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籍與漢學》稿約(附《漢籍知新》稿約)

《漢籍與漢學》稿約

《漢籍與漢學》是由山東大學國際漢學研究中心主辦、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旨在建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動海內外中國古典學研究與交流的學術平台。本刊自2017年11月創刊,主編王承略,副主編聶濟冬,刊物每期設置有「漢籍研究」「漢學研究」「文史研究」「海外訪書記」等板塊,內容主要涉及海內外有關中國古典學術與古代典籍的研究,範圍較為廣泛。

《漢籍與漢學》發刊以來,受到海內外學界的支持和關注,已連續三年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集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22年)》收錄,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全文收錄,並多次榮獲華東地區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圖書獎,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獎。竭誠歡迎海內外從事中國古典學研究、中國古代典籍整理研究的學者賜稿。文稿一經採用,稿費從優。

一、徵稿範圍

關於中國古典學、古代典籍和海外漢籍與漢學研究的學術論文。

二、來稿要求

1.來稿須是未經發表的學術論文,來稿篇幅控制在1萬到1.5萬字為宜,特約文稿不在此例。要求學術觀點新穎,客觀審慎,論據充足,論證嚴密,文字通達,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所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

2.本刊使用規範簡體字。標題採用宋體四號字。正文採用宋體五號字,一倍行距,A4紙打印。按照標題、作者姓名、中英文內容摘要(200字左右)、中英文關鍵詞(3-5個)、正文的順序排列。引文一律採用頁下注的形式,注釋碼用阿拉伯數字①②③④……表示,每頁重新編號,要求引文準確,並按照「作者、譯者、校注者:書名,版本,頁碼」的順序注明出處即:【朝代】或(國別)作者,書名,出版社,出版年,頁碼。

3.本刊採用匿名審稿制。來稿可將電子文本投遞至本刊電子信箱。於正文第一頁頁下注中附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職稱職務、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郵編、電話、電子信箱。來稿請勿投寄個人。

4、來稿文責自負。

三、其他

1.編輯部有權對擬採用的稿件做適當修改,如不同意,請在來稿首頁予以注明。

2.編輯部有權將刊發文稿在「全球漢籍合璧工程」相關網站、數據庫、微信公眾號等平台公開,如不同意,請在來稿中予以注明。

3.本刊已許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誌社在中國知網及其系列數據庫產品中以數字化方式複製、匯編、發行、信息網絡傳播本刊全文。作者著作權使用費和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如不同意,請在來稿中予以注明。

4.來稿中若無特別說明,即被視為同意編輯部上述聲明。

5.自投稿日起3個月內未接到用稿通知者,可自行處理。來稿不退,敬請諒解。

四、聯繫方式

通信地址:山東省濟南市山大南路27號山東大學中心校區國際漢學研究中心

郵政編碼:250100電話:(86)-0531-88363848

電子信箱:hanjiyuhanxue@163.com



《漢籍知新》稿約

為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加強多元文化、文明交流互鑒,山東大學國際漢學研究中心特推出《漢籍知新》輯刊,以此作為漢籍研究的最新交流平台。本刊於2022年創刊,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已出版第1期,現徵稿第2期,旨在介紹山東大學「漢籍合璧工程」研究成果,揭示海外漢籍存藏流布情況,以及推動與此相關的文化研究,在一定範圍內滿足中國古籍愛好者和研究者獲取新知的需求,彌補對散佚漢籍認知的缺憾,為更全面地瞭解和認識中國古代典籍、更好地利用這批珍貴文獻提供重要參考。

本刊關注海內外古籍存藏、編目和珍稀本古籍整理的前沿動態,文獻研究的新理論新方法新觀點,主要設置有「海外漢籍研究」「海外漢籍圖書館評介」「海內外古籍普查編目新動態」「書籍史研究」「海外珍稀漢籍書志」等板塊,一年兩期,截稿日期在每年的3月和9月,略有薄酬,敬希廣大海內外從事古籍整理與研究的學者垂注並賜稿,共同推動海內外中文古籍的研究進程,賦予古籍新的生命和新的時代意義。

一、徵稿範圍

關於中國古典學、古代典籍和海外漢籍研究的學術論文。

二、來稿要求

1.來稿須是未經發表的學術論文,來稿篇幅控制在1萬到1.5萬字為宜,特約文稿不在此例。要求學術觀點新穎,客觀審慎,論據充足,論證嚴密,文字通達,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所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

2.本刊使用規範簡體字。標題採用宋體四號字。正文採用宋體五號字,一倍行距,A4紙打印。按照標題、作者姓名、中英文內容摘要(200字左右)、中英文關鍵詞(3-5個)、正文的順序排列。引文一律採用頁下注的形式,注釋碼用阿拉伯數字①②③④……表示,每頁重新編號,要求引文準確,並按照「作者、譯者、校注者:書名,版本,頁碼」的順序注明出處即:【朝代】或(國別)作者,書名,出版社,出版年,頁碼。

3.本刊採用匿名審稿制。來稿可將電子文本投遞至本刊電子信箱。於正文第一頁頁下注中附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職稱職務、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郵編、電話、電子信箱。來稿請勿投寄個人。

4、來稿文責自負。

三、其他

1.編輯部有權對擬採用的稿件做適當修改,如不同意,請在來稿首頁予以注明。

2.編輯部有權將刊發文稿在「全球漢籍合璧工程」相關網站、數據庫、微信公眾號等平台公開,如不同意,請在來稿中予以注明。

3.本刊已許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誌社在中國知網及其系列數據庫產品中以數字化方式複製、匯編、發行、信息網絡傳播本刊全文。作者著作權使用費和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如不同意,請在來稿中予以注明。

4.來稿中若無特別說明,即被視為同意編輯部上述聲明。

5.自投稿日起3個月內未接到用稿通知者,可自行處理。來稿不退,敬請諒解。

四、聯繫方式

通信地址:山東省濟南市山大南路27號山東大學中心校區國際漢學研究中心

郵政編碼:250100電話:(86)-0531-88363848

電子信箱:hanjizhix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