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遺產》來稿技術規範

一、「內容提要」和「關鍵詞」

(1)「內容提要」限300字以內,摘錄文章主要觀點。

(2)「關鍵詞」限3-5個,應是詞或詞組,不能是短語。

示例:

內容提要  李雲翔是《封神演義》的修訂、寫定者和評點者,但關於他的生平事跡,目前學界所知甚少。根據分散在海內外的李雲翔所編著的一些書籍中的材料,對李雲翔的生平、著述和交遊進行輯考,大致可以考知李雲翔的生平事跡,同時對涉及《封神演義》的一些問題的重新認識,如《封神演義》的成書與刊刻時間、李雲翔是不是《封神演義》的主要寫定者等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李雲翔  《封神演義》  事跡輯考


二、「作者簡介」

格式是:姓名,工作單位,職稱(在讀學生可注「博士研究生」或「碩士研究生」),代表作。「作者簡介」四字用方括號,女性需要注明性別,單位保留一個,代表作保留一個;介紹論文稱「發表過論文……等」,介紹專著稱「出版過專著……等」。

示例:

[作者簡介]葛曉音,女,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出版過專著《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等。

[作者簡介]劉躍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發表過論文《劉師培及其漢魏六朝文學研究引論》等。


三、注釋

(一)本刊注釋包括隨文注和當頁腳注。當頁腳注數字與文字之間空一格,宋體,序號用圈碼(①②③等)標識,每頁單獨排序。隨文注體例複雜,須由編輯添加,作者來稿一律用當頁腳注即可。

(二)論文附註課題名稱,在標題右上方以星號標識,並作為第一個腳注;內容最多三個(一般保留國家與省部級以上課題)。格式為:本文為國家/某省/教育部某項目「*********」(項目編號******)階段性成果。國家或省部級單位名稱應按照項目正式文件使用的名稱著錄,不隨意使用簡稱,如「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不簡稱為「國家社科基金」。單篇文章獲資助的附註,視為上述體例之變體。

示例:

*  本文獲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編號2012WYB27)。

*  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元好問《中州集》點校箋釋」(項目編號14YJA751034)階段性成果。

*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明清戲曲宗元研究」(項目編號11BZW061)階段性成果。

(三)論文注釋體例,請依照下列規定:

1.同一篇文章中,注釋首次引證專著,應包含八個要素,即:

(1)作者:包括撰著者、編者、譯者、整理者等完整信息,多項之間用逗號隔開。

(2)著作名稱:以版權頁為準,主、副標題要齊備,注意副標題是用冒號還是破折號引領;詩文集中的分集書名,可注在總書名後面,用分隔號隔開,如「白居易《白居易集•白氏長慶集》卷三九,中華書局1979年版」。

(3)古籍卷次:用簡式漢字,如「卷一〇三」,整理本古籍也要注;《全宋詩》等現代著作,雖然模仿古籍分卷形式,但其卷次可注可不注。

(4)古籍篇題:史書篇題要按原書形態使用全稱,如《史記》中的《劉敬叔孫通列傳》不要寫成《叔孫通列傳》;如是筆記、詩話等分條編纂的古籍,可注為「‘某某’條」。

(5)出版單位:不要使用「三聯書店」「國圖出版社」「北大出版社」等簡稱;外國出版單位須加國名;台港澳出版單位不需要加「台灣」「香港」「澳門」;中國台灣地區出版單位如與中國大陸地區出版單位存在同名情況,須加引號,如「台灣‘商務印書館’」。

(6)出版年份:古籍和民國線裝書用年號紀年,現代裝幀統一用公元紀年。

(7)冊次:所有分冊書籍皆須注明冊次,並注意原書是用「上」「中」「下」還是用數字,如用數字,則腳注中統一用阿拉伯數字注明;古籍原件不需要註冊次。

(8)頁碼:期刊、集刊、會議論文集中的論文不需要注頁碼;古籍原件注當卷頁碼,用a、b注明正反面),用「葉」不用「頁」。

再次引證時,可省略作者、出版單位和出版年份。作者與著作之間不用標點符號。

示例:

①首次引證:

司馬遷《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6冊,第1921頁。

梁玉繩《史記志疑》卷二九《孔子世家第十七》,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3冊,第1119頁。

②再次引證: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第6冊,第1921頁。

《史記志疑》卷二九《孔子世家第十七》,第3冊,第1119頁。

2.注釋內容若是間接引用、轉述介紹、詳細解說或表格說明等,可用「參見」字樣。

示例:

參見文後附表《<白氏文集>前四卷抄本、刊本卷首標注對照表》。

3.叢書、論文集或其他類型書籍的析出文獻,為簡潔方便,統一不用「參見」或「載」。

示例:

彭百川《太平治跡統類》卷六,《叢書集成續編》,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275冊,第313頁。

王儉《春日家園詩》,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1983年版,中冊,第1379頁。

4.圖書「增訂本」「修訂本」之類的信息一般加括號後放在書名號外面,如《追憶王國維》(增訂本);多部書合刊本,只寫有關者,其餘的加括號說明即可,如王先謙《莊子集解》(與劉武著,沈嘯寰點校《莊子集解內篇補正》合刊)。

5.著者、校點者、譯者等信息,統一放置在書名前面。著作者之後用逗號,多名著作者之間用頓號,多名譯者或箋注者等之間也用頓號;著者、注者、疏者並列時,三者之間用逗號;同時著錄作者、譯者、箋注者時,「纂輯」「編著」「箋注」「主編」「輯錄」等仍按原書著錄。

示例:

錢鍾書《談藝錄》(補訂本),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341-342頁。

蘇軾著,王文誥輯注《蘇軾詩集》,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5冊,第1400頁。

[美]愛德華•希爾斯著,傅鏗、呂樂譯《論傳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3頁。

6.一本書的序言、附錄出注,「序言」「附錄」等詞要加引號,但如果「附錄」二字後有具體標題,則「附錄」二字不加引號。格式為:

《戴良集》附錄《戴九靈公年譜》,第402頁。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序言」,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頁。

7.引用古籍之稿本、鈔本、孤本、稀見本應注明收藏單位。

示例:

此本為北京大學圖書館藏乾隆十年(1745)張氏鈔本。

8.引用外文文獻,應使用該語種通行的引證方式。茲以英文文獻為例,應注明作者、作品、出版單位與時間、頁碼,書名要用斜體。

示例:

M.M.Baktin, Discourse in the Novel,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ssays by M.M.Baktin.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88,pp.259-422.

9.引用雜誌、期刊:

①引用雜誌、期刊,注明作者、作品、雜誌(期刊)名稱與刊期,不標頁碼,不必注明「某某科學版」。

示例:

劉躍進《秦漢文學史研究的困境與出路》,《文學遺產》2003年第6期。

②晚清、民國舊雜誌、期刊和港台雜誌、期刊需要注明年份、卷數、期數。

示例:

徐中舒《木蘭歌再考》,《東方雜誌》1925年第22卷第14期。

10.引用未正式出版文獻:

①學位論文,應注明作者、作品、所在單位、提交年份與論文性質(碩士或博士論文)、頁碼。

示例:

傅剛《陸機詩歌簡論》,上海師範大學1986年碩士論文,第28頁。

②會議論文集,應注明作者、篇名、論文集名稱、論文集印制年份、頁碼。

示例:

杜桂萍《尤侗〈鈞天樂〉傳奇與明末才子湯傳楹》,《中國戲劇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代戲曲學會2014年年會論文集》(上),2014年,第221頁。

11.引用報紙,應注明作者、作品、報紙名稱、日期。

示例:

劉躍進《文學不能成為負能量》,《人民日報》2014年2月14日。

12.引用電子文獻(含以數碼方式記錄的所有文獻),應注明作者、作品、發佈日期、訪問路徑、引用日期。

示例:

揚之水《兩宋茶詩與茶事》,《文學遺產通訊》(網絡版試刊)2006年第1期,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ID=199,2007年9月13日。


四、數字使用

1.時間

A.干支紀年、農曆月日、歷史朝代紀年及其他傳統上採用漢字形式的非公曆紀年等等,應採用漢字數字。非公曆年份後面,應用阿拉伯數字注出公元紀年。公元前紀年,應完整寫「公元前」三字,不能只寫「前」。括號中的公元紀年後面不加「年」字。如:

臘月二十三    正月初五    八月十五中秋

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78)

清咸豐十年(1860)九月二十日

日本慶應三年(1867)

B.若農曆年底已進入公曆新年,則要在農曆紀年的年月日後統一括注公元紀年的年月日。如:

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1901年2月3日)

C.1949年之後只用公曆紀年。

D.世紀和年代用阿拉伯數字,如「20世紀80年代」。世紀和年代要分開,不能寫成「1980年代」。連續多個年代,用阿拉伯數字,中間用連接號,如「20世紀40—50年代」。

2.統計數據

A.較大或較複雜的統計數據用阿拉伯數字,較小且較簡單的統計數據仍用漢字,如:

《漢書•賈誼傳》,全文共10055字(此數據包括標點,下同),其中敘述傳主生平的文字僅有1355字,顏師古所徵引之東漢注釋僅有兩條五十九字,平均每千字包含注釋1.48條,注文43.54字。

B.表格中的統計數據,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3.卷數、頁碼

A.現代著作及現代整理出版的古籍,其現代裝幀形式中的冊數有時以「卷」稱之,寫作「第某卷」,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古籍原先卷數,寫作「卷某」,用簡式漢字表示,阿拉伯數字中的「0」對應的漢字是「〇」,不是「零」。如:

《王國維全集》,浙江教育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卷

《全唐詩》卷六七五    《明史》卷一〇〇

B.冊數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寫作「第某冊」,如:

《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1冊

C.著作(含古籍)頁碼一般寫作「第某頁」,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如:

劉寶楠《論語正義》卷一,中華書局1990年版,第1頁

惲珠《國朝閨秀正始集》卷一,清刻本,第1a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