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用中文介紹美國的書—大美聯邦志略

第一本用中文介紹美國的書—大美聯邦志略

沈津


3年前,翻間了一本《大美聯邦志略》,方才瞭解到這是第一本用中文介紹美國的書。在鴉片戰爭前,大清帝國處於一種「閉關自守」的局面,人們對於西方世界所知甚少,僅有的一點知識也常產生錯誤。道光初年,阮元主持纂修的《廣東通志》竟稱「亞米利加(今美洲)即亞非利加(今非洲)」,「若今之大英吉利(今加拿大)、米利堅等國,皆利未亞(今非洲)也」。而鴉片戰爭後,各種危機意識促使部分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西方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的優越性,開始著手在堅船利炮方面向西方學習,繼而對西方文化的選擇範圍不斷擴大,從西方世界中尋找濟世良方,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思想潮流。

美國建國於229年前,是時當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其時百姓迫於外侮,乃合十三地之人而聯合,各立為邦,共為一國。邦有邦君,邦君之上,立一總理者主之,是為國君。其餘百官,各有專職,自君以下,皆民選之,取其公也。至聯邦開國至咸豐間,甫80餘年,所屬邦部凡40。此《大癸聯邦志略》為中國第一本介紹美利堅合眾國之書,國人知美國者,實自此書始,自流傳後,海內即有影響,林則徐《海國圖志》曾備登之,徐松庵《瀛囊志略》亦多有採錄。



《大美聯邦志路》二卷,美國裨治文撰。清威豐十一年(1861)上海墨海書館活字印本,二冊,題「馬邦畢禮遮邑裨治文撰」,內頁刻「大美聯邦志略。辛酉夏續刻。滬邑墨海書館活字板。馬邦畢禮遮邑裨治文撰」。前有威豐十一年裨治文自序,裨治文原序,宋小宋序,凡例十則,末有咸豐十一年梁植跋。

裨治文(1801-1861)原名儀來哲,字高理文,裨治文者,乃其姓氏也。美國麻薩諸塞茨州人,美國公理會教士。1830年到廣州,是第一個來華的美國教士。兩年後創辦《中國叢報》(舊譯《澳門月報》),自任總主筆,直至1847年。除傳救外,他還從事上海外國人的公眾事務。1857至1859年任上海亞洲文會會長,卒於上海,年60。又著有《廣州市及其商業介紹》。

此書行文平鋪直敘,不搞詞藻,取其言衡意賅,易於考核。上卷為美國概況,歷敘拓地開國之原、風土人情之要,計覓地原由、疆域度數、山川平地、邦都道路、天時地氣、土產物類、開國原始、民脫英軛、建國立致、設官分職、理刑規制、語言文字、學館書籍、教化說源、百工技藝、商賈貿易、善舉述咯、風俗人事,共十八篇,便閱者覽其大略,下卷按邦列圖,計42邦,為緬邦、牛邦、花邦、馬邦、洛邦、干邦、紐邦、烏邦、邊邦、特邦、瑪邦、費邦、諾邦、叟邦、卓邦、福邦、雅邦、密邦、祿邦、德邦、耳邦、典邦、建邦、呵邦、米邦、音邦、伊邦、默邦、愛邦、戚邦、梅邦、弟邦附、拿邦、剛邦、印甸諸邦、柳邦、爾邦、武邦、華邦、頜邦、嘉邦、補餘。載方域之廣狹,證物類之專產,備考者之易於熟悉也。

其凡例有云,「是書皆本國史,及各邦風土記譯述,無片言誇張虛誕之詞,故曰志略,言記實事之大略也。」「讀是書者,宜先明地勢,地勢不明,則不知各邦之方位,讀如未讀也。故上卷既列古今地圖各一,又復列兩球圖及聯邦總圖以陳之,總欲人之窮求地理也。」

裨治文28 歲之前,曾在美國大學勤習3年,後又肄業於書院,凡各國之文史,天文、地理、律例等以及國風土俗。靡不肆力研求。又從大院習聖學,三年後名列超等,其時裨氏立意傳道異方,廣覽諸俗,以驗生平所學之是,後航海出遊,有繞地球之行,乃得觀光中土,歷見英、法、士班雅、暹羅、日本、中華等國之士與其文字技藝,宛如耳目一新。其至中國,時在道光九年。

此書為裨治文37歲時所撰,最早在新加坡刊刻。其原序云:「以予國所見聞者,播之異土,或不虛度也。既於粵東,領略華書數載,時與其地之文土相談論,乃嘆華人不好遠游,以至我國風土人情,茫無聞見,竟不知海外更有九州也。」「愛不揣固陋,凡本國之大略一一分敘,郵寄於新加坡以授剞劂。」如今,新加坡本傳世不多,蓋因書稿在廣東定稿後,旋在新加坡付梓,不久原板散失,杳不可尋,損失頗大。

此為上海墨海書館據新加坡刻本重新排印之本,蓋因裨氏遷居滬上後,索書者踵接於門,俱無以應,只得復取初稿,與華友宋小宋重加刪改,並創為漢字地球等圖。墨海書館為英國基督教新教倫敦會在上海開辦的出版機構,設備自巴達維亞遷來。創立於1844年,1863年停辦。書館初建時,以英國倫敦會教士、漢學家艾約瑟為編輯,以出版宣傳教義的書籍為主。

新加坡原刻本及是本今已難得一見,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皆有人藏。筆者又見該館藏有日本明治七年(1874)東京東都江左老皂館之翻刻本一種,內頁刻「聯邦志略。全部。馬邦禪治文撰述:大日本算作阮甫訓點。江左老皂館藏梓」。墨海書館本與江左老皂館本內容全同,但裨氏原序中刪去26字,宋小宋序刪去17字,梁植跋刪去80字。刪去之文字並不重要。江左老皂館為日人萬屋兵四郎書鋪,其刻板發行 書還有《博物新編》、《萬國公法》、《鄭板橋詩鈔》、《西醫略論》等近20種。


九州大學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