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羅版本與石印本的鑒定

珂羅版本與石印本的鑒定

艾俊川


珂羅版是用玻璃做載體的的平版印刷方式,基本技術與石印類似,但工藝更為精細,印成品有明顯區別,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一是珂羅版本的墨色能分出層次,即著墨的地方有深有淺,帶有灰度,影印書畫可以通過單一顏色的濃淡表達原作的不同色彩。而石印本的墨色沒有層次,只要是有墨的地方,都是一樣黑。如果用石印來影印字畫,原來畫作上的不同顏色就分辨不出來,往往印成一團濃墨,分不清花和葉;影印書法,也看不出墨色的濃淡和起承轉合,印刷效果均不佳。因為這個緣故,石印的畫冊如《吳友如墨寶》等多是線描畫,以揚長避短。二是珂羅版本有規則的底色,即整個畫面無字無圖案的地方,也會印上淺淡的墨色,與四周的白紙形成對比,印版有整齊的邊緣。這是因為珂羅版還原能力強,善於表現細節,根據原作拍照製版,原作紙張輕微的變色也被印刷還原出來。石印本達不到這種能力,它沒有文字和圖案的地方,就是紙的本色,看不出版的邊界。

如果用珂羅版來印刷書法手跡和刻本書籍,它的版面內也是有底色的,與周圍白紙形成反差。因此,珂羅版和石印本、刻本都比較容易區別。

下圖為珂羅版印本袁世凱《洹村逸興》。

下圖為《北山樓集》中石印的吳保初手跡,因墨色無層次,字跡與箋紙的圖案混在一起,無法辨認。


鑒定珂羅版本,要注意一個特殊情況,即「彩色珂羅版」問題。

珂羅版可以印刷彩色圖片,其方法是每一種顏色都製作一塊版,印的時候一層層套印。簡單的,如用墨版印刷書畫,用紅色版印刷圖章;複雜的,就是全彩色的畫,需要製作多塊印版,第一種顏色印好以後,再套印第二種、第三種……這個辦法成本高效率低,而且複雜的顏色要通過「撞色」才能實現,需要技師經驗豐富、技術高超,一般的印刷廠印不出高質量的彩色珂羅版書。因此,民國時很多號稱「彩色珂羅版」的書,實際上是單色珂羅版印好後再手工上色的。鄭振鐸《中國版畫史圖錄》序中說:「嘗見狄平子重印《芥子園畫譜三集》,以珂羅版作圖底,而以木版套印彩色於上,或竟加以手繪,狼狽徘徊,無一是處。」

狄平子名葆賢,自清末開辦有正書局,用珂羅版影印書畫。下圖為有正書局珂羅版本《惲南田寫生冊》中的一頁,底色為珂羅版印,彩色為手工填塗,花蕊所用顏料是半流質的,乾後凸起於紙面,印章用印油手鈐。


鑒定這種冒牌的「彩色珂羅版」,可用幾個辦法:

一是看彩色部分是否溢出圖像的界線之外。珂羅版不同顏色的分色,是運用光學和化學原理,用近代技術設備完成的,分好的色版,套印時能很好重合,即使套印不准,其輪廓線以意移動,也可吻合。而用毛筆塗繪的顏色,很容易塗到界外,邊緣既不整齊,也無法吻合。

二是對著光轉動書頁,可看到油墨和水彩的分層。珂羅版使用的油墨,著墨均勻,不反光,而手工塗上的顏料,是用水調和的,裡面加了動物膠,會破壞整體的光感。

三還是老辦法,看背面。珂羅版書的油墨一般不會滲到紙背,而塗色的地方因為有水,會洇到紙的背面,形成一片片的水漬。

民國十年(1921)上海美育真賞社出版的《香艷花影》,繪12花神像,對題花神掌故和詩文。此書分普通版和完全彩色版兩種,實際上,完全彩色版即在單色珂羅版印書葉上塗彩,而對題的文字部分為了節省成本,使用的是石印技術。此書集石印、珂羅版和手工描繪為一體,可以用到我們前面說的各種鑒定方法。

下圖為石印的文字,可見版面內無底色,只有墨色和紙色的對比:


下面是珂羅版印圖畫,空白處有底色,與版外紙張形成對比。畫面內有灰色。彩色為手工塗畫。從紙背能看到帶顏色的的水漬。



本文原刊文匯學人2014年6月28日

(摘選自古籍保護與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