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龔、顧燮光致顧廷龍手札

李宣龔、顧燮光致顧廷龍手札

沈津、丁小明整理

本次所輯録的顧廷龍友朋手札乃原藏顧誦芬先生處,後顧誦芬先生慷慨捐給上海圖書館者。顧廷龍友朋手札中的内容既涉及顧公與諸多時賢的文墨交往,更關係合衆圖書館廣搜文獻、艱苦創業的歷程。因此,顧廷龍友朋手札對還原與研究近現代海上文化及合衆圖書館的歷史均有較重要的史料價值。此處擇取李宣龔、顧燮光等人致顧廷龍的信札予以整理,以饗讀者。

李宣龔(1876—1952)),字拔可,號觀槿,晚號墨巢,福建閩縣人。生於光緒二年(1876),光緒二十年(1894)中舉人,官至江蘇候補知府。民國後供職上海商務印書館多年,曾任商務印書館經理,並兼發行所所長。民國三十年(1941)任合衆圖書館董事。所藏經史子集各類圖籍千餘册及師友簡札、書畫卷軸等一併捐入該館。合衆圖書館爲之編《閩縣李氏碩果亭藏書目録》一册。一九五二年十月病逝於上海。著有《碩果亭詩》二卷、《碩果亭詩續》四卷、《墨巢詞》一卷、《墨巢詞續》一卷等。

顧燮光((1875-1949),字鼎梅,號崇堪,浙江會稽人。官度支部主事,曾任職 財政處、監法處。顧氏博雅好古,精書畫,富收藏。書法以漢隸爲佳。畫則以 白陽、新邏爲宗,工筆、寫意兼能。河南八年,訪得古人未著録歷代碑刻七百餘種。顧氏一生潛心於金石碑刻研究,並以「金佳石好樓」自名其齋。從其與顧廷龍先生的往來手札可知,顧燮光所藏金石碑刻轉讓給合衆者甚夥。顧氏著 有《夢碧簃石言》六卷、《河朔新碑目》六卷,《劉熊碑考》、《兩浙金石别録》、《袁州石刻記》各一卷,《古志彙目》八卷、《比干廟碑録》三卷、《伊阙造像目》一卷等。

李宣龔四十通 

起潛先生鑒:前奉上王可莊太守遺集一部,想已收到,其世兄彦和住四明村五十七號,可由館中備函寄謝。《學術界》一册,謹贈。此請著祺。弟龔頓首。二月一日。

起潛老兄有道:

示悉。聯語遵囑照繕,惟「十二言」是否集宋人詞,抑或已有成語,尚乞見示。《河朔古蹟圖識》拜謝,容當設法介紹。《古今》雜志用畢即奉還。耑此布復,祗請著安。弟宣龔謹啓。二月七日。

送上《元詩選》三十九本,内缺一本,乞爲代配。《北平雜志》一册奉贈,即乞查收爲荷。此請起潛先生道安。弟龔頓首。六月廿四。

《閩中書畫録》十部,當即擇要分别轉致,感謝萬分。《元詩選》三十九本已收到,配本損蛀,裝修如不甚費,仍盼成之。瑣費清神,一切拜托。此請起潛仁兄刻安。宣龔頓首。七月九日。

示謹悉。致遐翁函匆忙中仍鈐蓋失序,想不病其僭也。石溪、石涛前途有回訊否?此候起潛先生痊祉。宣龔頓首。五月廿七。

功范來信呈覽,請用明信片將貴館詳細住址告他爲幸。此請起潛先生台安。弟龔上。六月廿三。

《同聲》(四卷二號)奉贈,請詧收。敝藏近人詩詞集已托心白兄代爲清理,不 日當可送上,如有重複者仍盼剔還。《明實録》兩部擬暫寄館中,價頗不貲,不得不慎重,乞恕瑣凟。此請起潛我兄道安。宣龔頓首。十二月廿七。

起潛先生閣下:

示謹悉,至感。李塨别號便中耑煩查示。(如能對「石屏」則更妙矣。)「西合集」可對「東壁遺書」,真是湊巧。釋戡赴北京未回 ,「公報」事容晤面時一 商,監察院似未必有專辦之「公報」。亦容一詢,統行報命。《同聲月刊》(三卷三號)奉贈貴館,乞彙存。手此,即請台安。弟龔頓首。四月三日。

李宣龔、顧燮光致顧廷龍手札233舍親陳石舫住蒲石路留園二十一號,如有備用電話乞通融。

以上各書擬送圖書館,如有重複者望用筆圈出,以免重送。顧起潛先生。弟龔頓首。十一月二十。

《陳氏家譜》敝處無此書。《雨屋深鐙詞》係初集及續集,可以補缺,仍奉上。餘除有圈者,亦一概奉送。琴老《論畫》係公手校,自當割愛奉贈,就中所記趙千里一段毫無影響。今所耿耿者,即此老代售去,吕紀《□ □》及實父《明 妃歸漢》手卷,並田叔十三本松樹一幅耳,可爲一笑。兩渾。十一月廿二。

十一

《學術界》(第二卷二期)送上,請查收。《同聲》已催榆生速寄,《王雁汀奏議》及《石渠餘紀》日内當奉還。(附範九一函,未知能爲設法否?)此請起潛仁兄早安 。宣龔頓首。十月十七日。

十二

起潛老兄閣下:

前藏尊處《叢書集成》一至六期,頃有友人商讓,望飭館人點交來手带去。瑣費仁神,無任惶感。手此奉托,祗請道安。弟龔頓首。五月六日。

十三

起潛先生閣下:兹有震旦大學圖書館主任熊秉辰君欲參觀貴館,藉資考鏡,謹爲介紹,聊乞接洽爲幸。手此,祗請道安。宣龔上。六月十五日。

十四

華北編譯館之刊二之七一册,奉贈。前題「秀野草堂圖」絶句第二首未留稿,乞抄付來人領下。瑣瀆清神,無任惶悚。此上起潛先生。宣龔頓首。七月十六。

十五

景函副署,並蓋圖章送上。遐庵作事精細,可佩亦可畏也。石濤寄餘付款辦清,已將尊函轉交病樹轉寄木公,俟有回訊再行奉聞。手此,即請起潛先生道安。宣龔頓首。五月廿九日。

十六

《涉園》手卷菊翁囑求林朗溪題詩,最好將此卷用紙包裹,交去人帶到頤中煙草公司董事室林朗溪手收爲感。顧起潛先生。弟龔頓首。六月十一日。

十七

佩秋來片呈覽,應如何答復之處,望指示心白兄辦理爲荷。此請起潛吾兄刻安。弟龔頓首。六月十六日。

附:商館出版《蔡中郎集》合刻一册。敝存《越縵堂日記》續刻本擬贈與寄廎,因寄廎已有之,只好讓與他人,煩兄代覓受主是荷。

十八

送上《閩中書畫録》四册、《閩雜記》一册、《閩中録異》一册,請在各册首葉代蓋名章及「碩果亭印」後包好,煩館中聽差送下。因有人借抄,不能不慎重作一標誌。瑣費清神,無任感禱。起潛道兄。弟龔頓首。六月十日。

十九

《高吹萬文集》奉贈圖書館,請代蓋圖章爲記。顧起翁。龔頓首。

二十

久雨無俚,未能趍談。《箋經室遺集》昨爲攬售一部,該價國幣三十元,兹特送上,煩爲轉交□翁。鑒資世兄處如承見贈一部,望即一併交下。瑣瑣奉托,不安之至。手此,即請起潛仁兄道安。弟龔頓首。三月五日。

二十一

奉上新印拙作一册,敬乞教正後附入館藏,冀不散失而已。此請起潛吾兄晝安。弟龔頓首。八月廿七。

二十二

起潛仁兄閣下:

敝友所欲借之《賓退録》乃宋趙與旹(行之,子昂叔也)撰,中多考訂,有訂天社注「春網琴高」一條,非《涇川叢書》中明人筆記,囑代轉達。但不知此著收入何種叢書之中,得便乞再一檢。惠借之册俟其交到,即當奉還不誤。揆公交來蔣彬侯所寄甲午□已書片收到(真成四十九年之兆矣),乞代謝。此頌著祺。龔上。八月一日。

二十三

省志湊足全部歸合衆,其餘藝文、文苑、循吏及列傳,能各配一部交下,以便檢閲。

二十四

《瘉壄堂詩》一本望見借。《同聲月刊》(二期)二册奉贈館中。顧起潛先生。龔頓首。三月十二日。

二十五

《福建通志》(包括列傳、循吏、藝文、文苑)中有無吕士淳、魏 紹濂、陳若疇、郭彬圖、吴安世、林紹光、劉建庚各傳? 得便乞費神檢示爲幸。起潛先生。弟龔頓首。四月廿一。

二十六

《滄溟集》兩函收到,日内即可奉還。《明詩紀事》内有李攀龍小傳,便中乞再检借一閲爲荷。此上起潛仁兄。弟龔頓首。二月 十一日。

二十七

示悉。《白山詞介》敝處亦有一部,係雪師生前所賜者。《清畫家詩史序》卻未讀過,已告鑒資世兄,請其注意。此復,即請起潛先生台安。宣龔頓首。二月十三。

二十八

起潛先生閣下: 日前厚飫郇府,至爲感謝。頃蒙抄示雪橋師遺著,當即函致鑒資世兄分别補輯,以副雅志。《中和雜志》一册已領到。耑此佈意,祗請道安。弟宣龔頓首。二月十二日。

二十九

送上《張亨甫全集》十二册,煩交訂工重行線裝,但求不至□佚,不必太考究也。張仲炤信已發,尚未得復,容再電詢之(頃得其世兄子美電話,云書找到後即行通知)。此請起潛道兄早安。弟龔 頓首。一月十五日。

書皮仍用原紙較省費,拜托拜托。 

三十

《王荆公詩文注》奉還。石田《蕉石》一幅係筠清館舊物,煩爲介紹,得價八千元便可奉讓。瑣凟皇恐,此上起潛先生閣下。宣龔頓首。二月二十日。

三十一

起潛吾兄:雨甚,不能趍談爲悵。心白附致一函,兹特送上。高樂賡如有派人走領,敝集五部(每部三册),望飭檢付。瑣費仁神,無任心感。手此,即請道安。宣龔頓首。三月二日。

三十二

日来仍畏寒,寫件尚須稍緩,乞諒。鑒資世兄來函,附還季孺先生玉照一紙,兹將原函送上,乞轉致。詩函閲後,仍祈寄下爲幸。此上起潛吾兄有道。季丈前望爲致意。宣龔頓首。三月廿六。

三十三

爲起潛仁兄題復泉手卷十室存忠信,泉幽不用名。請看心匪石,真有水如城。願力關兒女,波瀾屬老成。故家專一壑,井里潄餘清。辛巳四月。墨巢居士。

三十四

《古今》並無十分精彩,閲畢謹以奉還。屬書各件,病後殊無氣力,徒蹧躂紙張而已。手此道歉,即請起潛我兄著安。宣龔頓首。四月四日。

三十五

景鄭兄所贈《明人手札》,至爲感謝,早起爲其寫扇手又戰,無如何也。《嘉善縣志》已屬館人送與子有矣。此上起潛吾兄有道。宣龔頓首。五月廿六日。

三十六

示悉,小屏日内即書。《學海》補購各册,容詢該社後乃能答復。孫儆廬住何處,乞詢揆公後電告爲感。起潛先生。弟龔頓首。六月五日。

三十七

《碩果亭詩》乞檢十部( 似是五部一包) 交來人帶下,費神至感。拙作一首,望與揆翁同正。此上起潛吾兄。弟龔頓首。七月卅一日。

悵望悵望東南杼柚空,竟教鬼厄助天窮。夏寒似挾長江水,午濕難消大塊風。不道救災傷遏蘿,認[諗]知垂灘又開弓。從來食貨傾 人國,更比兵家設計工。揆公、潛公同正。

(注:此詩句非手稿,係打字機打印。)

三十八

《正□三十五舉》閲畢奉還,費神感謝。日前寄存貴處 《明實録》兩部,頃已讓出一部,如有人持弟字條來取,乞付以一部爲幸。瑣凟皇恐,即請起潛吾兄晨安。弟龔頓首。八月廿五。

三十九

頃晤子高,據稱渠家並無三朝本《十三經注疏》,只有宋淳熙本白文九經,王漁洋《分甘餘話》著録,特此奉告 。起潛吾兄。弟龔頓首。八月十七。

四十

早間一函,想已入覽。兹有友人欲讓《明寶鑒録》一 部,乞費神撥付(□箱一隻)爲幸。此上起潛先生刻安。顧先生。弟龔頓首。八月廿五日。

(注:左有「中華民國卅四年八月廿五日收到」字戳及顧廷龍手書「交郭石麒取去」數字。)

顧燮光七十八通
起潛宗兄先生台鑒:
前微昭先生回杭,旋奉來示,敬悉。兹將河朔範圍内淇縣、封邱、新鄉、濬縣、獲嘉、原武、延津、滑縣等八縣共八包,計重三斤半帶上,祈詧收。尚有十餘縣,有一縣二三函者,約重十七八斤,容檢齊再函告。微昭先生二三日仍回杭,《河朔古蹟圖識》能托其帶二部來尤妙。此請台安。宗弟鼎梅頓首。十二月廿七日。
注:信函紙背上有「金佳石好樓顧鼎梅啓中華民國卅四年十二月廿九日」等字樣。
(信封)上海蒲石路古拔路口合衆圖書館顧起潛先生杭州新鄭橋顧寄
起潛先生台鑒:日前奉來示敬悉。刻已歲暮,碑拓俟燈節後方能著手。陝西、洛陽等處拓本昂貴異常,普通之件動辄千金,好古之人望洋興歎。燮年垂暮,存件在付托有人,不但不求善價,且十賣九送,現存件已 不多矣。《環宇貞石圖》大可補刻(集)收藏。□散佚材料已無,且精力日衰,過眼雲煙,無法收拾。又因生計問題,日日作畫,每月須得三萬元方可支持。金石各書刻尚保存,遲二三年亦當出讓。浙江通志館聘爲特約編纂,義務性質,不能補助生計,仍須從事畫耳。此候春祺。燮光再拜。廿六日夜。
(信封)上海蒲石路古拔路口合衆圖書館顧起潛先生金佳石好樓顧寄
通信處:上海棋盤街科學儀器館内
起潛先生台鑒: 陸君帶到《河朔古蹟圖》貳部已照收。陰曆年内如陸君來滬,尚可更帶碑拓一次,全部結束在春季矣。《千唐志》全份刻售三萬元,極普通之唐碑、陝西碑林,每張加千倍,物質之貴如此,使所存不賤讓,富可敵國矣,一笑。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一月十二日。
起潛先生台鑒:兩月前,曾托友帶一信至滬,再交郵寄呈,至今未奉復音,至以有念。信中言: 河朔碑拓繁者已郵□,印刷加大,僞幣已不值錢,碑拓如何計算?□辦法或用《古蹟志圖》交换,均按老價亦合,由尊處托人來取亦可。天氣寒冷,作畫工作一月後便停,冬至後可以整理碑拓也。兹趁陸微昭兄回滬之便,特泐此函奉候,祈詳示一 切,以便遵循爲感。專請台安。弟顧燮光鼎梅拜啓。卅四年十一月廿八日。
(信封)上海蒲石路合衆圖書館顧起潛先生
杭州龍祥橋顧寄起潛先生台鑒:日昨奉來信敬悉。舍弟須月半左右方返滬,碑款可於十五日後送交不遲。朱碑全數約十餘斤,尊處要否?候示交郵。封殼各種約三千隻,敝處尚須留用少數,但恐不能郵寄,只有裝入碑帖方合。每隻約重二錢餘,七十隻則一斤矣。碑帖既有保護,尊處並不吃虧,試辦一次何如?《古蹟志圖》敝處約可得五份,俟碑帖寄全再定。專請台安。弟燮頓首。十二月六日。
注:信函紙末行有「中華民國卅三年十□月九日收到」字戳。(信封)上海蒲石路六四七號合衆圖書館顧起潛先生杭龍翔橋協成里二號顧寄
起潛先生台鑒:昨寄一函内附帳單,想已詧入。查十一月二十九日寄送書十種,郵費十四元; 十二月六日寄《千唐志》七包,郵費四十一元,兩共五十五元,昨帳漏加入,應陳明。三共五百四十一元六角,祈台核。如有〔誤〕請更正,如無誤,款請交舍弟爲荷。《千唐志》事昨有去信言之,候其 回信,弟有辦法也。昨寄之跋,惡札可憎,新年稍暇,擬放大寫一幅寄上。如用影印,可縮小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二十九。
(信封)上海蒲石路 746 合衆圖書館顧起潛先生七杭龍祥橋
顧起潛先生:奉五月三日來示,敬悉。《金石輿地叢書》二集計八種,内惟《常昭金石志》無刻本,《贛石録》、《河陰存石記》少刻本,其他如《寶刻叢編》、《河朔訪古記》、《嵩洛訪碑記》、《語溪考》、《蜀碑補》 五種均有刻本,但内有燮訂正之條也。葉札奉送,貴館不必寄還。蘇碑初甚多,刻已少,計存《司馬温公碑》四幅少一張,可奉送,餘《賜表忠觀》、《麥嶺題名》、《送李孝博使嶺□詩卷》、《集歸去來辭字詩》、《秦郵帖》數種而已,《醉翁亭》、《豐樂亭》須尋之,如要可寄上也。專請台安。燮光頓首。五月十六日。
(明信片正面)上海蒲石路746合衆圖書館顧起潛先生杭龍祥橋協成里二號顧
《千唐志》郭君處又去信。《古刻萃珍》日内即交郵,全份六函,定價一百元 。此須八折算,因每份用宣紙四十張,在今日還合六百圓矣。專請台安。
(明信片背面)來信敬悉。陳君處已寄第一批計三包(《古刻萃珍》全份在内),其餘分批寄去。因天太熱,燮每日祇午前做一二時也。石印拓本除繆藝風先生所印甚好,《三體石經》係黄縣丁氏一本内,司馬之興尤佳。昔年敝處有多份,刻已無矣。敝處有毛子林先生所著《關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宋字清本全部,原書已付木刻,此乃原稿。貴稿(館)如收藏可讓價,不昂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
(明信片)上海蒲石路七四六號合衆圖書館顧起潛先生杭龍祥橋顧
起潛先生台鑒:日昨寄上一信并畫一幅,度邀台詧。得舍弟逸農來信,知尊款□百五十六元七角已收到,費神至感。刻有舍親處存有精拓百紙未裱全份《開成石經》,托代詢貴館要否?面積甚大,無甚傷損,必須查過方知。弟二三日内來滬已還不及,俟回滬歸來再檢點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十月十五日。
(明信片)上海法租界蒲石路七四六號合衆圖書館顧起潛先生 杭龍祥橋協成里二號顧
起潛先生台鑒:
奉信敬悉。唐、五代、宋三碑,二三日内外可與各《墓誌》一併寄上,到祈台詧。因各志拓本均須察看,須弟自爲,無人代勞,藉以消遣,不能速也,祈亮之。先此奉陳,專請台安。弟鼎梅頓首。六月十六。
十一
外碑帖乙大包,煩帶交蒲石路古拔路口七四六號合衆圖書館顧起潛先生送到可給電車費。
金佳石好樓顧寄通信處:上海棋盤街科學儀器館内
十二
起潛先生台鑒:新春已至,敬祝百事如意爲頌。兹托便友楊根道先生帶上「河朔碑拓」乙大包,共重四斤。内計安陽三函、輝縣二函、武 陟乙函共六函,重四斤,祈台核是幸。尚有十餘函,俟有便再帶呈,送件人祈略給電車費爲要。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二月十四日。
(札尾有「中華民國卅三年□月拾五日收到」字戳。)
十三
(明信片)上海蒲石路七百四十六號合衆圖書館顧起潛先生杭龍翔橋協成里二號
起潛先生台鑒:《河朔古蹟圖識》訂成否?北平戴静山已離北平,不必寄。弟須舊曆二月杪方來上海,寄杭一部請照寄,以先睹爲快也。上海翟吉千、楊易三、徐曙嶺三君及舍弟處各一部,仍照送河朔各碑,須月杪方能整理也。此候春祺。弟燮光。正月十九。
十四
上海蒲石路七四六號合衆圖書館顧起潛先生
起潛先生台鑒:廿二日來示敬悉。河朔拓片弟須逐件看過並注地址,以便尊處易於整理。蓋弟係熟手,較易著力,但須得暇費月餘工夫不可。 近因生計,忙於畫件,以致遲遲。前寄三件,計一千七百餘元。《河朔古蹟圖》再有五部已足,或送交舍弟,或交郵寄來,郵費由弟承認。時局將安,擬贈河南、陝西各友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六月二十八日。
(札尾有「中華民國卅四年七月五日收到」字戳。)
十五
起潛先生台鑒:卧病多日,近已霍然。節後方能整理碑拓,河朔各碑拓二三星期後可以交郵。廢紙價日昂,燮爲保存文化起見,仍照前議,但郵費每件須貳百餘元也。《古蹟圖識》尚須三四部,先此奉陳。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六月十四日。卅四.六.廿
十六
起潛先生台鑒:除夕曾上寸椾,度荷台詧(又有《四川重慶石□題名》,全份約三斤,按每斤二百元算。如要當再檢查,若有殘損則不寄上)。獻歲開新,定卜起居萬福爲頌。弟古稀甫度,馬齒又增,薪桂米珠,維 持日苦,春寒猶屬,臨池未能。昨整叢殘,尋得唐憧拓本多份,約重杭州龍翔橋顧五斤餘。如尊處收存,每斤可按一百陸拾元計算,郵費外加。河朔 碑拓過春分後亦可陸續檢呈,有約在先,仍按每斤百元計算。燮求付托得人物,能得所不計值也。尚有存件,均擬年内出清。年已衰老,過眼雲煙矣。專請台安。弟燮頓首。正月廿七日。
十七
起潛先生台鑒:奉信敬悉。款六百一十元已由舍弟收到。金、元碑已整出,陰雨兼旬,俟天霽即付郵。宋碑至十二月亦陸續寄上,但須略遲,因天未太寒,每日須作畫耳。洋表古紙大封套尚存千餘隻,尊處如有用處,可附碑拓寄上,每隻五元,乙百隻九折,一千隻八折,祈示知爲感。專請台安。弟顧燮光頓首。十一月十七日。
(信封)上海蒲石路七四六號合衆圖書館顧起潛先生 杭龍翔橋顧寄
十八
起潛先生台鑒:前奉十二月十一日來信,曾復一信,度荷台詧。宋碑早已檢出,因杭郵局被災,停收包件。近雖收寄,重量改輕,每包須七十五 元。數日後天稍暖當寄出,約八九包,郵費彼此各認一半可也。如早兩月寄出,可免郵費之增加,乃敝處稽遲之咎也。《河朔古蹟圖識》可留他年投贈之用。宋碑約十七八斤,以二百元合約三千餘 元。五部之數擴爲六七部亦可,俟寄到由尊處酌之。《圖識》不必交郵,可交舍弟存入敝處保管箱可也。前寄元碑等,計一千三百餘元,請於年内交舍弟詧收。下次尚有元碑一包,計重貳斤半,合洋五百元,請併入前次「元碑」一併計算,約共一千八百餘元,加郵費則一千九百元矣。天寒筆凍,未克多叙,亮詧是幸。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一月廿八日。
十九
起潛先生台鑒:昨交便友周德震帶上河朔碑一包,内計四函共三斤,連前兩次共十斤半,祈台核,内計安陽縣三函、湯陰一函。查第二次所寄六函,安陽縣三函係誤,應請查明更正。尚有十餘函,半月後有便再寄上,寄齊後作一結束再寄唐宋諸碑也。專請台安。弟鼎梅頓首。三月四日。
(注:信函紙末行有“中華民國卅五年三月七日收到”字戳。)
二十
起潛先生台鑒:土地登記辦法已登杭報一日昨奉來示,知薛、楊帶件均荷台詧,至慰。《河朔圖》吴君已有信來收到,費神至感。封套既合尊意,月杪如有便人當托帶上,尊處如有便人來取尤佳。近日因示畫兩件擁擠,本月須加清理,不及他事。如晤陳器成兄,請告以《杭市土地登記辦法》已發表,至瑣碎也,從五月一日起三個月爲度。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五月四日。
上海蒲石路古拔路轉角七四六號合衆圖書館顧起潛先生杭州龍翔橋顧寄
(注:因信封上蓋有「上海卅五年五月廿三」郵戳,知爲1946年。)
二十一
起潛先生台鑒:今日由興業匯來一萬四千四百元,通知單已來,下午往支取矣。餘件俟節後再理。《古蹟圖識》四部,想已送交東萊銀行舍收,因舍弟須午節前方返杭,在上海尚有十日勾留也。此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五月二十一日。
二十二
起潛先生台鑒:奉示,知所帶《河朔碑拓》及大封套均如數收到,王阿祥可是不負所托。各帳前函已詳,尊處但須送《河朔圖識》四部款一萬四千四百元交東萊銀行舍弟收,便能轉杭,舍弟大約廿一日回杭也。尚有封套,如合用,有便再寄下。因托人帶物,此等笨重之件,多不肯帶也。尚有所編《河朔文字新編》(廿卷),自三代至唐止,均已寫成清稿,即可石印。宋及金元,祇有稿本。尊處如可印行,亦願奉讓,略收鈔工,將來成書送弟廿部,如此而已。如有意,下次來滬可以呈政,再次定也。此候近祉。弟燮光頓首。五月十八日。
二十三
起潛先生台鑒: 兹托便友周德震兄帶上碑帖乙包,内計安陽縣三函、湯陰縣乙函共四函,計三斤,祈詧核。三次共十斤半,惟二月十四日所帶包中有三函,敝處存底,誤記爲安陽縣,與此次所寄重複,不知何縣,祈查明示知,以便更正爲感。餘容再布。杭米已出上萬元,甚感威協,敝處潤格三月一日起加一倍,順以奉陳。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三月三日。
二十四
起潛先生台鑒:奉信敬悉。《古刻餘珍》二份已檢出,容與《謙卦》等三四日後寄上。宋、金、元碑大致檢出,因書畫生意好,無暇顧及矣。冬季膠凍,不能作畫,方能及此。唐、宋經幢亦尋出不少,祇好照廢紙價值計算,每斤六十元,宋、金、元每斤貳百元,東坡、松雪除外。如同意,冬季檢上。《河朔》每斤百元,前已言定,不再增加。專請台安。燮光頓首。十月十七日。 洛陽龍門全山大小三千餘種,有目録,約十餘斤,每斤亦二百元。 以上如要,先將目録寄上。
(封面)上海蒲石路七百四十六號合衆圖書館顧起潛先生杭州新市場龍祥橋顧廬寄
二十五
起潛先生台鑒:去年歲暮寄上一函,内附清單及跋語,度邀台詧。卅一日來示敬悉。跋語因病稽遲,數日書就又太惡劣,近日精神欠佳,寫字時有錯落,正式文字尤甚。昨上一信,擬日内放大,另寫一幅再行寄上,乃近日不能伏案,殊爲悵悵。刻定明日屏除賓客及俗務爲之, 如能用即寄上,否則用排印亦可也。再,弟書隸字能用筆、能縱横如意,行書則惡劣,楷書則局促如轅下駒,如出兩人,殊爲可恠。作 畫則花卉可任意揮灑,山水木石則一筆不能。若詞章,少年時一學 即成。西文、算學曾用苦功,一竅不通。詩則能作,詞則不知,殆性 不近耳。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三日。
(信封)上海蒲石路六四五號合衆圖書館顧起潛先生杭州新市場龍祥橋顧廬寄
二十六
起潛先生台鑒:奉十一月十四日來示敬悉。《古蹟志》改名《金石志》、《古蹟圖》單行,均同意,《河朔拓片》當陸續理出,《古蹟志》係初次清稿本。因書成,燮因事赴陝西數月,比回,范公已去職,旋病故。原稿 藏范處,十八年纔購回。燮已來滬,任科學儀器館事。十年空暇復 校,僅摘録志中説明,成《訪古新録》一書,民國十八年出版。廿五 年,又另摘録古人未著録碑文六百餘篇,擬編《河朔金石文字新 編》二十卷,而小儿忭鳌已故,致未成書。在滬時曾與先生言之,《千唐志》郭君已有回信,須聯幣六百餘元,與在滬所譚貳千元之數,約一千元似可磋商,惟囑將此款匯北平,接濟其寡媳孤孫。此則燮力所不及,如尊處能托北京興業撥付方妥。必此種有辦法方可再議也。志款蒙已交舍弟,至感也,去信囑舍弟匯杭,以便購米度歲耳。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十六日。尊稱過謙,恕不敢當,下勿再施。
(信封)上海蒲石路七四六號合衆圖書館顧起潛先生杭州金佳石好樓顧寄
二十七
起潛先生台鑒:一星期前交郵挂號寄上一信并另書跋語二紙,度邀台詧,適用與否爲念。兹有各事列後:一、郭翰臣至今無信來,未知能就範否。各志暫時歸檔爲備,不成匯郵北京。此事燮早寄至尊處一星期,以致多此麻煩,殊爲悵悵。已去信説明,燮不扣成,裨克成事。二、前次寄上《墓誌》等,計「合衆」四百九十六元,「潘君」九元,共五百○五元,七折三百五十三元五角。李英年一百四十八 元,(七)〔八〕折一百一十八元四角。郵三包十五元,包紮六元,共 四百九十二元九角。祈台詧,款交舍弟代收爲叩。三、《河朔圖識》印成,舍弟一部,以送東萊銀行爲便。 四、新正半月以内,彼此暫不通函,以資休息。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十六日。
二十八
起潛先生台鑒:歲暮曾復一柬,報告郭君來信,《千唐志》已允出售,聯幣四百元囑寄北京琉璃廠一得閣收,度已台洽。新年得舍弟來信知,尊交碑拓款五百四十餘元已照收。《千唐志》郵費四十一元暫存尊處,俟花朝後燮來滬面取可也。《河朔古蹟圖識》訂成後,北京戴静山 一部請從緩,因有離平之説也。上海東萊銀行舍弟一部,戈登路大德醫院院長楊易三一部,康腦脱路膠州路口安樂村七號翟吉潛一部(翟即秉農山先生,與揆公熟識也),再加愛多亞路雲南路口七號興華實業公司徐曙嶺一部,共四部。寄杭弟一部足矣。餘五部暫存,俟内地郵通再寄。專請台安,並賀新喜。弟燮光頓首。一月 廿八日。
二十九
起潛先生台鑒:《河朔文字新編》昨已查清,幸無殘損。《初集》漢至隋四卷,已交尊處;五及十唐宋計六卷在敝處。二集十卷,金二卷,已繕成;元八卷,僅存紀格初鈔本八束,四束前在滬已面交,係卷二、四、五、七。另開清年號核正,擬函告。昨奉十八日來示敬悉,已商明揆公,以五十萬元定局,可以購米八石餘。卒歲有資,至爲心感,自屬 同意,俟數日後有妥便帶滬,或交郵挂號寄上。尊處俟書到查核無誤後,款於新年初間匯下不遲也。馬叔平先生所書封皮及弟序一張,兹乞先寄呈鑒,並請揆公斧正是荷。專請撰安。宗弟燮光頓首。十二月廿日。
《河朔文編》封面一紙,顧序一紙。
三十
起潛先生台鑒:昨泐介紹文宅賣碑帖一函,如文府有人持函來,務祈接洽。因文君舟虚已故數年,所藏已裱未裱碑帖不少,刻其老太太擬回江西原籍,此等 笨重之物不能攜帶,肯以最低之值讓於圖書館,請台駕惠臨一觀。文宅志存半賣半送,可以成堆估計也。《河朔古蹟圖識》杭地已抖得兩部銷路,扣足重量,多寄一 二部無妨。因弟尚有半價五部,可寄一二部來也,其款俟書寄到便在上海囑舍弟撥還可也。至弟來上海,在三月杪也。專請台安。弟顧燮光頓首。三月三日。
《河朔古蹟圖識》已抖得貳部銷路,可連燮半價者湊足郵寄重量,寄一二三部均可。務於信到三四日内交郵,因燮三月中旬後須來滬也,遲則杭寓無人接洽矣。
三十一
起潛先生台鑒:日前泐上寸椾,度荷台詧。兹有介紹者,亡友文君舟虚家存有已裱未裱碑帖甚多,其老太太二月内擬回江西原籍,未能攜帶,擬全數讓與貴館收存,請台駕惠臨慕爾鳴路昇平街潤德里十四號文宅樓上爲荷。兹囑文府外甥吴文田君奉訪,敬祈台洽。至選擇各種價值,請先生酌給,俾助行裝,決不計較。在先生可以搜羅文獻,在文府亦含有 半數捐贈之意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二月二十七日。
三十二
起潛先生台鑒:昨奉來示敬悉。《金石叢書》稿尊處既無所用,當另尋購主,定價三千元,有書估給二千元尚未成交也。山東圖書館《藏石目録》兹録呈台政,計貳包,刻尚未尋齊,近日畫件奇忙,節後可稍暇。米價昂至如此,八口之家均無辦法,弟幸作畫收入不寂寞,或可得過且過耳。吴君求揆公書已蒙轉致,當轉告紙送行中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六月十六日。
(明信片)上海蒲石路六四七號合衆圖書館顧起潛先生杭龍祥橋協成里二號顧
(注:因明信片正面上方蓋有“杭州三十三年一月五日”郵戳,知爲1944 年。)
三十三
起潛先生台鑒:昨復一信,度荷詧入。跋語今日已放大寫,爲勉可用。因有錯落,六日再寫一紙,明日准可交郵。專此奉告,敬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五日。
(明信片)上海蒲石路746合衆圖書館顧起潛先生杭龍祥橋協成里二號顧
三十四
起潛先生台鑒:昨交郵寄上碑拓三包,度已詧入,清單遲一二日方能奉上。頃奉手書并紙一張囑書跋,當照辦,寫畢當偕清單一併 寄上也。第三包内有輝縣碑拓十餘種,係奉送,《國朝館選》亦然。年殘俗冗,此次碑拓寄後,年内不再寄,開正元宵後再通信可也。李英年「元碑」亦在此次包中,渠應按八折,潘君則七折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十二月二十一日。
三十五
起潛先生台鑒:《千唐志》七包,今日已交郵挂號寄上,祈詧收。計郵費卅五元、車力六元,共代墊四十一元,容後總算。添碑業已檢出,尚未配齊,三四日後可寄也。《千唐志》七包輕重不匀,拆開重包,均與各志小封套上批字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六日。
(注: 明信片背面上蓋有“上海十二月八日”郵戳。)
三十六
起潛先生台鑒:頃由羅端生兄交到尊款一百○九元六角,照收銷帳矣,祈紓念爲感。洛陽郭翰臣七月三日之信昨到杭,對於弟前去之信尚未收到,存敝處不全之《千唐志》七包暫不寄北平,俟得回信再告。陳器成先生處明日可寄第三批,總共乙千六百餘元,已請其查核無誤 後再交興業匯杭,節後數日無妨也。舍弟逸農有節後來杭之説,如 渠來,則弟重陽後來滬矣,晤教之期或須遲二三星期矣。專請台安。弟顧燮光頓首。九月八日。
三十七
起潛先生台鑒:前寄碑拓三包後曾發一信,想蒙台詧。近日適感寒疾,數日甫愈。 委書跋語,腕拙筆滯,甚爲惡劣,原紙已書廢,另書一紙兹呈上,殊爲不如意。如能放大四倍書,印時可以縮小,以分書較可入目,未知來得及否?郭君昨又來信,催將《千唐志》寄平,查係十一月一日所發,弟去之信尚未收到也。香泉寺在河南汲縣,寶山在河南安陽縣,均《古蹟志》範圍中之物也。第十包中因重量有餘,是以將李英年所要之《趙碑》附入,價則按八折計算。刻已年殘 ,檢奉碑拓各事正月二十日後方開始,休息約兩月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十二月二十八日。
三十八
起潛先生台鑒: 昨奉十日來函并單敬悉。來單及信即寄郭君一閲。《千唐志》
已蒙詧入,少五十餘種自在意中,因有二三包曾經土匪拆散委地耳。 既有短少,聯幣四百元之價已到分際,刻下交通不便,恐難郵補,姑函詢郭君可也。 惟昨郭君來信,知 弟寄渠之信已收到,出售《千唐志》事全不提及,催弟將全份速寄北平,其爲四百元,不滿意可知,明日當去信開導之。因由杭寄滬車力、郵費已用四十餘元,致經手者必不快。何必如此較量,看渠回信再説。兹將郭君原信寄呈台覽。 前次照《續目》加符號添配碑拓,二三日内可以檢齊郵上,到祈詧收。《道教碑》及《張留孫碑》祗存一份,均係鉅幅,一定價七十元, 一 六 十 元 ,詳《續 目》第二十二葉中,李君要可按六折算也。《圖識》已印成一半至□。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十五日。
三十九
起潛先生台鑒:卅日一日兩次來函并「目録」及「元碑單」敬悉。《千唐志》尊論極是。拓本一星期内可寄出,因有七包之多,須一次交郵。近日繪有畫件,須先寄滬陳列耳。老年困於生計,幸有薄技耳。元碑《東嶽行宫記》尚有,當隨此次所要碑寄上,祈轉交,其餘已無。《萬象山》、《崇福寺》亦 係趙書,敝目中有舊拓《玄教》及《張留孫碑》均係趙書,係光緒壬午年先君司榷貴溪卡時所拓也。如李君要,亦可寄上。拙跋經揆公删正極佳,極感不勝东京夢華之感,尤爲大妙無量。至以圖志爲身後之托,尤爲感激萬分。惟第一行「河北道尹」句上擬加「豫省」二字,因無此二字與河北省相混;第十三行「十年」擬改「八年」,方與六行「八年之久」符合。祈台洽並代向 揆公道感謝也。專請道安。弟燮光頓首。十二月四日。
四十
起潛先生台鑒: 二月九日、廿一日兩次來示敬悉。郭君《千唐志》款已荷匯平
劃付至慰,即當告知郭君接洽。燮經手此事,雙方友人均對得住矣。敝處所存一份購買在前,均無封 套,計五包,祇五百餘種。鄙意每種按二元五角算,仍按七折結帳,尊意如何祈示知。此外,尚 有四百種一份,是否與《千唐志》重份,又有零種( 此可選擇) 約二 百種,價亦同前。如選擇,按三元結算,無折扣。但《千唐志》及其他四百種均須全志,不能選擇也。敝處《碑帖目録》,新正加價五成矣。《河朔圖識》在十年前印刷,每份工料不過十元,可 售二十元。今則工料加數十倍,印刷固難,推銷亦不易。如在十年前印 出,河南省範圍便可銷二百部矣。北平、天津、青島印刷物,敝處能 交郵寄,容函詢該處友人介紹之。照原議,敝處應送拾部,嗣經先生 商改爲五部,燮則云五部送、五部半價,已荷同意。兹定價每部爲三百五十元,半價爲一百七十五元,五部應八百七十五元,日内即將款匯上 ,或與《墓誌》等款對沖,悉聽尊意可也。春寒太厲,春分後來滬。戴静山係小壻,已赴開封,河南方面可囑其留意,但不知開封方面能否寄印刷物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二月初二日。
四十一
起潛先生台鑒:昨日甫發一信,旋奉《河朔古蹟圖識》一部并退回《碑拓》七種,照收無誤。先生及揆公如此毅力熱心,弟真付托得人,心感萬分,心喜萬分。《古蹟志》能早繼之,則先生心精力果,尤令弟百拜以謝者矣。《圖識》每部印刷工料需若干,祈示知,以便按五部繳價也。北平戴静山人已離京,前函囑暫停。刻其人已赴開封,俟有定址尚須續寄。河南涉縣唐王峧娲皇頂有三大石洞,北齊時全刻石經,約數十萬字,弟曾擇其完整各拓一大幅,計用連史紙五十張。當時工料便花每張合款四角,在今日工料計之,每張以六元算,須款三百餘元。此拓如圖書館欲收存,可寄上一圖,定價一百元,圖書館按七折算。又,《唐太山銘刻》有 一 份 ,計四大幅,定價六十元,亦是七折,郵費外加。所存碑拓尚不少,弟年老不欲保存,均擬 出讓。關於河朔者全讓與貴館,他處者亦先僅尊處。《千唐志》敝處自存尚有一份,尚未查過,但恐較郭君一份□有出入也,如要亦 可奉讓,較郭件可稍廉也。弟本擬花朝前來上海,刻改舊曆二月杪。因弟畏寒須大被,出外不便,必春暖方可外出也。刻因另有書畫事,《河朔碑拓》須月初方能著手 陸續寄來,大約郵包有十餘件也。弟之宗旨,上中等者算價以對折算,小件及殘缺者奉送,使家存各物逐日減少,弟之精力亦可少用,垂老之年以省事爲貴耳。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正月二十日。
揆公處祈代致謝。
四十二
起潛先生台鑒;奉示敬悉。弟回杭已一月,初則因在火車無坐位,立至杭州,不免勞頓;繼則因積壓畫件逐日清理,大約再有一二星期可以了結,方能從事整理碑拓矣。楊惺吾《景蘇帖》有一部,早已讓去。《表忠觀》係大字八幅,本不易得也。《常昭金石志》係丁祖蔭編輯,始「周句鑃、秦榷」,終「量天石」,計二十張,原稿係徐積明餘處得之,未知與《縣志》同否?尚有《越中金石録》亦無刻本者也。《金石叢書》二輯,計八種,清本業已鈔齊,因事變未及時石印。此稿毫無損失,事平便可影印,惜燮年老,無此精力矣。每葉收回鈔工等十元,全書約四五百葉。如貴館要,可照定價六折,但不折讓,要去全去。蓋燮宗旨以出清存物爲宗旨,價可廉,不能折也。尚有 濟南圖書館藏石一份(查未齊),經此事變,聞多散佚,亦可寶也。附呈《目録》一紙,祈察核。《唐志》尚有多種及《河朔碑拓》,一二星期後六月初旬可以陸續奉上。附呈金城銀行秘書吴君仲坰信一 紙,祈轉交揆公一閲。介紹信燮已發出,吴君寫作俱佳,治印甚雅, 亦吾輩中人也。揆公能否俯允,請其酌定。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五月二十四日。
《金石叢書》二輯細目計九種;寶刻叢編二十卷 河朔訪古記三卷 語溪考二卷(少後一葉) 嵩洛訪碑記一卷 蜀碑記補十卷 贛石録三卷(邵啓賢) 河陰金石考二卷(胡荃) 越中金石録一鄭(沈復燦) 常昭金石志 一卷(丁蔭祖) 總計五百六十八葉,可按五百葉算。如不要請早示知,以便轉售他人也。蘇字又尋得數種,不成寄奉。
四十三
起潛先生台鑒:七月五日曾寄御碑各件一包,六日並發一信,度均邀台詧。杭郵局自七月一日起,送到平信索三元,快信挂號索十元,印刷包件亦然。全是郵工朋分,至今無人舉發,我輩祇有少發信之一法。天氣一熱,整理碑帖暫行停止,俟秋涼再作。河朔各碑拓擬一簡單辦法,每一斤按一百元算,其不全或零件均奉送。尚存唐宋墓誌拓本不少,無暇核對,則每斤按一百四十元辦理。如此則敝處存件容易出清,弟亦可留精神辦他事矣。《洛陽龍門全山》約十餘斤,《重慶石魚題名》約五六斤,未知鄴架收存否?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七月廿六日。
回信如無要事,可寄交舍弟轉寄來,因舍弟每星期必來一信,重量有餘;或托便人帶來,如此到杭地三元可避免矣。如添購碑帖 事較繁者,以直接交郵爲是,敝處不省此三元也。
四十四
起潛先生台鑒:昨復一信,度荷台詧。《古刻萃珍》等今日已交郵寄,計二包 ,内分八函,度日内可邀台覽。《古刻萃珍》六函計一百元,《古刻餘珍》二函計五十元,仍按七折算計一百○五元,加郵費二包四元六角,共一百○九元六角,祈查核是幸。郭君處已去信,俟得回信再告。專請台安。弟鼎梅頓首。八月廿五日。
四十五
起潛先生台鑒: 前奉二日來示敬悉,今日又奉到《古蹟圖識》四部,照收無誤。頃又寄呈《千唐志》四包,計五百餘種,合一千○一十三元正。另開清單,到祈詧核。其《唐志》四百餘種一份,又零種二百種一份。 《北齊石經》俟稍暖便檢奉,因近日春寒太厲,襟縮不能檢點也。 郭君已來信,詢《千唐志》款撥北平一得閣否? 已告以由尊處撥交矣,並云所少數十種可以補奉。惟全份刻已定價,加一百倍矣,以近日工料、人工計之,須如此也。至敝處出讓碑帖,志在減少存物, 並希物之得所,所得價值在其次耳。弟春分後方能來滬,容再譚。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三月十四日。
附上舊作《河朔金石文字新編序》,祈教正。此稿初集清本至宋止,尚含金元,僅有草底,或缺點亦未可知,與《古蹟志》稍不同。
四十六
起潛先生台鑒:今日交郵挂號寄上唐宋元明墓誌共五包,内計二十二函,重十四斤七兩(七兩不計);又第二十二函内《釐捐章程》二本、殘墓誌 十餘,均奉送不計。另附清單三紙,祈台核是幸。此次唐宋墓誌約計千種,不免重複,披沙卻可得金,在尊處須費一番心力耳。以每斤一百四十元,折合十四斤,計一千九百六十元,連郵費等共二千○六十元,除前存一百七十五元,應乙千八百九十元。如無錯誤, 請交舍弟收爲要。河朔各拓一星期後可以著手,但須分批寄上。 各省唐、宋元碑亦有尋獲,但整理在重陽後矣。專請台安。弟燮光 頓首。九月十九日。
四十七
起潛先生台鑒:奉六月十九日來示敬悉。所寄《蘇碑》各件已荷詧入,至慰。《蘇碑》遭黨禁,大都被毁,現有者皆重刻,即《司馬温公碑》亦重刻本,惟定州《雪浪盆銘》、杭州《麥嶺題名》是原刻。蘇書實取徑於徐季海,惟出於平原,大約明清人所言也。前寄《千唐志》四包,係敝處所自有,事前曾得回函云「不厭重複」,是以奉上。至三月中旬所寄唐誌者,雖未得同意,亦因尊處既收求墓誌,敝處爲出清存物起見,是以奉上。今尊處既覺無所用之,退回亦屬兩便,請酌之。 事出公款,不能以普通物使友爲難。至合用五十七種,請按每種二元五角,價不打七折計算可也。尚有半價《古蹟圖識》三部,請一併寄下,將前帳統行結清爲要。敝處所存唐、宋誌尚不少,必徹底清理後方能寄奉也。瞿兑之先生昔年於《甲寅雜志》中曾有《跋石言跋》一篇,言之極有見地。山東圖書館全份係民五該館長莊君所贈者,王獻唐時所續得之件自不在内。《御碑》係「康雍乾」三朝之件,計件,拓工均爲重斤,十二種計二斤。以每斤五十元計之, 比廢紙尚廉耳,如合尊意再寄奉。敝處爲減少物件起見,並非待價 而沽也。所藏於右任精拓魏隋墓(誌)一百五十餘種,已以三千元售與他友矣。其他《磁州響堂》尚存一份,《唐昭陵》尚存一份,須俟秋涼方能整理及之。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六月廿六日。
四十八
起潛先生台鑒:昨交郵寄上《蘇帖》一包并附奉送合衆圖書館《清碑》二十種、雲南《清碑》八種,度已台詧。兹付清單、帳單各一紙,統祈核正。共計六百四十元○八角,請按六百四十元交舍弟收轉可也。前細帳漏去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寄送《淶易遊記》十種,郵費等十四元;又,《古蹟志》應一千○五十元,誤爲一千一百元,計多列五十元。 兹均更正,祈再核之。濟南圖書館全份計貳包,刻僅查得一半,俟午節後尋出再行核計。刻因畫扇生意忙,無暇及他事也。郵費已昂,彼此通候之信仍不能減,殊爲悵悵。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六月七日。
附帳單、清單各一紙。又,康熙、乾隆御碑尋出多種,拓工均精,須略收紙料費,貴館要否祈示知,以便寄奉。
四十九
(上缺)再收到《古蹟圖志》四部,按三部算應一千一百元,加郵費五元,共乙千一百○五元。以《唐誌》一千○一十三元,郵費二十八元,共一千○一十三 元兩抵,尊處存款五十一元正,祈台核是幸。尚有半價三部,俟弟到滬面取。又請台安。弟燮再頓首。三月十五日。
五十
起潛先生台鑒:昨奉來示敬悉。一得閣收條已來,甚慰,請尊處收存,容函告郭翰臣知悉可也。今日又交郵寄上墓誌貳包,到祈詧收。細帳列後,請台核是幸。弟一星期後便來上海,須至四月九日後方能奉訪。因有兩公司負有監詧名義,須查帳,無暇及他事耳。
第一包::甲字一百○三份,乙字一百○八份;;第二包;乙字一 百○八份。《涉縣唐王峧佛經》兩鉅幅一百元;唐墓誌三百十九份計六百四十元,計七百四元,七折五百一十八元,郵費二包十元,包紮四元,共五百三十三元。
前交五十一元兩抵,實四百八十三元,俟弟到滬後面結。尚尋出唐墓誌不少,容俟由滬回杭再行檢寄。尚有半價《河朔圖識》,亦俟到滬再定。河朔各碑拓數百種,亦俟陸續檢寄。蓋弟家無男女傭,小兒、小女均在外謀食,家中炊爨,老妻服務,凡寄郵包則小媳任之,至包紮、記帳、檢點則弟獨任其勞。近來書畫 之事又忙,顧此失彼,生計日高,不能不設法補助。近來廢紙大 昂,舊書籍多數因此犧牲,正月可恫矣。專請台安。弟燮光頓 首。三月廿三日。
尚有墓誌蓋,因重量過,下次補上。 
五十一
起潛先生台鑒:奉八日來示敬悉。款七百五十六元餘,蒙允送交舍弟收,至慰。前寄一信僅云收到來信,囑配魏誌一星期可發,無他事也。所云甲午舉人張君,名師亮,從宦揚州,中甲午江西榜經魁。先君宦萍二次計十一年,甲 午後並未回家,其場作爲先君所深賞,其台甫惜弟未知也。其家族居萍鄉縣城内月光塘。若張德淵,號雲墀,乃 萍鄉西鄉人; 其父名明毅,亦係中榜;其昆季頗多,若德清、德漢、德江,均係孝廉。兩張不一族也。至胡君,仕履不知,卻能設法探詢,因前内子母族世居桐城,容函詢北平内兄可也。兹繪呈梅花一幅,敬祈哂存,留作縞紵。家存碑帖雜亂者尚有五六箱,須徐爲整理,老年精力不繼,他人不能代勞。近因生計高漲,無正式收入,售破爛圖書换米珠薪桂,兩年以還,賴此支持。然售完無可補充,無源之水易竭。友人愛弟者咸從臾鬻書,半年小試其端,似覺事有可爲。明年擬謝絶俗務,專写丹青賣矣。十五後當暫離杭,廿外可來上海,約有十日句留,當趨候也。《時賢宏議》樣本當帶呈政。若《河朔古蹟志》清稿本,則在上海銀行保管箱也。專請道安。弟燮 頓首。十一日。
五十二
起潛先生台鑒:日前甫復一函,内附郭翰臣信及《古蹟圖識跋》一篇,度蒙台詧。昨奉廿四日惠書敬悉。收條一紙已書就,兹特隨函寄上,祈詧收是幸(信第二幅有批字)。《千唐志》放在樓上箱中,日内當取出,即交郵寄上。敝處未用男女僕,餘皆幼稚婦女,一切須燮自操作,無助手也。天已漸寒,年老畏縮,再閲半月即停止整理碑拓,各 事明春和暖再進行矣。《圖識》能得揆公作文記之,尤爲欣慰。《志書》明年圖之,極是。《圖志》出版,燮應送之友約十人,此數未能少。 以五部《圖識》照繳印資,將來必有定價,以五折定爲標 準何如?河朔碑拓擬逐縣整理,大約數百種,擬拓工佳者、篇幅大者酌定一價,亦按定價五折算; 其小品及拓次者及明清拓本均奉送,以此標準可也。至《目録》中關於「河朔碑拓」,均用紅○記之。先生可詧看,如爲館藏所無者,年 内可以檢寄,則按七折算也。燮明春來滬,能在館寓數日,藉得聆教,何快如之。惟燮先住科館數日,再來貴館住二三日,惟未攜被褥,未知有客被否爲念。來示稱謂過謙,受之惶悚,請勿再施爲感。專請文安。弟顧燮光頓首。十一月廿九日。
附收條一紙。
再,舍弟款已匯來,已購米三石、柴貳千斤。刻杭米一斤四百元,柴每斤一元五角,青菜每斤二元,卒歲無慮矣。《千唐志》郭君來信,已減至聯幣五百五十元。尊處出四百元,相距一百五十元 ,已函詢郭君矣。惟弟之意,擬折衷定爲匯北京交款,定爲聯幣四百五十元,如此則雙方皆不致爲難。如先生認可,則不候郭君回信,便可將《千唐志》七包寄上矣。
五十三
起潛先生台鑒:在滬暢聆教言,至慰積想。《河朔古蹟圖識》二册因分兩過重,改裝四包,今日交郵寄上,到祈台詧是幸。如合雅意,請將書款一萬元又郵費二十元交舍弟逸農手收,以便轉杭爲購米及卒歲之資也。篆字各碑及他書,俟月杪再交郵寄上。附呈清單,台詧爲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十一月十日。
《河朔古蹟圖識》上册卅三頁,空白頁在外。又,下册廿九頁,仝上。交郵共作四包,郵費每包五元,共二十元。第一包:上册一至十八;第二包:上册十九至卅三;第三包:下册一至十四;第四包:下册十五至廿九頁。
附《内閣官報》九本、《永感録》一本、《羅夫人墓誌》一本、《朝 考卷》五本。
五十四
起潛先生台鑒:來信敬悉。舍弟下月須赴北方貳月,尊處如欲匯款,可以電話商之。敝處杭地無收入,每月所需全由上海撥匯也,而舍弟係商大東保險公司轉撥,亦不甚便,中儲及興業匯均便,較舍弟處直接耳。《千唐志》敝處一份;缺三包,刻下交通不便,郵補無法。尊處須全份極是,容即函詢郭君,俟得回信,弟再將存杭一份寄北平也。郭君號翰臣,係洛陽碑估,文理不通,對於洛陽一帶碑刻極有經驗,海 内大金石家如羅叔言、馬叔平、於右任、董授經均與之有往來,所存 金石家函札極多。弟與之交易數十年,人卻有信用,非尋常市儈 也。渠欲編《洛陽金石志》,弟總其成,刻下交通不便譚不到此,然 志可嘉。弟處洛陽金石材料卻存不少,頗有依據也。陳君碑拓昨 日檢齊,日内尚須細看一遍方能交郵。《古刻萃珍》編在目録之 中,照例應有一份耳。此輯全份用宣紙約五十張,以近日宣紙價例 之 ,須三百餘元一份,印工約亦相等。弟每全份祇定價一百元,尚有八折,不夠紙價一半也。專候近祉。弟顧燮光頓首。八月十九日。
正發函間,又得十七日來片。李君來款係一百七十三元九角,弟帳上誤書爲一百五十三元九角,今奉來片查原條始〔知〕其誤,殊爲抱歉。餘款二元七角已記帳中,俟再購碑除去,或下次寄郵票還之。
五十五
起潛先生台鑒: 奉來示併圖印敬悉。尊論送書減爲五部,燮意書、圖既各單
行,圖按五部、志仍十部何如?否則敝處繳五部印刷費亦可,亦折衷之道也。《題識》排爲卷首亦可,惟范公原蹟不能影印,殊爲可惜,然爲打算計,不能不如此也。此圖除 「湯陰岳廟墨蹟」非燮手拍 ,餘則拍影、曬洗一手爲之。原信玻版本裝一箱,存在杭寓廿六年,經匪破箱擊碎,無一完者,殊爲可痛。今得印行,尤感高誼,燮又得一知己,何快如之。至拓本數包,均被匪徒撕亂,整理不易。訪得各碑當時均有鈔本,可與原碑核 對,惜狼籍書叢,一 時未能尋得各碑,擬隨檢隨寄。年老冬寒,下無助手,不 能從速也。惟安陽 一縣計三册,在范公家屬處遺失,亦殊可惜。然欲補足,燮已年老,無力爲之 。先生心精力果,又有潘君相助,如能補成全璧,尤爲心感。蓋昔年編此書時,凡各縣金石書已著録者,普通均不拓,文字以《金石志》爲依據,安陽則用《安陽金石録》。至新訪得之碑,敝處大約存有鈔本也。民國二十年方策新修《安陽縣志》有金石一 類 ,更可參考耳,此書上 海富晉書社有之。至此書范公之毅力,任十年之久,一切用度約四五萬元,其宏願真不可及。燮不過依人成事,僅有草創之功,而潤色討論,正爲先生及潘君是賴。 燮意,《 圖識》用「山陰范壽銘鼎卿題識,會稽顧燮光鼎梅攝影」較爲切實。 若《志書》,則范公名居上爲主纂,下則三人並列「顧○ ○校補 、顧○○訪録、潘○○重訂」,方爲合格,未知尊意以謂何如?祈與揆公商之。至《圖識跋》,兩星期内可以奉 上。再,圖不清及不佳者可删去之,燮意以精爲主,因印刷紙張貴耳。《千唐志》郭君昨來信云,至少聯幣五百元。今先生能兑北京,此一問題已解決,四百與五百所差不多,燮可將先生出四百元告之,囑其就範也。至七包, 郭君來信云不少,尊處有《千唐志目》可覆按也。至北京款交何 人,明日即函致郭君問之,俟得回信即將此七包交郵耳。款須收條 極是,俟舍弟日内匯來即辦。如何格式,兹擬一紙,祈核示爲感。 明春燮來滬,擬在貴館下榻二三數日,不必供膳,以便暢譚,俾免相 見恨晚之歎。雜書已檢就兩包,今日付郵矣。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十一月廿二日。
第一包:淶易遊記;詩經雜志一;史地雜志二;越風十五本;袁公林墓報告。
第二包;縉紳一□;甌風雜志;城北草堂存稿;北江先生詩集;幸亭詩鈔;地老天荒録。鉅信封面味蔗廬係舍弟舊住址,燮仍寄龍翔橋也。
五十六
起潛先生台鑒:日昨交郵寄上印刷二包,想可詧收,内書全奉送。貴館應還敝處郵費十元、包紮費四元,連前廿元共三十四元,暫請記帳,俟積多數結算一 次。《千唐志》共有七包,原包雖未動,外須加包紮且須車力約十元,下月初寄上也。郭君來片寄呈台閲。弟跋已擬就,兹請斧削,並請揆公教之。《河朔碑拓》下月可整理。生計逼人,以鬻畫供□粥 ,尚不寂寞,乘未嚴寒,作半月工作以後方能整理他事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廿六日。
五十七
起潛先生台鑒:日前泐復一函,度荷台詧。囑配陳君器成碑拓,兹已檢齊,除特别品及魏墓誌外,約二百五六十種,内豐碑居多,約定價一千五六百元,八折實亦合一千三四百元。已直接函詢陳君是否寄滬,候 陳 君 回 信 再 行 交 郵,以昭慎重。該款俟碑收到,查核無誤,除不合意者可即時退還外,餘款請直接交中儲銀行或興業匯至杭州敝寓爲感。又查七月廿六日曾寄上《等慈寺》、《龍藏寺》各一份,八折實並郵費共十七元三角,此款請用五角、三角郵票寄下,以清手續。又,弟民初在河南省河北道署編纂《河朔古蹟志》計十年之久,訪得古人未著録碑刻七百餘種,成《古物圖象》二鉅册(拍影計二百餘幅,均弟自拍,底片存杭,廿六年被毁盡)、《古蹟志》八十卷(均用紅格白紙精鈔),未及印行。而居停范公去世,其夫人後寓杭州,以景奇窘需款用,將版權底稿讓與弟,經友好居間,以萬元贈之。當時亦因卷帙太繁,暫未付印,僅於廿一年擇其菁華,編爲《河朔訪古新録》一書 ,業已出版。民國廿六年,復 將所訪得漢魏迄元止文字六百餘篇,編爲《河朔金石文字新編》,未及成書而亂作矣。《古蹟志》全稿(少安陽縣六卷)存上海東萊銀行保管箱中,《圖象》二 鉅册存杭寓。刻弟將古稀,既無職業,又無恒産,杭寓係屬公産,每月出房租,小兒一人又不得力,家存叢殘陸續出讓以資度日。自知無力再印此書,如貴館能保存,願以相當代價半數奉讓。姑妄言 之,祈酌之爲要。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八月十五日。
五十八
起潛先生台鑒:奉六月廿八日惠示,知十八日郵寄墓誌二包已荷台詧,款五百餘元已送交舍弟收轉,至感。《千唐志》係河南新安縣張伯英先生所藏石,民國廿四年曾拓多份流行。編印有《千唐志目録》一本,然自晉迄宋元全份約一千數百種。弟昔購一份,張處又托推銷數份 ,事變時敝寓尚存二份,每份分爲十大包。去歲弟回杭檢視,每份均少三包,且有散亂於外,須俟秋涼方能徹底清理。小兒小女均在外謀食,敝寓男丁祗弟一人,年將古稀,近患血壓高,又届暑期,祗好暫停工作也。弟個人所存碑拓約萬種以外,昔年寄存孤山圖書館,已全部損失; 重份者存於家中,損失十之三四而已,尚有數箱未經啓視,擬冬季再編細目以期流傳。時局難知,無力保全,不如公諸同好也。《千唐志》一份係洛陽「墨景堂」郭君(即張君之代表)之物,欲售何價,再行奉陳。近檢得《曲阜孔廟》全份、《漢中》全份、又《濟寧》全份,此三種内多漢碑。近日工料廳昂,已無人再 拓矣。附呈《目録》一紙,祈詧核。如要示知,當奉上,仍可七折也。墓誌約二百種,細目待秋涼先排印,當呈政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七月五日。
五十九
起潛先生台鑒:昨奉來信敬悉。《等慈寺碑》、《龍藏寺碑》無陰、額,今日郵。另挂號寄上計二十元,八折十六元,加郵費一元三角,共十七元三角,請 詧 收。轉交該款 ,請購五角郵票帶下可也。《孔廟》全份、《漢中》全份敝處尚存一份,《濟寧》已無,最優待按八折算。如李君合意祈示知,當郵寄興業也,該款亦請李君匯來,計定價一百九十元(《孔廟》一百廿元,《漢中》七十元),八折一百五十二元,加郵費二包四元六角,共一百六十二元。因杭寓刻需款用,不必交上海轉也。日前舍弟逸農來信,商送揆初壽禮事,弟曾規劃甲、乙兩説,知不能成立。嗣又來信囑再計劃,又陳甲、乙兩新説,敬與先生 陳之,舍弟亦當向尊處接洽也( 頃舍弟來信,已準定用法帖) 。
新甲説:寶賢堂法帖,十册,未裱,原定三百元,兹加價一百元;玉虹樓帖,十二册,已裱,原定六十元,太廉,兹改爲百元;澄鑒堂法帖,未裱,原定六十元,兹改八十元;橅古齋法帖,六元。計五百八十六元,七折四百一十元二角,加郵費二包四元六角,共四百一十四元八角。
新乙説:嘉慶仿宋白紙初印《人壽金鑒》,六大本,定價四百元;紅樣本《萬山綱目》,八本,一百六十元;道光刻本《五百家輯昌黎集》,十二本,二百八十元;民國宣紙印嘉靖刻本《蠛蠓集》,明盧枏四大本,六十元。《讀報》九百元,七折六百三十元,加郵費二包四元六角,共六百三十四元六角。如《蠛蠓集》已有,可换朱正元」《江蘇浙沿海險要圖説》二大册,惜圖已無。 以上兩説,祈酌定,與舍弟逸農接洽,如同意再寄上也。《千唐志》共一千二百餘種,共作十包,敝處祗存甲至庚七包,卻未拆視,已去信洛陽詢郭君售何價也,俟得復信再告。敝處北魏各誌目録,刻正著手,定稿後再付排印耳。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七月廿 六日。
六十
起潛先生台鑒:昨奉六日來示敬悉,法 帖等件知荷台詧。《寶賢堂》、《澄鑒堂》係先祖所遺道光以前拓本也,《玉虹樓》、《渤海藏真》則光緒間燮在冷攤上所收得,亦咸豐以前拓本。尊示云皆屬舊拓,具徵法鑒,既佩且慰。李英年先生碑價一百七十三元餘,昨已由粉業匯到無誤,費神至感。《千唐志》本係甲至癸十包,計一千二百餘種,編有細目,廿五年時工料價廉,每份僅定貳百元。 燮經售十份,除自購一份外尚餘一份。事變以來,家存典籍狼藉不堪,去夏回杭檢點所餘一份,祗存七包(中至庚)。郭翰臣來信云,須加廿倍。燮以既少三 包,安能加廿倍,拒絶之。一月前曾有信告以貴館,可要先其定一平價,大約半月後可有回信也。俟其回信來後,方爲之寄北平,刻下可暫留也。承示雅意,當盡力爲之。敝處所藏墓誌五千餘 種,因寄存孤山圖書館已無下落,家中七拼八湊或可有半數可尋。 至碑拓,燮自有一份,全在寒舍,已損十分之三四,秋涼方能著手整理。燮年已垂暮,所有墨拓稿件,頗思委托得人,貴館能代保存,求之不得。徐商辦法,並不居奇求善價也。《時賢閎議》均係紅格楷書精鈔,約文萬篇,子目凡數十,秋涼來滬當呈政也。約戊戌迄光緒末年,文獻有足徵也。承示陳君器成囑照目録所有寄一份,一星期後可以照辦。除特别之品及《墓誌新目》尚未出版外,餘約一千四五百元,最低以八折爲度。因目録定價不及現下紙墨工價之半, 售出無法補充也。至款以直接匯杭爲便,因有用處耳。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八月十一日。
再 ,燮光昔年用宣紙金屬版精印《古刻萃珍》六十種,均係照原式大小影印,下真蹟一等,陳君處應否寄一全份?此件目録中已登,全份一百元,八折八十元,祈示知爲感。
六十一
起潛先生台鑒:卅一日來信敬悉。李君件昨已寄興業,共作一包,弟逐張查閲,計一百九十元,八折一百五十二元,加郵費一包二元三角, 計一百五十四元三角,祈台核是幸。連前寄《等慈寺》等十七元三角,共一百七十二元六角,能直接匯杭尤感。揆公壽禮,舍弟等已決定用「新甲説」,昨已將各帖寄交舍弟收。加《渤海藏真》一部 ,此帖石已被洪楊時所燬,拓本流行甚希。此本 《靈飛經》未損,係道光以前所拓,弟閲《海寧金石志》所載方知底藴也。《千 唐誌》郭君來信囑寄北京,惟弟前月已去信告以貴館要購藏,囑 其定價。俟再得其來信,弟方將該件寄北京也。《魏誌目》俟稍 涼著手,内多精品,在今日已不易得也。弟於戊戌至光緒卅年止 ,搜羅公牘、報紙、文集,編輯《時賢閎 議》一書 ,得文數萬篇,全用楷書謄正,訂百餘本,有爲各《經世文編》所有,有爲所無者。 弟年將古稀,此稿未能整理,後人亦未必能保有,廢棄可惜。姑 與先生一譚,俟晤面時再定辦法,不以金錢爲問題也。敝藏《漢 魏六朝唐宋元墓誌》全份約五千種,因寄存孤山圖書館已無著 落。刻檢家存叢殘,似可規復十之五六,將來整理告成可全部出 讓。近天已熱,整理工作中秋後再進行矣。專請台安。弟燮光 頓首。八月三日。
六十二
起潛先生台鑒;昨寄寸椾,度荷台詧。今日得舍弟來信,知尊處書款已收到,費神至感。敝稿乃是初稿,未及復校。范公去世,存范處八年方由弟取回,致 遺失安陽縣三册,而封丘、原〔武〕、陽武因無碑刻則未編也。編誌手續係以地爲主,碑文附之,各縣舊有《金石志》如安陽、□内、孟縣、濬縣、武陟,均採 用,爲省經費起見,凡各《金石志》已著録者均不再拓,依據《金石志》編入,新訪得六百 餘種則均拓之。中經散失,刻亦不全,須加檢查方能知也。擬定辦法,凡敝處《金石目》已著價者仍按七折算,未定價者由燮定一價按對折算,如此辦法是否合尊意,祈酌核示知爲感。此志稿能得鼎力及潘君復核,使 草創裨諶,不至微勞消滅,前功盡棄,感著良深。且萬元補助,使購米度歲有資,尤爲至感。《 圖志》照片除岳公墨跡外,均燮所手拍,玻版全存杭寓,廿六年之變全被擊碎, 至爲痛心。今此已成碩果,能得貴館保存,尤爲心慰之至。雜書已整出少數,日内可交郵,到祈檢收爲荷。寄雜書時當寄《金石目》一册 ,内有紅○者均河朔拓本,可覆按也。天氣驟寒,年老不免怕冷,書畫工作均停頓矣。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十一月十八日。
六十三
起潛先生台鑒:早間曾發一信,度已呈覽。兹跋語已寫好兩紙,用特郵呈,是否可用祈酌之,弟力盡於此矣。裝成請代送上海三處三部,郵杭二 部 、北京一部,名列後。餘四部暫存尊處,俟内地郵通再寄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一月四日下午。
上海:天津路泰記弄三號□記申莊三樓福裕公司顧逸農戈登路新閘路口大德醫院楊易之康腦脱路安樂村七號翟際潛
北京:後門外大翔鳳胡同二十號戴静山郵費由燮奉還。
六十四
起潛先生台鑒:弟於廿三日返杭,車中擁擠,立至杭州,不適數日,始覺霍然 。檢點叢殘,發見所鈔金石家葉鞠堂先生手札一卷計紙,用特奉呈,祈台詧是幸。另編《金石輿地叢書》二集,清代本亦已尋得,式樣與葉札同。計《寶刻叢編》、《贛石録》、《河陰金石考》、《語溪考》、《嵩洛訪碑記》等,約二三百張,每張擬收回鈔工等拾元,日内正在整理。如貴館需此,可寄上。各碑拓亦正在檢查,半月後可有 眉目,陸續奉上也。秋節後方再來滬。半價《河朔古蹟圖識》尚存尊處三部,暫勿郵寄,俟秋涼再寄可也。專請台安。弟顧燮光頓 首。五月一日。
六十五
起潛先生台鑒:昨由舍弟處轉來手示敬悉。河朔各碑拓本約三十斤,墓誌約十餘斤,然須陸續寄奉,非數月不能了,因燮尚有作畫他事,不能專心作此也。郵局送信索送力三元,太不在理;挂號快信竟須十元,更屬荒謬。行已數月,竟無人舉發,居民以少發信爲抵制,將來必大收影響矣。須知郵政所以發達者,即「廉便」二字,而送到信不再要錢,尤爲擴充之善策。今如此,則普通無關係之信可以不收 矣。今此事已蔓延及紹興内地,刻下滬杭之人友人托信者頗多,以後郵局信件必大減少矣。得舍姪登爵來信知,經先生爲之介紹常州某校,至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八月二十五日。 
六十六
起潛先生台鑒:二十日曾寄寸椾,度荷台詧。卅二年、卅三年往來賬兹開清單一紙,祈詧核是幸。郵局暫不收包件,宋碑各件暫難交郵。《河朔圖志》五部暫存尊處,不必交郵,將來總算。封套郵不能寄,只好在杭出脱矣。 附呈潤格一紙,祈留閲爲感。米價日昂,生計日高,殊無法維持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十二月卅一日。
六十七
起潛先生台鑒:近因事冗,精神不繼,致寄件久停,亦知尊處爲陳叔通先生贈書整理事繁也。今日交郵寄上碑拓二包,另開清單,計六百一十元,祈詧核是幸。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十一月二日。
河朔各碑俟冬至後不能作畫再行檢寄。《古刻餘珍》甲種尚存一份,乙、丙、丁尚有。
六十八
起潛先生台鑒:卅日寄一信想已詧入。昨日交郵寄上《元碑》一包(係陝西盩厔縣重陽宫元碑全份)、《宋碑》二包,今日又寄上《宋碑》四包,共七件。前三包每包重貳斤半,計七斤半;後四包每包重貳斤十兩,計拾斤半,兩共十八斤。每斤貳百元,合三千六百元。每包郵費七十五元,共七包計五百二十五元。共四千一百二十五元。郵費敝處承認半數二百六十五元外,實三千八百六十元。交换《河朔圖識》七部,四百元,合計二千八百元。應付下乙千○六十元,連前次《元碑》一千三百卅元,共應付下二千三百六十元正,祈台核。如無錯誤,請以貳千三百元併《圖識》七部交舍弟收可也。河朔碑刻春暖方能交郵,仍按每斤百元算,但郵費須全付尊處之帳矣。至《唐碑》每斤二百四十元,《魏隋造象》每斤二百六十元,《漢魏六朝碑》每斤二百八十元,明年均擬全數出清。尊處如要,祈示知,免向他處接洽。但交貨以一年爲期,陸續檢視,因無助手不能速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二月一日。 
六十九
起潛先生台鑒:昨由舍弟處轉奉來示敬悉。《謙卦》尚有拓本,容偕《河朔拓本》並尋出《明人墓誌》等,半月後一併付郵也。並知前寄《唐誌》五包已荷詧入。舍弟劃款已收到,前帳均清,俟月杪寄《河朔碑拓》再算,大約二十餘斤而已。宋金元碑近又整出不少,但以斤計(蘇、趙除外)亦比《唐誌》略爲昂,如每斤二百元以内,貴館收藏,敝處極願廉讓也。蓋弟已桑榆景暮,存件能得所,於願足矣。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十月三日。
七十
起潛先生台鑒:日前奉得《河朔圖識》二本,曾復寸椾,度荷台詧。昨得楊易三先生來信,知彼處一部業已送到,而翟吉千、徐曙嶺及舍弟處各一部,度送交矣。是弟應得五部業已如數,尚有半價五部候尊處示知定價,便將款匯上也。此外有托敝處代購者,需何價亦祈示知,以便答復,日昨有友來問訊也。春寒太厲,室未生爐,尤爲襟縮,以致手冷指僵不能作書,殊爲敗興。碑帖亦不能整理,終日束手而已。春分時擬來滬一行,當趨聆大教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正月廿七日。
范鼎卿先生有子三人,均在内地,將來必向弟索取,必須爲之各備一部,在半價中五部分給之,與貴館無涉也。至友人托購者, 則請按批發價算,毋須客氣也。
七十一
起潛先生台鑒: 奉六月卅日來信併《古蹟圖》四部均悉。康雍乾三朝御碑計十三種,昨已交郵挂號寄上。另有乾隆御書《盤谷考證》,因有殘缺奉送,又《浙江釐金文件》亦奉送,均請詧入爲荷。帳統結,兩抵外仍欠一百七十二元,俟後再算。因《盤谷考證》除去祇重一斤四兩也。近來郵局平信送到索三元,給信封一個,對於寄包件及印刷物異常麻煩。尊件昨日寄出,未知何日可到?至《古蹟圖識》一包取時索費十元,真無法無天矣。外用信封係以三元平信 得來,用此信封可以從速也。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七月 六日。
七十二
起潛宗兄先生台鑒:日前小兒培恂回杭,帶到《河朔古蹟圖識》四部照收。奉日前來函知,大封套貳包八百個已蒙取去,前事已告段落。兹交舍姪登爵帶上黄表紙封套二包,計一千二百個,祈詧收。兩次共貳千個。請給《河朔圖識》一部與登爵,記弟前次交换之帳内爲要。查兩次封套 ,如查核無誤,貳千隻以外乞計算,共十萬元。除交换五部款二萬五千元,尚餘七萬五千元,俟下次交换後再行結束,下次交换約須五部。尚餘五萬元,按八折四萬元給款可也。《河朔文編跋》俟身體稍健後即行屬稿,大約月杪耳。專請台安。宗弟燮光頓首。四月五日。
七十三
起潛先生台鑒:兹托便人王阿祥帶上碑拓三包、封套二包,祈台詧是荷。碑拓三包計重九斤半,係濟源(四至七)四函、温縣三函、孟縣一函、武 安一函,計九函,作三大包;大封套二包,計一千二百隻,統祈詧核,帳俟郵信再算。此請台安。弟燮光頓首。五月十三日。
河朔碑拓大致已完。
七十四
起潛先生台鑒: 昨交便友王阿祥帶上河朔碑拓三包、大封套二包,重量約三十斤。王君係武人,自負至車站,到滬由渠步行送交。其人頗可靠,係寒家墳親,在上海經營煤柴生意,自能吃苦負擔,頗得利也。度已照收矣。
碑拓三包:濟源縣四函至七函計四函,孟縣一函,武安一 函,温縣三函,河朔明清拓本一束,共重九斤半。毛皮紙大封套二包:計一千二百個。河朔碑拓大致已齊,如再有發現,至秋季再寄,刻可告一段落。六次共重二十九斤,百元 /斤,合貳千九百元。《河朔圖識》收三部,四百元/部,計一千二百元。請再付四部計一千六百元。共二千八百元。如此而已算,此帳可兩清。大封套乙千二百隻,十二元/隻,合計一萬四千 四百元。舍弟逸農明日赴滬,一星期回,此一萬四千四百元可 送東萊銀行交舍弟收。《河朔圖識》四部俟便帶杭,不必交 郵。舍弟是否能帶,可用電話詢之。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
七十五
起潛先生台鑒:
昨交郵寄上金、元碑等三包計重五斤半,祈台核。款共乙千三百元,便時交舍弟爲叩。宋碑約十斤,另有《陝西盩厔縣重陽宫元碑》全份十八種,一星期後 可以奉上。「河朔各碑」陰曆十二月亦可奉上,因天寒未能作畫,有暇整理也。唐碑每斤按二百四十元算,漢、魏等碑每斤按二百八十元,均有二三十斤。如要,明正後可 以寄奉。因燮已七十,存物均乘生時一掃而光耳。表古紙大封殼 每隻五元,有千餘隻。牛皮紙大封殼每隻四元,購至百隻九扣、千隻八扣。惟此須偕碑拓同寄,方免麻煩,祈示知爲荷。專請台安。 弟燮光頓首。十一月二十一日。
七十六
起潛先生台鑒:日前寄金、元碑件三包并另發一信,度可邀台詧。昨奉來示敬悉。表古紙大封殼五元一枚、中封殼四元一枚,約各有千餘;牛皮紙大封殼四元一枚,約二千;表古紙小封殼二元一枚,約數百,昔年備整理之用。刻已七十,已無興趣及精力,且生計日迫,舊有之物概須易米。假使此封殼之紙係全張未印,其價加數百倍。兹貴館有用場可派,至慰。如郵局能作印刷寄固佳,否則祇有夾入碑拓中陸續寄呈。《河朔古蹟圖志》敝處尚存六部,並不出售,俟時局平,河南方面有友須贈與,然在二三年以後。尊處存書肯按四百元見讓,至感。如《宋碑》(《金元碑》不在其内)及封殼能及五千元,則要三部,明年請郵杭州,郵費照算;如四千元,祇要二部也。此信外用封殼即表古紙小封殼,每個二元。又,舍弟即日來杭,有兩星期句留,尊款暫勿送交,以免相左。專請台安。弟燮光頓首。十一月二十三日。
各帳須十二月方有暇鈔奉,因敝處無書記、會計也。
七十七
起潛宗兄先生台鑒:日昨奉來示敬悉。牛皮紙大封套今日已清,祇有八百個,另有黄古紙者千餘隻(價亦三十元,八折,交换不折),形式略小,裝墓誌最宜,未知合用否?惟分兩甚重,須分次帶上。交换《古蹟圖志》雙方不打扣,顧可交换四部,餘仍算款也。《河朔金石文字新編》如付印,弟擬再作一跋,以誌先生及揆公盛誼也。前寄《序言及封面想已收到矣。專請台安。宗弟燮光頓首。正月十 一日。
七十八
起潛先生台鑒:奉十八日來示敬悉。弟計算多誤,珠算不準,幸錯出不錯入,乃承指正,先生真古道照人矣,感謝感謝。至款五百○九元又卅二元,總計五百四十一元,想已送交舍弟收下。《千唐志》郭君來信已允奉讓,款請交北京(玻)〔琉〕璃廠一得閣收,計聯幣肆百元也。請照辦爲感,因弟十二月初間曾去一信,言明弟扣一成不收。如再不見允,即將敝處一份讓與貴館也。《圖識》已印成,先生心精力果,辦事甚有精神,至爲佩仰。《跋文》已印,第一次者 筆拙機滯,甚不爲意,乃蒙以「樸茂有致」見許,未免阿所好矣。正月二十日後當將《河朔碑拓》陸續檢寄。此外,有唐墓誌四百種一 組 ,又數百種一組,尚未整理,不知與《千唐志》重複否?專請年安。弟顧燮光頓首。二十日。

郭玉堂二通
起潛先生大鑒:
接來手示敬悉。《千唐》七包不錯,請放心。弟不能欺人,況西泠印社有《目録》,可買一本照兑。西泠印社存者不全,至丁字。每包三斤零。拓至庚字完成,請叫買主當面點驗,售之款匯北京爲盼。足下書之封面并樣本寄上三頁,以後便帶上一本。宏先兄校録如有不合格,請指導這盼。專此,即請大安。弟郭玉堂頓首。九月廿八日。
直接與起潛先生一函加價,其餘一切未談。近加五十倍,尊處不再加價,此即云不按五十倍算。
起潛先生大鑒: 接到鼎梅先生之函,敝處經售之《千唐志》共七包,全數不錯。西泠印社經手售之《目録》請照兑。與鼎梅先生多年來往,項來未從欺人,請照《目録 》點驗爲盼。西泠印社至丁字,少數不全。欠《千唐志》價一元未交,不能補齊也。此係正份,請放心也。專此,即請近安。(洛陽近來加五十倍,仍不於紙價合。) 郭玉堂頓首。九月廿八日。如有友人在西泠社買者,敝處可補價。

本文原刊歷史文獻第十七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