慎郡王。允禧詩清秀,尤工畫,遠希董源,近接文徵明,自署紫瓊道人。乾隆二十三年五月,薨,予謚。
是本共計二十八頁,行書,字大悅目,為朱文震所書,末署「時乾隆著雍攝提格之菊月中浣五日奉經畲殿下教謹書。門下士朱文震」。下鈐有「臣文震印」「青雷」印。按,文震,字青雷,號去羨,山東歷城人。精篆刻,善畫工詩,以太學生充方略館謄錄,授西隆州同知。後開四庫全書館,授詹事府主簿,充篆隸校對官。有《雪堂詩稿》。
按,卷一第一頁「經𤲞主人著」下,鈐有「不同同之」、「果親王」印。紫瓊道人和詩下鈴「慎郡王章」、「辛卯人」印。《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上海圖書館亦有人藏。
李文藻《琉璃廠書肆記》中有果親王府藏書事一則:「又西為寶名堂周氏,在路北,本賣仕籍及律例路程記,今年忽購得果親王府書二千餘套,列架而陳之,其書裝潢精麗,俱鈐圖記」(又見葉德輝《書林清話》)。由此可見王府藏書錦軸牙簽,自是一般藏家不及也。李文藻此文寫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己丑),也就是說,二代果親王府蒐集收藏的圖書,在乾隆已醜年弘瞻卒後的次年,就全部散出了。
王府藏書,外人多不知曉,如怡府之書。乾隆間,設四庫全書館,民間藏書家皆有進呈,唯怡府之書未進,藏之百餘年,世所罕見者甚多。葉昌熾《藏書紀事詩》中載《平津館鑒藏書籍記》中著錄元刻本《春秋纂例》(孫退谷藏書)有「果親王府圖籍」、「果親王點定」兩印。元刻本《南史》有「果親王府圖書記」。數十年來,津所見果親王府藏書也僅數種而已,在上海圖書館時,見有《春和堂史記讀本》四卷,清果親王府(允禮)抄本,二冊,抄得極精,有三方印章,「果親王府圖籍」、「自得居士」、「果親王點定」。
重刊者按,國會圖書館藏武經類語八卷,著「清親王府抄本」。王重民有云:「原題:『古岡梁宇喬纂述鼎山施宗誼訂閱,繡谷吳氏泰重較』。宇喬宗誼事蹟並無攷,卷內有:『果親王府圖籍』,『自得居士』『果親王讀本』等印記。按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六列傳七果親毅王允禮為聖祖第十七子雍正元年封果邵王,無子卒後以世宗第六子弘瞻為後。弘瞻善詩詞,雅好藏書,與怡府明善堂相埒,然則第三印當釋為「果邵王讀本」,猶是允禮舊藏者。故卷內避康熙諱,而不避雍乾諱。全書分修齊平治兩門,修齊門有六十二子目平治門八十七子目。又有雜著拾遺為卷第八。觀此頗疑梁宇喬施宗誼吳民泰並是。果親王府教師為,此有目的之著作,冀可為王讀本也。此本書寫極工,疑出吳民泰手。原書無序跋。」
在「哈佛燕京」又見有《周易傳義》,明刻本,有「果親王府圖書記」。又《三才圖會》一百六卷,明王圻撰,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刻崇禎王爾賓重修本;又《事類賦》三十卷,宋吳淑撰並注,明嘉靖十三年(1534)白玶刻本,也鈐有「果親王府圖書記」。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