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古籍保護人才培養研討會暨研究生論壇」上的致辭

在「高校古籍保護人才培養研討會暨研究生論壇」上的致辭

沈津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

大家好!

謝謝主辦方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江蘇省古保中心、南京藝術學院舉辦這個「高校古籍保護人才培養研討會暨研究生論壇」,邀請我參加。

「培養古籍保護人才」,這個題目實際上是很大的,因為它不僅僅是培養古籍圖書的修復人才,還涉及到古籍圖書的編目、鑒定、保管等工作。其中尤其是培養版本的鑒定人才,就不容易講,因為沒有在這一行裡幹過幾十年,或沒有大量實踐和自己的切身體會,是很難說清楚的。目前在國內(包括中國臺北地區)的一些圖書館裡也面臨盡快培養版本鑒定的專門人才問題。十多年來,不少省市圖書館及大學圖書館的古籍版本鑒定力量一直處於薄弱的、青黃不接的狀態,儘管2007年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成立後,除了培訓修復古籍圖書的人員外,也在舉辦各種訓練班,以提高古籍整理、版本鑒定人員的素質,他們做了許多工作,或許還要待以時日,進步才能完全彰顯。

實際上,很多年前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20世紀90年代中,國內文化部圖書館司司長杜克(曾任北京圖書館常務副館長)二次來美參加美國亞洲學會圖書館年會,每次我都會和他見面,談話中多涉及培養古籍版本鑒定人才等事。因為培養訓練一位古籍版本方面的專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沒二年,杜先生竟御鶴西歸了。

古籍版本鑒定人才的培養,不是幾年、十幾年出得了的問題,而是要有一定的方法、目標。1996 年,上海圖書館建館50週年紀念,我作為嘉賓從美國專程飛往上海,期間,上海東方電視臺探訪我,我說:圖書館系統有不少學術研討會、但發表的有質量的好論文很少,有些文章雖多為圖書館系統的學會刊物所用,但很少具學術價值,多為急就,或為評定職稱所用。所以,上圖新館雖然漂亮,但專業人員的培養,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在中國圖書館學界,上個世紀1960年以前進入這個版本目錄學領域的專家、學者,現在都已經不在了,最晚一位走的是前南京圖書館資深研究館員沈燮元先生(2023年3月去世,98歲),而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資深研究館員丁瑜先生於94歲時離世。丁先生和我似乎在差不多的時間里進入這個領域。我是1960年3月拜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廷龍先生為師,研習流略之學,直至2022年12月止,總共60年之久,前50年一直在一線工作,後10 年在中山大學、復旦大學圖書館,和年青的朋友在一起,時時可以向他們請教,大約再二三年,我也要停止手中的寫作,「金盆洗手」,優閒優悠優哉了。

現在你去問一些單位的版本鑒定的專家,當年有無這方面的師承。我相信,很少有人會說指導自己研習版本目錄的導師是誰,他們最多告訴你他們在大學裡的專業及導師。但是他們多在圖書館工作,並憑借自身的努力,而獲得這方面的知識。還有一種是雖無師承,也不在圖書館裡工作,但自己相當努力,完全是在實踐中去獲得真知的,像王貴忱、黃永年、黃裳、韋力等都是。

我以為在古籍版本的專業領域裡,有三種人可以成才,一是大圖書館裡的專業人員、二是私人藏書家、三是書店裡的從業人員(包括拍賣行)。三者之中,大館中成才的條件是後二者所難以達成的,那是因為省市一級的公共圖書館和大學館裡的古籍資源豐厚,宋元秘槧、明清雕本、名稿精鈔,應有盡有,那是幾代人為之蒐集而成規模的。在圖書館古籍部、特藏部或歷史文獻部的工作人員,由於自身的努力,近水樓臺先得月,又時時請教有經驗的前輩,勤看多查,版本實踐不斷增多,因某種機緣可以隨時調閱比對,以增加實踐並積累知識。生手經過10至20年的訓練,也可能會成為專家的。

大學圖書館裡的古籍收藏,是中華古籍存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中的眾多教授、學者賴以授課育人、研究、寫作的不可或缺的圖書文獻資料。我在海外以及大陸、臺港澳地區的多次演講中,多會道及「學術乃天下之公器」的概念。實際上,學校中的所有藏書及文獻資源,乃至教授們的著作等都是「公器」,所以這些「公器」推演開來,編目、整理、鑒定、保管、修復等都屬範疇之內的事。也因此,培養這方面的專業人員是當務之急。20世紀50年代至今,不少館都有自己的古籍書目的刊印。我看過不少國內及中國臺北、香港、美國的大學館藏書,當然數量之多寡、質量之高低都是不同的。限於時間,我不能就如何培養、教材、師資等方面做詳細說明,或有待將來吧。有一位在國學上很有造詣的學者叫南懷瑾,他曾說:「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學習版本鑒定,並無捷徑,非經歲月浸淫不能成器,您想急於求成,恐怕不能達您所望。我的老師之一潘景鄭先生,他收藏的每一部書都是他所經手的,都要經過認真查核,翻看大量的參考書及各家書目,這都是付出學費的一部分。

我以為培養圖書館裡的版本目錄專才,也應該要放到大環境裡去培養訓練。要想大量的經眼古籍善本,只有一個前提,即有一個大型計劃的實施,或是說目標、工程。如編輯一部館藏古籍書目、編一部專題目錄或大型圖錄。書店從業人員大看各類圖書,那是他的職業,是由他的飯碗所決定。圖書館做事不能是從卡片到卡片,或是通過計算機檢索,僅相信編目人員的輸入,也要講實例,有系統地去講去實踐。

當然,所謂實踐,就是要多接觸古書。實際上您什麼版本都要看,善本書、普通古籍,只要有機會您都要看,不要以為光看善本就可以什麼都知道,其實普通古籍裡有許多書是你必須去瞭解的。就從版本來說,清代乾隆以後的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刻本多多,還有民國時期的刻本,至於那段時間裡的活字本、版畫、套印本、抄本、稿本等等,又不知多少,而有價值的文獻,還須更進一步地去發現、去利用。我在「哈佛燕京」時,將普通書庫中的線裝書一萬八千部全部翻了一通,獲得了許多有用的第一手的資料,即是一證。對於新手來說,機遇很重要,但選擇更重要。不是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嗎?這當然是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但是這個法則在很多時侯在少數領域又未必有效。很多人都知道,在美國好萊塢,一部商業電影的成功取決於三個要素:名導、名編、明星。大陸也是一樣,中國臺北、香港也如此。很多人對電影中的名演員可以叫出一大串,此外還產生了什麼追星族、粉絲。但是,這個圈子被認為是折舊速度最快的行業,您看像電影業的趙丹、白楊還會再出現嗎?就像我們這個小小的版本目錄學領域裡,還會再有徐森玉、趙萬里、顧廷龍、潘景鄭、冀淑英這樣的一言九鼎的人物嗎?或許再過二十年、五十年,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記得1992年4月底,我應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之聘,任訪問學者二年,開始是租房住,一個月後開始看房買房。這是我在美國波士頓第一次買房,房地產的經紀人告訴我說:買房的要點是: 第一是 location(地點)、第二也是 location(地點)、第三還是location(地點)。我相信,您如在國內買房一定也會注意這點,包括地點附近的醫療、購物、銀行、學校、安全、交通等等。所以,對於培養古籍版本鑒定的人才,我以為那就是第一實踐、第二也是實踐、第三還是再實踐。也只有實踐方能出真知。總之,要想成才,最好要有高手指導,積之有年,有大量的實踐方可。

培養版本目錄學的鑒定專門人才,使之後繼有人是一件不易之事。對於圖書館來說,面對大量的中國傳統古書,必定是要有人去整理編目、鑒定、保管,如若無真正懂行之專業人員,那是說不過去的。所以,專業人員要抓住機遇,有所選擇,努力學習,不斷進步。千萬不要想走捷徑,更不要去做不道德的什麼剽竊抄襲他人成果之事。前幾年,圖書館的版本目錄學領域中的什麼「首席專家」就涉嫌剽竊,而導致被知名學者揭發,繼而使剛印出不久的著作不得流通而被下架處理的惡果。

最後,祝研討會暨研究生壇論舉辦成功!

謝謝大家!

2023年12月1日於美國北卡之落基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