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政刻本漢溪書法通解
日本文政刻本漢溪書法通解
沈津
漢溪書法通解八卷,清戈守智撰;陸聲鐘編。日本文政五年(1750)星文堂等刻本。六冊。半頁九行二十一字,四周單邊,白口,單魚尾。書口上端刻「漢溪書法通解;霽雲閣珍藏」。題「漢溪清戈守智達夫纂著;恬浦陸培南香仝參;受業陸聲鐘大乾編次」。前有文政五年(1750)村瀨絅翻刻序。乾隆十五年(1750)金志章序、厲鶚序、梁啟心序、梁詩正序、戈守智自序。
戈守智,字達夫,號漢溪,浙江平湖人。諸生。天生卓越,與杭世駿、厲鶚、諸錦交善。素擅臨池,少師楊凝式,歐陽詢,晚乃出入諸家,於顏平原稱嫡嗣。暇以隸法寫墨竹,然隨興偶及,不多作也。嘗遊揚州、漢陽,遇碑碣輒手自摩拓,歸而庋諸樓,榜之曰「帖海」。游屐所歷,碑版聯額,匄請無虛日。卒年六十七。又有《紫琅小草》、《漢溪偕存集》、《邗江雜詠》等。
此《書法通解》,金陵書肆珍之,與《江村銷夏錄》埒。此書採錄古人論書之語,分述古、執筆、運筆、結字、訣法、譜序六門。纂次頗詳,於用筆結體草行真楷法無不備,不獨援據精該,抑且引申詳盡。卷一述古篇、名人論書;卷二執筆圖、執筆論;卷三智永永字八法、顏真卿八法頌、柳宗元八法頌、陳思八法詳說、八法頌;卷四八法化勢;卷五歐陽詢結字法;卷六梁武帝觀鍾繇書法十二意、智果心成頌、顏真卿述張旭筆法十二意、古今傳授筆法十三訣,張懷瓘論用筆十法、陳繹曾為學綱目、董內直書訣;卷七王羲之傳子敬筆勢論、虞世南筆髓論;卷八孫過庭書譜、姜夔續書譜。《書畫書錄解題》雲:「卷二以下,雖所錄皆襲舊文,而時加註釋,其他家所論有足供參考者亦附及之,頗見細密,惜其所錄,半屬偽書也。」
梁啟心序云:「當湖戈子淹通經史百氏,其詩文自卓然名家,分其餘晷,以游藝金石之蹟,既幾於古矣。因取前賢論書要旨,分為八卷而講解之,名曰《書法通解》,奧而明約,而盡書學之津梁,藝林之標準。此其選也,學者寶是書而盡心焉。」
村瀨絅翻刻序云:「吾讀《漢溪書法通解》,所言唯有兩語,其論用筆曰:撥鐙懸腕,四面力足。其論字體曰:觀古人真跡,波畫盡處,隱隱有磊墨痕,恨石刻不能傳。此兩語,其意實相發也。蓋石刻能傳者古人典刑,石刻不能傳者古人精神也。今徒取其典刑而遺其精神,不可謂之善學者也。學者胸肊,先具此見,而後眼目始可觀古帖,手腕始可用拔鐙法。不然,雖學晉學唐,禿筆成山,日與古人背馳耳。偶有翻刻此書者來謀於余,因書諸卷首。」
此本乃據清乾隆間霽雲閣刻本重刻,字體楷書版式行款一依霽雲閣刻本。霽雲閣本之金厲諸序皆為手寫體,卷八末刻「平湖縣東張松年鐫」。文政本序則為仿宋體,無「平湖縣」字樣,另刻「皇和文政壬午冬月藤城源絅校字」。扉頁刻「漢溪書法通解。清當湖戈先生著。皇和文政癸未復新鐫。美濃藤城先生校。書肆星文堂鬻書館弘文堂昭華堂仝梓」,又刻「清本翻刻」。卷八未有發行圖書書目,多為翻刻中國古籍,茲錄如下:《玄抄類稿》 明徐天池先生著 五冊 既刻;《譯本芥子園畫傳》 清李笠翁先生著 五冊 既刻;《囊中錦心》 清鄒碧峰先生著 二冊 既刻;《東坡小品》 宋蘇東坡先生著 二冊 近刻;《蘇黃尺牘》 宋蘇東坡先生著 黃山谷先生著 五冊 近刻; 《竹雲題跋》 清王虛舟先生著 十冊 近刻;《漁洋絕句抄》 清王阮亭先生著 二冊 近刻。版權頁刻「文政六年癸未初夏發兌」,又刻江戶、大扳、京都、名古屋七家書肆名及地址,當為銷售星文堂等出版物之協作坊肆。
文政本,遼寧省圖書館也有入藏,但存卷二至八。文政五年,為中國道光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