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刻本研究》修訂內容
《明嘉靖刻本研究》修訂內容
李開升
《明嘉靖刻本研究》(2019年5月,2023年9月第2次印刷)
1.P3第六行“琳瑯”改為“琳琅”。P413第十行同改。
2.P12第三段第三行“兩個層面”改為“兩個方面”。
3.P38第四行“廣州”改為“廣東”。
4.P44第二段第四行“都穆”前補“吳”字。
5.P44第二段第四行“劉澤”後補“(1468—?)”,相應注釋②後補:“《弘治十二年進士登科錄》葉五五,明弘治刻本,上海圖書館藏。”
6.P46第十一行“歐陽光”後補“(1462—?)”,相應注釋⑧後補:“《弘治十二年進士登科錄》葉四十。”
7.P53倒第八行“內閣本”改作“內閣秘本”。倒第七行“王君”前補“白水”二字。
8.P62第三段第二行“聞人詮”後補“(1490—1553)”,注釋②第二行“聞人詮”之前補入:“闻人诠生卒年据慈溪博物馆藏此版《余姚县志》此叶眉批:‘诠,据闻人德行撰《行状》,宏(弘)治三年庚戌(一四九〇)生,嘉靖卅二年癸丑(一五五三)卒,年六十四。’此条蒙王孙荣先生指示,谨致谢忱。”
9.P63第三段第五行:“方山先生薛應旂亦為無錫人。可知東吳書林應在無錫,無錫亦可稱‘東吳’。”改為:“方山先生薛應旂為武進人,武進、無錫毗鄰且同屬常州府,東吳書林更可能在常州,常州亦可稱‘東吳’。”
10.P70第二行“前朝”改為“前期”。
11.P72倒七行“五人”改為“六人”。
12.P90第二段第四行、第五行均刪去“比較”,第六行刪去“比較符合實際”。
13.P92第三段“《儀禮圖》”增補作“《儀禮圖》(下編004)”。
14.P93圖3-2右圖換掉,圖題改作“明刻本《古今書刻》都察院刻書 日本內閣文庫藏”。
15.P121倒二行“宋咸淳三年(1267)刻本《新大成醫方》”改為“宋淳祐九年(1249)劉誠甫刻本《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同時P122圖4-4換圖,圖題改作“宋淳祐劉誠甫刻《中興以來絕妙詞選》 國圖藏”。相應地,P123第二、三行刪去“南宋後期建本《新大成醫方》(版心保留太少,故無法看到)”;《引用版本分類索引》P383刪去《新大成醫方》一條;P403倒第三條《花間集》條後增補“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十卷 宋黃昇輯/121* ”一條。
16.P147第三段首句“翻刻更加精美”改為“翻刻較《詩緝》更加精美”。
17.P161末行“嘉靖十七年”改為“嘉靖十五年”;P162刪去第一行“(1538)”,倒二段刪去“呂序寫於嘉靖十五年”至“或為後加”一句。
18.P191倒第二行“皆如此”後增補:“(善4626、善4628),其中後者無胡纘宗序,前者胡纘宗序版心鐫‘萬竹山房’,序末鐫‘吳李清刻’。”
19.P213第一段末(“見牌記”後)增補:“國家圖書館藏本、天津圖書館藏本及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圖書館藏本首葉均有‘見住三山街浙江葉氏錦泉印行’牌記九行文字,此本或脫去此牌記,疑葉錦泉為得版或借版刷印者。”
20.P216第041條第三段第三行“乃”字後補“[唐公親自]”。第四段第一行“臺圖”前補:“目錄後牌記內容有‘唐公親自’四字,卷十二後無牌記,”第二行刪去“河南大學圖書館亦藏一部”;“兩處刻工名”後補“及‘唐公親自’四字”;第三行末補:“日本內閣文庫藏本卷十二後牌記剜改為‘嘉靖癸丑仲冬福建葉近山堂’,當為更後印本。”相應地,P398第一條明嘉靖三十二年葉氏寶山堂刻本刻本後括號中“後印本”後補“更後印本”。
21.P300書志正文第三段第三行“舉葉”改為“舉業”,第七行“儒學生錢昕”前補“海鹽縣”三字、第八行“儒學生鈕經”前補“仁和縣”三字。
22.P300正文第三段孔天胤卒年之“?”改為“1581”。注釋①後補:“明趙訥《文靖先生孔公墓碑》,王堉昌原著、郝勝芳主編《汾陽縣金石類編》,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79頁。”
23.P301(099条末)增補:“《〔萬曆〕杭州府志》卷五三《藝文下·諸公署鏤板》按察司刻書著錄。”
24.P302(100条末)增補:“《〔萬曆〕杭州府志》卷五三《藝文下·諸公署鏤板》杭州府刻書著錄。”
25.P324書志正文首行“存十九卷(一至十六、二十至二十二)”刪去。
26.P361史部紀傳類第二條“《史記題評》”條中“胡瑞敦刻本”改為“胡瑞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