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蠹魚讀書隨筆序
老蠹魚讀書隨筆序
沈津
我總覺得給自己的書寫序,實在是一件難事,因為不像寫善本書志,也不似寫小文章,所以就一拖再拖,實在是過意不去了,才趕快執筆。4年前的春夏之際,我突患重症,幸天意垂憐,得有更生之慶。在我飲食不思,寢寐難安之時,仍在思索、回憶過去。也真是緣分,這幾十年中,無論是在上海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還是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我一直都在書叢裡探索學習。對於過去接觸到的善本書、稀見的文獻以及相關的學者,或是自身經歷,或是耳聞目見,其中一些重要之事總覺得值得回味、值得深念,可以說是「往事並不如煙」。纏綿病榻之日,曾萌發心願,倘若恢復健康,當抽暇將自己從事圖書館工作中油然而生的心得體會寫將出來,訴之於世。因為經驗告訴我,如不及時執筆,時間久了,往昔珍貴的記憶與思緒,真的會如煙消雲散一般,漸漸淡薄得說不出個所以然了。
然而借助於「博客」這個時尚平台,正兒八經地去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卻是始料所未及,完全得益於同事高青助緣。兩年前的一天午休時間,高青讓我瀏覽她的博客,並指導我進入「新浪」網站。她見我有點進入角色的樣子,於是慫恿我也來登陸個網站,有空就隨手塗抹些文字。老實說,「博客」這個名詞對我而言,實在是個新鮮事物,愚笨如我,於此實在是一無所知,最初是我的朋友建議我上網去看「孔夫子舊書網」,說是裡面有不少舊書信息。於是打開一看,果不其然,讀了幾篇,有的還有些內容,寫得也不錯。最終,當年病榻上許下的筆頭債令我禁不住高青的鼓動和誘惑,也就答應了。她又要我起個網名,我也是隨口說那就叫「書叢老蠹魚」吧。只不過三四分鐘的工夫,她就讓我擁有了自己的一片空間,這簡直太奇妙了。
蠹魚是吃書的蟲子,也叫蠹字魚,唐常袞《晚秋集賢院即事》詩云:「墨潤冰文繭,香銷蠹字魚。」但也被喻埋頭苦讀的學者,唐韓愈《昌黎集》卷五雜詩:「古史散左右,詩書置後前。豈殊蠹書蟲,生死文字間。」雖有食古不化、不合時宜之意,但還是可以將之引喻為在書海裡游弋。
我用「書叢老蠹魚」作網名,緣於張元濟先生《贈靜嘉堂藤田昆一君》的詩,,「我是書叢老蠹魚,駱駝橋畔自欷歔。羨君食盡神仙字,守靜捨嘉愧不如。」當年我讀張先生的詩文,對這首詩的印象很深。以「蠹魚」入詩的還有如秦峴為知不足齋主人鮑廷博作《壽鮑淥飲七十》,有云:「名山事業老蟫魚,萬卷琳琅重石渠」句。而宜興任東閬室徐畹芝的《借書》詩亦云:「玉翦堂前萬卷儲,一編許讀樂何如。浮生願向書叢老,不惜將身化蠹魚。」因此,我以為自己這50年的書叢生涯,也權作是「蠹魚」的歲月。用清唐孫華的話來說,現在就是「衰年彷彿燭光餘,猶向殘編作蠹魚」(《再迭隨庵韻》)。
接下來,我也就成了一顆過了河並拼命向前的卒子,這也算是「趕鴨子上架」。趙萬里先生是我欽仰的版本目錄學家,他嘗戲稱自己從事的「研究是書皮之學,沒有什麼用處」(謝國楨《瓜蒂庵文集》)。那是趙先生的謙詞。書皮中的學問很大,那真是一輩子也學不完。我總以為治學之根本,在於原材料的佔有,治學也切忌浮誇之言及無根之論。寫文章要言之有物,就必須詳盡地佔有第一手資料,來作為研究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我在圖書館裡工作,也是近水樓台先得月,所見「書皮」中涉及目錄學、版本學、文獻學的原始材料甚多,又由於各個書庫都是開放的,使用參考書工具書也極為方便,所以積累各種證據,也就寄希望能有所為。
有道是「天道酬勤」,一分耕耘,必有點滴收穫。兩年來,我在博客上雜七雜八寫了大約有八九十篇的文章(姑且稱之為文章吧),選出部分湊成這本《老蠹魚讀書隨筆》。說是「隨筆」,無非都是在哈佛燕京圖書館工作之余讀書所得,基本上都和古籍圖書有關。這些得之於「書皮」中的撮毛,,有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某些內容或可補中國出版史、中國印刷史、中國文獻學史之不足。有些或是研究版本學的專家們很少論及,而涉及善本之事皆是親身所歷,寫出來或可供研究者佐證。寫人物的幾篇,尤其是緬懷潘師景鄭先生一文,是我早就想寫的,因為不寫出來,心中難安。歲月催人老。所謂的「人老珠黃」,看來也包括男性,並非女性的「專利」。大概是上了年紀的關係,人一過60,好像就一點點在走下坡路。現在不比前幾年了,不光是精力不濟,而且思考問題也不易集中,我的幾位前輩、忘年交也都說過這類的話。不過這也是自然規律,就像是額頭上的皺紋一天天在加深,頭髮也是由黑逐漸變白,即使你去做美容染髮、拉皮整容,那都是表面文章,它改變不了人慢慢衰老的現象。蒼狗白雲,大地滄桑,所不變者,惟是自己的人格和心態。
美國哈佛大學的校訓是:「讓柏拉圖與你為友,讓亞里士多德與你為友,更重要的,讓真理與你為友。」(Amicus Plato,Amicus Aristotle,sedMagis Amica,Veritas)這十多年來,我略有所悟。由此而想到的是,顧師廷龍先生,以目錄版本之學相助,孜孜矻矻60餘年,未嘗稍懈。而從事圖書館專業工作正好50年的我,正向「古來稀」邁進,只是希望追隨前輩的腳印再往前一步。拉扯這些不相干的話,是想說趁腦子還沒有十分糊塗,抽暇再去思考並去完成一些自己想做的題目,或許對自己、對他人還有什麼用處。是為序。
2009/2/18 初稿
2009/2/20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