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師者行跡得以「高光」
讓師者行跡得以「高光」
顧誦芬
2022年3月7日,我接到沈津先生郵件,告知父親的年譜長編前年已寫就,是在原先年譜的基礎上作了大量增補與修訂,從之前70萬字增至145萬字,「顧老的許多工作、學術貢獻等都將更加完整地呈現」,現在書稿已經由中華書局 審看完畢。
回想起來,從2002年7月在上海圖書館50週年慶典會期間動議為父親寫一部年譜的想法,到200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顧廷龍年譜》正式面世,真是從無到有的「速度奇跡」,但沈津先生沒有止步,他一直在為《顧廷龍年譜》的進一步完善蒐集資料並補充,其實他也已經是年近八旬的人了。從《顧廷龍年譜》到《顧廷龍年譜長編》,一部作品,20年打磨,不僅是量的變化,更是質的提高,從中可以看出,沈津先生在學術研究方面依然孜孜不倦,其精神無不令我和家人感到欽佩,我想,父親有知,也一定會感到欣慰的。
父親離開我們已經20多年了,感謝上海圖書館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關照,2002年出版了《顧廷龍文集》,2004 年出版了《顧廷龍年譜》,2015年起陸續出版了《顧廷龍全集》(「文集卷」「著作卷」「書信卷」「讀書筆記卷」)。2022年初,中華書局出版了由李軍、師元光整理的《顧廷龍日記》(包括合眾圖書館「議事錄」「工作報告」等)。這些書籍的整理出版,了卻了父親的遺願,也使我們家屬感到安慰。現在,這部記載父親辛勞一生的《年譜長編》出版在即,使我感慨萬分:父親在圖書館,在古籍目錄版本、古籍整理與傳播領域無怨無悔地耕耘了一輩子,他低調而不事張揚,奉行「專為前賢行役,不為個人張本」的為人之道,正如他自己說的:「人不能自有所表現,或能助成人之盛舉, 亦可謂不負其平生。」父親的這些思想理念都體現在這部新出的《年譜長編》中了。我有時會想,父親一生謹慎低調,很少有「高光」時刻,但他也有自己的幸運,有像沈津等這樣一批愛戴他的學生後輩,在他離開後仍然堅持不懈地整理並出版了父親留下的文字(包括編纂《顧廷龍年譜》),為低調而默默一生的父親留下永遠的記憶。所以,我真誠地向沈津先生表示感謝,同時也向所有為父親著述的編纂提供資料和幫助的專家學者、親朋好友致謝。
(此文為《顧廷龍年譜長編》序文—《寫在前面的話》,標題為編者所加)
本文原刊2024年8月26日藏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