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叔弢贈書、捐書(之八)
周叔弢贈書、捐書
李國慶
一、弢翁贈胡適書
民國三十七年(1948)戊子 弢翁時年五十八歲
八月五日,一良致胡適書,轉告弢翁因胡適研究《水經注》,擬將珍藏的戴震自定本《水經》相贈事。該本《水經考次》現藏於國家圖書館,可見以下題跋資料。
一良致胡適書:
上禮拜回天津,家父說尋本戴東原《水經》的抄本,他沒有什麼用,您既有異趣,便送給您留供參考吧。但他頗想知道那本和李木齋藏的關係如何?希望您能便中見示。連日閱考卷,恐怕要看到下禮拜,所以沒工夫進城奉省。拙作讀完請寄下,或交羨林兄都可以,謝謝!
敬祝
安好
晚一良謹上 八月五日
八月十二日,胡適跋《水經》,詳道弢翁舊藏戴震定《水經》與李盛鐸舊藏戴震定《水經》二本之異同,認為「周本是從乾隆三十年寫定本抄出的精抄本」,「最精緻可愛」。
胡適《水經》跋文:
民國卅五年八月,我才看見北京大學圖書館藏的李木齋舊藏的戴東原自定《水經》一卷。我在八月里寫了兩篇文字,指出這稿本的重要。卅六年一月十(日)夜,週一良先生來看我,把他家叔弢先生收藏的一本東原自定《水經》一卷帶來給我研究。我今年才得空寫成兩篇文字,其中一篇是比較這兩個本子的。簡單說來,周本是從東原在乾隆三十年寫定本抄出的精抄本。李本的底本也是三十年本抄出的,後來又用朱筆加上了東原乾隆三十七年的修改本,例如周本河水第三行「河水肙以西南流」七字,李本全刪了;又「又南出蔥嶺山」,李本改出為「八」,「山」字下增「又從蔥嶺出而東北流」九字。周本表示東原在乾隆三十年的見解李本則是他在金華書院欲刻《水經注》時全部修改本,故與他後來自刻《水經注》最接近。其時他還沒有見到《永樂大典》的《水經注》,故附考中《渭水中篇》的脫葉還只補得一百多字,《潁水篇》的錯簡也還有大錯的改訂。
周本抄寫最精緻可愛。今年一良奉叔弢先生命,把這本子贈送給我,我寫此跋,敬記謝意。胡適 卅七、八、十二
這個周叔弢先生藏本也有特別勝處,李本所不及。如《水經》上欄的附錄有兩種:一為酈注考訂經文者,一為東原自己的考訂。李本不加區別,周本於後者每條各有朱筆小圈。又自記上欄有注文二條,又增文二十一字,李本皆無。胡適又記
按:弢翁舊藏抄本《水經》現存北京圖書館。題識末鈐「胡適」及「適之」二印。參見一良著《畢竟是書生》84頁。
站主按,
(壬二)乾隆三十年戴震自定水經注一卷。至德周叔弢先生藏。
戴氏改定經注之後,把新考定的水經注寫成一卷。後附「附考」十節,紀錄水經注各篇中他的重要訂正。最後為「自記」一篇,曾收入段玉裁編刻的戴東原集卷六,誤題「書水經注後」,又誤刪去二百多字。自記題乾隆三十年乙酉秋八月。
看「附考」渭水中篇,戴氏用種種方法想補此篇的缺文。他不知道此處缺的是一整葉四百十八字,他補了一百七十多字。(水經注版本展覽目錄,收入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書錄第27-28頁)
二、弢翁捐獻《永樂大典》一冊
弢翁致國立北京圖書館書,決定捐獻《永樂大典》一冊。
敬啓者:
頃閱報載,貴館展覽《永樂大典》,內列十一冊,為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東方學系圖書館所移贈,此種真摯友好及偉大國際主義精神具體表現,實從古未有之盛事,傳播書林,永留佳話。僕舊藏《永樂大典》一冊(杭字韻,卷七六〇二至七六〇三)謹願捐獻貴館,不敢妄希附偉大友邦之驥尾,以傳珠還合浦,化私為公,此亦中國人民應盡之天責也。專此敬上 國立北京圖書館
周叔弢啓
天津桂林路二十號
一九五一年八月廿日
注:《永樂大典》,明謝晉等編,明內府抄本。成書於明永樂六年(1408)。全書22877卷。凡例並目錄60卷。共11095冊。書中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下至明初的各種典籍資料8000余種。字數約37000萬字,是中國古代最大的類書。因戰火,幾乎焚毀殆盡。現僅存221冊。
清乾隆時《永樂大典》尚存。乾隆開四庫館,召修《四庫全書》。在清宮內武英殿,設修書處。乾隆帝命館臣從《永樂大典》中匯輯罕見著作,計一百三十八種,匯編成一套叢書,用木活字排版,定名"聚珍版",這就是《武英殿聚珍版書》,也稱《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武英殿聚珍版全書》。
1951年8月20日,弢翁致函國立北京圖書館,告自己願無償捐獻珍藏的《永樂大典》一冊。
9月7日,向國立北京圖書館無償捐獻《永樂大典》一冊。此舉受到人民政府的獎勵,文物局長鄭振鐸向弢翁頒發褒獎狀。
三、弢翁促成他人捐書
一九五五年 弢翁時年六十五歲
五月廿一日,天津市人民圖書館致弢翁書,告本館編印成《館藏方志目錄》,特檢贈一部,並對弢翁鼎力促成天春園任鳳苞將珍藏的歷代地方誌書舉贈本館事表示感謝。
任鳳苞(1876—1977),字振採。江蘇宜興人。1928年遷居天津。銀行家。曾任交通銀行協理,金城銀行終身理事,中南銀行董事,鹽業銀行董事長,「北四行」(鹽業、中南、金城、大陸四個銀行的簡稱)儲蓄會、信託部執行委員及耀華中學(今十六中學)校董。著名方志收藏家。室名天春園。因收得《大清一統志》《方輿路程考略》和《皇輿全覽》三部殘本而名其室曰「三殘書屋」。鐫「三殘書屋」朱文方印。收藏地方誌二千五百餘種,約佔我國現存地方誌種數的三分之一,居私家藏志之首。編《天春園方志目》。1952年將所藏全部方志舉贈天津市人民圖書館,成為該館藏志基礎。
按:《天春園方志目》不分卷,按地區分23個部分。封面牌記題「歲次丙子刊印」,據此知此目刻印於1936年。四冊,是書卷首襯頁載無名氏墨筆題識二行,茲錄下:
天春園所藏方志在日軍據津時覬覦甚久,旋將全書迻庋中南三樓,卒獲保全勿失。五二年秋舉以獻諸政府,藏於天津市人民圖書館。
注:中南指中南銀行。
天津市人民圖書館致弢翁書:
叔弢先生:我館所編《方志目錄》,已付油印,謹檢送一部三冊,請查收並予指正。《目錄》所載方志,多半為天春園舊藏,任振採先生慨捐其畢生收藏,實由於先生鼎力促成。今當《目錄》出版,方志公開閱覽之際,謹此道謝。並致 敬禮
天津市人民圖書館
一九五五、五、廿一
按:弢翁將清版古籍,任氏將地方誌書先後舉贈天津市人民圖書館,成為該館兩大特色藏書。這封信披露了任氏天春園捐書「實由於先生(弢翁)鼎力促成」這個重要內容。1980年津圖編成《天津市人民圖書館地方誌目錄》,書名由弢翁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