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濟與黃莫京將軍的殷殷書緣

張元濟與黃莫京將軍的殷殷書緣

柳和城

黃莫京戎裝照

《上海圖書館藏張元濟往來信札》一書,收錄張元濟與黃莫京的通信共十通,張四通,黃六通。素有儒將之稱的黃莫京將軍所著三部臺灣、南洋與海南島遊記,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黃還撰有涉及南海諸島的譯稿與「廣東通訊」等件,經張元濟之手刊出,張元濟也請他代覓海南地方誌書。兩位出身不同、經歷各異,卻以書籍為媒介結下了不解書緣。今天我們重讀這批百年前的文獻,撥開歷史塵埃,鈎沈其中的軼事遺聞,緬懷二位前賢為文化事業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01.黃將軍的傳奇人生

黃莫京(1888—1974),名強,廣東龍川人,辛亥革命時任北伐軍少校參謀。參加反袁世凱稱帝的「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海外,入法國巴黎農業學校學習。後又與友人去英國航空學校學習,為日後建設中國空軍作準備。1915年黃回國,在廣東軍閥陳炯明手下先後擔任粵軍兵站總監、肇慶軍務院航空處長、廣東工藝局局長、虎門要塞司令、廣東省立甲種工業專門學校校長,以及粵軍總司令部中將總參議等要職。1925年黃莫京離開陳炯明,投奔國民革命軍。1927年任北伐軍福建漳泉留守處主任,次年調任廣東省南區善後公署參謀長,兼海南島警備司令、瓊崖實業專員等職,成為負責雷州半島及海南島開發建設事務最高長官。1926年黃有菲律賓與南洋之游,1927年又有菲律賓及臺灣之行,沿途調查考察社會狀況和經濟實業,並留下《馬來鴻雪錄》《臺灣別府鴻雪錄》與《五指山問黎記》等著述。這些黃莫京將軍主政海南前後的真實記錄,保存了許多有價值的歷史資料。黃與商務印書館及張元濟的通信交往,正是在這一時期。

1932年「一•二八」事變期間,黃莫京任十九路軍參謀長,參與了淞滬抗戰及停戰談判的全過程。翌年,黃莫京參加了十九路軍反蔣的「福建事變」,任廈門特別市市長。事變失敗後,黃避居香港。兩年後復出,1936年秋任廣東第九區(海南島)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二度掌管海南政務。抗戰爆發後,黃被派駐越南,任西南運輸處河內海防分隊長、中國戰區昆明指揮部高級參謀等職。1945年9月,他還以行政院特派員身份,隨盧漢將軍前往河內接受日軍投降。1946年黃莫京以陸軍中將身份退役,次年出任臺灣省高雄市長。1950年代他移居法屬馬達加斯加。1974年病逝於臺北。黃莫京將軍刊行行世的多部著述,是他跌宕起伏傳奇人生的組成部分。

02.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兩部「鴻雪錄」

1927年11月,黃莫京等四人由新加坡經香港、廈門赴臺灣考察。調查所得日據時期臺灣之種種情形,著成他的第一部書《臺灣別府鴻雪錄》,1928年5月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印行。

黃著開卷云 :「嘗聞臺灣入日本版圖後,經三十年之整頓,地方百政,成績斐然。此固吾國故土也,吾人為徘徊往跡,增益見聞,尤思一歷其境,以資視察。」1他從基隆登島,一路經過臺北、臺中、臺南與高雄等地,各處文化設施、工廠企業都選擇重點參觀調查。如臺北的博物院、商品陳列所、植物園、專賣局、總督府,黃莫京在書中記錄尤詳。他不避諱日本人在管理經濟方面有一套有效辦法,稱贊臺灣專賣局「組織之完備,推行之盡利,收入之豐富」等等。對於該局鴉片、食鹽、樟腦、煙草與酒五種收入數據,一一抄錄在書中。在臺中,黃等一行考察了製糖工廠、農業試驗場和商品陳列所。製糖工業為當時臺灣支柱產業,作者在書中設有專門一章討論。他在臺期間也遇上過一次麻煩。遊歷高雄後回到臺南旅館,突然一批日本憲兵上門盤查。原來偵緝隊獲訊有四名中國軍政界人士潛入臺灣,懷疑即黃莫京一行人。黃當即出示新加坡中國總商會名刺,才過了難關,虛驚一場。《臺灣別府鴻雪錄》採用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島的鄭成功畫像為封面,其用意不言而喻。

現存最早一通黃莫京致張元濟信,黃告訴張「拙著《臺灣別府鴻雪錄》,已托友商請貴館香港分行(館)排印矣。」2信中對張元濟關心後輩著述深表感激。當張元濟收到樣書後回覆黃莫京 :

莫京先生台鑒 :前於六月二十九日肅覆寸函,計蒙垂察。旋承寄贈大著《臺灣別府鴻雪錄》,拜登謝謝。一昨又奉寒電,敬已譯悉。辱承不棄,將尊著交敝館發售,遂將尊電轉送敝館。據稱編譯所已得港館來函通知,業經決定代為寄售,並有函致港館轉請尊處發書等語,想經轉陳,知蒙鑒及。專此布復,順頌

    大安。

張元濟 十七年七月二十日3

1928年6月,商務印書館出版黃莫京將軍第二本著作《馬來鴻雪錄》上冊。作者在前言中寫道 :「余曾三渡南洋,夙有調查之志,均以事不果。民國十五年初夏,與林君發初有菲律濱之游,回抵星洲,客窗有暇,並得林君襄助,乃決心致力於各項事業之調查。卒以三十日之時間,偕友人李君鐘岳,乘汽車環遊馬來半島一周。見聞所及,拉雜記之,聊以備留心南洋問題者之參考雲耳。」4全書80節,記載南洋華人情形十分詳細,從「柔佛餐館的福州人」「林宰相之繁華夢」「麻坡之華商」「薯膠與海南人」「馬六甲之華僑地宅」等節,用具體實例和精確的數據資料,生動演繹出一幅華人在南洋勞動、生活和創業的歷史畫卷。商務刊發「黃強先生新著出版」廣告云:「龍川黃莫京先生足跡遍寰宇,所至於研求軍事、政治之餘,尤留心實業。去年還游南洋、臺灣各地,歸著《馬來鴻雪錄》《臺灣鴻雪錄》兩書。《馬來鴻雪錄》由本館出版,《臺灣鴻雪錄》亦托由本館代售。關心南洋、臺灣之政治、實業情況者,不可不人手一編也。5

《馬來鴻雪錄》出版後,黃莫京匯款給張元濟,托購500冊。張當即回覆云:「奉七月三十日手書,謹誦悉。匯下國幣壹百八十元如數收到。承示訂購大著《馬來鴻雪錄》五百冊,遵屬照寄。至應需郵費若干,當由敝公司發行所另函奉告,伏祈鑒察為幸。近閱報紙,借知建設新猷進行甚速,跂仰無似。」6黃也復函告知 :「貴館批發處寄來《馬來鴻雪錄》五百冊,如數收到。祈飭查照為荷。此間匪氛略熄,政務粗寧,所冀時錫箴言,不遺在遠,尤為翹盼之至。」7兩部「鴻雪錄」都僅為上冊,想見作者有計劃出版續集,但未能如願,實屬遺憾。

黃莫京(黃強)著《台灣別府鴻雪錄》上卷(左圖)、《馬來鴻雪錄》上冊(右圖)

張元濟時已退休,任商務董事會董事長,編譯也僅僅涉足古籍整理一攤子事,卻不厭其煩地對黃莫京將軍的書稿處理如此熱心,連購買樣書一類瑣事都親自過問,反映出版家對黃著歷史價值的看重。

03.張元濟盛贊《西沙群島》譯稿

作為海南島軍政長官,黃莫京十分關注南海諸島在國防與經濟價值上的重要地位。1928年夏,他從法國海軍部的一部書上,翻譯了一篇《西沙群島》的文稿寄給張元濟,希望在商務的刊物上發表,以期引起國人的更大注意。信中寫道 :

查瓊崖東南部對岸之西沙群島,鳥糞豐盛,海產眾多,久為某國所垂涎。吾國政府為杜絕外人覬覦起見,於遜清宣統二年派李准前往調查,預為開闢先導。詎十餘年,內亂紛紜,絕無具體辦法。現在廣東政府對於該島之計畫,尤為注意,近特派海瑞兵艦並由各高級行政機關選派人員,前赴調查,當非前時敷衍了事可比。敝處以該島之開闢與瓊崖極有利益,亦派技師三員隨同前往。但該處島嶼眾多,情形各異,非有長時間之測勘,不能詳明底蘊。弟以各專員等此行與該島實業之發展關係非淺,特將法國海軍部出版之《航海指南》一書,擇其關於該島內情前經調查實在者,詳為譯出,函送調查員方新君以供考證。該書對於各島間潮流、風信、地勢,以及灣舶地點頗為詳盡,想國外政治家、實業家、航海家不乏留心該島之士。用請登諸《東方雜誌》或《地理雜誌》,以為研究該島資料之助。書系直譯,文詞艱澀,自知不免,仍請高明斧正,不勝企盼。俟各調查員回來,仍有詳細報告,再當奉寄,聊助補白。

張元濟盛贊文稿有實用價值,當即批轉編譯所長王雲五 :

是否可用,乞核閱代覆。鄙見此等文字雖無趣味,然頗有實用也。

岫廬吾兄  弟張元濟頓首 十七年六月十五日 8

張元濟在黃莫京來信上的批注(1928年6月15日)

譯稿分概論、水、拋錨地點等幾部分,對西沙諸島水流、風向、距離以及一些島嶼上的地形、植被都記載甚詳,還附有西沙群島地圖一幅。雖然各島名稱仍直譯沿用外國人取的名字,但資料不無參考價值。之前民間有商人在西沙組建公司,開採磷酸石灰礦產,但日人插手,利權外溢。當時廣東省政府已有計劃收回西沙資源的開發權,中山大學組織調查隊登島勘察,黃的譯稿正是配合計劃實施前的調查之一。

黃莫京譯稿《西沙群島》當年曾作為「附錄」被收入廣東省實業廳主編、陳天錫編《西沙島東沙島成案彙編》一書,1928年6月出版。2004年,該書又與另兩種民國時期的志書,合成《南海諸島三種》一冊,編入海南出版社《海南地方誌叢刊》。

1929年10月,海南瓊崖府發生過一次兵變事件,起因為駐軍內原軍閥派系爭鬥,一批低級軍官率亂兵佔領府城,搗毀各機關,搶劫銀行。黃莫京奉命前往彈壓並料理善後。因地處遠僻,消息傳遞不準確,黃特撰寫了一篇《瓊崖事變始末》的「廣東通訊」,由張元濟推薦給《新聞報》總經理汪伯奇。通訊在揭示事變真相之後,特別指出 :「此次瓊崖事變,至可惜者為實業公署所存之各種物產調查表及標本,與築港計劃書等,另各動植物礦標本之準備於今年年底開瓊崖物產陳列所者,均散失一空!年余心血,付之東流,洵可惜也。」9此後,黃致函張元濟表示感謝 :「《瓊崖事變始末》已承貴友伯奇先生轉寄上海登報,俾事實得不混淆,將來地方上亦得一種真確革命史料。諸費清神,銘感無既。十二月二十九日報紙亦經收到,仍祈轉達貴友,代致謝忱為荷。」10如果沒有黃莫京此信,我們怎能知曉當年這篇刊登在《新聞報》上的「廣東通訊」,與張元濟先生相關呢。

04.黃莫京贈張元濟《五指山問黎記》

今國家圖書館藏有一本黃莫京著《五指山問黎記》,封面赫然題有「菊笙先生惠存黃強敬贈」一行毛筆字,書裡還粘貼著北京圖書館「張菊生先生惠贈」的字條。顯然,這是當年作者贈與張元濟的藏本,為二位的友誼又增添一則佳話。

黃強著《五指山問黎記》贈張元濟藏本

1928年10月,黃莫京偕法國傳教士薩維納神父,帶領150余名官兵考察五指山黎區。回來後黃以日記體寫了《五指山問黎記》,1928年12月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印行。作者在序文中寫道:「南過嶺門,趨水滿,登絕頂,入幽邃,而出保亭。時方九秋,天高氣爽,歷訪黎族諸峒,所至殺牛雞相候,備盡東道款曲。貽以剪刀、明鏡、煙絲、針線之屬,則大喜捧腹,歡不自勝。相與游息於洪泉大木之間,神志空寥,令人忘機絕俗。其風習甚長厚,重信義,勤操作,諸峒長丁壯,大抵嫻熟瓊音。余留連山中者十餘日,朝夕與諸黎游,意甚恬適,不欲亟歸……」11

1928年10月,黃莫京與薩維納神父等在五指山

進山途中,作者見到屯昌、吉安等地盛產野蠶,「蠶業方興未艾,聞山東綢皆取材此項野蠶。歸遣農技師作具體調查,仿其制法,以增收益」。沿途栽植的膠樹、椰子樹與新苗已達三尺高的咖啡園,黃強看了喜上眉梢,盤算著今後的計劃。但是,當從小學校長和市場攤主口中得知稅收情況,他收起了笑容。原來黎境貨物以檳榔、白藤、粗麻、鹿角、木耳等土產為主,出山後為沿途團警等各機關隨意抽稅達三十餘處,以百抽一計,鄉民與小本經營者能有多少收益!而對海安南、暹羅、新加坡所產同樣商品價格很低,我農產品怎能有銷路呢?黃一一記下收稅的部門與種類,感慨地寫道「此為黎務亟待解決問題」。「課稅為國家要政,應體察社會生活狀況,衡量物價產額,加以精密考核,應定相當稅率,以求無背經濟原理。應由政府負其全責,何任地方團體妄自設局恣意抽剝?自施之產殖窘迫之黎民,尤失公道。」黃將軍當晚在宿營地修書善後公署,嚴令各縣長即日飭令所屬各機關,停止抽稅。12任何一位不帶政治偏見的讀者,讀到此都會肅然起敬。一本遊記出現大段經濟狀況調查的文字,更是難能可貴。

黃莫京一行入黎寨後,受到村民歡迎。書中生動地記錄了一些細節,如軍人向村民買來一頭豬,豬受驚跑了,黃強帶人滿山圍捕撒野的狂豬,以及軍人學黎族村民樣到河灘「炸」魚,等等,令人發噱。黃每晚在大批蚊蟲的「圍攻」下,堅持寫日記,敘述之真切,描繪之生動,顯示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深,不愧為儒將。10月進山,當月完成書稿,兩個月後出版,真是神速!張元濟覆信黃強云:

莫京先生大鑒:接奉十月十五日惠函,展誦之余,深慰飢渴,並維履候增勝為頌。承示有新著《五指山問黎記》一書即日出版,擬委託敝館代售,又以前代售之《台灣別府鴻雪錄》已售出若干各節,當即將尊示轉致館中當局,囑其迅行徑覆,想日內必有專函奉上也。特此布復,敬頌

   台祺。 

十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13

1928年前後的黃莫京將軍

與黃莫京將軍一同考察五指山的法國傳教士薩維納,後來撰寫了一本《海南島志》。書中先描述了海南島概況,然後是穿越五指山日誌,最後是簡明黎語法語對照詞表。此書對海南地理人文及黎區風土人情的記述,材料皆實地調查得來,另配有照片和一幅薩維納繪制的海南島地圖,非常珍貴。特別值得一提是,在論及三亞港時作者引用了黃莫京將軍的一段話 :「在榆林港建一座海軍基地,再加上西沙群島的支撐,就不僅能控制東京灣,還能控制馬尼拉灣,讓所有從歐洲前往香港和日本的船隻俯首聽命。」14可見民國時期國民政府中也有遠見卓識之士。新版《海南島志》中譯本不僅有詳細的注釋,還增加了多種附錄,包括黃強的《五指山問黎記》與《黃強將軍小傳》。

05.《感恩縣誌》與《海南島志》

商務印書館所辦的東方圖書館,由張元濟創辦的編譯所涵芬樓圖書室發展而來。涵芬樓創設後,張元濟始終注重蒐集歷代方志,到1932年「一•二八」東方圖書館被毀前方志總數已達2641部,在國內僅次於北平圖書館。張元濟說:「民國之始,余銳意收集全國方志。初每冊值小銀錢一角,後有騰至什伯者。此雖不在善本之列,然積至二千六百餘種凡二萬五千六百餘冊,亦非易易。今無一存焉。其間珍貴之紀述,恐有比善本為尤重者。」15在他看來,志書「事關國脈,士與有責」。他通過商務各地分館,以及傅增湘、金兆藩、黃炎培、丁文江等友朋尋覓所缺方志,甚至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徵求罕見之本。廣東省方志本來所缺不多,海南的《感恩縣誌》其中之一,1930年初張元濟請黃莫京就近搜覓。

黃覆信云「感恩在島西隅,榛莽未辟,志書版本恐俱湮沒,當函瓊中人士廣為搜求,俟有覆音謹再馳奉。」16張元濟收到後回信表示感謝,並寄去正在發售預約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樣本。信云:

莫京先生大鑒 :昨奉四月十五日惠書,知兩寄蕪函均蒙察及,並審移席省府,履候增綏,為慰為頌。弟為東方圖書館訪求《感恩縣誌》,屢瀆清神,茲承示已轉託代覓,實深感幸。惟瑣事煩擾,彌滋歉耳。弟搜輯古本正史積十數年之力,先後集得宋刻十五、元刻六種,《元史》亦用洪武初刊,惟《舊五代》及《明史》仍用有清近槧。其舊本足以訂正殿版之訛誤者不少,定名曰《百衲本二十四史》,已由商務印書館影印發行預約。茲以樣本二冊另郵寄奉,伏希教正。倘蒙錫以齒芬,俾士林得所甄擇,尤深感幸。專此。復頌台祺。

張元濟 十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17

黃莫京致張元濟信(1930年4月15日)及張元濟批注

《感恩縣誌》是否覓得?不詳。即使覓得,也可能早已毀於「一•二八」日寇的炮火之下。1933年1月,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了一部陳銘樞主纂、黃強等分纂的《海南島志》。黃參與編纂《海南島志》,在與張元濟的通信中曾有透露 :「竊查海南一島,氣候溫和,幅員遼闊,衹因戶口稀疏,其土地林木多荒曠,而未能啓發。其間土味肥沃,交通便利,南有崖縣,東有瓊東之嘉積,西有儋縣之那大,尤為本島近十年來各資本家投資經營實業之中心點。敝署職司全島實業,因經費所限,未能為大規模之調查,僅就耳目所及,將該三處地方狀況列成小冊子,作單簡報告,俾關心海南實業者得明梗概焉。茲檢一份寄呈,尚希察覽為荷。」18他寄給張元濟海南島崖縣、嘉積與儋縣三地狀況的「小冊子」,現已不可考,無疑都與實業相關,《海南島志》中都有具體內容可查。

陳銘樞主纂、黃強等分纂《海南島志》

黃莫京將軍1933年曾在福建集美農林學校講演發展農林問題。他回顧了自己對農林事業的不解之緣,曾總結中國農村破產的原因。他根據自己三次經營農業,都因內戰的打擊功敗垂成,據此他認為,內戰是破壞農業的總因,根本上又是受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結果。19他不僅是一位實幹家,而且是一位思想者,反映了一位軍人對國家的憂患意識和發展實業的遠大抱負,這恐怕是他與張元濟先生殷殷書緣的共同基礎。


注釋:

1.黃強《台灣別府鴻雪錄》上卷,香港商務印書館1928年5月。

2、3、6、7、8、10、13、16、17、18.黃莫京致張元濟信,《上海圖書館藏張元濟往來信札》第9冊65頁,第2321頁,第2冊322頁,第9冊62、63頁,第9冊59—61頁,第9冊6、67頁,第2冊323頁,第9冊65頁,第2冊324頁,第9冊64頁,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年10月。

4.黃強《馬來鴻雪錄》,商務印書館1928年6月。

5.1928年8月1日《申報》。

9.「瓊崖事變始末」,1929年12月29日《新聞報》「緊要新聞」欄。

11、12.黃強《五指山問黎記》,第1、2頁,第16、17頁,香港商務印書館1928年12月。

14.引自法•薩維納著、辛世彪譯注《海南島志•前言》,灕江出版社2014年4月。15.張元濟《涵芬樓燼余書錄序》,《張元濟全集》第8卷,第146頁,商務印書館2009年12月。

19.黃強《對於閩省農林事業之貢獻》,《星島日報四週年紀念刊•新福建》,19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