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燮元致李國慶信札四十三通輯釋

沈燮元致李國慶信札四十三通輯釋

李國慶

摘要:

沈燮元致李國慶函凡四十三通,時間從1991年到2002年,時間跨度長達12年。信札的內容涉及公務和私事,前者包括編纂《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中國古籍總目》及《續修四庫全書》等事,後者包括李國慶到書店為沈燮元代購新書、從期刊上查找文章及互相贈書等事。這些信札的整理與公佈,有助於學界從一個側面瞭解當代古籍保護工作之一面以及學人之間的交誼。

關鍵詞:

沈燮元;李國慶;信札;輯釋


2023年3月29日,百歲老人沈燮元先生遽然駕鶴西去。一代書生,今伏案為書而去,愛書之人的幸福莫過於此。我是沈老的追隨者,從1991年到2002年,在長達12年的時間裡,我與沈老的交往,主要通過信件來完成。沈老為我留下了四十三通信札,成為我懷念沈老的重要依託。這些信札的內容可以簡單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業務內容,一類是個人私事。前者包括編纂《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中國古籍總目》及《續修四庫全書》等事;後者包括到書店代購新書、從期刊上查找文章及互相贈書等事。無論公私事情,我在沈老面前都屬於年齡尚小的生徒輩。為編目查詢問題,到書店給沈老買書,從期刊裡為沈老查找文獻資料,凡此種種,我都樂此不疲,同時還增長了見識。

總結沈老的一生,他老人家實際上就是一介書生。終日與書為伍,以書為命,為書續命,為書而生。他老人家每得一部心儀之書,必為之狂喜。意外得到一部久違的好書,會以「特大喜訊」為名趕緊報告,分享自己的快樂。久覓而未得一書,他也會為之傷感。他不掩飾自己的喜怒之情,常在列車上與同行飲酒以解旅途之疲勞。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一位老頑童的形象躍然紙上。

這些信札,是沈老留給我們的珍貴文獻。既可補《沈燮元文集》之不足,同時還可以據此瞭解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為人處世原則和深厚的人格魅力。現以時間為序編排,每封信札之後,一般由整理者以按語的形式介紹這通信札的背景內容及與信札有關的參考資料。限於水平,囿於見聞,行文中可能存在不妥之處,尚祈業界同仁不吝賜教!

國慶同志:
先後接到你幾封信,就是不見複印件,最後方能看見,大概你太忙了,忙了難免有些亂。有時我也有此毛病,寫信給人時,說有一本書寄給他,信寄出,書沒有同時寄,人家收到信後,就來信問我要書,然後再把書寄出,如同時寄出,就不會有這種缺點。今特拈出,以供我們二人共勉。
望今後我們加強聯繫,多寫寫信,把你的那份幹勁作為對我的鞭策。
專此,順頌
撰安
沈燮元上1991.9.13
刻工是否收至宋元明?清太多,同時不太重要。如收進去,似嫌瑣屑。這是我個人意見,供你參考。
按:按照時間排序,這是沈老寄給我最早一封信。此前應該還有來信,只是暫時未能找到。沈老在信札後面補寫了幾句話,這是沈老喜歡的一種筆法。沈老直言說我「大概你太忙了,忙了難免有些亂」。他擔心這句話會刺傷我的自尊心,趕緊又說了自己也有同樣的毛病,為的是「供我們二人共勉」。口直心快,此為一例,這是沈老的性格。

國慶同志:
你好!我有一事要麻煩你一下。你館所藏《馮山閣增輯四六留青採珍集》,分類在總集通代,但也有分在類書的,不見原書,總不踏實。現請你協助拍二張書影(卷一正文第一頁一張,卷二正文第一頁一張),以便看書後研究,謝謝。
此片原在北京,曾寄南京(子部),最近又退了回來,不看見原書,分類是不會正確的,故此次只有你幫忙了。
天氣漸冷,北京今天第一次降雪,我一直想到天津來一次,看來今年不成了,只有等明年春暖花開,我想來看看黃丕烈的《穆天子傳》。此書有山東圖書館影印本,係海源閣舊藏。如是周叔弢先生捐贈,當即此本無誤。外面傳說,《穆天子傳》的校本在外地還有兩部。如是海源閣舊藏,並有印記為證的話,我相信天津館藏本是真的。未見原書,不好說,你館的是海源閣藏本嗎?(也即是山東圖書館的影印的底本),請賜示為感。
專此,順頌
撰安
沈燮元上1991.12.7
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業務查詢函
編髮第 2555 號
天津圖書館:
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總編過程中,你處匯送的某些書卡,有如下疑問,望予查明,並請盡快函告我編委會第      編輯室。
此致
敬禮!
通訊處:北京白石橋路39號招待所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總編辦公室
郵政編碼:100081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七日                   
書名:憑山閣彙輯四六留青採珍集    書號:
查詢問題:請復印此書卷一正文第一頁,卷二正文第一頁書影二頁。以便研究,謝謝!
按:當時沈老住在北京,在北京圖書館與冀淑英先生等幾位專家一起對《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進行審定工作。這是編目時發給天津圖書館的《查詢函》,需要我把天圖所藏這部書的二頁書影複印寄去。這份《查詢函》,見證了當時的審稿方法和工作流程。我當時負責對《查詢函》提出的編目問題進行回復。從時間上看,這是我保存的時間最早的一份《查詢函》。

國慶同志:
日前由小白同志轉來一信,請你代我打聽一下天津書店裡,有沒有中華書局標點本《 二十四史》零種出售。請將書名、冊數、價格抄示,以便補配。
專此奉托,不勝感謝,順頌
暑安
沈燮元上
1992.8.4
候後
小白轉來的信收到否?
按:天津圖書館駐京參加《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目的人員有兩位:一是時任天圖古籍部主任的呂十朋先生,二是天圖古籍部業務骨幹、年輕人白莉蓉同志。當時各館派人駐京參加編目的人員中,有四位年輕貌美的業務骨幹,包括:天圖白莉蓉同志、甘肅省館易雪梅同志、浙江省館谷輝之同志、南京館宮愛東同志。她們的加入,為這項枯燥乏味的古籍編目工作帶來春風,注入了活力。沈老等老一輩贊譽她們是「四朵金花」。在沈老致我的信中,每次都要附上:「在小白前請代我問好」一句話。據此足證沈老時刻關注著這位「四朵金花」之一的小白同志。

小李同志:
我想把中華書局標點本《二十四史》配齊(雖然時間稍稍嫌遲了一些,但還不算太遲), 請至新華或古籍書店對公服務部打聽一下價格(當然最好是最低價),有幾種算幾種,請將書名、書價抄示,以便(選定)。
另外,請打聽一下有無中華書局出版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四冊,要定價100元的(現新價已為198元)。以上各書,都是我個人要,務請鼎力相助。專此奉托,並盼賜佳音
專此,順頌
暑安
沈燮元上
1992.7.20
按:沈老在北京圖書館參加《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審稿的同時,還經常關注新書信息。這是沈老來信讓我代他在天津古籍書店購買中華書局標點本《二十四史》零種。從時間上看,這是最早一次讓我替他買書的記錄。

國慶兄:
在你休假時,我來信打擾,深感不安。接讀來信,十分高興,因為天津的《二十四史》價格,都是第二次的,還能承受。今匯上人民幣84元,請您代購以下三種:1.《隋書》(6冊)11.45元;2.《北史》(10冊)20.25元;3.《明史》(28冊)52.20元。我雖然學無成就,但嗜書如命,對書品十分講究(如書的背脊印字正歪,封面潔淨與否,中間有無破損缺頁等),望你在挑選時注意,並大至(致)檢查一下,免得買下來,無法掉換,拜託拜託。
另外有《宋史》一種,第一次定價是90元,現已漲至192元7角,實在承受不起。可否托托熟人,走走後門,看看倉庫內還有沒有90元的,如有,請即買下,錢我補匯給你。《二十四史》中有十四種,蘇州都有,我已去信,但說不定時間關係,有的已售缺。如蘇州缺的,還要麻煩你在天津補書,買後不要寄,用牛皮紙分二包或三小包,暫存你處,等你有機會來北京時帶給我。一切謝謝。並候《宋史》回音。
專此,敬頌
撰安
沈燮元上
1992.8.18
寄書有二大缺點:1.書寄壞;2.有時還會遺失。捎來無此毛病。
按:此札有三項內容:一是沈老稱自己嗜書如命,對書品十分講究,如書的背脊印字正歪,封面潔淨與否,中間有無破損缺頁等。二是建議我托托熟人,走走後門,買便宜書。三是買到書不要寄,來北京時順便帶來,並告訴我寄書不如捎書。

國慶兄:
來信收悉。《明史》先把它買下再說,雖然版式不一,但是將來有機會可以掉換。《晉書》《宋史》仍未有著落,奈何!
專此奉後,順頌
近安
沈燮元上
1992.9.11
請打聽一下,天津古籍書店有線裝書賣否(不一定是善本)?如有,我可來天津,代南京館物色一下(餐費住宿可由館中報銷)。
按:沈老身在北京,時刻不忘給本館買線裝書,用以增加館藏。
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業務查詢函
編法第2666號
天津圖書館:
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總編過程中,你處匯送的某些書卡,有如下疑問,望予查明,並請盡快函告我編委會第   編輯室。
此致
敬禮!
通訊處:北京白石橋路39號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
郵政編碼:100081      總編辦公室
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一日
書名:《山陰道上集》書號:
查詢問題:此書書衣是否據卷一正文第一頁所題?又你館卡片上寫:本書亦名「越中耆舊詩」。此書名出現於何處,有無序年?所收作者,請具名五人(首五人、末五人),依次序舉。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業務查詢函
編法第2677號
天津圖書館:
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總編過程中。你處匯送的某些書卡。有如下疑問。望予查明。並請盡快函告我編委會第 編輯室。
此致
敬禮!
通訊處:北京白石橋路39號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
郵政編碼:100081     總編辦公室
     一九九二年十月五日
書名:西湖欵乃集一卷 書號:
查詢問題:請復查此書內容,作者(第一人)是誰?如不止一人,請將作者順序寫出,並注明時代?有無序年可查?
按:以上是兩份《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查詢函。一是《山陰道上集》,二是《西湖欵乃集》。

國慶兄:
茲有一件事想拜託你,我想找一篇文章,題目叫《吳梅村江上詩定詁》,作者秦佩珩,載《公教學生》,天津工商學校(或「院」)出版,二卷二期。此雜誌北京沒有,我想既是天津出版,你館或許入藏。如你館有此雜誌,請你替我複印下來,多少錢請告訴我,以便匯奉,謝謝。你何日能來京,請賜示為感。
專此奉托, 敬請
撰安                    
沈燮元上1992.10.17
按:這是沈老第一次讓我幫助他查找雜誌所載文章的信札。

國慶兄:
前接惠書,因忙於什務,未能及時裁答,至謙(歉)。
冀大姐已有信給你,想已收到。
我的二部書,不必帶北京,我想請你寄回蘇州去,但現在不必,待你空一些再說,我再(告)訴你蘇州的地址。
在你以前寄給我的《中國典籍在日本的流行與影響》目錄裡,我想請你複印一篇文章, 即林家驪的《文館詞林在日本的流行及其所存殘卷的文獻價值》,印好後,和上次托你找的《公教學生》上一篇秦佩珩作的《吳梅村江上詩定詁》一起寄給我,多少錢?請在信中告訴我,以便匯奉。
專此,順頌
冬安
沈燮元上1992.11.12
按:信札中提到的冀大姐,指的是冀淑英先生。從沈老想查閱的二篇文章來看,他老人家閱讀興趣十分廣泛。

國慶兄:
我要告訴您一個「特大喜訊」。我要的平裝本《明史》已經買到了。時間在上星期六的上午(您可能還沒有離開北京),事情經過是這樣,星期六上午北圖展覽,所有特價書市,我一早去了,遇到北圖任館長的秘書王羲(他單身,住在招待所隔壁三樓單人宿舍),他拉我到北圖書店攤位的裡邊,看他買到的書。書很多,還有幾部中華標點本的零種,我眼睛一亮,發現有一捆《明史》,上貼價52.20(第二次價),我馬上和他說,我要這部書,同時告訴他,我有一部精裝本在天津和他換一下,如錢不合,可補給他。他欣然同意,我當場捧了回來。現在宿舍。
現在要拜託您,把這部精裝本《明史》帶給我。以便還給王羲,以清手續。
另外二部書,仍請你代我寄給蘇州古舊書店江澄波同志(共幾包),多少郵費(掛號,否則要丟失)請來信,憑單據,面奉不誤。一切拜託,二十四史平裝本,終於完成,我也可以含笑九泉了。哈哈!
專此,順頌
冬安
沈燮元上1993.11.22
大駕來京的消息,我已和小張說了,她忙我沒有通知她,反正您下次來一定要請你吃慶功酒。
按:奉沈老之命,我到書店買平裝本《明史》,一直沒有買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部書沈老竟然自己買到了。沈老趕緊給我寫信,稱這是一個「特大喜訊」。信中詳述購書經過,分享得書之樂!
另外的二部書,讓我寄給蘇州古舊書店的江澄波先生。一套《二十四史》的平裝本,經過多方努力,終於買全了。沈老戲稱:「我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同時告訴我下次來一定要請吃慶功酒。沈老愛書之情,躍然紙上。對於請吃慶功酒事,沈老肯定兌現。一來致謝,二來自己喜歡喝點兒小酒。記得李致忠先生說過:「這位沈先生就喜歡喝點兒小酒。不喝正好,一喝準醉。」

國慶兄:
元旦前夕,首先接到您的賀卡,使我十分溫暖,接著又收到《清史要覽》《河里子集》,欣喜之情,可以想見。因剛好碰上顧老的日本研究生從日本來,我陪了他幾天,沒有來得及及時匯款給您,至為歉然。
《河里子集》還沒有看,就給香港友人要了去(無法拒絕,因都是老朋友),現由郵局匯奉人民幣貳拾伍元叄角,是三本書的書款。《清史要覽》是8.90元,《河里子集》是8.20元,二本是16.40元。請您再替我買一本《河里子集》,拜託了。人生在世,總有一些嗜好,我喜歡書也算一種嗜好吧。
專此奉托,順頌  
冬安
沈燮元上1994.1.10
《河里子集》購後,仍需掛號寄下。謝謝!
按:沈老稱:「人生在世,總有一些嗜好,我喜歡書也算一種嗜好吧。」沈老喜歡書,甚至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我認為,沈老終日與書為伍,因職業原因而越發愛書,達到了超凡脫俗的境界。

十一

國慶兄:

另有一件事,您上次來時,我忘了和你講,即在《弢翁藏書活動四錄》中提到,周老曾收到過黃丕烈題跋冊頁數篇,因未跟書走,所以作為文物處理進了博物院。可否請你抽暇,把《弢翁藏書活動四錄》再翻一下,冊頁共有幾頁?是否在博物院?如在博物院,可否去看,黃跋一般來說,都已刻,未刻的可能性不大,但未見原件,總不放心,此事想拜託老兄,先打聽一下,如果冊頁數開確在博物院,則將來再托人,我來天津,到博物院看原件。

專此

刻安

沈燮元啓1994.1.10

按:沈老對同邑藏書家黃丕烈的感情無人能比。以訪求、收集、整理與研究黃丕烈題跋為己任,十幾年如一日,網羅黃跋之富,無人能望其項背。沈老的一個願望就是出版一部最全的黃丕烈題跋集。可惜的是,百歲沈老散手人寰,留下了這宗未竟事業。


十二

國慶同志:

本月十日,我已返回北京,茲有瑣事奉託。天津古籍書店對公服務部(即上次我來津時你陪去的那一家裡面,不是外面門市部),見架上有《中國歷代書目叢刊》一種,封面橘黃色,燙金字書名,還是老定價16元,我彷彿記得,架上有二部,你挑一部書品好的(包括書的潔淨度,紙有無破損等,細細翻一下),另有一種封面顏色較深的同一種書,價格不止16元,是第二次重印本,價格漲了上去,我不要,我要的是第一次的初版16元的,區別在封面,第一次是橘黃色的,第二次不是這種顏色。只要是16元的,就是第一次價。拜託了。

另外上次請你代買的《清史概要》未悉有眉目否?希望能落實一下。尊編《弢翁藏書活動四錄》不知已出版否?亟望一讀。你何日能來京?(《明史》精裝本,勿忘帶來),最好事先能來一信,以便恭候。

專此,順頌

春安

沈燮元上1994.3.17

小白同志前請代我問候。張燕舲同志讓我向您們兩位問好。又及。

按:沈老逛書店,十分仔細。他發現天津古籍書店有二部定價不同的《中國歷代書目叢刊》。他來信說想要的是第一次的初版16元的,區別在封面,是橘黃色的。這是經常逛書店練就的慧眼。沈老還繼續追問《清史概要》和《弢翁藏書活動四錄》兩部書的情況。


十三

國慶兄:

前上一函,諒達左右。大約太忙,未見賜後。茲有瑣事奉懇:北大友人日前持一明代刻工姓名清單來,極盼知道這許多工人刻過那(哪)些書?可否在大作內查一下,名單上所列十八人,為《春秋四傳》的刻工,是明刻本,無年代可查。

吾兄何日能來京,盼先來一信。

專此,順頌

撰安

沈燮元上1994.4.18

按:我曾編制《明代刊工姓名索引》,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於1998年出版。此前是未定稿,奉沈老命,我查了這部未刊稿,解決了北大友人提出的問題。

(重刊者按,此明刻本春秋四傳查檢刻工與明嘉靖福建建寧府、李元陽刻書刻工大部相符)


十四

國慶兄:

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有人來北京,我因與其相熟,遂將您給我的《天津圖書館善本叢書》的目錄給了他看,他順便問起,天津是否還有宋元本或其他本(包括近人的),叫我問您一下,希望你再提供一些信息,最好你能再開一張書單來,以便我寄去。

《弢翁藏書活動四錄》已出版否?念念。

專此,順頌

近安

沈燮元上1994.6.23

前一張書目已在上海。

按:沈老把《天津圖書館善本叢書》的目錄轉交上海古籍出版社同仁,這是一種助人為樂的精神。沈老繼續追問《弢翁藏書活動四錄》出版事。


十五

國慶同志:

四月二十二日來信敬悉。首先要感謝您對我的關照。前托代訪《中國歷代書目叢刊》一書,最近,無意間在琉璃廠中國書店買到,您那兒不必買了。這書是分冊定價,上冊是十六元,下冊二十多元,以前我只看了上冊定價,以為二冊十六元,最近開發票才清楚。

《清史研究概況》還要仰仗吾兄大力代訪,真是不好意思,《春秋四傳》刻工已收到,當轉交北大友人,如他們覺得不夠,我當再來信麻煩您。《明史》捎京一事,不必著急,但您如未來京時,最好先給我一封信,以免相左。我們都是圖書館同行,不必分什麼前輩後輩,有什麼事大家相互商量,共同解決,不必客氣。《弢翁四錄》如正式出版,望送我一冊。

專此奉復,順頌。

文安

沈燮元上1994.5.2

按:沈老說:「我們都是圖書館同行,不必分什麼前輩後輩」這是沈老平易近人的具體做法。在發給我的函札中,每每與我稱兄道弟。沈老沒有長者的架子,好接觸,這是例證。


十六

國慶兄:

最近聽李致忠同志說,四號您要來北京開會,很高興,這個會我也參加。《明史》請帶來,以便我還給別人。

另有《清史研究備覽》《弢翁藏書活動四錄》未悉有無弄到?念念。見面有期,屆時當暢談一場。

專此,順頌

暑安

沈燮元上

1994.7.27

按:在圖書館古籍界,無論年齡長弱,都是同行,大家見面分外親切。李致忠先生是業界專家,對我等年輕人沒有架子。沈老、李致忠先生與我的交往堪稱忘年之交。


十七

國慶兄:

又有事要麻煩您。上海的黃裳同志,最近出了一本新書,叫《河里子集》。我很粗心,以為是江西出版的,寫信到江西省圖書館,托朋友去買,一問沒有此書。最近重看廣告,原來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不是江西的「百花文藝」,故只有來信,拜託您設法買一本,買到後請來信告我,謝謝。

專此,順頌

秋安

沈燮元敬上1994.9.8

按:在這通信札裡,沈老把這部書的一則小廣告,剪裁下來,貼到信札的左上角。讓我知道這是一部什麼書。這則小廣告云:「《文匯讀書周報》1994年6月11日『最近新書』:《河里子集》收編了黃裳先生的近年所作,共收融隨筆、雜感、小說,亦敘事亦抒情議論為一體的散文72篇。作者以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廣博深厚的學養,使本書的字裡行間充滿了真知灼見。黃裳著,百花文藝出版社,8.20元。」


十八

國慶兄:

久未通問,甚為繫念。未悉近況何似?《善本總目》工作,今年要結束,我也要離京南歸。前請代辦的二書《清史研究要覽》《河里子集》如何帶來?萬一無便人來,可否掛號郵寄,均請卓裁賜後。黃丕烈手札數通,今已見其目,肯定歸天津博物館收藏,請兄先行調查一下,是否確在其處,然後通過一定關係與手續看到原物,未悉吾兄與博物館工作人員熟悉否?此事務請大力協助,在我未離開北京前辦成最好(十二月肯定不會走,一月份就難說了)。周叔弢先生捐獻與貴館除活字本外,好像還有他其它清刻本,有油印本,可否送我一份以便查考。兄近日有機會來京否?如來能先寄一信最好。

專此,順頌

冬安

沈燮元敬上1994.12.1

按:沈老告知我他在北京參加《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審定工作,今年就要結束,將離京南歸。這是一個重要節點。審定工作結束後,《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實際出版書名是《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將正式出版,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由國家組織完成的一項大規模古籍整理編目工作,告一段落,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作為業界元老級專家,沈老身先士卒,親力親為,一直走在編目工作前列,為國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十九

國慶兄:

賀年卡及來信均已收到,謝謝。

最近公私事都集中在一起,忙了一些,以致未能及時奉復,實屬不恭之至,尚乞鑒諒為幸。

我初步考慮在本月月底返家過年,具體日期,當視買到車票後定。精裝本《明史》如今年不送來,過了年也不遲,因該書不是自用,而是作為商品買(在北圖大門口有個舊書櫃)。茲有瑣事拜託,天津教育出版社曾出版《清史研究概論》一書(也有可能是「概覽」二字),赭色精裝,以前琉璃廠中國書店有售,最近已賣完,是否請兄在天津書店或出版社找一部,大約八九元錢,書不必寄,等你明年來京時帶給我。買到後,寫封信來。屢來打擾,心感不安。

專此,順頌

文安

沈燮元敬上1994.12.16

請代我向小白同志問好!《隋書》《北史》寄費若干?盼示。

按:在這則信札裡,沈老透露了一個小秘密:「因該書不是自用,而是作為商品買(在北圖大門口有個舊書櫃)」云云。這部精裝本《明史》,沈老因為喜愛,不是為了閱讀,而是像買一件商品那樣,先買下來,這樣心裡才算踏實。況且,在北圖大門口還有一個舊書櫃,他可以用鑰匙開門放書,有這個便利條件。可以想象,沈老每次開門放書,內心竊喜,斯事體大,不能讓外人知曉,只能向我道了!


二十

國慶兄:

書及大函均已收到,十分感謝!我購書能有如此「成績」,全仗良友相助,老朽當沒齒難忘也。

《弢翁藏書活動四錄》,我已寄回家中,無法查閱,現請你將弢翁所記黃翁冊頁的原文抄下,並注明頁數,以便按圖索驥。弢翁所藏文物圖書捐贈地點,不外北圖、津圖、津博三處,故此冊頁,不在津圖,即在博物館。請吾兄是否再細查一下弢翁歷年捐贈貴館登記賬,如何?成敗在此一簣,至請協助為感。

專此,敬請

近安

沈燮元敬上1995.2.22

聞《續修四庫》《古籍總目》五月間將在杭州舉行會議,屆時或可見面。

按:《續修四庫全書》和《中國古籍總目》是兩個並行的大型古籍整理項目。本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原則,在啓動這兩個項目之前,經過反覆論證,達成共識:先編《中國古籍總目》,接著再啓動《續修四庫全書》。前者為後者提供書目資源信息,後者才有豐富的書目可供遴選之資。組成的編委會,編委會成員是同一套班子,承擔兩個項目。每年在不同的編委會成員單位開會,商量編目與編書的業務問題。沈老說的五月間將在杭州舉行會議,屆時或可見面,指的就是這兩個項目開會的事情。


二十一

國慶兄:

《明史》精裝本,想已買下,還要補您多少錢,請來信,以便匯奉。

上次托您打聽的事,即天津古籍書店有線裝書賣否(不一定要善本)?請順便告訴我。

專此,順頌

文安

沈燮元敬上1995.9.21

按:沈老想為南京圖書館購買線裝書,繼續追問天津古籍書店有無線裝書事。


二十二

國慶兄:

頃接《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工作會議的通知,我準備買12日的110次車(蘇州晚上6:38發車)來津,到天津大約是13日的下午(具體鐘點不詳,可查時刻表)。迎接與否,倒無所謂,因通知上印有津利華大酒店的地址,自己來也很方便(難免換「斬」)。一笑!

另有排不上議事日程的小事一樁,會議期間,想在休息時間,由閣下伴我到張老(振鐸)的古籍書店去逛一下,順便見見張老(照片已見到,人未見面),諒必行吧!

專此,順問

秋安

沈燮元敬上1995.11.5

按:沈老在接到在天津津利華大酒店召開《中國古籍總目》工作會議通知後,給我寫信,告訴我他的行程信息。他內心希望我去接站,但信中卻說:「迎接與否,倒無所謂」,同時提出想見天津古籍書店經理張振鐸先生等事。

1995年11月,在天津召開《中國古籍總目》第五次編纂工作會議,參會人員於津利華大酒店門口合影留念。前排右三位沈燮元先生,中排左一為李國慶先生。


二十三

國慶同志:

昨日接奉來函,書評暨《中國館藏和刻本漢籍書目》,拜領謝謝。書目內容豐富,印刷精美,甚為有用。大作論文,觀點鮮明,行文自如,為可傳之作。

此次來津參加會議,承貴館全體動員,設想周到,有賓至如歸之樂。除館領導詳為策劃外,吾兄當亦投入不少精力,再次申謝。

返蘇途中,同行五人,頗不寂寞。上古兩位,略飲杜康,三人共盡啤酒三瓶,以增旅途興趣。

專此奉復,順頌

撰安

沈燮元敬上1995.11.28

請代我向小白謝謝她送我的栗子羹。又及。

按:《中國館藏和刻本漢籍書目》,是由杭州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王寶平所長主編、全國各級圖書館同仁參加的館藏日本翻刻中國古籍的專題書目。斯事從策劃到實施,我都深度參與其中。書目出版後,我撰寫了一篇書評文章《開啓域外漢籍文獻寶庫的鑰匙—評中國館藏和刻本漢籍書目》(載《中國圖書評論》1995年第9期)。我曾將該《書目》和這篇書評文章寄給沈老,請沈老批評指正。沈老回信,褒獎有加,予以鼓勵。

在此札之後,有當時我順手寫的幾行小注:「《中國古籍總目》第五次編纂會議在天津召開,會間沈老欲訪張先生,由我陪同前往天津古籍書店經理張振鐸先生的遷新居,拜訪了張先生。後來得知,張先生有刻工索引之著,由張振鐸先生一個徒弟轉交沈老求序,沈老不辭此請,故有此文。李記 1995.12.11。」


二十四

國慶兄:

久疏簽候,實深繫念。今有老友托購圖書一批,抄錄書單一紙,望速轉交振鐸先生令嬡,呈振鐸先生設法代為,新舊不論。有多少算多少,書不必寄,如有,請抄書名、價格信給我就可,以便匯款。

我去年曾去南京上班,過年回來,適內人因病住院(慢性支氣管炎,加肺氣腫),在醫院月餘,現已痊癒,回家修養。

我在家亦不(閒著),除與友人信件來往外,日內正在審查《四庫》史部書目。余言後詳。

專此奉託,順頌

春安

沈燮元敬上1996.4.14

附致張振鐸先生一函,目錄二頁,煩請交先生令嬡,轉張先生為感。

按:此札談三個內容:一是受老友委託擬在天津古籍書店購買一批圖書,命我代辦。二是老伴得病住院月餘,現已痊癒,回家修養事。三是自己在家在做審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書目事。


二十五

國慶兄:

接到來信,十分高興。人有思想,要說話,需要思想交流。我想,除說話外,寫信也算是一種思想交流吧!我在家十分苦悶,除每天看報看書外,談話的機會都不多,尤其是和朋友,所以收到友人的來信,等於和發信的朋友說了一次話,因此減少了一些心頭的苦悶。

交給張老師(振鐸)的一張書單,有無回音?如方便的話,可問一下張老的小姐。張老是信實君子,可惜上次在天津時,時間不多,未能多事請教,將來如我去北京的話,一定要專程到天津,再度拜訪,以便聆教。

張老所住的小區的地址,是否已定下來?請問一下張老的小姐,以便今後通信。

專此,順頌

春安

沈燮元敬上1996.5.9

如蒙賜後,請早一點,因我想去南京參加會議。又及

按:此札沈老說與業界朋友寫信,是思想交流的一種形式。他繼續追問代購一批書事。沈老為朋友辦事,件件都要落實,所以不停追問是否辦妥。


二十六

國慶兄:

日前曾上一函,諒已收到。現有一事請代為通知張老,上次所開書單上所列書,如有複本,每種要二冊(即相同的),因南京館也想要一冊,請吾兄代為通知張老令嬡,轉告張老,如時間來得及,報價單請兄帶來。

我定日內去南京,兄不必後信,好在不久即可見面也。

專此,順頌

近安

沈燮元上1996.5.13

  按:沈老開列書單,為朋友購買一批書。同時提出,如有複本,每種要二冊,因南京館也想要一冊。時時不忘給南京館買事。這種敬業精神,應獲嘉獎。

1996年5月28日,在南京舉辦的《中國古籍總目》編纂會議期間,李國慶與沈燮元先生在太湖三國演義影視城合影。

同上,參會人員在「三國演義影視城」合影,左二為沈燮元先生,左一為李國慶先生。


二十七

國慶兄:

蘇州歸來,即緊張投入史部選目審校工作,已於前日掛號寄出。選目工作,在京諸公僅據農科院辦公室卡片謄錄,未見原書,殊多失誤。現我已將原書提出,一一更正,當比原來謄錄正確。

張老目錄,迄今未收來,未悉何故?請轉告張老令嬡,有多少算多少,不必拘泥。

專此,順頌

近安

沈燮元上1996.6.16

我要的是報價目錄,如書有復本,每種要二部。又及

按:沈老告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選目審校工作已經完成任務,把書目寄往北京農科院《續修四庫全書》辦公室。沈老認為各館提交的館藏古籍卡片,存在不少錯誤。這次審稿時,他將原書提出來,予以目驗,把錯誤的地方予以糾正。這種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令人欽佩。


二十八

國慶同志:

前上一函,早已收到。請張老代購諸書,迄今為止,未見有報價單寄來,抑忙已將此事忘卻,或無書無以報告,二者必居其一。我亦受人之托,現特再次來信,請兄切實問一聲張老,是否有書?如真的沒有,也不要,希望你問後(寫)信給我一個回音,不必麻煩張老寫信給我,如有書的話,請張老將書名、報價單寄來,以便我匯款。

專此,順頌

近安

沈燮元上1996.6.30

等你的回信,你年輕一點,多辦些事,張老年高,不必再麻煩他人家了。

按:沈老繼續追問為朋友代購一批書至今為何還沒有著落等事。特別提出要求「你年輕一點,多辦些事」。在沈老鞭策下,我不斷進步,從沈老身上學到好多東西。


二十九

國慶兄:

我在上月卅日,曾寄信與張振鐸先生,昨天下午,信退了回來,我看信上的郵戳,已到了天津,退回的理由是「經我局轉投產權單位拒收,郵件無法投遞,故退回。」我估計是張先生住的是新建房,物業管理還沒有跟上去,故有此事發生,現將給張先生的信寄奉,請你交給他的閨女,以便轉給張先生。

專此,順頌

近安

沈燮元上1995.12.7

你寄來的書,已收到,再一次謝謝你,以後如有什麼好書,別忘了我。


三十

國慶兄:

前上一函,諒達左右。想足下事務繁忙,迄今未見後示,至為繫念。

購書事,未悉已辦否?如已買到,請示價,以便匯款前來,書則用掛號寄我。

我年老多忘,還望吾兄多多協助,以了夙願。

專此奉託,順頌

撰安

沈燮元上1996.7.19

按:此札與上一札均為繼續追問代購書事。


三十一

國慶兄:

久未通信,甚念。近讀《文獻》,山大王紹曾先生有一篇講周叔弢先生的事,提及弢老有批校正續《楹書隅錄》的本子。我立即寫信給景良先生,今日來信,他說你有複印件,是否可借我一用?北圖所藏黃跋,我基本上都看過,但因時向所限或有遺珠,殊不敢定。景良先生信上說,11月北京將開善本書目的會,京津相距甚近,兄必能知之其詳也。

1.是否《續修四庫》的會?具體日期知道否?

2.本來上次所說,擬在深圳或湖北開,看來此二地都不成了,是否如此,請詳告之。

另有一事,我想拜託張老找一部《牧齋全集》,我自己要,不是代人買(見另紙),未悉可否代為轉呈(最好平價,因是鉛印本)?弢翁批注《楹書隅錄》黃跋,我因已有底子,看來不必再印(看具體情況)。核對後即奉還不誤。

專此,敬頌

近安

沈燮元敬上1996.11.14

候復。

《牧齋集》鉛印本,紙有二種,一種連史紙,一種有光紙,最好要連史紙的。

如確定在北京開會,請把鉛印本帶來。

附:周景良致燮元先生信:

燮元先生大鑒:

手諭已由北京轉到。景良因母病一年來一直在天津。無法回北京翻取材料,而家人又不熟悉。所幸復印本曾贈天津圖書館李國慶同志一份。經和李國慶同志聯繫,他說11月您將到北京開善本書目的會,他亦去。屆時和您聯繫,或把那本借您使用,或再複印一份,如有問題,請再賜示。複印件似是250頁(已記不清),是正續《楹書隅錄》。書中凡有弢翁批注或校改處都復印下來。

即問

近安

景良上96年11月11日

按:此札言及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11月在北京召開《續修四庫全書》會;二是《續修四庫全書》會議,不在深圳或湖北召開;三是《牧齋集》鉛印本,最好要連史紙的。四是山大王紹曾先生在《文獻》發表一篇關於弢翁批校正續《楹書隅錄》的論文。

1997年1月10日,在深圳舉辦《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編纂總結會議時參會人員合影留念。前排左三為沈燮元先生,後排右四為李國慶先生。


三十二

國慶兄:

新年賀卡已收到,拜領謝謝。

《楹書隅錄》書影早已收到。惟將寄來之書影與刻本核對,我所需要核對的黃跋原文,全部沒有,我要核對黃跋,不是核對《隅錄》。

私意此項跋文尚留兄處,為編弢翁題跋應用,故暫時未寄,我希望你用過後,仍懇請將黃跋全文寄下,以便核對。如不同意出借,亦請來信說明,不必躲躲閃閃,再次奉懇。順請

冬安

沈燮元敬上1996.12.28

你與我已多年交往,處得相當不錯,何況學術乃天下之器,原書尚存北圖,深信吾兄決不致為有失「忠恕之道」之事也。

按:在這份信札裡,出現了誤解。沈老在這份信札裡,提出自己需要核對的是黃跋原文,而不是核對《隅錄》弢翁批校文字。其實,《楹書隅錄》裡只有弢翁批校文字,而沒有黃丕烈批校文字。沈老因為收集與研究黃丕烈題跋,關注點在此。所以,當發現我提供的複印本《楹書隅錄》沒有黃丕烈題跋,誤認為是我有意不提供黃跋原文。所以,沈老用了「不必躲躲閃閃」,有失「忠恕之道」等語。


三十三

國慶兄:

今寄上《楹書隅錄》缺葉表十一頁(複印件),所缺頁碼,如能全部寄來,則與第一次寄來之書影頁碼,剛好銜接。

此事務請吾兄與景良先生婉商之,如蒙玉成,則不勝感激之至!專此奉託,順請

冬安

沈燮元敬上1997.1.24

按:沈老繼續索要《楹書隅錄》所載黃跋。據此可見,一個固執己見的老人躍然紙上。


三十四

國慶兄:

兩接手書,敬聆一是。第一次足下來信後,景良先生不久也有信來,說明情況。大約周老當時所收之書,無黃翁跋,故未過錄。第二次寄來之《士禮居藏書題跋記》跋文,我均收到。惟《茅亭客話》《幽明錄》二書,尚未查過,因《琳琅密室叢書》中尚有《丁鶴年集》《九賢秘典》等書,最後總要查此書。今吾兄提前寄來《題跋記》,兄何待我如此之厚邪?弟當永志不忘!

我總是不斷麻煩您,深感不安。茲又有事相煩:我們在深圳開會時,我和谷輝之同志合影二次,一次在碼頭(即我們集體合影的地方),一次在世界公園門口。二次都是你照的,但這次寄來的是世界公園門口那一張。因時近傍晚,人影不清,非常遺憾。現請你再查一下你那裡有沒有我在碼頭上和小谷的合影,如有請印一張給我,所花費用,由我負擔。

此次湖北宜昌開會,小宮已去,上海大約去二位(陳秉仁、任光亮),山東周玉山。今天來我館參觀(山東來共6人),他也未去。

照片如印好,用硬紙墊一下,以免折壞。

專此,順頌

文安

沈燮元敬上1997.5.15

按:此札有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周景良先生說弢翁當時所收之書,無黃翁跋,故未過錄到《楹書隅錄》上,從而化解了沈老一個疑問。二是我寄給沈老黃丕烈著《士禮居藏書題跋記》複印本,內載黃跋。沈老見之高興,發出來「兄何待我如此之厚邪?弟當永志不忘」的感慨!三是索要我們在深圳開會時,沈老與谷輝之(四朵金花之一)同志合影的照片。四是告訴我此次湖北宜昌開會各館參會人員,其中特別提到南京圖書館宮愛東(四朵金花之一)也去的消息。


三十五

國慶兄:

頃奉惠贈之《中國館藏日人漢文書目》一冊,拜領謝謝。

茲有瑣事奉瀆。我要找瞿中溶的詩文集,後據南師大古籍所工作人員見告該所所編的《清人別集》中有考錄,為《亦載堂集》,亦未說明為詩為文,未解決問題。我要的是下列幾種書:

《亦載堂詩集》《金閶稿》三卷、《練祁福》一卷、《楚游吟》三卷、《歸田園居抄》一卷、《古泉山館酬集》一卷、《文集》無卷數。道光辛卯(十一年)刻本(見《販書偶記》432頁)。

承南師大古籍所工作人員見告,此書南開、復旦二處有,現請吾兄方便時代詢一下南開大學圖書館,此書共有多少種,多少冊?如有上列多種者,我以後來京時,當專程來津看書。

專此拜託,不勝感謝。敬頌

夏安

沈燮元 敬上1997.7.2

如方便,最好親自出馬看一下原書。是否有上刻6種?

按:前已介紹,《中國館藏日人漢文書目》,是杭州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王寶平所長主編,我擔任副主編,且深度參與這個專題書目的編印工作。這部書目出版後,我寄贈沈老一部,請提寶貴意見。沈老要找瞿中溶的詩文集,開列了6種書目,讓我去找來書看看。


三十六

國慶同志:

賀卡早已收到,謝謝。數年前,即已精校之《弢翁題跋》,未悉已出版否?至為繫念,如已出版,務乞賜寄一冊,以資快讀。

上古同人見告,謂吾兄有新著出版,如有樣書,望寄我一冊,聊作紀念,如何?吾兄正在華年,際此盛世,堪稱雙絕,還望多多著述,以不負此時代也,勉之勉之。如有樣書,請用掛號,以免丟失。

專此,順頌

撰安

沈燮元敬上1999.2.2

地址見信封面。

小白同志,亦久未通信。便中乞為代候。我在1月30日,才由南京回家。

按:《弢翁題跋》指《弢翁藏書題跋》。上海古籍出版社同人見告的新著出版,指的是《明代刊工姓名索引》。沈老譽稱二書為「雙絕」,鼓勵我多多著述,以不負此時代也。


三十七

國慶仁棣:

新年中接奉大函,極為欣喜。我所關注者為弢翁題跋。因歷次與吾棣相遇,故言及此書。殊不知異軍突起,另有《明代刻工索引》之作也。

現今出版界確屬困難,古籍尤不易維持,如未出學術著作,肯定無法維持現狀,出誨淫誨盜之書,則為當今社會提倡二個文明所不容。故一書交稿,往往數年後,氣候稍好轉時,方能付梓,不僅吾棣一書為然。未悉老朽所言有當否?如蒙賜寄大著,請用掛號寄蘇州家中,因天氣冷,想在家中多留一些時間。鴻羽方便,仍盼佳音。

專此奉復,順頌

春安

沈燮元敬上1999.2.24

莉蓉同志前請代為問候。

按:沈老在此札中,言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明代刊工姓名索引》出版,以及學術著作出版難的問題。


三十八

國慶同志:

久疏箋候,時在遐思。

《弢翁藏書四錄》,吾弟操作已久,諒必早已成書,未悉篋中尚有多餘複本否?極思。望寄一冊,以資拜讀。

專此奉懇,余容續陳。順頌

撰安

沈燮元敬上2000.8.1

吾棣如有其他論文,我盼一讀。

請代我向白莉蓉同志問好!又及

按:《弢翁藏書四錄》即《弢翁藏書活動四錄》,天津圖書館編印。在天津圖書館館刊《圖書館工作與研究》上刊登。沈老索要一冊。


三十九

國慶仁棣:

今日上午,忽接吾弟寄來之《弢翁藏書年譜》一冊,喜不自勝。此書內容浩瀚,裝幀精美,愛不忍釋,為吾弟以往所出書數種之最精美之一種,拜讀謝謝。

此書用力甚勤,不僅保有許多有用之材料,且表彰弢翁之精神與日俱進,吾弟真有功之臣。

再次叩謝,順頌

撰安

沈燮元敬上2001.1.12

按:2000年9月黃山書社出版了拙著《弢翁藏書年譜》。此書出版後,我於翌年元月寄贈沈老。沈老褒獎有加,這是對晚輩的鼓勵和鞭策。


四十

國慶兄:

久違通問,時以為念。茲有二事向吾兄請教。

近閱週一良《村叟曝言》一書,中有《自莊嚴堪善本書影》後記。謂此書承北圖同意,影印周氏所藏善本xx種,付諸影印,最後並有感謝北圖善本部參加人員名單,如程有慶、唱春蓮等。去年年底,我曾發信給北圖出版社熊同志,詢問此書出版沒有?定價若干?未見回信,今年我又用長途電話去北圖問顧犇同志(外採),囑他轉問熊同志,報告說北圖沒有出過這本書。這就奇了,或許書還沒有正式出版,而序卻已收進周先生的文集了。

你一向關注弢老著述,此事必知道。如有書,請示出版年月及定價、以便訪書。

我最近買到一本小冊子,張菊玲著《一代才女顧太清》。書中提及中央民族大學金啓孮曾著《明善堂文集校箋》(顧的丈夫奕繪所著)一書,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如見到此書,可否代購一冊,用掛號寄我。而聽說還有一種詞,亦是奕繪所著,也已出。但不知是否天津古籍,那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二事,望代我解決一下。

專此奉託,不勝感謝,順頌

撰安

沈燮元敬上2002.4.4

書用掛號,以免遺失,書款俟書收到匯奉,因不知何價也。

按:《自莊嚴堪善本書影》,周一良主編,周景良、程有慶副主編,2010年9月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以周叔弢先生捐獻國家圖書館全部善本古籍為收錄範圍,遴選每一種古籍的一二葉作為書影,按照經史子集叢順序排列,經彩色影印出版。此書的編輯和出版頗費周折,終於在八年後即2010正式出版。沈老在信中推測:「或許書還沒有正式出版,而序卻已收進周先生的文集了」的判斷是正確的。


四十一

國慶同志:

旬前曾上寸箴,奉詢二事。

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之八旗人著述,能找到否?

《自莊嚴堪善本書影》到底出了沒有?其出版年月、定價請示。

我是看周一良的《村叟曝言》才知道,但是我去信問書目文獻出版社的編輯熊陝?同志(女)沒有回信。後來又有北圖外採的顧犇同志來電話告訴我,說北圖出版社沒有出過這本書,真是奇事?周老在天津,如他的書影出版,一良先生一定會送一部給天津館的。所以我來麻煩您。等你回音。

專此,敬頌

撰安

沈燮元敬上2002.4.29

按:沈老持續追問《自莊嚴堪善本書影》出版事。這是沈老個性使然,問明白了,心就踏實了。


四十二

國慶仁弟如晤:

頃奉五月八日來函,十分高興。你我境(況)不同,君是忙人,我是閒人。此點老朽尚有自知之明。目前商品經濟社會,圖書館亦不例外,對公、對私均忙於如何把部門效益提上去,南圖亦如此。

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之八旗人著作,請抓緊時間設法辦到,因時間越久,愈難弄到。加上吾弟百事聚集,一旦遺忘,即無法補救,如何之處,尚祈吾弟見鑒老朽急於求書之苦心。

書價若干,當照價匯奉不誤。

專此奉託,上瀆清神,順頌

日安

沈燮元敬上2002.5.28

小白前請代我為問好!

按:沈老一直追問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之八旗人著作事,甚至說:「吾弟百事聚集,一旦遺忘,即無法補救」云云。求書之迫切,到了這樣一個程度。


四十三

國慶兄:

真不好意思,又來打擾您。這是我第三次給您來信,雖然中間,出於禮貌,您回了我一封信,但什麼問題都沒有解決。

我請您勞駕辦的一件事,因為您政務繁忙,想早已忘掉,今不辭喋喋,重復如下:天津古籍出版社數年前曾出版了一部滿人的著作,具體書名不詳,很可能是弘曉的《明善堂詩集》。我也是從其他新書中得知的,如能找到,請代我買一部。如不是此書,其他滿人著作,我也要。能買到,請用掛號寄我。當將書款匯奉不誤。希望您在最近能幫我辦一下,如找不到,亦請來信告我,我當另想辦法,我只有怨恨自己沒有能耐,怪不得別人也。一笑。

專此懇求,順頌

文安

沈燮元敬上2002.7.3

按:沈老再三追問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滿族人著作事,竟然無果,沈老自責道「我只有怨恨自己沒有能耐,怪不得別人也」。從沈老語氣上能感覺到,這次他老人家真是生氣了。自此以後,沈老不再給我寫信。但以後的交往繼續,每次到南京時,我都要去拜見沈老,每每喝上小酒,嘮嘮嗑,別有情趣。


曩者,我在天津圖書館從事古籍業務工作,因國家啓動編纂《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工程,我在單位參與解答《查詢單》,開始與沈老交往,因三觀一致,遂成忘年交。記得有一首唐詩雲:「鐘聲南北寺,不道往來遙。人事因循過,時光荏苒銷。」三十多年前我與沈老交往之點滴,歷歷在目,沈老音容笑貌,浮在眼前。現翻閱這些信札,倍感親切。願老人家在極樂世界的書海中安息!


本文原刊「汲古求新」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