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2)
海東書院是清代府城(臺南)最大官立書院,康熙五十九(1720)年臺巡道梁文瑄設於寧南坊府學之西,其後為歲科校士考棚。乾隆五(1740)年臺道劉良璧捐貲重修,臺灣道兼學政,負責管理。其址凡三遷。乾隆十五(1750)年移東安坊臺灣縣署,原址設崇文書院(臺灣縣管)。廿七(1762)年臺道覺羅四明重修考棚,卅(1765)年臺道蔣允焄再遷建甯南坊臺灣府學西崎,「廣三十丈,袤八十丈,東向,講堂、學舍、亭榭悉具。」其地日治時期初為守備工兵第二中隊營舍,不久移臺南廳,作第一公學校用地,拆除原地建築,1936年改設武德殿,僅餘老榕一株,蕩然無存,今為臺南忠義國小一部。
海東書院資財來自學田與官員仕紳捐貲,作為書院師生餉銀與獎勵,又會試中式者,凡屬臺籍,不論是否在院肄業均給盤費百元。書院著名山長如黃紹芳、徐宗幹與楊希閔諸人。
書院有刻書,例如楊希閔任山長,曾在此翻刻柳宗元集。楊氏另有海東載書錄稿本,今藏天一閣,推測應與海東書院關係密切。又徐宗幹主講期間講掖學術,又刻有課藝試卷。
按,楊海東載書錄序有云:「閔夙有書癖,曩家居積書不少,常為書題五十卷,部次州居,粗經寫定之。兵燹來,連棟煨盡,存者無幾。咸豐丁巳以後,流寓福州,境況疏澹,節縮衣食,購籍遣日,較舊未及十之二三。同治庚午,東渡臺陽,掌教海東書院,攜籍更不能多,凡無關緊要繫者,概寄存福州,而以自隨猶六、七十櫝,同行者竊目笑之也。壬申之冬,課暇,將所攜者錄餘存一目。每書述其大旨,或錄前人序論,或下己意,大概取《四庫提要》者居多。既借以溫習舊業,而學者閱之亦略得學問之途轍,不無小補。…爰晁氏《郡齋讀書志》之例,命曰「海東載書識」。…」
現僅知鈐此印者有四:
林漢章舊藏榕村語錄殘卷20-24,29-30,兩冊。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前臺灣總督府第二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舊藏。
見前揭楊文
東城書店圖錄孟子注疏十四卷六冊全,同治十年重刊乾隆刊本,書坊主人小林氏金合文庫藏並校。關於小林氏,詳文。
東城書店圖錄律詩四辨二冊,清道光維迪刊本,長尾雨山藏。長尾為日本近代漢學家兼藏書家,與中土人士有交。