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琱玉集》單行本與彙印本辨析

《琱玉集》單行本與彙印本辨析



《琱玉集》是一部私人纂修的類書,只收錄人物故事,體式類似六朝的雜傳、小說。成書於初唐時期,大約在宋元時期散佚,全書二十卷,今僅存第十二、十四兩卷,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部《琱玉集》抄本,與此本不是同一底本。

《琱玉集》內容包含「聰慧、壯力、鑒識、感應、美人、醜人、肥人、瘦人、嗜酒、別味、祥瑞、怪異」十二篇。主要是各個人名對應的奇聞軼事,包括大量已亡佚者。

《琱玉集》原本尚保留唐代時期的裝幀樣式,卷軸裝,尾題年款「天平十九年(747)」,今藏於日本的大須彌觀音寺寶生院,是「日本國寶」。全書以小楷抄寫,書風為天平早期書寫風格,承襲了初唐以痩硬嚴謹的特點,加上此卷的雕版和刷印極為精工,幾乎與原作別無二致,書法賞心悅目,清新怡人。


雖然市面上存在多部《琱玉集》內封鈐有「單行本」的朱色印記,但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單行本,多數為回國後印本。單行本屬於特裝本,在鈐印、封面、用紙用墨、刷印以及版刻上與通行本存在一些差異。


現舉例說明:

1、鈐印不同。單行本《琱玉集》扉葉鈐「星吾校字監督栞印記」、內封鈐「單行本」,美濃紙或宣紙,刷印極為精工。後印本只鈐一印「單行本」,以竹紙、白紙多見。


2、內封不同。單行本時內封題「舊鈔卷子本琱玉集 古逸叢書之十四」,後來彙印本題「影鈔卷子本琱玉集 古逸叢書之十六」,題名和順序變了。


3、首頁不同。單行本首頁第4行「琰」、「鉉」字末筆無諱。後印本首頁避諱,「琰」、「鉉」字末筆缺。清朝實行嚴格的避諱制度,「琰」是避諱嘉慶皇帝顒琰,「玄」字避諱康熙皇帝玄燁。其內容在下文都避諱了,惟有首頁的差異。經過與上海縣署彙印本比對,發現彙印本避諱了,至少證明無避諱的要早一些,而在後來刷印時避諱被發現了,並剜去末筆。

彙印本




彙印本《古逸叢書》美濃紙本,彙印本首頁「琰」、「鉉」字末筆避諱。

彙印本除了沒有印章,也有一些不同。彙印本後面有跋文,單行本無。

單行本較之彙印本,屬特裝本之列,初印極佳,裝幀、紙墨比平常所見之本要高出許多,為藏書家喜聞樂見。但並不是鈐蓋上「單行本」就屬於特裝本,尤其刻印極佳的《古逸叢書》單行本,要謹慎的對照。


本文原刊古書說說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