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佶書寫的《漁洋山人精華錄》說開去

從林佶書寫的《漁洋山人精華錄》說開去

沈津

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是清代乃至歷代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其時天下升平,海宇晏安,在文化傳播事業上,刻書既多且好,無論官家、私宅、坊間,無論數量及質量,都是前朝所不能比擬的。康熙年的刻本,傳世至今已三百餘年,所以無論圖書館和藏書愛好者,多目之為善本。


但是,如若某書流傳較多,那可能就不會視若珍稀了。如王士禛《漁洋山人精華錄》十卷,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寫刻本,初印本和後印本相差甚遠,初印本字體清楚,後印本版刻漫漶。《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收錄了三十七部,這還不包括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的收藏,因為三館都以此康熙林佶寫刻本流傳較多,不作善本,也不上報。有些館上報的是名家收藏或批校本,如上海圖書館藏的清吳騫錄清杭世駿圈點並跋本、清翁方綱批點本。其他如山東省博物館藏的清鄧鐘岳批校本、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莫友芝跋本。

士禛幼負神童之目,順治十五年(1658)成進士時,年方二十有三,此後仕途順達,官至刑部尚書。善文詞,尤工詩,以神韻為宗,上溯三百篇,下逮漢魏六朝唐宋元明之制,靡不窮其派別,而折衷其指歸。主詩壇數十年,與朱彝尊並稱「朱王」。其著作可謂等身,即使如詩文集,今所存者就有《王文簡公詩文殘稿》一卷、《說部殘稿》一卷、《漁洋山人乙亥文稿》一卷、《蠶尾續集》二卷(以上均為手稿本)、《蠶尾續集》二十卷、《阮亭詩選》十七卷、《入吳集》一卷、《漁洋山人詩續集》十六集、《漁洋山人詩合集》十八卷、《古夫於亭稿》二卷、《帶經堂集》九十二卷、《漁洋山房詩》不分卷、《漁洋山人精華錄》十卷等。

《精華錄》,見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集部別集類著錄。我見過的幾部康熙本,以翁方綱的批點本最佳,這倒不是因為我早年研究翁方綱的關係。那部書中翁跋云:「方綱生也晚,然不敢輕論漁洋也。在濟南時,曾諾新城學官之請,作此錄序,小楷書,依式刊就,交新城學官入此矣。今見此新印本無之,蓋外間不知者,或疑拙序內似有不甚滿意於此錄者歟?其實序意並不如此。拙著《小石帆亭著錄》六卷,皆以發明漁洋說詩之旨,已囑兒子刷印呈鑒,此序在其卷內也。八月十二日,方綱記。」一部著作能夠流傳,不僅要看作者的水平,有時還要注重其他的條件。《精華錄》最為人稱道的是,全書由士禛門生林佶書寫再刻板的。佶字吉人,號鹿原,別號紫薇內史,福建侯官人。順治十七年(1660)生。康熙四十四年,以舉人獻《日月合璧五星聯珠賦》及手寫《御製詩集》,召試入直武英殿,寫《御製文集》,後修書三館。五十一年特賜進士,補官內閣中書,與修《古今圖書集成》。雍正元年,以陳夢雷案獲罪,牽連下獄,後放歸。《清詩紀事初編》卷八有云:佶「詩境不高,酬應之作,多可不存。而才氣汪洋,頗亦可喜。《樸學齋詩稿》十卷《文稿》中未及《古今圖書集成》,蓋諱言之。文頗修潔」,「佶喜藏書,閩中謝肇淛、徐之書,多歸之」。卒年不詳。有《樸學齋詩稿》十卷、《文稿》一卷,為其歸田後所刻,時年六十三。

佶工書,善篆隸,尤精小楷。康熙三十九年(1700)七月中旬,人在江南的林佶,將於次年有入閩之行。士禛有書報謝其寫《精華錄》事,並希望能在佶啓程之前,將全書手錄脫稿付梓。據《王貽上與林吉人手札》云:「聞有束裝之期,果然否?能在江南寫完,竣工尤易,恐入閩後便成耽擱也。」士禛又將禹之鼎繪《放鷳圖》、《禪寂圖》,請林楷書題簽。


除《精華錄》外,佶又寫有陳廷敬《午亭文編》五十卷(清康熙四十七年、乾隆四十三年印本)、汪琬《堯峰文鈔》四十卷詩十卷(康熙三十二年汪氏刻本),刊版行世。蓋佶嘗從陳廷敬、王士禛學詩,從汪琬學古文。鄧實跋其自藏《漁洋山人精華錄》十卷云:「侯官林吉人以善書名,嘗為其師門手寫《漁洋山人精華錄》、《堯峰文鈔》、《午亭文編》三書,為世珍重。此本初印,寫刊皆極精,秀勁古媚,使人開卷神貽,而卷端虞山蒙叟一序及贈漁洋古詩一首猶存,雖經補抄,已為難得。」(見《國粹學報》六年三號)

王、陳、汪三家詩文,以佶書而重於世,而佶書精印本,尤世所珍藏。又王、陳二集皆刻於王、陳名位烜耀之時,而汪集則繕寫於身後,故擅書者之小技亦當另眼相看。《退庵書畫跋》云:「吉人所寫三部,楷法各不同,而《精華錄》為最精。」《國朝書品》評點林氏云:「林佶,小真書,佳品下。」佶序《午亭文編》云:「鈍翁、阮亭二公,佶曩所從受業,其晚年之集,皆佶所編錄。而今者復得為先生完此宿諾,庶幾可解免於傳而不習之矣。」此《精華錄》為林佶手寫付梓,所謂「字畫精楷」者,並非端楷刻梓典型,清康熙間,較林氏書寫更精湛者錄寫入梓之書尚有不少。 


汪琬《堯峰文鈔》有詩十卷,涉及林氏者四首:卷三之《送林吉人歸閩》、卷十之《贈林吉人》、《示林吉人顧有典》、《與林吉人沈漢亭出遊》。《送林吉人歸閩》云:「君家意氣殊磊落,儒術尤能紹家學。相逢握手各欣然,不分今朝完宿諾。前年四月君初來,梧桐葉放陰㑴菭。子規聲中趣歸棹,匆匆僅把雲岩杯。去年臘月君復至,枇杷花殘雪履地。與君共對五辛盤,掀髯不惜通宵醉。雞籠山前鳥徑多,垞南垞北紛煙籮。筍輿竹杖游未了,其奈夢中鄉思何。老夫耄矣拋殘祿,惟抱遺經守空谷。區區樸學待君傳,還鄉勿厭專耕讀。青山一髮東南陬,遙望徵帆不可留。欲知後夜思君處,人在山光塔影樓。」佶書法存世亦不多,查中國國家圖書館有《月泉吟社》一卷,宋吳渭輯,清樸學齋林佶抄本。《漁洋山人精華錄箋注》(清金榮箋注),目錄頁後有「漁洋山人戴笠像」並梅庚像贊,像贊為隸書,亦林佶所書。

二〇〇九年十月四日

本文原刊《書林物語》第114-1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