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地區的藏書家—韓應陛

近代上海地區的藏書家—韓應陛

沈津

清代以來,上海地區商業發達,文化集中,因此藏書家也不乏其人,李筠嘉、郁松年、徐渭仁等都是其中之較著者,其中松江的韓應陛則是一位在當時一般人知之不多的藏書家。

韓應陛(?-1860),字對虞,又號綠卿,上海松江人,道光二十四年舉人,官至內閣中書。藏書,精鑒別,清代著名藏書家黃丕烈士禮居、汪閫源藝芸書舍諸家之善本,其所得多,為咸豐、同治間的藏書大家。

韓應是個「博學好古」的人,清代學者張文虎說他「君少好讀周秦諸子,為文古質簡奧,非時俗所尚,既而從姚先生春遊,得望溪、惜抱相傳古文義法,尤究心世事」。讀有用書齋,為其藏書及書處,應陛「讀書有得,古證今,筆之於紙,不為浮華藻之語,觀其所以名者可知也。」(張文虎《讀有用書齋雜著序》)昔洪亮吉曾把藏書家分為考訂家、校雕家、收藏家、賞鑒家、掠販家等幾種類型,韓應則不僅僅是藏而讀之,對於罕見難得的善本有的則親手抄錄,錯訛較多的本子則細心地加以勘校。從目前所能看到的八十餘篇跋語中,確實是考其源流,言之有物,這是和應陛治學嚴謹的科學態度分不開的。韓氏跋文所書往往蠅頭小字,一筆不苟,其隸書用筆溫潤,氣勢端凝,,取法漢隸,自成一家。

韓應讀有用書齋的藏書在質量上來說也是很高的。韓氏和大藏書家黃丕烈為嫻婭之親,因此所得黃氏批校題跋之書多達六成,鐵琴銅劍樓、聊城楊氏海源閣、吳興潘氏滂喜齋,「且有為諸家所未見者,其它宋元舊及舊抄舊校諸本,亦復稱,是故欲徵黃氏蔬之全者,非先生之藏,無從研討」。(吳梅《雲間韓氏藏書題識匯錄序》)近人繆荃孫輯《蕘圃藏書題識》、王大隆輯《蕘圃藏書題識續編、再續編》中收有黃跋之大部,韓氏藏書中之黃跋也多被錄入,而僅有少數幾篇沒收進去,因此這些黃跋又可補繆、王所輯之缺漏。

韓氏藏書多鈐有「韓應陛鑒藏宋元名鈔名校各善本於有用書齋印記」、「讀有用書齋藏善校本」、「應陛」等印,大凡其手校本均有「應陛手校」、「應陛手記印」諸印。

韓應陛不僅對於藏書有其嗜好,同時又是一位對於近代科學技術有所貢獻的學者,《清史稿》說他「以表章算法顯」。西人之,《幾何原本》共有十五卷,明萬曆間利瑪竇譯了六卷,後來英國人偉烈亞力譯了後九卷,由海寧人李壬叔寫而傳之,應陛對此書反覆審訂,認為沒有謬誤後才交工匠梓行。書印出後,偉烈亞力認為較之西洋舊本要好得多。應陛對於西方科技的一些新事物也能認真研究,如新譯的重學、氣學、光學、聲學等有關著作,他都「手自校錄,復為之推極其致,往往出西人所論外」。可惜應陛自己的本身著作不多,僅有,《讀有用書齋雜著》二卷行世。

韓氏讀有用書齋藏書原有舊目,為咸豐年間吳門曹元忠(君直)所編,其時元忠館其家為之理,後因故而未竟,舊目由於抄手拙劣,偽訛凌雜,以致謬誤甚多,非原來之舊。現在通行的《讀有用書齋書目》,就有好幾個版本,如民國間石印、後附韓氏所藏宋元本書影者;又有民國間石印小冊,寫印頗精者;以及一九三四年松江封文權重加編訂,後附各家題跋數期,由瑞安陳准排印之本,其中以後者為最佳。

由於戰事,韓氏藏書受到很大損失,書籍版片毀去甚多,如今在一些省市圖書館中雖然還可以找到一些零星的韓氏舊籍,但已是不多的了。上海圖書館藏有吳縣鄒百耐所輯未刻稿本,雲間韓氏藏書題識彙錄》四卷,為研究韓應陛其人以及其藏書內容的重要資料。全書共錄有善本四百零三種,計經部二十六種,史部八十種,子部九十一種,集部二百零六種。每書前有簡單提要,後附各家題跋。書前有吳梅(霜)序,云「雲間韓先生,為成同間藏書大家,南北舟車,先後所得,幾凡五百種,洋洋乎山海大觀也。癸酉之冬,韓氏書盡出,鄒君百耐,實為郵介,因得遍覽所藏,撮錄諸書題識,凡四百餘種,,都若干萬言。」封文權所輯書目雖為佳本,但與此相比,則差甚遠,封氏曾自云:「原書不見,遺漏尚多,前賢題識亦付闕如,以待續補。」因此,這部稿本從目錄學、版本學上來說,對於版本的考訂,善本的流傳,藏書家的佚事等都能提供不少有用的材料。除了鄒氏所輯稿本外,南京圖書館也藏有清末佚名所輯稿本》讀有用書齋藏書志》五冊,有應陛後人韓繩夫鈐印,輯錄較詳盡,但二本究竟有何出入,待今後有機會再細察之。

韓應陛雖為近代上海地區的藏書家,但其名不一見於書史,一些專門論述中國書史記載藏書家的專書,如葉昌熾《藏書記事詩》、楊立誠、金步瀛合編的「中國藏書家考略」等都沒有韓氏的一席之地,這可能是由於他的時代較近,又在鄉間之故的緣故。


本文原刊於學林漫錄第一期,1998年6月,第32-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