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宋本《杜荀鶴文集》

記宋本《杜荀鶴文集》

沈津

宋刻本《杜荀鶴文集》三卷,每半頁十二行,行二十一字。左右雙欄,白口,單魚尾。皮紙印。字體古樸,遇宋諱皆不避。全書分裝四冊,第一冊為目錄。前有顧雲序:「目曰《唐風集》,視其人,齒尚壯,才力未盡,謳吟方興方酣」。則《唐風集》乃其原名。

今此本僅卷端下題「唐風集」,與毛氏汲古閣《唐人四集》、貴池劉氏《貴池先哲遺書》本徑題《唐風集》不同,分卷編次亦異。清康熙間洞庭席氏琴川書屋刻《唐詩百名家全集》收有《杜荀鶴文集》,分卷編次則悉據宋本。

《唐風集》世多以毛氏汲古閣刻本為最佳,四庫所據亦毛刻。以宋本與毛本、席本相較,宋本中「和吳太守罷郡山村偶題二首」、「送人遇亂歸湘中」二首,毛本未收。席本和毛本中「閩中秋思」「傷峽石縣病叟」「贈友人罷舉赴辟命」三首則宋本所缺。在某些地方,宋本可正毛本、席本之誤訛。試舉三例:《秋宿臨江驛》一首「聽猿鞭馬過長安」句,毛本、席本「長安」作「長關」。《春日旅寓》中「江上有家歸未得」句,席本「有家」作「有歸」。《秋江雨夜逢詩友》之「夜來江上秋無月」句,席本「無」字為墨釘。

宋本唐人小集,傳世最少。宋蜀刻本唐人集傳世有十一行、十二行本之分。十一行本僅存駱賓王、李太白、王摩詰三集,約刻於南北宋之際。十二行本有孟浩然、李長吉、鄭守愚、歐陽行周、皇甫持正、許用晦等集,總計現存十二行本之全本及殘本共有十八種,約刻於南宋中葉。此本亦為十二行本系統,即毛扇、朱學勤所稱之北宋刻本。按杜荀鶴集及王無功、張說之集,過去僅見前人著錄,流傳罕見,以至許多版本目錄專家嘆為「不傳」。此集之發見,實可補宋刻蜀本唐人集之缺。

此本卷三末有「泰興季振宜滄葦氏珍藏」題款一行。經藏毛晉汲古閣、黃翼聖蓮蕊樓、清初季振宜、王聞遠孝慈堂、汪憲振綺堂,同治年間流入朱學勤結一廬。

本文原刊中華文史論叢1980年1輯(總第13輯),第148頁,198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