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氏家族藏書在天津— 天津藏書家之二十一

渠氏家族藏書在天津

天津藏書家之二十一

王振良


天津富庶之家,有藏書者恆多,然能父子相繼,且以藏書家著稱者,則非渠本翹、渠晉鶴父子莫屬。

渠氏一世祖名渠濟,原籍上黨之長子。元末明初戰亂,渠濟次子、五子遷祁縣城內。九世祖渠士重始營商業,至清代同光間「源」字輩,產業除了票號,旁及茶莊、鹽店、錢鋪、藥材、綢緞等,商號分支遍及南北,成為晉商八大家之一。

渠本翹(1862-1919),原名本橋,字楚南,清同治元年(1862)生。父名源湞,經營三晉源票號和長裕川茶莊,盛時年營業額達白銀七八百萬兩,因其小名旺兒,鄉人謂之「旺財主」。渠本翹天生近視,不為父親所喜,長年寄居外祖父喬朗山家。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光緒十一年(1885)中秀才,十四年(1888)中解元,十八年(1892)中進士,授內閣中書。渠本翹的進士同年,後來出了不少名人,如張元濟、汪康年、吳士鑒、葉德輝等。


渠本翹(1862-1919)

光緒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變,渠本翹追隨光緒、慈禧到西安;二十八年(1902),與祁縣喬殿森合資,接手官辦晉升火柴局,改名雙福火柴公司,成為山西最早的民族工業;二十九年(1903),以外務部司員任駐日本橫濱領事;三十年(1904),清廷廢科舉興學堂,乃因昭餘書院舊址創辦祁縣中學堂;三十一年(1905),山西商民為收回賣給英商福公司的陽泉、潞安等煤礦開採權,掀起聲勢浩大的保礦運動。渠本翹為之積極奔走,協助晉省當局與福公司達成協議,籌借白銀 200萬兩贖回礦權,在陽泉成立保晉礦務有限公司,出任第一任總理。宣統二年(1910),被任命為典禮院直學士,自此人稱「渠學士」。1911年辛亥革命時,授山西宣慰使,然堅辭未就。隨後南北議和,為北方代表唐紹儀隨員。1914 年,袁世凱以其為參政院參政,渠本翹稱病以謝。舅父喬尚謙看到《廣益錄》上的渠氏「謝病書」,有感而發成七律曰:「醫國原從醫病來,孤嫠恤緯有同哀。一腔惻隱悲生事,滿目瘡痍問劫灰。穴認膏肓藏二竪,治須和緩悟靈台。司空墜笏參微意,莫漫宣公奏議猜。」由此可覘舅甥二人對現實的清醒。

民國建元,渠本翹退居天津,寄寓鐵良宅邸。這是一處二層樓房,院子很大且有圍廊,後來成為天申中學。1915年前後,渠本翹在英租界馬廠道建樓房,即其藏書樓韜光樓。他在天津除關照生意,精力都用在收藏古籍字畫,整理鄉邦文獻,友朋詩酒唱和方面。

渠氏藏書始於乾隆年間。書法家張思叡為其藏書樓寫對聯:「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對藏書之豐極盡贊美。光緒三十一年(1905),祁縣士紳創辦中學堂,渠本翹出任董事長兼總辦,向學堂圖書館捐獻了數量不菲的古籍。今祁縣中學圖書館仍藏舊籍萬余冊,在全國中學里獨樹一幟。所藏珍本包括明汲古閣本《十三經註疏》、北監本《二十一史》、清內府五色套印本《古文淵鑒》等。20世紀80年代,古籍版本學家冀淑英、丁瑜等參觀後認為:「同類圖書館,南方沒有,北方少有。」渠本翹廣收珍版古書與名家字畫,為此還與親家翁斌孫一起,投股北京琉璃廠虹光閣,聘請杜華亭為掌櫃,收售古籍、書畫和文玩。

渠本翹對祁縣地方文獻念茲在茲。1915年,他刊印祁縣學者劉奮熙《愛薇堂遺集》,不僅親自作有書序,還寫下《劉公振翼事略》。1916年,又應榆次常贊春之請,助資石印戴廷栻《半可集備存》並序之。渠本翹還擬刊印祁縣詩人李芬《夢華軒詩稿》,仿蔣寶齡《墨林今話》例品題自藏字畫,新編祁縣地方誌書等,並為此做了大量資料準備,可惜均未及卒業。

1917年,渠本翹與朱經田發起組織消寒會,不定期作詩酒唱酬。成員有章鈺、喬亦香、張允言、凌福彭、吳嶔、吳崶、吳豳、張幼安、謝受之、謝崇基、華世奎、喬映霞、張貞子等,多為旅寓天津的文化名家。渠本翹的書法亦佳。山西晉祠聖母殿前廊,有「永錫難老」篆書匾額,就是渠氏所書。此匾為弧形陰字,貼金技藝高超,反射入眼時凸時凹,人稱「活字匾」。

1919年5月9日(四月初十日),渠本翹赴明湖春友人之宴,忽覺頭痛甚,右耳響甚,大汗不語,遽而長逝。關於渠氏之死,因為事發突然,曾傳是被袁克定毒死。今《翁斌孫日記》出版,對其去世所記甚悉,袁氏下毒之說可以休矣。至於真正的死因,則有學者推測是喝了假酒。

1919年6月16日,上海《申報》刊登《渠本翹訃聞》。在天津的山西人,用近乎國禮的規格,送別了渠本翹。喬尚謙撰《渠君楚南暨元配趙夫人合葬墓誌銘》,認為他本是風雅之人,又是忠義之士:「君忠於國,君孝於家。觚稜悵望,魂夢縈紆。樵隱麓台,二老是娛。」翻譯家林紓撰《祁縣渠公墓表》,盛贊渠本翹雲:「少有檢格,於文史多所該涉……既遭國變,無聊不平,一寓之於酒,想其酒酣耳熱,西望崇陵,血淚填滿胸臆矣。」

渠本翹的韜光樓舊屬馬廠道,位置在今浙江路25號,由比利時建築師設計,是局部三層的西式樓房。這裡也是渠氏及子女居所。1976年唐山地震後,增建為三層民宅,原有外廊被封閉,但建築結構未拆改,內部裝飾和外觀局部,尚依稀可見舊貌。樓外原來是花園式庭院,舊維多利亞餐廳(今起士林大樓)位置,本是渠家的院子。渠本翹著述未見刊印,手稿也大多散失,僅能從會試硃卷、報章雜誌及文獻序跋中見到吉光片羽。渠本翹一生主要從事政治、經濟活動,林紓所撰墓表雲「公所藏書畫至富」,雖然數量甚夥,但具體記載闕如,已經難以整體評估。其《半可集備存》序言末尾,署有「丙辰九秋同里後學渠本翹識於七十二沽之韜光樓」字樣,為其藏書生涯留下了鮮見的文字印跡。

渠本翹徵題《麓台招隱圖》,是其生前未完成的重要文化活動。1913年1月,他請人繪制此圖,意在「天下無道則隱」,可見時已厭倦官場,這才有了翌年給袁世凱的「謝病書」。關於這幅畫的作者,喬尚謙所撰墓銘已記為林紓,其實是誤讀了林氏《祁縣渠公墓表》。林紓所云「得渠公楚南書,囑余寫『麓台招隱圖』」,此處所謂的「寫」,指題「麓台招隱圖」五字,並非繪製的意思。那此圖是誰所作呢?章鈺《四當齋集》卷十一《麓台招隱圖題句》一詩的小序,透漏了繪者的信息:「祁縣渠楚南介予乞鶴逸作《麓台招隱圖》長卷,特留後幅,待予題記,未及報而楚南逝矣。濁醪誰造,俄空彭澤之弦歌;故物猶存,彌重遺山之簿錄。悲回惜往,傷如之何!庚申四月。」這段文字說明,繪圖的人是顧鶴逸,但渠與顧並不熟悉,是通過章鈺才求得的。此圖完成之後,渠氏廣請友人題詩作跋,但一直給章鈺預留著地方。此圖轉交章鈺題寫時,估計是在渠氏逝前不久,而章鈺題詩已是1920年,此時渠本翹已歸道山,故詩中多有悼亡之感傷:「不堪招隱換招魂,尚借雲山數夢痕。顧我詩篇難急就,教人酒座怕重溫。百年浩劫歸天地,一卷清風付子孫。諾責到今償紙尾,麓台畫旨向誰論。」作《麓台招隱圖》的顧麟士(1865-1930),字鶴逸,別署鶴廬、筠鄰等。江蘇元和(今蘇州)人。晚清民國畫家和收藏家,所藏書畫質高量多,均著錄於其《過雲樓書畫記》中。

為《麓台招隱圖》題詠者還有喬尚謙,其《息影園詩存》有《麓台招隱圖為楚南題》古風一首,縷述渠氏履歷和舅甥情誼的同時,對麓台山的奇美風光也進行了描摹。又1918年7月17日《翁斌孫日記》有云:「傍晚渠楚南來,以《麓台招隱圖》屬題。」翁氏所題於今未見。直到1927年,長子渠晉鉎還在賡續渠本翹未盡之事,向父親的同年張元濟索詩。張詩作於這年8月18日,云:「依依叢桂思淮南,故人一去不可攀。已從天上歸太隱,人間惆悵留小山。夢華忽憶東京事,未謂少年不得志。無何君自翔木天,我卻回帆臨海市。形神離合二十年,頻看海水揚桑田。貞元朝士悉零落,幾家先德傳後賢?翹然喜見年家子,能守遺經重廉恥。鑿楹猶復納故書,誦芬愾墓稽圖史。烏乎!故人一去不可攀,此圖乍出風塵間。即今何地更可隱,唯有山中白雲堪往還。」詩末附有識語:「鐵衣世兄寄示其尊人渠楚南學士同年所遺《麓台招隱圖》,言念故人墓木已拱,愴懷往事,幾閱滄桑。今展斯圖,益深慨慕,聊題數語,用志人琴之感而已。」渠晉鉎字鐵衣,故蔡氏有「鐵衣世兄」雲雲。此詩寫在散紙上,稿末另有張元濟小字自注,言渠氏「次子夢翔,好收古書」,這位夢翔就是渠晉鶴。他發揚了渠本翹聚書雅好,最後以藏書家身份留名於世。

渠晉鶴(1895-1970),字夢翔,號拙齋。生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十一月初五。他早年就讀私塾,11歲進入天津新學書院。後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喬尚謙有《春日送鐵衣夢翔赴學申江口佔》詩,可知他與兄長同時在滬讀書。再後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科學習,1922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歸國,長期賦閒家居。天津檔案館所藏1937年前後的《金城銀行股東名冊》,記有渠夢翔的名字,其時他家住天津英租界33號路103號,以敦厚堂、敦信堂、敦睦堂、敦德堂、敦本堂、敦裕堂等名義,持有金城銀行股票 110股。1970年11月6日,渠晉鶴在天津病逝。

渠晉鶴受父親影響,究心於版本目錄之學。渠本翹去世後,他繼續廣為蒐羅,藏書增加很快。渠晉鶴酷嗜明版書,但藏品情況不甚明瞭。據《皮子文藪》周叔弢題識,1925年周遭繼室許氏之喪,經濟一度受窘,被迫斥賣藏書,其中售給渠晉鶴的為多,包括明正德袁氏刻本《皮子文藪》十卷,「當時匆促,未及鈐印,只題卷尾,以志珍惜之意而已」。1942年,周叔弢到渠晉鶴處觀書,「忽見此本,如睹故人,遂以重值贖之」,他還記下了當時的心情:「劍合珠還,良足快意,且可與成化本《甫里先生文集》並儲也。」周叔弢先把《皮子文藪》賣給渠晉鶴,後來又花重金購回。渠晉鶴所藏佳本,從各種目錄中亦可略窺鱗爪。如河北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何孟倫刻本《辛稼軒詞》、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符山堂刻本《音學五書》,均鈐有「渠夢翔秘笈珍藏之印」。又2020年7月在華盛頓舉行美國拍賣周現身的道光本《六朝文絜》鈐有「祁縣渠晉鶴字夢翔珍存善本」之印。王德恆、蕭朝賓撰《天津私家藏書刻書人物志稿》,還記渠氏所藏圖籍鈐有印章「昭裕泰士藏書」,我們頗疑應是「昭餘素士藏書」。昭餘乃是祁縣古稱,素士允為布衣之意,與其一生未參加工作合,而「昭裕泰士」則難以索解。此外,渠氏一些藏書上還鈐有「渠晉鶴」名章。


辛稼軒詞十二卷 (宋)辛棄疾撰 (明)李濂評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何孟倫刻本 河北大學圖書館

渠晉鶴受過西洋文化熏陶,所存亦多外文典籍,如插架常備的《大英百科全書》等。其中有些西文舊書,即在國外也不常見。他收存的名人字畫,則有清王石谷《蘭鶴圖》等。

渠氏在津藏書,據載不下20萬卷。1937年家道中落,渠晉鉎、渠晉鶴、渠晉焈三兄弟析產。渠晉鶴所得藏書雖非全部,但也頗具規模。此後迫於生計,他將藏書陸續散出,其中殿版《二十四史》僅售得3000元。《王子霖古籍版本學文集》,錄有 1940年渠晉鶴信函一通,商討售賣《蔡中郎集》等事宜。渠晉鶴與天津文運堂主人王朋九熟識,故其藏書或入或出,多由王氏做中介。至「文革」前夕,其所存古籍尚有近萬冊。未久,其書被運至造紙廠回爐,僅少部分輾轉歸入圖書館。

1938年,渠氏兄弟賣掉馬廠道住宅,各自租房以居。渠晉鉎住今大理道 10號,後遷今大理道7號1門(時為芳斌里4號)。渠晉鶴住今大理道33號,正對著民園體育場。渠晉焈住今澳門路6號(時為慶雲里1號)。

今大理道 33號也是渠晉鶴的藏書樓,與 35號為雙拼式別墅,建於20世紀20年代,房主是實業家訾玉甫。該樓主體三層,局部四層,外觀呈「品」字形,另帶有半地下室。硫缸磚清水牆,紅瓦坡頂,外檐飾有抹灰橫條。門前為高台階,雨廈上方承以陽台。渠晉鶴的夫人,乃大清銀行監督張允言次女。渠晉鶴曾新建樓一幢,作為給夫人的禮物,門牌為今大理道105號。此樓由建築師閻子亨設計,正立面和出入口很是低調。樓雖然建好了,可是渠晉鶴深嗜足球,不肯搬離體育場宅子,新樓於是成了出租房。

2021年 3月 19日於負晴軒





本文原刊汲古求新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