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為禮賀壽辰

以書為禮賀壽辰

沈津


為人祝壽,最普通的就是贈送禮物,而禮物中也有善本書在內。有人以為送書不吉利,因為「書」的諧音是「輸」,但是有人不信這一套。1931年,大藏書家傅增湘六十生日(他為自己寫了一本《藏園居士六十自述》,七十歲時,又寫了《藏園居士七十自述》)時,他的一位也是收藏家的朋友朱文鈞,以宋刻《冊府元龜》卷四百八十三殘本(今存中國國家圖書館)及元刻《續通鑑》殘本兩卷作為禮品相貽。

《冊府元龜》是宋代大類書之一,一千卷的煌煌鉅編,傳世的宋刻本,都是殘帙。傅增湘生平所見此書宋刻共一百三十卷,都是內閣大庫所流出者。傅先生藏有六卷,當年傅的統計是,合公私所藏與皕宋樓舊有者,去其重複,其存於今日者共得五百九十四卷,計全書十分之六。民國間,涵芬樓曾有彙集宋本印行之議,僅影成底版,遇變輟工。

《續通鑑》是元至正二十一年顧逖刊陳桱撰《通鑑續編》二十四卷,此書世行者多明刻本,而元刻乃絕罕見,惟孫星衍《平津館藏書記》有之。朱氏贈本為卷十七至十八,多記高宗、孝宗兩朝事,卷端鈐有「都省書畫之印」,卷末有「禮部評驗書畫關防」長方朱記,亦元代官印。此殘本的為元刊元印,而且又是公文紙印本,其紙極堅韌,紙背為元代江蘇崑山縣錢糧冊。眾所周知,在宋金元明刻本中,用公文紙印書者絕少,故以稀為貴。此書亦辛亥後,自內閣大庫散出,雖斷珪零璧,亦為珍物。朱氏於此書有跋雲:「余蓄之已十餘年,今以持壽藏園主人,輕塵墜落,知無當於高深,然亦唯區區之意雲爾。」今此兩卷則不見於它館著錄,也不知花落誰家。查諸《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此公文紙印本今僅存四卷,為卷一至四,前二卷,藏北圖,後二卷存上海博物館。顧逖刻本全帙今存兩帙,分藏國圖、南京圖書館。又有元至正二十一年顧逖刊明修本一部,北圖、上圖等四館亦有入藏。

朱文鈞(1882-1937),也是收藏家,其「六唐人齋」收藏的典籍有10餘萬卷(冊),其中漢唐碑貼善本700余種,多屬罕見之秘本,他藏的宋本中就有《李長吉文集》四卷、《許用晦文卷》二卷和拾遺二卷、《孫可之文集》十卷、《司空表聖文集》十卷等(1952年,朱的後裔承其遺願,將所藏全數碑貼捐獻故宮博物院,宋本等均藏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

但朱氏贈於傅先生的不是某書之全帙,而是《元龜》的殘卷,他是聰明人,是深知傅先生喜好的,就以《元龜》來說,冊府者,藏書之地也。元龜者,大龜,古代用於占卜,引申為可作借鑒的前事。元龜亦為吉祥語,朱贈之有「古籍多壽,亦借祝修齡之意。」故傅先生得之,興奮之至,有「一瓻之惠,未忘於懷,連璧之珍,忽接於目,歡喜贊嘆,不忍去手」之語。這說明,傅先生也是識貨的,雖然是殘本一卷,但這樣的禮物,傅先生以為遠比那些金玉珠翠、殊方異物、山珍奇卉要珍貴。也確實是,而今國內所藏《元龜》最多者為國圖,存二十五卷(其中有二十卷是朱氏所捐贈,而朱送傅的卷483也在內)。北大館存一卷。上圖存七頁。所以說,對於當年內閣大庫散出之物,不僅僅是殘卷,即使是殘頁,也是難得之極、罕見其有。

籌建江南圖書館(今南京圖書館),創辦北京京師圖書館(今中國國家圖書館)的繆荃孫,是近代中國圖書館事業的奠基人,中國近代教育事業的先驅者,也是目錄學家、史學家、方志學家、金石家。他七秩開慶,有朋友取宋刻本《甲申雜記》一卷《聞見近錄》一卷(子部雜家類,有清盛昱、樊增祥跋,今藏北京中國圖家圖書館)為壽,亦為一時佳話。 

還有一個用殘頁作賀禮的例子。1943年8月14日,葉景葵七十壽辰,友朋多人燕賀。其中徐森玉以內閣大庫宋元本散頁為壽禮。葉是現代重要藏書家之一,曾為浙江興業銀行上海總行董事長、中興煤礦公司董事長,晚年推卻庶務,專心蒐羅文獻,與張元濟等創辦上海合眾圖書館。徐是文物界大佬,是周恩來、鄭振鐸所稱的「國寶」級人物,贈「宋元本散頁」,也是深知葉之喜好。

當時壽葉景葵者,還有一位顧燮光。燮光(1875-1949),字鼎梅,號衤崇癯,浙江紹興人。廩貢生。清末供職京曹。辛亥革命後,隱於商,又主持上海科學儀器館。醉學新學,篤好金石考訂之學,善書畫,收藏金石碑帖甚多,家有金佳石好樓。著有《非儒非俠齋詩文集》五卷、《衤崇癯雜著》、《河朔訪古隨筆》等。

顧氏送的不是書,而是碑帖。這一年的七月,顧燮光為送壽禮,還真是煞費苦心。最初他準備了甲乙二套方案,但後來不能成立,於是又再陳新甲乙兩案。甲案為:送碑帖,即《寶賢堂法帖》十冊,未裱;《玉虹樓帖》十二冊,已裱;《澄鑑堂法帖》,未裱;《撫古齋法帖》。乙案為:送書,乃《人壽金鑑》,六冊,嘉慶仿宋白紙初印;《萬山綱目》八冊,紅印本;《五百家韓昌黎集》十二冊;《蠛蠓集》四冊,民國宣紙印本;《江蘇浙沿海險要圖說》二冊。

直至八月初,顧燮光才定下賀禮為碑帖,他在這幾種碑帖之外,又增加了《渤海藏真》一部,此帖石在太平天國戰爭毀去,故拓本流傳甚稀,又《靈飛經》一本,字體未損,系道光以前所拓。至於《寶賢堂法帖》、《澄鑑堂法帖》,都系燮光先祖所遺,道光以前拓本。《玉虹樓帖》、《渤海藏真》則光緒間顧在冷攤上所收得,亦咸豐以前拓本。現在徐森玉所贈內閣大庫宋元本散頁及顧燮光的這幾種法帖都由上海圖書館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