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宋刻本《王建詩集》

跋宋刻本《王建詩集》

沈津
此《王建詩集》,凡十卷,每半頁十行,行十八字,左右雙邊,白口,單魚尾。板框高17.2釐米,廣12.2釐米。存目錄三至四、七至九頁,卷一之六至九頁,卷四之九至十四頁,卷六至卷八,總計四十五頁,初印精湛,餘皆配以清抄本。避諱至「敦」字,當是南宋光宗朝所刻。
王建(約767-約830),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出身寒微,大曆十年進士,,晚年爲陝州司馬,又從軍塞上。擅長古樂府,與張籍齊名,尤長宮詞。馬端臨云:「宮洞天下傳播,做此體者雖有數家,而建局之祖。」其以田家、蠶婦、織女、水夫等勞動人民為題材的詩篇,對當時政治的腐朽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作了不同程度的反映。
傳世的王建詩集有八卷本和十卷本之別。八卷本有明嘉靖間蔣孝輯刻的《廣十二家唐詩》本、明末毛晉汲古閣刻《唐六名家集》本(1936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有影汲古閣本)以及《四庫全書》本。康熙間胡介祉谷園也刊有《王司馬集》八卷。十卷本除宋本外,尚有清康熙四十一年洞庭席氏琴川書屋刻《唐詩百名家全集》本(又有清光緒八年重刻本)。
《王建詩集》,宋本傳世僅存三帙,一卽此本,藏上海圖書館,一藏諸北京圖書館,亦有缺卷,其卷二至三、六至十配以清抄本。又一部據云「存前五卷,後半毛氏汲古閣影宋抄補,原爲浙人孫鳳釣藏書,今不知飄墮何所」。(《中國版刻圖錄》
席刻《唐詩百名家全集》本,「皆係宋人原本,一一校讎而付之核」。(葉燮《百家唐詩》序)其卷次行款悉同宋本,但經互相比勘,席刻卷二、四、五、六、九內妄爲增補不少。如卷二《柘枝詞》、《警鳴曲》、《送衣曲》、《斜路行》等十首;卷四《早發汾南》、《酬盧秘書》、《題柏巖禪師影堂》等十四首;卷五《望行人》、《塞上二首》、《送嚴大夫赴桂州》等五首;卷六《上陽宮》、《李處士故居》、《贈賈島》等四首;卷九《宮人斜》、《春詞》、《野池》等三十六首,合計六十九首,係從別本補入。宋本中卷九《故行宮》、《酬從姪再詩本》、《別自栽小樹》三首,則爲席刻所佚。
席刻多有墨釘,而宋本則小有數處,可補席刻之缺。如卷一第一首《涼州行》中「邊頭州縣盡胡兵」、「洛陽家家學胡樂」,「胡」字在席刻中被墨釘隱去。
此宋本卷末有「俞子容家藏書唐寅勘畢」二行。俞子容,名弁,明正德中吳縣人。唐寅,明代著名畫家,字伯虎,年廿九中鄉試第一,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善書法,能詩文。此唐寅題識書法瀟灑,下鈐有「唐寅私印」、「南京解元」二印。諦視宋本,中有朱筆點句,墨色極舊,當寅二十歲(1498)以後所閱。
目錄後有「臨安府棚北睦親坊巷口陳解元宅刊行」牌記一行。陳解元者,南宋臨安業書者也。陳氏刻書,以唐宋人詩文小集爲最多,除《王建詩集》外,又有宋鄭清之《安晚堂集》,李準《梅花衲》、《翦絹集》,陳必復《山居存稿》、劉翼《心游摘稿》等書。近人葉德輝《書林清話》卷二述之甚詳。
此宋本鈐有「湘雲館」、「淞涯子」、「安素堂印」、「金志仁印」、「宋本」、「季振宜藏書」、「汪士鐘曾讀」諸印。
前四印頗舊,似明人所鈐。查諸增訂本《室名別號索引》,「湘雲館」有清仁和孫雲鳳、釋弘儲、德清許之雯,似和此印無關。「安素堂」有明嘉興葛嵩。嵩,字鍾甫,弘治進士,由行人擢禮科給事中,孝宗時間薊州軍儲,核貴戚所侵地歸之民,因劾魏國公徐偉,又偕九卿請誅劉瑾瑾斥爲奸黨,遂歸。葛氏與俞子容、唐寅均爲同時人,又爲無錫人氏,此「安素堂」可能即為葛氏也。此本清初爲季振宜所得,後歸諸汪士鐘藝芸書舍。
本文原刊文史第26輯,第156頁,198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