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胡適先生藏本石頭記
關於胡適先生藏本石頭記
沈津
《紅樓夢》有兩個系統,一是早期的抄本,都以《石頭記》為題,多為八十回,一為印本,一百二十回。曹雪芹卒後,此書稿本曾在一些至親好友中流傳,後也為藏書家及好事者傳抄,並添有批注。據記載,當年的傳抄本在廟市中被售以高價,且在士大夫階層中盛行。然而270年後,《石頭記》的八十回抄本卻僅有十數種傳世而己。
由於《石頭記》的舊抄本多帶有「脂硯齋」等人的批語,故研究者多把此一系統之本稱為「脂硯齋評本」,簡稱「脂評本」、「脂本」。現今所存「脂本」約有13種,即為脂劉本(即劉銓福本,胡適藏,存十六回)、脂京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存七十八回)、脂怡本(怡親王府抄本,北京圖書館藏,存三十八回)、脂稿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脂戚本(戚寥生序本,上海圖書館藏,存四十回)、脂寧本(南京圖書館藏)、脂蒙本(蒙古王府本,北京圖書館藏)、脂晉本(發現於山西,北京圖書館藏)、脂舒本(舒元煒序本,存四十回)、脂鄭本(鄭振鐸藏,北京圖書館藏,存兩回)、脂靖本(揚州靖氏藏,存七十八回)。又有俄國亞洲人民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藏的脂亞本。
胡適是近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學者之一,他在上世紀的中國文學研究領域中,不僅開創了治學的新風氣,而且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水經注》、《水滸》、《紅樓夢》等書的作者、版本作出研究和探討,他的研究方法在一段時期內也影響了許多學人。在《紅樓夢》的研究中,他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後人研究《紅樓夢》,不能不讀胡適的有關論文,更不能繞過胡適。1921年,胡適在俞平伯、顧頡剛的幫助下,寫成《紅樓夢考證》,以後又完成了《跋紅樓夢考證》。他還寫有《重印乾隆壬子本紅樓夢序》。
1927年5月22日,有上海胡星垣者致信胡適,「敞處有舊藏原抄脂硯齋批紅樓,惟只存十六回,計四大本。因聞先生最喜《紅樓夢》,為此函詢,如合尊意,祈示知,當將原書送聞。」此書即是清代劉銓福舊藏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四冊,存卷一至八、十三至十六,二十五至二十八。由於第一回有「至脂碗齋甲戌抄閱再評仍用《石頭記》」,所以研究者又將此本稱為「甲戌本」。
胡適在購得「甲戌本」後,又寫出了《考證紅樓夢的新材料》以及其他有關紅學的文章,闡述了此抄本的價值。據考證,胡適藏本雖為殘本,但這個本子的祖本,很可能是脂硯齋的編輯本,因此更接近於原稿。此外,其第一回的兩段文字。是其他脂本所沒有的,多出800餘字。而且所存各回上的脂批,都比他本要多,有些重要的批語,各本均無,唯此獨存。凡例四百字,又其末為自題七律,結句云:「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也是流行的抄本、刻本所沒有的。因此,胡本的重要性是顯見的。
1948年12月15日,胡適夫婦乘坐蔣介石派來的專機撒離北平,飛往南京。他原有的102箱藏書,約有2萬冊,均無法帶走,所以除了一些筆記外,他僅帶了其父遺稿的清抄本(重刊者按,《臺灣日記及稟稿》)及這部《脂硯齋評石頭記》。1959年12月27日,胡適在台北圖書館學年會演講,題目是《找書的快樂》,他說道,「離開北平以前的幾小時,我曾經暗想著:我不是藏書家,但卻是用書家。收集了那麼多的書,捨棄了太可惜,帶吧,因為坐飛機又帶不了。結果只帶了一些筆記,並且在那一二萬冊書中,挑選了一部書,作為對一二萬冊書的紀念,這一部書就是殘本的《紅樓夢》。四本只有十六回。這四本《紅樓夢》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老的抄本。」胡適認為:「這是我的寶貝。我帶了這一部出來。」
胡適藏本,有好幾個影印本,最初是1961年,是在台北「中央印製廠」總經理時壽彰與技正羅福林的贊助下,用朱墨兩色予以套版影印,線裝兩冊,印了500部(一說1500部)。次年,又重印一次。1975年,此書第二次重印,精裝一冊。1962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以台北初版影印本為底本,再予以套版影印,亦線裝兩冊。197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又據中華本重印,上海古籍出版社在1985年又再影印。然而中華、上海人民、上海古籍的這些影印本於胡適跋文、鈐印等卻並非似原本「一仍其舊」。現在此四冊書的封面上,均有胡適親筆所題「脂硯齋評石頭記」,第一冊並寫有「原共裝四冊,實殘存十六回」。每冊上又書有具體所存回數。此外,又有五條他自己和友人俞平伯、周汝昌的踐文,這些都在付交影印前刪去了,故這些影印本內並無這些跋。原本和影印本畢竟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這是不言而喻的。
1962年2月24日,胡適因心臟病猝發逝世。之後,這個「甲成本」即由其長公子祖望帶去美國,寄存於哥倫比亞大學善本書庫。40多年來,胡適藏原本再無消息,研紅學者多盼知其下落。2004年,上海博物館的負責人在獲得胡本流落美國的線索後,緊追不捨,並派專人赴美,而於今年3月初使胡本成功重返祖國,這不僅是紅學界的大事,也是近幾年來,失落在海外的重要文物圖書回流大陸的一段佳話,充分說明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在保存、利用傳統文化上的獨到眼光,這也是在改革開放繼續深人的今天才能做到的,實在是可喜可賀,值得贊賞。胡適藏《石頭記》是中華傳統文化和智能的結晶,其價值有目共睹,在曹雪芹辭世242年後的今天,他的著作歸之上海博物館收存,正是適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