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大統曆
明代的大統曆
沈津
大統曆是明代的曆書。明初劉基進大統曆,洪武十七年(1384)設觀象台於南京雞鳴山,令博士元統修曆。仍以「大統」為名。終明一代實際上只用大統曆,參用回回歷,大統曆的一切天文數據和推步方法,都依照授時曆。大統曆施行以後,交食往往不驗,明末傳入西法,未及頒行而明已亡。據天文史學家的研究,明代欽天監官員大多壞學無術,雖知大統曆推算結果很多與現實不符,但無修改辦法。
明代欽天監造曆,是在每年六月。而頒發大統曆,也有規定,明太祖時,定於每年九月之朔,後改在十一月初一日,以新曆分賜百官,頒行天下。萬曆年改成十月初一,是日御殿比於大期會,一切士民拜於廷者俱可得賜。《萬曆野獲編》卷二十有「禮部先發曆樣,兩直各府及各布政司,依式翻刻,毫無加損,最合正朔大義。而南北各省,又有解京歷日,以補京兆所不足」的記載。在頒曆日偶然也會發生特別事故的,如嘉靖二十一年(I542)頒曆之辰,國子監諸生受曆不均,爭於陛前,喧嘩無禮,致使嘉靖帝大怒,而將祭酒張襲謫去官職。大統曆的印數,據記載,明宣德間,共印五十萬九千餘冊,後英宗登極,減為十一萬九千餘冊。
明代幾近三百年,經歷了十七期,雖然每年所印大統曆很多,但流傳到今天卻是難得一見。可以說傳世的大統曆,沒有一期是全的。嘉靖朝計四十五年,可是中國大陸圖書館所存,尚缺嘉靖四年、七年至八年、十四年至十七年、二十一年、二十五年、二十八年、三 年、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四十年至四十一年、四十三年。即使加上台灣地區所藏,也僅可補嘉靖八年、十四年至十五年、二十八年,還是缺了十四個年份。
而萬曆年共四十七年,在時間上來說,算是最長的了,可是今天所存僅二十八個年份,其他年份都已佚去。由此可見大統曆蒐集之難得。
存世的大統曆中最早的是 1416年刻的《大明水樂十五年歲次丁酉大統曆》,一卷一冊,今藏台北「國家圖書館」。次為1444 年刻的《大明正統十一年歲次丙寅大統曆》、一卷一冊,藏日本成簣堂文庫。而中國大陸所存最早者,則是1459年刻的《大明天順四年歲次庚辰大統曆》,現藏陝西省圖書館,這是見諸於《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的。
多年來,筆者經眼的大統曆僅有數種,棉紙印,原裝為黃綾包背裝,可窺見三百餘年前舊式。每冊後有編纂官姓名題銜,如監正、監副、春官正、夏官正、中官正、秋官正、冬官正、五官靈台師;五官保章正、五官司曆等官員之名。大統曆的書面,皆鈐有紅色楷書木記一方,計六行,文曰:「欽天監奏准印大統曆頒行天下,偽造者依法處斬,有能告捕者,官給賞銀五十兩。如無本監曆印信,即同私曆。」有的書內還鈐有「欽天監曆日印」朱文大方印。
明代的法律十分嚴厲,明初,學天文有厲禁,習曆者遭戌,造曆者硃死。《鐫大明龍頭便讀傍訓律法全書》(明書林安正堂劉雙松刻本,日本內閣文庫藏)中《儀制》,有《收藏禁書及私習天文》一節,云:「凡私家收藏玄象器物天文圖讖應禁之書及歷代帝王圖像金玉符璽等物者杖一百。若私習天文者,罪亦如之,並於犯人名下,追銀一十兩,給付告人充賞。」
明代大統曆在流傳過程中,尤其是在近一百年間,有著好幾位重要收藏者。張珩(蔥玉),是世人公認的現代書畫鑒藏家,他是藏書家張石銘的孫子、張乃驊的兒子,二十來歲就被北京故宮博物院聘為鑒定顧問。上世紀三十年代,他收舊曆,始自《大清乾隆三十四年歲次已丑時憲書》。後三年中所得明清多朝官曆不下數十冊,其中有數冊明代正德、嘉靖、萬曆、天啓間大統曆,後皆歸台北「國家圖書館」。其中有《大明天啓五年歲次乙丑大統曆》,張珩題記云,「明曆多出陝西等省佛腹中,以嘉靖為最多,萬曆及崇禎則次之,此冊天啓則尤屬罕見者。歲乙亥十二月得之陝客賈子欽。」
近人周越然也藏有四種明代大統曆,那是嘉靖元年(1522)、二十九年,萬曆二十三年(I595)、四十七年的本子,周先生也認為「明刻大統曆,珍貴難求」,並說清代大儒如錢大昕只見有萬曆八年大統曆殘本一卷,而他卻藏有四卷,「且有嘉靖元年者,可以自豪矣」。李一氓先生收藏大統曆有二十多種,但在他的 《一氓題跋》中卻沒有提及。*
鮮為人知的是周一良先生收藏的五十餘種大統曆,數量和質量都是引人矚目的。記得周先生曾有一文,說1948年,他去北平省親,見有某小廟拆售屋宇,並將殿中佛像遷徙,於佛像腹中得明隆慶年曆書一本。過去只知佛寺中有和尚將佛經置於佛像肚中,而將大統曆也儲於佛腹,或也是有原因的。周先生藏大統曆以萬曆年間的居多,目次為正統十一年(1446) 至十四年,景泰元年(1450)、三年至四年,八年,嘉靖四十六年(1567),隆慶三年(1569) 至六年,萬曆元年(I573)至五年、七年至九年、十一年至十四年、十六年至十八年、二十年至二十四年、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二十九年、三十一年至三十九年、四大一年、四十四年至四十五年、四十七年,崇禎十四年(1641)等。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共收錄大統曆八十八種,那是全國八百多個收藏單位所僅有的。而周先生所藏竟有十九種為《書目》所不載,尤其是景泰年間的大統竟曆更未見其他書目著錄。1991年,周先生將所藏大統曆悉數轉讓給北京國家圖書館保存。
整理者按,南明時期亦有頒訂大統曆,今見大英圖書館、牛津大學等館藏永曆廿五年大統曆(書影徵引自楊永智著明清時期臺南出版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