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乃昌往來書札摭拾整理前言

徐乃昌往來書札摭拾整理前言

近年來隨著《徐乃昌日記》《積學齋藏書記》,及徐氏生前所校刊《小檀欒室匯刻閨秀詞》等叢書的整理出版,學界對於徐乃昌的關注日漸增多。有關徐乃昌的生平資料,目前可見的還有其子嗣所發的《徐積餘暨妻馬氏訃告附哀啓》、懷寧程演生所撰的《清授資政大夫江南鹽法道金陵關監督南陵徐公行狀》、桐城葉玉麟代陳夔龍所作的《誥授資政大夫二品銜江南鹽巡道金陵關監督徐君墓表》和吳縣曹元弼所撰的《江南鹽巡道金陵關監督南陵徐公墓誌銘》(均收於本書附錄)等,大體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其基本的個人、家庭和交際情況。


徐乃昌(1869—1943),字積餘,號隨庵老人,齋號有鄦齋、積學齋、鏡影樓、小檀欒室等,安徽南陵人。其父輩在晚清因參與淮軍同太平軍的作戰,積累軍功並獲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不過他本人則是試圖通過科舉而入仕,只是功名並未能躋身進士,僅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癸巳恩科江南鄉試中舉,但期間也曾受到翁同龢的稱許,以之為「翩翩公子」。徐氏後來進入官場實際是通過捐納,從光緒十七年由廩生報捐同知開始,到光緒二十年報捐知府,後指分到江蘇試用。此後在清末兩江官場中,成為一名辦理新政實務的重要候補官員,其間奉委負責了許多差事,按照時間順序大體如下:「二十四年三月,奉委通州花布捐局差。五月,於廣東勸辦江蘇賑捐案內,保俟補缺後以道員仍留原省補用。二十五年二月,奉委兼分勸通海紳富賑捐差。六月,於江北河運案內保加鹽運使銜。二十六年四月,奉委金陵釐捐總局提調差。九月,奉委兼江寧籌餉勸捐差。二十七年二月,奉委通海督查清丈差。五月,經前外務部左侍郎徐壽朋奏保,奉旨交軍機處存記。六月,奉委兼元寧認捐差,旋委署淮安府知府。九月,奉委兼漕轅行營營務處,旋丁母憂。十一月,奉委金陵洋務局提調差。二十八年三月,奉委兼江南高等中小三學堂提調差。九月,奉委調查湖北學務。二十九年正月,奉委同高等中小學堂總分教習,並帶陸師學堂畢業生赴日本考察學務。十月,捐交三班離任銀兩,以道員仍留原省補用。十二月,服滿起復,回省。三十年四月,奉委金陵洋務局坐辦差。五月,奉委兼江南高等中小學堂會辦差。十月,奉委兼江南高等學堂駐堂總辦差,並護送陸軍實業師範學生赴日本留學差。因前辦淮徐賑捐保加二品銜。十二月,奉委調辦三江師範學堂監督差。三十一年七月,奉委會辦淮鹽總棧差。十一月,奉委總辦淮鹽總棧兼沙漫洲緝私差。三十三年七月,經前兩江總督端方奏保,奉旨仍著交軍機處存記。宣統元年三月,又因緝私得力、掣運增銷奏保,遇有道員缺出盡先補用,奉旨著照所請,該部知道。六月,奉委南洋勸業協贊會協理。二年四月,奉委會考復旦公學畢業差。五月,經督辦鹽政大臣載澤咨調來京,派在鹽政處當差。八月二十日,奉旨補授江南鹽巡道。」從這份履歷可以看出,徐乃昌深切介入了清末兩江的新政事業,其負責的事務主要在財政、教育兩個領域,政績屢受褒獎。因此,如《行狀》所載,「先後經兩江總督劉坤一、端方,直隸總督陳夔龍,外務部左侍郎徐壽朋奏保吏治、學務、鹽務、關道、使才,均交軍機處存記。宣統二年,督辦鹽政大臣載澤,電調咨詢鹽務事件,樞府察公器識優長。」而其「平生交遊皆海內名輩,接人溫恭無崖岸,尤好誘掖後進。初喜為倚聲,與桂林王鵬運、況周頤,宗室盛昱,滿洲志銳,漢軍鄭文焯,成都胡延,武陵陳銳,歸安朱祖謀,金壇馮煦相賡和,有《同聲集》之輯。戊戌以後,一意樸學,專攻考校,精究名物,旁通篆籀。從政之暇,不廢素業,俸給所入,悉以易金石書籍,與吳縣吳大澂、嘉興沈曾植、瑞安孫詒讓、福山王懿榮、江陰繆荃孫、長洲葉昌熾、元和江標、上虞羅振玉相師友。」

辛亥鼎革之後,據《哀啓》所載,徐氏「僑寓滬濱,杜門卻客,日以校讎經典,刊行舊籍為事。惟遇有災荒義賑,輒出奔走呼籲,不辭勞苦(《行狀》稱與馮煦、盛宣懷、王一亭等)。晚年駕信佛法,嘗問淨土於印光法師,深契微旨,晨夕持經禮佛弗綴。間與陳庸庵太老師(陳夔龍)、李拔可(李宣龔)、李耆卿、朱象甫(朱景邁)、劉翰怡(劉承幹)、袁伯夔(袁思亮)、狄楚青(狄葆賢)、俞濠觀、姚虞琴(姚瀛)、夏劍丞(夏敬觀)、任心白、費範九(費師洪)、劉錫之(劉體藩)、冒鶴亭(冒廣生)、程演生諸世丈時相往還,讀碑題畫,商討故書、古物,年已七十而精神不衰。」可見除了「校讎經典,刊行舊籍」「讀碑題畫,商討故書、古物」等一貫的志業之外,慈善是其後半生寓居上海時期的又一重要事業。此外徐氏還參與了大生紗廠等諸多企業的經營投資。故借由這些事業和身份,使得徐氏在出版、藏書、金石、詩詞、工商、慈善等諸多領域與當世第一流人物交往頻密。而除了《哀啓》《行狀》所列人名外,其後半生的情況更可通過《徐乃昌日記》(時間跨度為1920—1938年多往來通信的紀錄)瞭解全貌。

筆者近年來逐漸蒐羅徐乃昌的往來手札函電,疫情期間更是閉門造車,大體完成了本書的基本面貌。書中所收書札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一是蒐集整理各種出版和拍場所見的手札圖錄;二是摭取學界先進整理出版的各家文集、藏札等所見往來手札(書中標明出處,凡能找到原札,均進行了核對);三是近代報刊上登載的函電、文啓。將這些「散作滿天星」的手札,以徐乃昌為樞紐加以串聯整合,希望能對未來研究其交際網絡和學術行事做些初步的基礎性工作。本書大體成稿之後,又得知《徐乃昌日記》整理者南江濤老師已經開始著手整理上海圖書館所藏徐乃昌友朋書札全宗,數量有六七千通之巨。不過考慮到本書所輯大部分與之出自不同系統,雖掛一漏萬,但相信仍可起到一定的互補作用。故在與上海人民出版社商議後,仍決定單獨出版,取名《徐乃昌往來書札摭拾》,同時也期盼上圖所藏徐氏書札能早日出版面世。

最後,在本書的整理過程中,得到了眾多師友的慷慨相助。尤其是《繆荃孫全集》的兩位主編北京語言大學張廷銀教授和北京大學朱玉麒教授,慨允本書收錄其整理的繆荃孫致徐乃昌四百八十餘通書札。非惟如此,朱老師更是將最新的修訂文檔和新增手札全部分享,使本書內容大為增色。感謝北京大學張劍老師、首都師範大學南江濤老師、西泠印社拍賣公司樓望傑兄、內子馮靜華等對本書釋文、信札線索提供的幫助。此次整理吸收了諸多學界先進的整理、研究成果,在此一並致以敬意。整理、摭錄過程中定有不少錯植疏漏,責任全在整理者,懇請閱者不吝批評指正。

裘陳江

2023年10月8日


徐乃昌往來書札摭拾,裘陳江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10月

徐乃昌致陳乃乾(六十七通)3

徐乃昌致方政(二通)24

徐乃昌致柯昌泗(一通)25

徐乃昌致胡樸安(七通)26

徐乃昌致黃葆戉(一通)29

徐乃昌致李宣龔(一通)30

徐乃昌致梁啓超(一通)31

徐乃昌致劉承幹(三通)33

徐乃昌致劉世珩(二通)35

徐乃昌致繆荃孫(十四通)36

徐乃昌致瞿啓甲(七通)44

徐乃昌致盛宣懷(三通)48

徐乃昌致孫述祖(一通)50

徐乃昌致孫毓修(五十通,含致孫毓修、李宣龔五通)51

徐乃昌致汪康年(三通)67

徐乃昌致王文進(十通)69

徐乃昌致魏家驊(一通)74

徐乃昌致孝豐(一通)75

徐乃昌致葉昌熾(一通)76

徐乃昌致張元濟(一通)77

徐乃昌致趙尊岳(二十通)78

徐乃昌致鄒壽祺(一通)84

徐乃昌致朱遂翔(七通)85

徐乃昌列名函電(三十六則)88

各方致徐乃昌書札

曹元忠致徐乃昌(一通)137

陳三立致徐乃昌(一通)138

陳運彰致徐乃昌(一通)139

褚德彝致徐乃昌(一通)140

狄葆賢致徐乃昌(一通)141

樊增祥致徐乃昌(三通)142

方爾謙致徐乃昌(一通)144

馮煦致徐乃昌(一通)145

傅增湘致徐乃昌(六通)146

顧雲致徐乃昌(一通)150

何維樸致徐乃昌(一通)151

胡鑒瑩致徐乃昌(一通)152

胡小石致徐乃昌(一通)153

黃賓虹致徐乃昌(一通)154

黃以霖致徐乃昌(一通)155

黃遵憲致徐乃昌(三通)156

江標緻徐乃昌(三通)158

金松岑致徐乃昌(一通)160

柯昌泗致徐乃昌(一通)161

況周頤致徐乃昌(二通)162

康有為致徐乃昌(一通)164

蒯光典致徐乃昌(一通)165

李俶致徐乃昌(一通)166

李瑞清致徐乃昌(三通)167

李詳致徐乃昌(三通)169

梁鼎芬致徐乃昌(一通)172

梁啓超致徐乃昌(一通)173

劉承幹致徐乃昌(十五通,附致徐子高一通)174

柳詒徵致徐乃昌(一通)183

羅惇曧致徐乃昌(一通)184

羅振常致徐乃昌(一通)185

羅振玉致徐乃昌(十九通)186

冒廣生致徐乃昌(二通)197

繆荃孫致徐乃昌(四百九十一通)199

倪嗣衝致徐乃昌(一通)350

任繩祖致徐乃昌(一通)351

沙元炳致徐乃昌(一通)352

邵章致徐乃昌(一通)353

沈曾植致徐乃昌(六通)354

蘇曼殊致徐乃昌(一通)356

孫雄致徐乃昌(一通)357

孫毓修致徐乃昌(三通)358

孫壯致徐乃昌(一通)360

譚嗣同致徐乃昌(三通)361

湯壽潛致徐乃昌(一通)364

王國維致徐乃昌(九通)365

王仁俊致徐乃昌(一通)370

王欣夫致徐乃昌(一通)371

王震致徐乃昌(一通)372

吳昌碩致徐乃昌(四通)373

吳鳴麒致徐乃昌(一通)375

夏承燾致徐乃昌(一通)376

徐行可致徐乃昌(一通)377

許承堯致徐乃昌(一通)378

許幻園致徐乃昌(一通)379

葉昌熾致徐乃昌(十九通)380

葉恭綽致徐乃昌(四通)387

易順鼎致徐乃昌(一通)389

於右任致徐乃昌(一通)390

余誠格致徐乃昌(一通)391

袁金鎧致徐乃昌(一通)392

張謇致徐乃昌(四十九通)393

張元濟致徐乃昌(一通)416

張祖翼致徐乃昌(一通)417

章梫致徐乃昌(一通)418

趙尊岳致徐乃昌(二十四通)419

鄭孝胥致徐乃昌(三通)429

周達致徐乃昌(一通)431

朱祖謀致徐乃昌(一通)432

附錄

徐積餘暨妻馬氏赴告附哀啓435

誥授資政大夫二品銜江南鹽巡道金陵關監督徐君墓表441

江南鹽巡道金陵關監督南陵徐公墓誌銘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