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刻本《明人尺牘選》
清康熙刻本《明人尺牘選》
沈津
書信,是最能表明心跡的文體之一。少時讀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那實在是兼具文學、史學價值的瑰寶。至於各大家之文筆、也是各擅其妙。如通覽各家、可見文體源流,足資文事修飾。而文體之美備、如錦繡珍寶之雜陳、目光眩感而不知所擇,如選其有關學問、經濟、人品、心術者錄之、既可作書牘觀、也可作為古文讀。
「哈佛燕京」所藏明代刻本中屬尺牘類的專書不多,也就十來種,而難得的僅有四種、即明萬曆建邑書林熊雲吾種德堂刻本《新鐫注釋里居通用合璧文翰》二卷、明末四知館刻本《鼎鐫漱石山房彙編注釋士民便觀雲箋柬》四卷(重刊者按,哈佛燕京藏為日本寬文間翻刻)、明余象箕刻本《名公翰墨林》四卷、明末刻本《新刻友花居上林鴻》四卷,都是中國大陸與台灣、香港地區以及日本、美國的各圖書館未入藏的。這類尺牘書,多是當時的通行本,即編出來給百姓大眾看的,書中多是分類編排,諸如什麼慰問類、辭謝類、訂約類、家書類等,都是告知如何寫信,如何稱呼,書啓定式,而這些也適於習作書簡者借鑒,是人們平日交際不可或缺的內容。
清人編的明人尺牘,不怎麼多,我在「哈佛燕京」僅見到一部,那是《明人尺牘選》四卷,清王元勳、程化𫘧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碧雲樓刻本。八冊。半葉十行二十一字、左右雙邊,白口,雙魚尾。題「常熟王元勳含章。休寧程化(馬錄)漢乘輯」。前有康熙四十四年(1705)嚴虞惇序、康熙四十四年(1705)汪繹序。末有康熙四十四年(1705)余經跋。
輯錄此書的王元勳,字含章,江蘇常熟人。程化(馬錄),字漢乘,安徽新安人。兩個人的簡歷都不詳,但可以知道,兩個人都是好古博雅之士,尤好裒輯古今人文章。先是元勳將手錄明人尺牘數百篇示程化𫘧,而化𫘧亦向有尺牘之選,於是兩人相與參訂,摭所未備,並謀諸付梓。
茲編搜採明人書札共百餘家,有明一代之人文略具於是,而前輩之流風遺韻,亦有足想見者。卷一宋濂一首、倪瓚二首、方孝孺七首、陳獻章二首、岳正一首、楊守陳一首、何喬新三首、李東陽六首、桑悅二首、羅倫二首、章懋六首、程敏政一首、吳寬一首、王鏊五首、儲巏二首、羅玘二首、王守仁三首、沈週三首、祝允明二首、唐寅一首、王寵二首、康海二首、徐問二首、魏校二首、陸深三首。
卷二文徵明三首、崔銑一首、楊慎三首、霍韜一首、張岳一首、許宗魯一首、胡侍一首、王廷陳二首、顏木一首、凌約言一首、徐階一首、徐獻忠三首、陸粲四首、唐順之四首、陳束二首、孫陞一首、趙貞吉二首、王維楨一首、茅坤五首、張居正二十五首、楊繼盛二首、王世貞五首、汪道昆三首、海瑞一首、謝榛二首、徐中行一首、宗臣三首、吳國倫二首、王世懋二首、王錫爵一首。
卷三歸有光十四首、徐渭六首、於慎行一首、趙用賢五首、莫是龍五首、王穉登八首、嚴澤一首、馮夢禎四首、馮琦一首、屠隆四首、湯顯祖十五首、王在晉三首、李贄一首、董其昌一首、高攀龍二首、陳繼儒四首、謝肇淛二首、袁宏道七首、王思任二首、熊廷弼一首、王衡十四首、錢象坤一首、楊漣二首。
卷四錢謙益十四首、王良臣三首、鐘惺二首、繆昌期一首、範景文一首、周順昌六首、俞琬綸五首、劉榮嗣一首、袁中道二首、魏大中三首、蕭土瑋二首、瞿式耜一首、姚希孟五首、祝世祿二首、唐時升一首、程嘉燧三首、茅維二首、魏學洢一首、陳衎四首、章世純二首、文震孟二首、陳於泰一首、趙士春二首、程先達三首、曾異撰三首、黃淳耀二首、徐世溥一首、陸圻二首、顧炎武二首、釋祩宏二首、釋德清二首、宋氏一首、余氏一首、顧氏一首、徐媛四首、周氏四首。
我沒有核查過上面所列各人之文集,或有集子中未收之文。我曾選了若干篇讀之,雖事類不一,但首尾套語皆有省略。字裡行間、大之陳國家安危之計,小之談人倫日用之常,坦率而無虛假,論事則惟的是發,抒情則胸臆洞開,世事之盈虛消長,亦可借窺一斑。且立言多淑世勵俗之語,行文之際,沒有一絲傳世自炫之意,大約是心無罣礙,率情而道,於是神隨筆到,也就沒有了矯揉造作之態。這些書札讀起來,不會有索然寡味的感覺。不過我倒是喜歡讀些內涵情事之札,蓋多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對處事為人、為文修身也有啓迪作用。
書中余經的跋云:「有明三百年間,名人韻士輩出,其所論議著述,久為詞壇所宗。至其往來之筆札,或累千百言,或寥寥數語,雖其緒餘,而雅有思致。顧具散逸紀載,中而簡冊浩窅,非淺鮮之士所能涉其萬一也。程子漢乘,少從余游,具絕世資,於先人所遺書無不披覽,每當賞會處,輒裂赫蹄,手書而貯之。乙酉歲,游虞山,與王君含章交善,出其所鈔明人尺牘百餘首質之。王君固博雅嗜古士也,以漢乘所裒錄不無掛遺,因相與窮搜博獵,採摭成編,刪繁剃復,取雅去靡,遂使琳琅錯陳,而一代之人文,可一披閱而佔其概矣。刻成,郵以示余,為書數語於後。」
明朝人集明代名人尺牘成書的,也有多種,如許以忠輯《精選當代各名公短札字字珠》八卷、李自榮輯《車書樓選注名公新語滿紙千金》八卷等。而從《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中看,清初人直截了當地編選明人尺牘而刊刻成書的,則僅此而已。
此本扉葉題「碧雲樓藏板」,碧雲樓不知是誰人所有,只云「藏板」,故此書是誰出資刊刻也不清楚。此書《續修四庫全書》《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都未收。《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湖北省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等七館也有入藏,也就是說,此書傳世並不多。鈐印有二方,曰「青田徐則恂藏」「投戈講藝息馬論道」。
(重刊者按,日本國立公文書館、東京大學東文研藏並著錄清康熙四十四年序刊本,東北大學藏並著錄康熙四十四年常熟漱芳閣刊本)
2007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