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廣東修家譜需要多少錢
民國時期廣東修家譜需要多少錢
勵雙傑
廣東仁化的《扶溪譚氏族譜》,是民國二十二年石印本,五卷首一卷,六冊。有意思的是,譜之最後,附《理氣家傳》上下二卷首一卷,是由「仁陽譚鳳儀南籥編著,同學侄邦彥粲三校訂,青雲鵬展合參」。
我們看看《理氣家傳》的目錄:卷首序言、名量地尺跋、量地尺圖說、凡例。卷上地理首重巒頭、理氣先明陰陽、陰陽須求配合、配合宜避差錯、配合切戒貪心。卷下南北卦配合例、江東卦配合例、江西卦配合例。可見這是一部風水堪輿的專著,這就為其它家譜所少見。
仁化縣是廣東省韶關市轄縣,地處南嶺山脈南麓,廣東省北部,是粵、湘、贛三省交接地,北鄰湖南省汝城縣。家譜書名頁有「汝城華文齋石印」字樣,可見家譜是由湖南汝城縣的華文齋所印制。雖然毗鄰,但畢竟是在外省,為什麼要選擇在這兒印刷?質量和價格應該是首先。
恰好家譜的最末,載有「修譜支數」,是當時修譜經費,也是珍貴的經濟史料。而重要的,這裡最後統計了共用多少錢,精確到最小的貨幣單位「毫」和「絲」,那就極難得了。
修譜支數載列
支汝城華文齋印刷費捌佰肆拾玖元柒(毫)正,每版毫洋壹元二角計;
支石印局往返伕費肆拾捌元正;
支印譜(上莊白——三字寫成上下結構的一字)玉扣紙柒 ,每擔 (應為尺寸,毛筆所書,不辨)共價銀壹佰陸拾捌元正。
支石印局代買加厚譜皮紙貳佰貳拾壹張,計銀叄拾元柒毫五正;
支往汝城請石印局二次來往川資及招待費共用銀叄拾元零九毫正;
支修譜局開會茶煙及紙筆墨一切雜費共用銀壹拾捌元正;
支印刷局置用具柴炭洋油等費用共用銀壹佰元正;
支抄譜 (應為數字,毛筆所書,不辨)十萬字抄錄費四拾八元三毫二絲;
支往樂昌曲江繪伯倉朝政公祖墓圖來往川資使用共銀八十元正。
合計支用銀壹仟叄佰柒拾捌元陸毫伍絲。所有各項細數抄入,念祖嘗譜內備查。
除用外尚餘之款留為酧建譜醮之用。
本文原刊思綏草堂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