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靖與知止樓 —天津藏書家之十三

盧靖與知止樓

—天津藏書家之十三

王振良

盧靖是晚清民國著名教育家和藏書家,一生功業圍繞興學、刻書和辦圖書館展開,而數十萬卷的知止樓藏書,為其教育活動提供了強力支撐。

盧靖(1856-1948),字勉之,號木齋,湖北沔陽(今仙桃)人。清光緒十一年(1885)中舉,因精通算學受知於李鴻章,以「博學異材」任北洋武備學堂教習。光緒十三年(1887),歷任直隸贊皇、南宮、定興、豐潤等地知縣,多倫諾爾廳同知。光緒二十九年(1903)任直隸學務處督辦兼保定大學堂督學,三十二年(1906)任直隸提學使,三十四年(1908)任奉天提學使。1912年退居天津。

盧氏宋末即居沔陽之新堤鎮(今屬洪湖市),盧靖之父崇瀛遷於仙桃鎮(今仙桃市)。仙桃地濱漢水,春夏水漲為患,盧靖乃建磯以殺水勢,今謂之盧公磯。

盧靖少時飽嘗讀書艱辛。胞弟盧弼《伯兄木齋先生事略》稱:「每購一書,非節衣食之用,展轉數月,莫能致焉。」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讓他把發展教育作為終生職志。提學直隸兩年間,他倡辦官立中小學校數百所,師範、法政、農商、工礦、醫學、美術、水產等專科學校數十所,還有為數眾多的民立私立學校。盧靖還親身實踐辦學。宣統元年(1909),他在天津河北元緯路家中(今河北區中心小學址)設盧氏蒙養園,1916年設盧氏小學。1922年遷居意租界小馬路(今民權路),仍設幼稚園及小學校。1932年在元緯路宅增設中學部,1939年增設高中部,合稱木齋學校。

盧靖對教育認識深刻,認為「自強之道,不外作育人之材,而作人之方,賴振興教育」,教育促進了西方科技的發展,進而造就了軍事的強大。他甚至提出「科學戰」概念:「方今東西各國互相爭雄,物質文明日新月異,至能驅遣水火,駕馭風雷,握海上霸權,執寰球之牛耳。人皆知其以兵力強,而不知其以智力強也;人皆知其以機械戰,而不知其以科學戰也。」這一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不落後。

盧靖終生聚書,但從不追捧孤本秘籍,所藏均求實用,乃至直接服務於教育事業。他在豐潤時正值庚子國變,隨時可能出現意外,故致書友人交代後事:「它無置念者,收藏書數十簏,請代贈本縣學校,吾子孫幸存者,畀以應讀之書數百卷足矣。」境遇阽危,念茲在茲的卻是藏書。盧靖藏書處曰知止樓,書房曰慎始基齋。天津知止樓位於意租界小馬路,即今民權路1號木齋中學,原建築現已無存。其各類文稿中,署「天津知止樓」或「津門知止樓」者多有。20世紀30年代,盧靖活動重心改到北平,1934年正式移居舊刑部街,知止樓亦隨之遷京。

盧靖的藏書數量,因其經常性外捐,不同時期波動較大。綜其贈書記錄,總量或不下40萬卷。其弟盧弼亦是藏書家,但只收精善本。周學熙作詩推譽二人藏書雲:「析津騷客盡聞人,尤數君家氣象新。閉戶著書多歲月,塤篪協奏四時春。」「群眾博極號知津,勳業文章孰此倫。每逢吟箋三浣誦,芝蘭白首尚知新。」

盧靖藏書之外還積極刻印圖書。他認為,私家藏書僅供一姓之讀,捐給圖書館,讀者雖多,影響仍受地域限制,圖書化身千百,方能流傳廣遠。盧氏兄弟在刻書上分工合作,盧靖解決資金問題,盧弼負責校讎出版,所印以《慎始基齋叢書》《湖北先正遺書》《沔陽叢書》最為有名。

《慎始基齋叢書》刻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前後,收張之洞《書目答問》等11種,僅及最初擬目的五分之一。盧靖在叢書跋語中說過原因:「光緒丁酉余宰豐潤,招致蓮池書院梓人,刊行《慎始基齋叢書》,集群書之綱領,為治學之徑途,次第鋟木者凡十餘種。余弟慎之,亦在鄂刻《勸學篇》《天演論》數種。會庚子變起,拳匪洋兵,先後紛擾,事遂中輟。」《湖北先正遺書》第一輯1924年問世,影印《四庫全書》所收鄂省文獻75種。其後盧氏兄弟積極籌備,擬印第二、三輯,收錄四庫提要存目、未收諸書,可惜計劃落空。倫明在《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中,對此表示深為遺憾:「鄉邦梓舊計空前,微惜紆籌謬後先。金絹不將求異本,麒麟石室亦徒然。」盧氏兄弟累積的湖北典籍珍本乃至稿本,長期存於天津木齋學校空屋,後來被論斤賣作廢紙。稍能彌補損失的是,盧氏祖籍沔陽先賢著作12種,1926年刊為《沔陽叢書》。編印三套叢書前後,他們還以慎始基齋名義,刊有《古辭令學》《木皮鼓詞》《擊築餘音》等圖書數十種,其中嚴復譯《天演淪》影響最為深遠。

為了編印叢書,尤其是蒐集先賢著述,盧靖做了大量基礎工作,張元濟、傅增湘、劉承乾、張國淦、甘鵬雲、周貞亮等藏家,都曾出借善本給他。盧靖雖告誡胞弟:「余少年求有字之書不可得,遑暇高論,書擇有用而已,豪商估客之珍秘,胡為者。」可遇到罕傳鄉邦文獻,他也不吝高價。周貞亮《盧木齋先生壽藏銘》記盧靖雲:「日夕搜求不倦,凡四方估客,以鄉賢遺著至者,雖昂其值無不售。」經過廣搜博涉,盧氏兄弟完成《四庫湖北先正遺書提要》,梳理各個時期湖北文獻的著述、收藏、流傳、存佚狀況,並對《四庫全書總目》相關條目進行考辨,極具學術價值。盧靖在序中披露了印刊書初衷:「辛亥暮秋,掛冠遼瀋,寂處津沽,歲月駸駸,瞬逾十載……靖則自念,半生竊位,簡書勞人,學術事功,無所表見。倏忽衰朽,顧影慚惶,回憶梓桑,涓埃未盡。竊不自揣,擬網羅鄉賢遺著,匯為叢刊,步《畿輔》《豫章》之後塵,仿《武林》《紹興》之先例,少盡此生之責,藉抒景仰之忱。」對於刻書前景,他明確表示憂慮:「顧時局多艱,世變難測,當茲垂暮之年,抱此閎奢之願,能償與否,安敢預期?」《慎始基齋叢書》和《湖北先正遺書》均未能完成計劃,證明其擔心並非多餘。諸書編印過程中,盧靖雖少親力親為,但也傾注了大量心血,即使在北戴河東山別墅避暑,仍每日與人函商刊印鄉賢著述。盧弼詠此事雲:「願將楚賢遍搜求,逭暑東山不自休。書問往返盈尺許,鄉賢著述付千秋。」兄弟間往返信札堆了一尺多高。

開辦圖書館是盧靖推進教育的直接手段。他認為教育發展不僅是辦學校,還得建圖書館。最早他在豐潤浭陽書院設圖書館,旋創辦經濟學堂亦附圖書館。提學直隸、奉天之時,盧靖開始大顯身手,創辦有天津直隸圖書館、保定直隸圖書館和奉天圖書館。創建圖書館過程中,盧靖有三事為史家所樂道。

一是捐建直隸圖書館。光緒三十三年(1907),直隸提學使盧靖委派張繡儒、儲毓軒,在天津和原省城保定籌建直隸圖書館,盧靖捐出俸銀 5000兩,用於「建築館捨,購置書籍器具等件」。宣統二年(1910),直隸總督陳夔龍知悉情況,上疏為調任奉天的盧靖請求褒揚:「查該前署學司盧靖,本愛國之公忠,為樹人之至計,當籌款維艱之際,首先報效實銀至五千兩之多,成此美舉,洵屬熱心學務,雖據稱不敢仰邀獎敘,究未便沒其好義之忱。」隨後清廷同意嘉獎,盧靖獲賜二品頂戴。

二是捐建南開大學木齋圖書館。盧靖與南開學校創辦人嚴修、張伯苓交誼深厚。1923年南開大學遷入八里台,思源堂內的圖書館遠不敷用。1927年,盧靖捐資10萬元建造新館。據胡鐵樹《盧木齋其人其書》記,促成此事者是盧氏外甥黃鈺生,黃時在南開大學任教,知道學校經濟維艱,為此向盧提出建議。新館建造由關頌聲所創基泰工程司負責,年過古稀的盧靖「親督瓦石,冒暑指揮」。1928年木齋圖書館落成,盧氏捐圖書10萬余卷以實其間。10月17日,適逢南開大學創辦九週年,圖書館同時舉行揭幕式,天津市市長崔廷獻及嚴修、顏惠慶、袁同禮、崔伯等名流數百人觀禮,盧靖致辭並將館捨鑰匙交給張伯苓。1929年11月30日,教育部部長蔣夢麟頒布獎狀,表彰盧靖興學助教義舉。12月,南開大學建碑亭以為紀念。王葆心撰《木齋圖書館記》、盧弼撰《伯兄木齋蠲建圖書館記》鐫於碑之兩面,書丹者是曾任四川學政的書法家鄭沅。

在盧靖帶動下,天津藏書家嚴修、李典臣、李組紳等,都向木齋圖書館捐了圖書,累計超過10萬卷。1934年,柳亞子參觀後寫詩雲:「百城南面足論功,堂構巍峨締造雄。十兩黃金書萬軸,教人長憶木齋翁。」1937年7月29日,南開大學遭到日軍轟炸,木齋圖書館慘遭損毀,轉天日軍又縱火破壞,圖書和設備被劫掠一空。1947年8月,南開大學從日本追回外文圖書和零散書籍194箱,經上海運回天津。這些劫後幸存圖書的扉頁,都貼有「民國二十六年此書被日寇劫去勝利後由東京收回刊此以資紀念」標籤。今南開大學圖書館善本部藏書,偶爾尚可見到「慎之手校」方章。

三是設立北京私立木齋圖書館。盧靖早年有辦木齋大學計劃,然時局動蕩無奈擱淺。1932年,他購得北京西單牌樓舊刑部街20號住宅(今民族文化宮址),決心建第二座木齋圖書館。據其婿傅汝勤《敘樂堂記》載,此地是清代河道總督成孚舊園,「壘石為山,引水為瀑,佳木異卉,列植交陰,亭台池榭,極遊覽之娛」,環境十分優雅。北平私立木齋圖書館 1934年11月籌辦,1936年10月開館,北京大學教授胡鈞任館長。館藏圖書24萬卷,主體為線裝古籍,另有新書4500冊,雜誌100多種,閱覽室可容納200人。未及一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圖書館被迫關閉,所藏歷盡劫難。據《姜德明書話》回憶,他「敵偽時期收購藏書家盧木齋的舊書,一筆就是六十萬元」。1945年抗戰勝利,盧氏已年近九旬,再無心力恢復辦館。1948年8月10日,盧靖先生在北平辭世。

盧靖精通數學,長於計算。辭官之後,他在天津、北京、山海關、北戴河投資地產和實業,收入極為豐厚。但他八十初度時卻預立遺囑:購置房地產、經營股票紅息得來的家財,皆作為木齋教育基金之用,凡文化事業力所能為者,莫不以教育基金為之,遺產不傳於子孫。女兒盧開驪、兒子盧開瑗遵其遺願,乃將北平木齋圖書館捐給清華大學,計劃由木齋教育基金會出資創辦木齋數學研究所。為此,清華大學成立木齋數學研究基金委員會,梅貽琦、葉企孫、陳岱孫、潘光旦、盧開驪、黃鈺生、盧開瑗任委員。未久遼瀋戰役爆發,盧宅被東北第一臨時中學佔用,圖書再次嚴重受損。清華大學清運殘存圖書時,很多叢書或套書已經不全,此次編有《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木齋先生贈書實存目錄》。1957年重新覈實盧氏贈書,編有《盧木齋先生贈書草目》。清華圖書館今存盧氏藏書1607部,1868種,23416冊,去1936年館藏之數甚遠。


盧木齋舊藏清康熙刻本《漁洋山人全集》

清華大學圖書館韋慶媛研究認為,盧靖贈書有三大特色:一是古籍版本極豐,堪稱版本博覽園。有拓本、木刻本、活字本、鈐印本、石印本、影印本、排字本;有稿本、抄本;有朱墨本、紅印本;有殿版、聚珍版、仿宋聚珍版、坊刻本、家塾刻書;有雕版、活字版(木活字、銅活字、鉛活字)等。《全國善本書總目》著錄盧氏贈書34種。二是數理著作多,這是盧氏最重要的特藏,明清數學著作即有六七十種,可構建西方數學傳入中國的歷史。此外還有王國維譯的日本數學教育家藤澤利喜太郎著《算術條目及教授法》。三是注重新書籍。北平木齋圖書館體現了倡導讀書、啓發民智的教育理念。當時各出版機構的書目和各圖書館的藏目多有收藏,作為購書時之參考。新書涉及中外歷史、政治、經濟、法律、科學、教育等領域。著名學者和作家、藝術家王國維、梁啓超、章太炎、趙元任、羅常培、葉聖陶、劉海粟等的新書,盧氏也有購藏。以上雖是針對清華大學現存盧氏贈書而言,然大體亦能反映盧靖藏書的取向和特色。


盧靖數學著述頗多,有《火器真訣釋例》等十餘種。盧氏並非紙上談兵的書生,在鄂時駐軍演放生鐵炮,他提醒臬司黃彭年(子壽)須防意外,結果鐵炮忽然炸裂。黃以此專設算學書院,聘請盧靖主講,由此他才得到李鴻章賞識。盧弼有詩記云:「火器新編付錦囊,群儒捨辯自昂藏。棘門灞上真兒戲,生鐵飛揚應早防。」盧靖的零散文字,1955年由盧弼編為《盧木齋先生遺稿》。藏書家金鉞作跋語,對其文章道德評價極高:「文詞樸穆淵懿,方之往昔醇儒,固無愧色。先生負經世才,未竟厥緒,即修然高隱,以著述自娛。凡所編纂之鴻篇巨製,校刊而流播者,久已名重當世,是其不朽之業,有以乘先而啓後,知必傳衍於無窮矣。」

2021年3月24日於負晴軒

本文原刊汲古求新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