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圖書館藏孫毓修稿鈔本叢刊》前言

《上海圖書館藏孫毓修稿鈔本叢刊》前言

柳和城

孫毓修(一八七一—一九二三),字星如,號留庵,室名小綠天,筆名綠天翁、東吳舊孫等。江蘇無錫孫巷人。出生於一個耕讀相傳的鄉村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孫志伊,早年隨父從商,中年得中秀才,後摒棄科舉,研究經史,著述甚富,著有《禹貢錐指要》一書,曾由清史館著錄。孫毓修於江陰南菁書院肄業。清末秀才。曾任蘇州中西學堂教習,同時跟美國牧師賴昂女士學習英文。雖博學多才、兼通中西,中年後卻仍為生計到處奔波,居無定所。光緒三十三年(一九〇七)春由無錫籍銀行家沈縵雲介紹,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任編譯員,從此其才學方得以施展。其成就和著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編譯《童話》叢書(一九〇八年)、《少年叢書》、《少年雜誌》(一九一一年)等童書、童刊,影響了整整幾代中國兒童。《童話》叢書先後出版一百多種,影響深遠。茅盾認為,「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兒童文學」,稱孫氏為「中國有童話的開山祖師」(茅盾《我走過的道路》上冊,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孫毓修十分推崇《伊索寓言》等外國寓言及中國古代寓言在兒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引進」安徒生的第一人。早在《東方雜誌》一九〇九年二月第六卷第一號「文苑」欄,他就向國人介紹了安徒生的生平及其童話;他在《歐美小說叢談》等著述中,開創性地將兒童文學列入歐美正宗文學的研究範疇。

其次,擔任商務印書館涵芬樓首任「館長」,在編譯所所長張元濟的支持下,孫毓修制訂了首份涵芬樓藏書、借書規則,又於一九一〇年在商務印書館的《教育雜誌》上連載《圖書館》一書。作為近代中國第一部圖書館學專著,該書強調以「保舊而啓新」為辦館宗旨,以歐美為榜樣普及圖書館,提倡「古今中外,新舊並畜」的購書原則、「內室整潔,外觀精美」的館捨建設等新理念,開啓了近代圖書館學之先河。

第三,參與發起《四部叢刊》並成為輯編《四部叢刊初編》的實際操作人。商務印書館在張元濟擘畫下進行大規模古籍整理以來,孫毓修是張元濟的積極支持者與重要助手。孫氏從《影宋本韓昌黎集》《痛史》到《涵芬樓秘籍》等書的編印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一九一五年他參與發起影印出版《四部叢刊》(初名《四部舉要》),並以「星如」署名發表了《商務印書館擬刊行四部舉要說略》(《申報》一九一五年三月十一日、《小說月報》一九一五年三月二十五日第六卷第三號)。「睹喬木而思故家,考文獻而愛舊邦。知新溫故,二者並重。」這幾句著名的話即出自孫毓修此文,後寫入由二十五位發起人具名的《印行四部叢刊啓》。孫貴定在《星如府君行述》中寫道:「庚申(一九二〇),本館編輯部主任海鹽張菊生先生商印《四部叢刊》,請府君向江南圖書館暨瞿氏鐵琴銅劍樓,商借宋元版精本及舊鈔本影印之。府君由是往返於金陵、常熟間,先後凡十數次,成《江南閱書記》一卷。閱時二載,獨任其勞,兼負校印之責。洎《叢刊》告成,印行蕆事,而心力乃交瘁矣。」孫氏還多次為《四部叢刊》編目,並撰有《四部叢刊書錄》等。

此外,孫毓修為商務印書館編譯出版了《謙本圖旅行記•地理讀本》(一九〇八年)、《世界讀本》(一九〇九年)、《新說書》三集(一九一三—一九一五年)、《常識談話》九種(一九一五—一九一八年)、《模範軍人》八集(一九一五年)、《伊索寓言演義》(一九一五年)、《歐美小說叢談》(一九一六年)與《中國雕板源流考》(一九一八年)等著作。未結集出版的則有散見於《東方雜誌》《小說月報》和《少年雜誌》上的眾多著譯之作,包括《綠天清話》《五十故事》等連載作品。他還留下《書目考》《叢書考》《永樂大典輯本考》和《留庵讀書記》《留庵雜錄》等一批未刊稿本,涉及版本目錄、文史掌故、中外文學史論等領域。

孫毓修是一位活躍於清末民初文壇、學貫中西的多產作家、編譯家,同時又是一位頗有造詣的文獻學家,精於版本目錄。他的小綠天藏書主要得自常熟顧葆龢小石山房舊藏與江陰繆荃孫藝風堂舊藏,雖無宋刻元槧,數量也不算宏富,但卻以頗具特色的藏品享譽書林。其特色有五:第一,無錫鄉賢著刻。包括明代以活字刻書著稱的安氏家族著刻、鈔校本和稿本,以及無錫華氏著刻等。第二,眾多印書底本。第三,各種書目類書籍。第四,除華刻、安刻外,小綠天還擁有閩刻、汲古閣本、聚珍本等眾多明清名刻本。第五,名家遞藏,淵源可溯,有印本《小綠天孫氏鑒藏善本書目》與數種稿本存世。

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二日,孫毓修在上海去世,享年五十三歲。其小綠天藏書與未刊稿鈔本由家屬保存了若干年,三十年代中期開始陸續散出。首先是藏書。據現存張元濟往來信札記載,一九三四年孫貴定曾請張元濟鑒定、核價,張元濟則介紹蘇州書商鄒百耐協助整理。其中一部分就由鄒經手出售,數量與書目不詳。剩餘之書及孫毓修未刊稿鈔本,仍由孫貴定繼藏,直到一九四九年孫貴定去世後才全部散出。黃裳先生在其文章《幾種版畫書》(見黃裳《榆下雜說》,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中曾生動地記述了小綠天藏書散落書市的情景:

一九五〇年,上海舊書市場曾經熱鬧了一陣子。修文堂主人孫實君夥同古董商孫伯淵買到了無錫孫氏小綠天的藏書,就陳列在孫家,整整擺滿了樓下的三間客廳。孫毓修是商務印書館的舊人,曾寫過一本《中國雕板源流考》,又編印過《涵芬樓秘籍》,翻印稀見的古書,各有書跋。張元濟編印《四部叢刊》,他也是重要的合作者之一。他自己也收藏古書,沒有宋元本,以明刻為主,尤注意活字本。因為無錫安國是他的同鄉先輩,所以更重視安氏桂坡館的活字本以及安氏家集。身後家人出售藏書,曾將書目送請張元濟先生訂價,菊生先生按照過去的書價一一批出,這與五十年代初期的行市相差得太遠了,最後折價為孫實君等三家合伙買得。

所謂「三家」,除孫實君、孫伯淵外,還有修綆堂孫助廉,他們都是當時上海舊書業老闆。當年黃裳曾幾次上嵩山路孫伯淵寓所和修綆堂看小綠天藏書,購得舊鈔本《民抄董宦紀略》等數種藏品。黃裳《來燕榭書跋》中提到的這幾種書,都是從那裡購得的。筆者曾請教黃裳先生當年購書情況,承蒙黃裳先生復函:「除由數人分購外,其精品明活字本書數種,均送華東文化部,書目不能全記,是否藏於上圖亦不詳。」(二〇〇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蘇州江澄波先生曾告訴筆者,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他在瀚海書店主人吳瀚那裡見到過孫毓修批注的書目數冊,恐怕也是從上海流散到蘇州的。

小綠天藏書散出後,歸王謇、潘景鄭、黃裳三位的書籍不少。王謇所藏包括安氏家族著述稿本在內的一批書,抗戰中散失。孫毓修未刊稿鈔本也有散失,但相對完整,輾轉為上海圖書館古籍善本庫珍藏。據上海圖書館古籍部善本書底賬記載,這批孫氏稿鈔本「62/4古籍」,即一九六二年四月購自上海古籍書店。上海古籍書店隸屬於上海圖書公司,系五十年代大合營後所建立的古舊書刊經營機構,孫實君、孫伯淵等書商的存貨一起併入該書店,於是這批孫毓修稿鈔本有了最後的歸宿。

上圖藏《小綠天藏書志》

孫氏未刊稿鈔本,有日記(如《起居記》《江南閱書記》等)、書稿(如《書目考》《藏書叢話》《綠天清話》等)、譯稿(如《英國文學史》等)、文稿(如《中國文學史論》《無錫藝文志》《無錫人著述考》等)、筆記(如《留庵讀書記》《留庵雜錄》等,部分鈔本夾雜有孫毓修著述)、孫氏藏書目錄(如《小綠天藏書目》等),以及孫氏親友信札。二〇二三年一月是孫毓修先生逝世百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即將影印出版《上海圖書館藏孫毓修稿鈔本叢刊》《上海圖書館藏孫毓修友朋尺牘》,以示紀念,乃是功德無量之事。現將本書分類情形說明如下。

上圖藏《江南閱書記》

今選錄上海圖書館藏孫毓修稿鈔本共三十九種,孫氏妻女顧希昭日記、孫貴度日記、書目三種(囿於主客觀原因,尚有孫毓修《留庵家書》、孫櫆《志伊文稿》、顧希昭《讀書偶錄》三種稿本未能收錄,讀者諒之),另承芷蘭齋主人韋力先生惠予提供影印的書目稿本二種,共計四十四種,按照內容分為九編(親友信札另行輯編):

第一編,孫毓修日記二種(外二種)。包括《起居記》《江南閱書記》二種,顧希昭《起霞日記》、孫貴度《貴度日記》稿本二種(外二種)。

第二編,綠天清話四種。包括《綠天清話》《少風波處筆叢》《綠天瑣記》《綠天叢記》稿本四種。

第三編,中西文學史論五種。包括《中國文學史論》《英國文學史》《歐美小說叢談》《寓言集》《史學大綱答問》稿本五種。

第四編,留庵文存十二種。包括《留庵駢體文存》《戊庚文存》《庚子隨筆》《壬寅秋試稿》《丙辰錄》《戊己叢稿》《無錫人著述考》《無錫藝文志》《先府君行述》《先考志伊府君事略》《先府君年譜初稿》《錢遵王年譜》稿本十二種。

第五編,書目考一種。《書目考》稿本一種。

第六編,版本目錄學八種。包括《藏書叢話》《翻版榜文》《涵芬樓鑒藏內篇》《四部舉要說略》《永樂大典輯本考》《叢書考》《釋道二藏考》《匯刻書目索引》稿本八種。

第七編,留庵讀書記四種。包括《景申叢書》《留庵讀書摘鈔》《留庵書跋》《留庵讀書記》稿本四種。

第八編,留庵雜錄一種。《留庵雜錄》稿本一種。

第九編,小綠天藏書目二種(外一種附錄二種)。包括《小綠天書目》《小綠天藏書志》稿本二種,顧希昭《小淥天藏書目》稿本一種(外一種)。另收錄芷蘭齋主人韋力先生藏孫毓修《留庵編年書目》、顧希昭《梁溪孫氏小淥天藏書目》稿本二種(附錄二種)。

以上九編所收各書均系稿鈔本,體例不盡一致,本叢刊均按原樣予以影印,特殊情形盡量在提要中交待。各種稿本篇幅或多或少,多者千餘葉,少者十餘葉,分裝成二十五冊。每一編前撰有提要,介紹該編稿鈔本主要內容與文獻價值,以供讀者參考。

除上述孫毓修著述稿鈔本外,上海圖書館還藏有《讀書敏求記》《乾隆題詠匯輯》《榮氏詩摘》等孫氏小綠天鈔本十餘種;復旦大學圖書館也藏有孫毓修稿鈔本兩部,一為《涵芬樓叢鈔》,一為《小淥天叢鈔》,估計都為同一來源。《涵芬樓叢鈔》包括《中原音韻》《魏略》《兩朝剝復錄》等鈔本十八種、五十八冊,似均鈔錄自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藏書。《小淥天叢鈔》包括《經典釋文》《阮孝緒七略序目》《隋書•經籍志》等四十九種,每種各一冊。難得的是該叢鈔收有孫毓修著述五種:《永樂大典錄出書考》三冊,《武英殿聚珍版書錄》《雕板印書考》《南樓憶舊》《留庵文存》各一冊。這些孫氏小綠天稿鈔本連同民間藏書家珍藏的孫毓修日記及其他文獻,希望將來也能整理出版,為孫毓修研究提供更多、更豐富的第一手資料。我們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