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文化投稿須知

《印刷文化(中英文)》誠邀國內外作者投稿,郵箱printculture@163.com。本刊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10-1705/G1,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2096-8922,中英文,季刊,海內外公開發行,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管、中國印刷博物館主辦。

本刊宗旨: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辦刊方向,刊載印刷文化研究成果,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印刷學術交流,推動印刷文化傳播,提高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推進世界範圍內文明互鑒、文化傳播和學術研究,建成一個高水平的學術平台,一個印刷出版思想文化的策源地,一個文化創意的孵化器。通過搭建學術平台、引導國內外學術力量廣泛參與,從而在具體工作中闡發文化自信,在世界範圍內更好地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重點欄目:高端訪談、本期專稿、史論研究、文物鑒賞、數字人文、文物鑒賞、學術探索、跨界觀察、 國別和區域報告、「一帶一路 」文化等。

徵稿方向:

印刷出版研究領域有見識、有實料、有新意的史論文章;

印刷出版與社會學、傳播學、經濟學和藝術學等領域交叉研究的跨界成果;

印刷出版與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思維相結合產生的數字人文成果;

印刷出版在世界範圍內特定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印刷出版在「一帶一路」文化遺產和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本領域其他前沿性、理論性文章,等等。

論文字數6000字以上,中英文不限,其中1種語言即可。一經採用,即付稿酬。

聯繫電話:010-81282738

投稿郵箱:printculture@163.com

我刊不收取版面費,稿件如被錄用將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若有支付版面費等要求均為虛假信息,請提高警惕!

《印刷文化(中英文)》編輯部



《印刷文化(中英文)》誠邀國內外作者在線投稿http://182.92.234.201:8082/。本刊欄目有高端訪談、本期專稿、史論研究、數字人文、跨界觀察、國別研究、「一帶一路」文化。

一、稿件要求

所投稿件須系作者獨立研究完成之作品,對他人知識產權有充分尊重,無任何違法、違紀和違反學術道德的內容。字數6000字以上,原則上不超過15000字,特別優質者可適度放寬字數限制。中英文不限,其中1種語言即可。

二、審稿流程

本刊審稿時長為60日,稿件狀態分為四種:「已投稿」「審核中」「退稿」「擬刊用」。其中,稿件處於編審流程中時為「審核中」,「退稿」「擬刊用」則為稿件最終處理結果。收到退稿信息或審稿時長逾期可另投別處。稿件一經發表後,本刊即付稿酬並贈閱當期樣刊2本。

三、稿件格式規範

(一)基本體例

論文由標題、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或參考文獻)、英文標題、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等要件構成。論文責任者個人或集體責任者應實名全稱署名,並標示所有責任者、責任方式及在本論文中所承擔的責任。責任者簡介主要包括:責任者姓名、單位、職稱。

(二)標題層次

正文標題可依次按章、節、目的層次編排;也可只有章一級層次;如有篇(編),題級應高於章題級。節及以下目次,目次序號可依次採用一、二、三……;(一)(二)(三)……;1 . 2 . 3……;(1)(2)(3)……。

(三)文本

論文語言必須符合現代漢語規範,專有名詞必須核對準確,全刊統一。年份不能隨意簡寫、 縮寫,論文中不得出現「今年」「去年」「明年」「最近」「上世紀」等時間詞。民國(含民國)以前的非公曆歷史紀年、各民族非公曆紀年使用漢字,並用阿拉伯數字括注公曆。英文字體使用Times New Roman。

(四)圖表

1.圖、表編排應遵循先見文字後見圖、表的原則,與正文表述一致。圖、表序號分開,用阿拉伯數字全刊排序。

2.圖題及說明文字排在圖下,表題及說明文字排在表上方,說明文字及相關資料來源以腳注格式排列。

(五)引文

引用他人觀點、方案、資料、數據、圖片等均應詳加註釋。正文段落中直接引文應對所引內容採用引號「」標注;獨立引文或引文內容較長時,另段編排,字體、字號與正文區別。

(六)注釋

1.非引證注釋和引證注釋統一使用腳注,以頁為單位按先後順序以阿拉伯數字圓碼標示,如①②③ (正文中標於右上角)。

2.中文著作引證注釋的順序為:責任者和責任方式—文獻名(卷次)—出版者和出版時間(版次)—頁碼。

3.翻譯著作引證注釋順序為:責任者和責任方式—文獻名(卷次)—譯者—出版者和出版 時間(版次) —頁碼。責任者國別用方括號「[ ]」標示於責任者姓名之前。

4.古籍著作引證注釋的順序為:責任者(責任方式) —文獻名(卷次) —頁碼,或責任者(責任方式) —篇名—部類名—卷次—版本—頁碼。卷次和頁碼可用中文數字或阿拉伯數字表示。責任者標出朝代名稱,並用括號「[ ]」標示於責任者姓名之前。

5.析出引文注釋

(1)從文集中析出文獻,應將文集的責任者與文集題名排在文獻名之後;引用文獻名後可加 「載」或「見」說明析出文獻出處信息。

(2)期刊文章,在析出文獻名後直接注明期刊名以及期刊出版時間和期號。

(3)報紙文章,在析出文獻名後直接注明報紙名以及刊出日期。

6.外文文獻引文注釋,一般對原始文獻不作翻譯,並須完整標注原始文獻(根據本刊實際,外文文獻以英文文獻居多,此處以英文文獻注釋規範為主,其他語種文獻可參考此規範從原文)。

(1)英文著作引文標注順序為:責任者和責任方式—文獻名(卷次) —出版地—出版者和出 版時間(版次) —頁碼。責任者姓名,名排在前,姓排在後;書名用斜體,書名中首詞和實詞的首字母大寫;用p. (用於單頁)或pp. (用於多頁)表示所引著作頁碼。

(2)英文的析出文獻(文章)用正體加引號,書名和期刊名用斜體。

7.引用音像、電子資料應按下列順序依次列出:責任者和責任方式—文獻名—出版者—出版時間。

8.引用網絡資料應按下列順序依次列出:責任者和責任方式—發表時間—網址—引用時間信息。

(七)參考文獻

對論文研究內容起著支持、強調和補充作用的文獻資料可列為參考文獻。參考文獻信息應力求完整、準確、真實,著錄順序同引證注釋的順序。

《印刷文化(中英文)》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