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彩繪本黔苗圖說

清代彩繪本黔苗圖說

沈津

大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吧,看過一個電影,片名叫《蘆笙戀歌》,具體內容記不太起了,但是那苗家悠揚悅耳的蘆笙吹奏聲,還有些印象。


苗族也算是我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他們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西南地區的土地上,和其他少數民族一樣,以自己的勤勞、勇敢和智慧,創造了自己民族的文化。

前些時,翻了幾本《黔苗圖說》,都是「哈佛燕京」收藏的清代彩繪本,為清代貴州少數民族生活之圖譜及解說,最多的一本有圖八十二幅,右圖左文。經折裝。其他的有五十七圖、四十一圖、四十圖、三十八圖等四種,亦右圖左文,有的文末還附詩一首。圖為寫生,文則記實。所給為少數民族之活動區域、生活情景、耕種狩獵、婚喪習俗等,圖文並茂。


清李宗昉《黔記》卷三云:「八十二種苗圖並說、原任八親理苗同知陳浩所作。聞有板刻存藩署,今無存矣。「而今刻本久運,故今存之本,全為傳抄之繪本。
如八十二圖本,計猓玀、女官、白猓玀、宋家、蔡家、卡龍狆家、補籠狆家、青狆家、曾竹龍象、狗耳龍寒、馬鐙龍家,大頭龍象,種花苗,紅苗、白苗、青苗、黑苗、東苗、西苗、天苗、豬苗、打牙犵豬、剪頭犵豬、豬屎犵豬、紅犵豬、花犵豬、水豬、鍋圈犵豬、披袍犵豬、木猶豬、犵貓、僰人、蠻人、土人、尚人、猸人、楊保苗、祥獷苗、九股苗、番苗、紫姜苗、谷商苗、陽洞羅漢苗、克孟姑羊苗.洞苗、箐苗、冷案苗、狪家苗、狄家苗、額子、白額子、冉家蠻、九名九姓苗、爺頭苗、洞崽苗、八寨苗、清江黑苗、樓居黑苗、黑山苗、黑狆家、高坡苗、平伐苗、黑生苗、清江狆家、里民子、白兒子、白龍家、白驢家、土豬、鴉鵲苗、種葫蘆苗、洪州苗、西溪苗、車寨苗、生苗、黑腳苗、黑樓苗、短裙苗、尖頂苗、郎慈苗、羅漢苗、六洞夷人。第一圖猓玀云:「本盧鹿而訛。在大定府屬。有黑白二種,黑者為大,白者次之。又名烏蠻羅鬼。亦有文字,類古蟲書。好射獵,畜良馬。該云:『水西羅鬼,擊頭掉尾。』言相應之速也。」第八十二圖六洞夷人云,「在黎平地方。婦女愛穿顏色衣裙,花尖鞋。未婚者,剪衣換帶,卜吉而嫁之,約鄰近女子執布傘送往,名曰送親。至男家,歡伙唱和三晝夜。儲新婦歸母家,與婦同宿,生子方過聯。女善織紡,男讀書。喪葬禮,多與漢人同。黎平地方,婦女愛穿顏色衣裙,花尖鞋,未婚者,剪衣換帶,卜吉而媒之,約鄰近女子執布傘送往,名日送來。至男案,歡飲唱和三蛋夜。俏新婦歸母家,與婦同宿,生子方過聘。女善織紡,男讀書。喪葬禮,多與漢人同。」

台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所藏之本最多,達十一部,題名多有不同,圖亦多寡不一。1973年,史語所慎選其二,題為《苗蠻圖集》,付諸影印。影印本前有芮逸夫先生序。

大陸收藏當有若干部,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上海圖書館藏《黔省苗圖全說》,天津圖書館藏《黔省苗民風俗圖解》,北京大學圖書館也有人藏。2004年,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楊庭碩、潘盛之等編著《百苗圖抄本彙編》二冊。此《彙編》經過八年的努力,收集了十一個抄本並做研究,終得完成,是研究《百苗圖》最重要的著作。如果拿「哈佛燕京」藏本和《抄本彙編》相較,則有的圖文大相徑庭,真是可補《抄本彙編》之不足。

宋蜀華先生的前言說,「國內外傳世的該書抄臨本竟然達一百七十多種」,不知所據何在。可惜,當年楊庭碩、潘盛之等先生在版本的查詢和收集時,並不瞭解海外「哈佛燕京」的收藏,也不知上圖,津圖、北大館也有入藏(包括台北),不然的話,通過關係,又可獲得近二十種的不同繪本。實際上,對於「哈佛燕京」來說,書本或其他文獻資料,包括善本書,所有的收藏都是為研究者所利用的,因為這些收藏都是「公器」,而「哈佛燕京」則是秉承「學術乃天下之公器」這樣一個宗旨為讀者服務的。


「哈佛燕京」還有三種《滇苗圖說》(或稱《夷人圖說》),那是清代雲南苗家生活之圖譜及解說,最多的一本有圖一百零八幅,其他為五十四幅、三十六幅不等。此等繪本於貴州、雲南地區苗家歷史及住所、狩獵、飲食、婚姻、服飾發展和演變以及文化、風俗習慣之內涵研究,有著重要價值。當然,說明文字中有不少醜化苗家的語言,那就是糟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