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後的追憶——我所瞭解的楊成凱先生

八年後的追憶——我所瞭解的楊成凱先生

俞曉群

2015年8月14日,楊成凱先生病逝。恍惚之間,已經是八年之前的事情了。今年4月,楊先生遺著《古籍版本十講》由中華書局出版,整理者向輝先生寄來樣書,厚厚一大冊,裸脊包封裝幀,材料上乘。翻開書,平攤在手上,毫無壓迫感,閱讀起來很舒服。向先生希望我見到書後,能說點什麼、寫點什麼。我回復:先奉上一段簡語,稍後再寫一篇紀念文章。我的那段簡語寫道:「楊成凱先生畢生從事古籍研究及善本收藏,文化功底深厚,學術識見獨到,實為一代版本目錄學大家。惜楊先生卓見未及完成整理,不幸早逝,久為學界惋嘆。今有《古籍版本十講》面世,再現楊先生學識風度,讓書業同道驚喜不已。同時感嘆整理者精心細作,奉獻一本上乘的學術著作,既告慰逝者,又惠及書人。」

友朋共憶楊成凱楊先生去世之後,友朋們紀念文章不少。我讀到幾篇,如:范景中《紀念楊成凱:「天假我一年,我將把三本書寫完」》,揚之水《應折柔條過千尺》,辛德勇《與我一起買古書的老楊》,韋力《楊先生說,「這麼好的書都被你放過了」》。我也在專欄中寫過一篇短文《楊成凱先生》。如今楊先生遺著出版,又讀到向輝《黯鄉魂、追旅思:整理楊成凱先生〈古籍版本十講〉的一點說明》《楊成凱先生論著目錄初編》,張麗娟《超越「觀風望氣」:楊成凱先生的版本學理論與實踐》。綜而言之,他們與楊先生相識相知,一致稱贊楊先生是一代奇才,數學、版本、棋藝、戲劇,樣樣精通。尤其是講到楊先生的藏書故事,追憶最多,也最生動。而讓我最感動的是范景中先生的一段回憶:2013年,楊先生身患重病,他給范先生短信寫道:「天假我一年,將把《語法理論體系》《人間詞話札記》和《版本學》三書寫完。」我知道楊成凱先生一生著作不多,除了上面三本,還有一冊《閒閒書室讀書記》,另有幾冊譯著。在他最看重的這三本著作中,第三冊正是向輝先生整理出版的《古籍版本十講》;前兩冊書的出版,卻引起我許多難忘的記憶。 

《漢語語法理論研究》出版始末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在遼寧教育出版社提出追隨老商務印書館暨王雲五先生,計劃出版《新世紀萬有文庫》。最初我向揚之水請教,希望能請出有才學的人,主持叢書的策劃工作。揚之水向我推薦了楊成凱先生,談到他是一位大才子,早年並無專業知識的訓練,只是自學成才,觸類旁通。比如版本目錄學,他用功最深,極有見地,非常適合組織我們需要的叢書建設。揚之水還提到,改革開放後,楊成凱通過自學考取呂叔湘先生的研究生,後來成為漢語語法研究專家,發表很多論文。由此引出楊先生的書稿《漢語語法理論研究》,說到那是他的看家本領,能看懂的人不多,但很有學術價值。我接受了揚之水的推薦,請他策劃《新世紀萬有文庫》,還在1996年,出版了他的專著《漢語語法理論研究》。

後來揚之水文章中說,她最佩服楊成凱目錄版本學方面的精深造詣,但楊成凱每每會說:「對於我來說,這純粹屬於玩兒,我的正業,我的學術貢獻,是語言學。」2014年8月23日楊成凱給揚之水短信:「我此生做了許多工作,可惜有的未發表,有的為各種原因被有意無意壓下了,至今無人知道,如今想起來時不我與,轗軻不斷,此天意,非人也。」2015年2月2日楊成凱給揚之水短信:「我翻了翻我的漢語語法理論研究,有此一書足可揚名於世,不枉人間走一遭,如今已經寫不出了。」揚之水回覆:「那該好好重印一下啊。」楊成凱回覆:「接受意見,列入修訂或增訂計劃。」他們討論的這一部書,就是那本《漢語語法理論研究》。揚之水還說,她多次聽楊成凱說起,「我的學術思想沒有人能夠理解,眾人皆醉我獨醒。」

說實話,面對楊先生的學問,我也是一個「醉人」。只是聽信揚之水的推薦,才出版了楊先生的這一部重要著作。當時讀此書的「弁言」,見到其中談到希爾伯特的公理化理論,以及哥德爾的不完備性證明,我的心中也略過一絲驚訝,那畢竟是純數學專業的人也很少涉獵的學術領域。後來楊先生跟我談過一個重大的選題項目,那就是重編《現代漢語詞典》的計劃,他寫了很厚的材料和信件,當時我確實沒有真正理解楊先生的思想意圖。這些資料我應該還有留存,但現在一時找不出來了。

2015年8月14日晚上七時許,揚之水發來短信:「知道了吧,老楊過世了,他夫人剛打來電話,委託我代她向你和忠孝表示感謝,出版老楊的著作。……好人哪。他生平最看重的著述,是你在遼教時為他出版的那本語言學的書,如果海豚能把這本書重出一回就好了,也算是對他的紀念吧。」2018年,中華書局完成了《漢語語法理論研究》新版出版。

「門外談」的含義

再說2009年,我來到北京海豚出版社工作。一次揚之水找我,談到楊先生身體不好,有一部書稿希望我能安排。她說的正是那本《人間詞話門外談》,我照例接受下來,但出版社操作速度不夠快。2014年8月17日,揚之水發來短信說:「楊成凱那本關於人間詞話的書究竟怎麼啦,問了忠孝幾次,他都說在編排中,老楊都快急死了,他說他一直生活在癌症的陰影中,希望能活著看到,聽著好不慘然。」為此我也很急,催促編輯盡快把楊先生的著作往前安排,此間中華書局顧青先生也打來電話,告訴我楊先生病情惡化,希望早日見到樣書。我只好安排快印裝訂出十幾本送上,楊先生還為幾位朋友親筆作了題簽。2015年,《人間詞話門外談》大貨上市了,楊先生已經沒有了親筆簽字的力氣。他只好將印章交給我們,讓我們代為鈐印,答謝讀者。直到他去世時,那方印章還在出版社存放著。

對於此書,楊成凱先生命題為「門外談」,我還是有些意外,是自謙,還是有其他含義呢?其實楊先生本人對此還很在意的。他在發給揚之水的一封短信中就曾經寫道:「萬萬想不到從不服人的周流溪打電話給我那樣的好評,我都聽呆了。看來門外談還不是胡說八道,出我意外。」周流溪是楊先生的同門,他贊揚《人間詞話門外談》,讓楊先生至為欣慰。

還有范景中先生也在文章中寫道:楊成凱的研究著作以「門外談」為題,大概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是字面義,表示客氣和謙遜。第二層則是實話,他要在門外為札記式的《人間詞話》樹起系統化的理論。所謂的理論當然又是數學和邏輯的方法,以及語言學的取向,但這又不是件容易的事,這就特別引出了第三層意思:他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而要真正滿意、真正完美,就要達到神性的高度。範先生說,楊先生在贈他的書中題道:「草草而就,實不成書,慚愧!假我以年,或將更有增訂也。」楊先生給范先生的最後一次短信中還說:「《門外談》很不滿意,與沈痾搶時間,知者恕我。」為此范先生感嘆:「由於達不到完美,而總覺得自己站在門外,用美術史的話說,這是對自己作品的神聖不滿。」 

由新書所思所想

再有就是本文開篇說到的《古籍版本十講》了。這是楊先生最牽掛的項目,范景中先生說:「楊先生生死逼迫間還念想著出版的第三部書,好在它已成稿,古籍愛好者都將會讀之受益,謝以感恩。」揚之水也說:她趕往楊成凱的病房,他「看起來精神還好,他說還有好多事沒乾完,最重要的是三件事:漢語語法基礎、《人間詞話》的解讀、古書版本的若干問題。」 

如今「三不朽」之一的著作,在楊成凱先生去世八年後終於出版了。一段時間里,我時時捧在手上,細細翻看,細細研讀,一時間思緒泉湧,難以自已。可以說,楊先生的文字始終是一流的,此書的學術地位也不容小覷。說是學貫古今,楊先生承繼前賢的文化積澱,大量添加自己的學術心得,使全書內容極為豐富。楊先生此書還站在收藏家的立場上,體恤眾多愛好者的情懷與學識,行文明白細緻,用心良苦,宛如與讀者平等對談,細緻入微,讓人感動。再者全書邏輯縝密,文字乾淨,也是白話文章的楷模。此時我的內心中,時時感念中華書局,感念向輝先生的辛勤工作。他們能夠編出這樣好的一部著作,還有此前重印《漢語語法理論研究》,足以告慰著者,告慰學術,告慰受眾了。

由此想到上世紀90年代,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新世紀萬有文庫》,楊先生作為策劃人之一,多次與王之江先生四處訪書,那時我主管此事,安排行程及費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我都是知道的。其實最初是由楊先生列出《新世紀萬有文庫》整體計劃,除了傳統文化部分,還包括近世文化書系、外國文化書系。楊先生說工作量太大,他要先完成傳統文化書系,再接著把其他系列做下去。當時我們急著把叢書整體推出,因此又請來沈昌文、陸灝二位先生,分別主持另外兩個系列的組稿。1996年叢書出版後,社會上反響熱烈,一直出到第六輯。在2005年,我曾撰文《新世紀萬有文庫十年祭》,不久《新京報》以五個整版的篇幅採訪了我與三位策劃人,對楊先生採訪的題目《古代文化書系:「吃爛蘋果總勝無」》,有三千字。文中談到楊先生策劃「傳統文化書系」的宗旨與收穫,極有真知灼見。此處篇幅有限,不再贅述。

再說到楊先生的學術貢獻,雖然他本人著述不多,但在《新世紀萬有文庫》傳統文化書系六輯中,一共推出書目172種,131冊。對此人們議論很多,但不易見到全貌。附書目於下:

第一輯47種39冊:《周易 尚書 詩經》《周禮 儀禮》《禮記》《春秋左傳一、二》《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 孟子 孝經 爾雅》《老子 莊子 孫子 吳子》《世說新語》《李賀歌詩編 李商隱詩集》《夢溪筆談》《花庵詞選一、二》《隱淵明集》《李太白集一、二》《杜工部集一、二》《搜神記》《楚辭》《古詩源》《樂府雅詞》《明詞綜》《西廂記》《帝王世紀 山海經 逸周書》《國語》《戰國策一、二》《古本竹書紀年輯校 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史通》《孔子家語》《荀子》《管子》《韓非子》《墨子》《牡丹亭》《桃花扇》《長生殿》。

第二輯22種14冊:《書林清話 附書林余話》《文史通義》《蘭皋明詞彙選 附蘭皋詩余近選》《法書要錄》《晏子春秋》《唐才子傳》《東潛文稿》《南村輟耕錄一、二》《竹汀先生日記鈔 鈕非石日記 曝書雜記 前塵夢影錄 破鐵網》《古今注 中華古今注 封氏聞見記 資暇集 刊誤 蘇氏演義 兼明書》《古今歲時雜詠一、二》《困學紀聞》。

第三輯32種17冊:《列子 文子》《列女傳 高士傳》《四書章句集注一、二》《談遷詩文集》《雲麓漫鈔》《算經十書一、二》《語石》《新語 新書 楊子法言》《為政忠告 為政善報事類 佐治藥言 學治臆說》《教坊記 羯鼓錄 樂府雜錄 碧雞漫志 香研居詞麈》《新編醉翁談錄》《花間集 花間集補 尊前集》《吹網錄 鷗陂漁話》《史略 子略》《幽閨記 琵琶記》。

第四輯37種25冊:《廿二史劄記一、二》《江村銷夏錄(江村書畫目附)》《書畫記》《程氏考古編 程氏續考古編》《唐 五代 宋筆記十五種一、二》《浩然齋雅談》《雲間三子新詩合稿》《王荊公唐百家詩選》《宋詩拾遺一、二》《六朝四家全集一、二》《唐四家詩集一、二》《三岡識略》《述學》《天機餘錦一、二》《古今詞統一、二》)《書目叢刊一、二》《唐人萬首絕句選》。

第五輯24種18冊:《春在堂隨筆》《知聖道齋讀書跋》《五雜組一、二》《癸巳類稿一、二》《柳如是集》《夢碧移石言》《湘真閣稿》《言行龜鑒》《金蓋樵話》《潛夫論 申鑒 中論 中說 顏氏家訓》《淡墨錄》《山中白雲詞》《經鉬堂雜誌》《片玉詞》《絕妙好詞 絕妙好辭今輯》《歷代名畫記 圖畫見聞志》。

第六輯10種18冊:《安雅堂稿》《雪堂類稿八冊》《精選古今詩餘醉》《竹笑軒吟草》《癸巳存稿》《舒藝室隨筆》《精選名儒草堂詩餘》《翰學三書一、二》《日本訪書志 日本訪書志補》《今傳是樓詩話》。

本文原刊於藏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