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寶曆刻本文海披沙
日本寶曆刻本文海披沙
沈津
《文海披沙》八卷,明謝肇淛撰。日本寶曆九年(1759)皇都書林山形屋傳右衛門等刻本。八冊。半頁九行十八字,左右雙邊,白口,單魚尾。書口上刻「文海披沙」。題「晉安謝肇淛著」。前有寬延三年(1750)洞津魚目道人序、萬曆三十九年(1611)焦竑序、萬曆三十七年(1609)陳五昌序。末有寶曆九年幡文華後序。
謝肇淛,字在杭,福建長樂人。萬曆二十年進士。除湖州推官,累遷工部郎中,視河張秋,作《北河紀略》,具載河流源委及歷代治河利病。終廣西右布政使,有善政。博學能詩文,有《小草齋稿》、《游晏集》、《長溪瑣話》、《方廣岩志》、《五雜俎》、《滇略》。
是編為筆記之文,偶拈古書,借以發議,但亦有錄古語一兩句不罝一詞者。大抵詞意輕儇,不出當時小品之習,較《五雜俎》稍為簡約,而疏舛時復相似。焦竑序云:「余涉獵一二,若遊玄圃而得夜光,汎滄溟而覩明月,只藻分於朱紫嚢括捋於羽陵,誠洞心駴目之觀,非僅僅會稡叢殘,為小說之靡而已。」然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卷五十七於此書則云:「隨筆所之,絕無倫次,其所徵引,不拘偽書小說、傳奇演義,皆取以為證。閱之令人欲嘔,自題曰《文海披沙》,恐金不見而但見其沙也。惟其於二氏之說,尚未揚其頹波,較當時王學之撰語錄者,猶有彼此之別,宜其與所作《五雜俎》並傳不朽矣。」
洞津魚目道人序云:「謝在杭《五雜俎》膾炙於世,余蚤歲喜之不釋手,中曰嘗著《文海披沙》,思一睹其書而不得。一日,見揥水先生,談次及之。先生曰:何諏之不早,往年西京書賈攜一本來眎,我師父取而觀之,遂命小子謄寫。賈曰:方鬻某藩既成,賈矣遞送有期,不得遲緩。時某以揵筆自負,限以一晝一夜,草草畢業,書賈凌晨來促,未暇考訂,束諸高閣二十有餘年矣,幸有吾子之需,方欲以校正之任試吾子之技,如何?余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及閱其書,言簡意長,大愜素聞,只以當時迅筆寫,故字畫多缺,誤至其甚,則有不可下句讀者,僅僅點定,以眎先生,先生頗稱善焉。後看《百川學海》,收載此書,但抄數段而已,因知此書之倍可珍,欲更繕寫,以藏於家。先生曰:此書固海舶不多,齌來本邦,未有刻者,今梓以與同志不亦善乎?吾子已躬校正之勞,宜冠一辭於卷端。余曰:諾哉!」
幡文華後序云:「嘗購《文海披沙》讀之,乃明謝在杭氏之所著也,揚榷古今,包括乾坤,索經探賾,而文辭流麗,奇而不僻,簡而不洗,乃亊物之奧見焉,實觀文海以瀾之淛也。而識見高邁,議論精確,乃趣探睹焉,故讀者如披沙見金也。《文海披沙》之目稱焉,嗚乎三代尚矣,漢魏以來,各伸其所見,成一家言,列諸藝文者汗牛充棟,雖各有所長城,然余所嗜,惟《五雜俎》與斯書已。每展讀之,手不能釋,輒至忘寢忘食,而《五雜俎》業已行於世,恃斯書未梓行,是以不釋然於懷雲。頃書林某來,告其繡梓,且請之序。」
有版權頁,刻「寶曆己卯季秋。皇都書林勢州津立町山形屋傳右衛門、二條柳馬場東入町安田千助、間之町御池上町林權兵衛、堀川通高辻上町唐本屋吉右衛門」。
是書明代僅有一刻,為萬曆三十七年沈儆炌刻本,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褔建師範大學圖書館。寶曆九年,即中國乾隆二十四年。國內浙江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又台北「國家圖書館」也有入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