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無用書齋筆記(一)
讀無用書齋筆記(一)
日常讀書之餘,隨手記錄,多未經詳考,特此彙集,陸續刊佈,以供讀者哂之。
蕭山汪氏藏書與著述
汪輝祖,字煥曾,號龍莊,晚號歸廬,浙江蕭山人。乾隆四十年(1775)進士,官湖南寧遠知縣、新田知縣,署道州知州。家富藏書,有環碧山房,多經史秘籍。編撰《環碧山房書目》。勤於著述,尤精史學,對姓氏研究頗有成就,著有《元史本證》五十卷、《史姓韻編》六十四卷、《九史同姓名略》七十二卷《補遺》四卷、《遼金元三史同姓名錄》四十卷等。四子繼培,字因可,一字厚叔,號蘇潭,嘉慶十年(1805)進士。承其父藏書,續其父著作。另著有《潛夫論箋》十卷(彭鐸又作注解爲《潛夫論箋校正》,收入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輯有《尸子》三卷,較孫星衍本詳細。五子繼壕,對農業、茶事有相當研究,著有《北苑貢茶錄注》《北苑別錄注》《煙草譜》。又著《周代書冊制度考》《鹽鐵論箋釋》。
清人漢學著作
四川大學《儒藏》史部雜史類收清人漢學著作六種:趙繼序《漢儒傳經記》二卷,歷述兩漢以迄三國儒家經典之傳授源流;江藩《漢學師承記》八卷,以紀傳體闡述清初至乾嘉漢學家之學術思想、師承關係;方東樹《漢學商兌》四卷,意欲糾正清代漢學之失而極力維護程朱理學之地位;劉臺拱《漢學拾遺》一卷,考證《漢書》所載重要問題二十四條;皮錫瑞《經學歷史》不分卷,依時代先後論述經學之發展;廖平《今古學考》二卷,詳論今古文經師傳注。
王芑孫爲藏書家所作詩文
王芑孫,字念豐,一字漚波,號惕甫,更號鐵夫,又號楞伽山人,長洲人,有漚波舫、淵雅堂、楞伽山房。文章名震一時,肆力於詩,爲黃丕烈作《陶陶室記》(《惕甫未定稿》卷七),爲吳翌鳳《借書圖》題詩(《題吳枚庵明經借書圖二首》,《編年詩續稿》),爲沈恕題寫詠藏書詩(《三宿齋雜題十首》,《編年詩續》卷十八),爲玉棟作《讀易樓記》(《惕甫未定稿》卷六),俱在《淵雅堂集》內。
孫星衍藏書目錄之部類
孫星衍《孫氏祠堂書目》“分部十二,以應歲周之數”,曰經學第一、小學第二、諸子第三、天文第四、地理第五、醫律第六、史學第七、金石第八、類書第九、詞賦第十、書畫第十一、說部第十二(詳見《孙氏祠堂书目序》)。陳宗彝編《廉石居藏書記》,仿孫氏之例。其侄孫馮翼編《問經堂書目》,分類同《孫氏祠堂書目》。
黃跋所記顧聽玉事跡
顧珊,號聽玉,長洲人,有試飲堂,曾收藏宋本《吳郡圖經續記》《忘憂清樂集》《棠陰比事》《孫可之文集》《钜鹿東觀集》《湘山野錄》等。今檢各宋本書,未見其印記。黃丕烈跋敘書籍遞藏源流甚詳,曾多次提及顧聽玉。
陸烜沈彩
陸烜,字子章,號梅谷,又號巢雲子,浙江平湖人。對古籍保護有研究,提出修補古書時,漿糊中加白芨,則久不脫。家有奇晉齋、春雨樓,藏書甚富。刊有《奇晉齋叢書》十六種十九卷,所收多爲唐代至明末各家短篇雜著,包括筆記、詩話、題跋、遊記等。其妾沈彩,字虹屏,號胥山蠶妾、掃花女史,喜藏書,匯輯有《春雨樓書畫目》,為陸烜手抄書、跋甚多,字跡娟秀。二人有藏書印曰“某谷掌書畫史沈采虹屏印記”(朱文八邊形印)。
恬裕齋藏書記
黃廷鑒,道光二十年爲瞿紹基作《恬裕齋藏書記》。此乃黃氏所作記文,收入《第六弦溪文鈔》卷二(《第六弦溪文鈔》四卷,有《後知不足齋叢書》本,天津圖書館藏清道光二十年刻本爲最早)。仲偉行等編著《鐵琴銅劍樓研究文獻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亦收錄此文。另,瞿氏藏書目錄亦作此名。《恬裕齋藏書記》四卷,清瞿鏞撰,清抄本,清勞權校,南京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年出版《南京圖書館藏稀見書目書志叢刊》六十八冊,第十九、二十冊影印。又一部,北師大圖書館藏。○《恬裕齋藏書記》不分卷,清瞿鏞撰,清抄本,王仁俊校,北大圖書館藏。又一部,佚名錄清勞格校,清周星詒校並跋,上海圖書館藏。(王天然有論文《〈恬裕齋藏書記〉文獻價值初探》《〈恬裕齋藏書記〉勞氏批注綜理》兩篇,可參考)
周雪客
周在浚,字雪客,號梨莊,又號蒼谷、耐龕、密庵,周亮工長子。承其父賴古堂藏書,搜采益富,又建有秋水軒、藏密庵。與黃虞稷合編《徵刻唐宋秘本書目》一卷附《考證》一卷,著有《雲煙過眼錄》等。臺北國家圖書館藏宋咸淳二年刻本《類編朱氏集驗醫方》、明晉安謝氏小草齋抄本《薩天錫詩集》,鈐有“周雪客/家藏書”朱文長方印。
龍伯堅藏書
龍毓瑩(1899-1983),字伯堅,湖南攸縣(原屬長沙府)人,龍紱瑞之子。近代著名中醫學家、藏書家。曾主編《新湖南》,與毛澤東相交甚篤。著有《肺病療養談》《黃帝內經概論》《黃帝內經集解》。好聚書,有藏書處曰“媚夜樓”,取其友人黎澤泰贈聯“有味青燈書媚夜”之意。平生藏書聚散三次,多明清刻本、覆刻影印本。葉啓勳稱其“精鑒別,富收藏,隱於醫而藏書名不顯。其於目錄板本之學,固有深造也”。其藏書多捐贈湖南省圖書館。藏書印:“長沙龍毓/瑩字伯堅/媚夜書樓/所藏善本”朱文方印、“長沙龍/氏媚夜/樓藏書”朱文格綫方印、“長沙龍/毓瑩字/伯堅所/讀書”朱文方印、“有味青/燈書/媚夜”白文方印、“有味青燈/書媚夜”朱文長方印。(鄭偉章《文獻家通考》未收)
本文原刊揀風亭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