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梧桐閣集》出版說明
《百尺梧桐閣集》出版說明
沈津
汪懋麟(1640-1688),字季用,後更號蛟門,江都人。康熙二年(1663)舉鄉試,六年(1667)進士,授內閣中書。每入直必攜書數冊,公事畢,輒竟夜展讀,由是學日益博,詩文日益有名。舉博學鴻詞,以刑部主事入史館充纂修官,與修《明史》,著史傳若干篇,補《崇禎實錄》若干卷。越三年,補刑部,能辦疑獄,發奸摘伏,為時人所稱。
作者幼穎異殊常兒,少年早發,聰明豪達,篤志經史,曾受業於王士禎。其詩才雋異,與汪揖齊名。初年沈酣於唐調,中年變化於宋元,詩不專一體,不學一人,作詩慷慨而深沈。王士禎《汪比部傳》云:君詩才票姚跌蕩,其師法在退、子瞻兩家,而時出新意。稱詩輦下,與田綸霞、宋仲、曹頌嘉、丁澹汝、王幼華、顏修來、曹升六、謝千仞、葉井叔相倡和,人稱十子。懋麟於古文,獨喜王介甫。古文詞峭刻,豪宕一掃公家言。杜溶序其文集云:「君集文章第一、詩二、詞三,二與三對文章言之,若孤行仍不妨第一也。」又云:「今蛟門之文,質堅而氣厚,才地有餘,而一稟於裁,不使篇有剩字,高古頓挫,使覽者惟恐其盡。」綜上所述,可證懋麟文法歐、曾,詩合唐、宋為一爐,不愧為清初著名詩文家。
懋麟之《百尺梧桐閣詩集》十六卷,為康熙十七年(1678)自刻,計收自康熙壬寅(1662)至戊午(1678)古今體詩1290首,僅其所作十四五。皆懋麟奔走南北,觸緒寫懷之作。於詩中可窺其根柢之深,於昌黎、香山、東坡、放翁各家均有所取。徐乾學以為是集之詩「雄爽而激發」「典實而春容」譽懋麟為「博達之才,經世之器」。
懋麟之《文集》,為其侄荃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所刻,時懋麟已故去二十餘年,所存文稿不多,荃收拾殘篇,為之編排,分書、序、記、書後、跋、傳、墓誌銘、墓表、碑陰、雜文、祭文、行狀計139篇,釐為八卷。《錦瑟詞》乃懋麟丙辰(康熙十五年,1676)以前所作,刊刻時間當在此稍後不久。
《詩集》《文集》於嘉慶六年(1801)時曾經清代著名學者焦循閱過,書中間有焦氏圈點和批語。《文集》卷一《與陳椒峰書》有「循所欲言,先生為我言之於先,讀之不覺一快」;卷二《宋牧詩集序》有「次敘處風神躍躍,不愧作家」之語,可見焦循於汪氏評價甚高。
據汪荃云:「公之古文自歸田後增刻數十篇在前集內,其遺稿數十篇與《明史擬稿》二卷、《琉球國紀事》一卷及《四聲古葉錄》《通志稿》諸書,將別輯成帙以傳也」,但均未行世,恐已不傳。
懋麟之《百尺梧桐閣詩集》《文集》《遺稿》《錦瑟詞》諸書,傳世不多。今借得北京大學圖書館藏《詩集》《文集》,北京圖書館藏《遺稿》《錦瑟詞》據以影印出版,對研究清初詩文,當有所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