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癸集(日本活字印本)
《壬癸集》一卷,王國維撰。日本京都聖華房木活字印本。一册。每半頁十行十八字,左右雙邊,白口,單魚尾。題「海寧王國維」。王國維為國學大師,其學貫中西,博大精深,著述宏富,在哲學、文學、古文字學、歷史學、考古學等各方面均有重大貢獻。
是集所收古今體詩二十首,皆王氏壬子(1912)、癸丑(1913)兩年所作,時其正旅居東瀛。據趙萬里《王國維先生年譜》,王於辛亥(1911)三十五歲時,携家眷隨羅振玉往日本,寄居京都。
王國維之詩,初與陸游體格略近,其《題友人小像》詩有云:「差喜平生同一癖,宵深愛誦劍南詩。」蓋自道也。先生嘗謂所作詩詞,惟《頤和園詞》、《蜀道難》及《隆裕皇太后挽歌辭》差可自喜。王氏在給鈴木虎雄信云:「前作《頤和園詞》一首,雖不敢上希白傅,庶幾追步梅村。蓋白傅能不使事,梅村則專以使事為工。」《頤和園詞》,作於壬子二月,記述晚清末年史事,頗有以詩存史之意。此詞羅振玉曾見而激賞之,為手寫付石印,其後又改訂數處,并以王氏夏秋間所作《送狩野博士游歐洲》及《蜀道難》二首,附録於《頤和園詞》後,署名《壬子三詩》。集中之詩又有《咏史五首》、《昔游六首》、《癸丑三日,京都蘭亭會詩》、《歲除即事》等。
關於《壬癸集》,筆者僅知記載三條,一為王國維於1913年5月13日致繆荃孫信,云:「至東以後,得古今體詩二十首,中以長篇為多,現在擬以日本舊大木活字排印成册,名曰《壬癸集》,成後當呈教。」二為日人鈴木虎雄在《追憶王静安》一文中說:「王君寓居京都時期,示余詩篇甚多,刊載於《藝文》雜志上。又君本身删定當時諸作,以古木活字刊《壬癸集》。」三爲日本學者神田喜一郎在《憶王静安先生》中說:「我最初會見先生,大概是在大正四年(1915)三月左右······辭别時,先生以他的詩集《壬癸集》,京都山田聖華房用古雅的木活字排印的-贈送祖父,托我轉交。」
此日本活字印本,扉頁有王氏題識,云:「此書刊行訖今己未已七年,今歲春開始將大不妥處改訂,録呈子敬先生正之。國維。」子敬不知獻計獻策為誰。紙用日本皮紙,單線裝訂,計十五頁。末有牌記,云:「大日本京都聖華房以江州舊木活字印行。」集中間有訛字,如末首《癸丑三日京都蘭亭會詩》中「文物千秋有廢興」句,「文物」倒為「物文」。又如另首句中「高秋風日過重陽」,「過」字改作「近」。集中活字俱作宋體,活字所無則以手寫體刻木排印,如挲、勃等字。又此活字印本流傳不多,知者亦罕。陳鴻祥著《王國維年譜》云:「是集初為日本江州舊木大活字印本,復有日本京都聖華房聚珍本。」乃誤。
《壬癸集》,羅振玉於1915年曾輯入其《雪堂叢刻》内,後收入《觀堂集林》卷二十四。趙萬里《王國維先生年譜》及《王國維先生著述目録》中都未專門述及此本,庶可補王著版本之遺。此書藏臺北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亦有入藏。
鈐印有「王國維」。
選刊自沈津中國珍稀古籍善本書錄第662-6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